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实中除了老年群体和少儿群体,大部分群众都在使用便捷的线上支付方式,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支付中介地位受到了撼动。而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将对金融组织、产品、业务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网点转型迫在眉睫。文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目的及意义等方面入手,提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总体思路、应把握的方向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
   我国互联网金融从无到有、到发展至如今的态势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目前来看,已经具备了支付、信贷、交易中介等多类功能,同时也衍生了多数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开始融合发展,更是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整个发展历程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偏短,大概可划分成三个时期:1990~2005年是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时期;2005~2012年是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阶段;2012至今是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时期。目前来看社会正处于互联网与金融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是交融发展的状态。其中传统化的金融机构涉及到的多是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发展、电商化发展等,而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运作的电商企业、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手机理财APP(理财宝类)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发展及互联网发展,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技术的突起让互联网金融发展更加迅速,具体发展方式如下。
   (一)第三方支付技术进步
   关于第三方支付,狭义角度指的是实力与信誉具备的非银行机构,通过信息安全技术、通信等技术,和大银行签约,让用户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构建起关联性的一类电子支付模式。广义角度则指的是非金融机构被当作收付款人而提供的预付卡、网络支付等相关支付服务。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第三方支付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互联网支付,同时涉及线上线下等各类内容,整体的综合性水平也更高。
   (二)网络融资的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融资业务成为信贷业务的主流,它的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对金融领域的具体应用。它的优点主要在于:第一,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各类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二,可以构建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传导机制来缓解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整个信贷过程的效率,确保了信贷资金的安全。第三,大幅降低信贷机构的放贷成本,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和信贷效率。线上合同和在线签订,有效地减少了合同签约的成本。
   (三)网络理财的兴起
   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居民收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理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理财以其发布信息快、购买方便、效率高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赢得人们的青睐。目前网络理财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各类金融产品、服务方面的交易,二是网上理财信息查询、分析、个性化方案方面的设计等。网络理财越来越受到居民接受的原因除了节省人力和网点的建设费用,还给大家带来了便捷。未来会有更多人选择个性化理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居民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理财计划设计。
   (四)移动金融的发展
   移动金融主要是指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和方案选择,它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采用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操作;要有金融解决方案。例如,在银行内部主要应用于移动营销、移动办公、移动信贷等,外部银行产品应用主要有移动银行、移动掌上生活、移动支付及移动理财投资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弱化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和融资平台地位
   传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交易占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特别是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支付体验,操作起来安全、方便、快捷。线上支付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各个行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使用现金和携带银行卡的现象越来越少,仅凭一部手机即可满足日常支付需要。同时在互联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中小企业客户也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融资,不用借助传统化商业银行贷款等相关模式。
   (二)网络理财对商业银行的理财项目影响
   1. 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财产的理财和增值。
   2. 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理财产品,实现个性化理财。
   3. 传播信息速度快,客户可以随时关注理财信息发布情况和市场变化情况,随时做出选择和调整,从而获取利益最大化。
   (三)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服务模式和收入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了解金融产品信息以及项目介绍,通过线上操作縮短了业务的审批和操作流程,不用携带各种资料多次跑银行办理各种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减少了银行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电子支付推动线上业务发展的基础上,一些第三方支付也开始关注线下业务,和银行一同竞争,直接与银行利益挂钩。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经营转型的目的及意义
   (一)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目的    随着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直销银行业务的大力推广,使支付结算更加方便快捷。在此趋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在创造利润和客户经营管理等方面倾注更多精力,逐步将网点转变为营销中心,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积极寻找客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维护和留住客户,从而拉动存款增长、线上线下销售各种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制化、专业化增值服务,实现从简单的功能性营业网点向综合多元型网点的转变。
   (二)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意义
   1. 由服务型转为销售型的工作验收是网点转化的转折点,它主要是对阶段性银行网点转折工作的检验,是为了更快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2. 加大对商业银行网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有利于改善网点环境、优化业务流程。
   3. 通过打造新的营销场景和模式,与物理网点形成补充,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对商业银行的信任感。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总体思路及把握的方向
   (一)网点转型的总体思路
   1. 网点转型属于全方位的转型,此种转型涉及到的不仅是网点,还与银行综合转型相关,如战略、科技资源、线上渠道等方面,属于服务、定位、思维、渠道等综合化的转型。
   2. 网点转型是持续性的转型。商业银行网点众多,转型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应做好总体规划,设立长远和短期目标,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逐步展开、层次推进、适当调整。
   3. 网点转型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在拓展新客户的同时,留住老客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向总分行业务管理部门反馈对银行业务系统建设和金融产品的意见和建议,在合规经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客户业务需求、提供相应服务,不断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
   (二)网点转型应把握的方向
   1. 加强网点建设。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完成低效网点撤并;开设专业化或特色化网点;推进现有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集约化转型。
   2. 明确银行渠道建设定位。将“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落实到渠道建设中,打造和融入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渠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3. 丰富服务客户的模式。将原有“面对面”隔离式服务,变为“肩并肩”互动式交流服务,逐步实现集引导、服务、营销、操作“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建立线上跨界专家客户服务队伍,实现远程实时互动,帮助网点人员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
   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具体策略
   (一)重新规划网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1. 根据城市整体建设规划来进行网点的布局和选择。结合居民企业数量、收入消费水平、理财观念等方面因素进行布局。
   2. 对网点进行分类管理,结合网点的地域特质与经济环境来准确定位网点的发展方向。重点建立差别化银行网点建设,在专项地区开展专项服务,集中人力来抓重点业务,提高网点办公效率。
   3. 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点运营模式。做好科学的市场调研,进行客户群体的细分和差异化服务。推进线上、线下渠道多样化创新,关注面向企业的金融科技应用,特别是企业端的资金结算业务。
   (二)实现网点转型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相结合
   1. 商业银行要坚定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信念,全力加大智能化网点改造力度,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智能化、移动化、场景化、互联互通为渠道建设标准,加快打造和融入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渠道服务体系。
   2. 以线上渠道建设为优先,提升移动端自助银行、直销银行、同业合作及异业合作等线上渠道的获客能力,同时将线下渠道打造成为承接和服务线上渠道客戶的沟通交流与业务洽谈的合作平台。
   3. 增设网上业务预约和业务预填功能、实现线上预约申请开户、工商数据系统代填、印章电子化等流程优化。提供凭借手机存取款、整钱零钱一起存来逐步增加人工智能服务替代人工完成繁琐工序,让更多的工作人员走出柜台来根据客户的差异化提供精准服务。
   (三)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1. 以客户体验和客户交易量作为检验经营效果的重要标准,及时、主动倾听客户声音,对客户反馈及时响应、逐层监督、逐步完善业务系统功能。
   2. 以线下业务为支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使得客户能够随时体验到银行服务,业务流程能够自动化的对客户需求进行响应,缩短办理业务时间。
   3. 商业银行在提供常规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外,如果能够新增客户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展开差异化服务,使客户感受到贴心和惊喜,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对商业银行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四)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
   1. 加强网点人员培训,促进网点员工转变意识,实现人员管理转型。柜员应努力学习金融业务知识,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将工作重点转向如何做好产品营销、开发和维护客户关系、加强团队协作等方面。
   2. 选拔聘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业务能力突出、善于拓展市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团队管理能力的网点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业务。
   3. 完善网点绩效考核机制,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员工进行差异化考核,与工资奖金挂钩,激励和督促员工不断激发工作潜力、争创佳绩。
   (五)借助金融科技促进风险控制
   1. 网点转型中应重视把控风险,完善客户信用违约信息查询系统功能,规范操作。通过与线上信贷产品平台对接,实现线上、线下业务风险控制全覆盖。
   2. 加强线上业务贷后风险防控,重点监控线上业务在借款主体、借款用途、抵质押品管理、贷款回笼、还款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3. 充分运用柜面监测、远程监控、风险预警、开展业务检查等手段,加强业务办理流程中的风险防控,发现异常行为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守住风险底线。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变革当中。为了适应社会竞争与市场需求,需要对银行网点的机构设置以及网点结构进行优化,加大银行网点的信息化建设,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营造最佳客户体验,建立业务能力强且团结协作的业务团队,才能让银行网点走持续经营有价值的道路。
   参考文献:
   严子弈.“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中旬),2018:145-146.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分行)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字时代是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将定义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付诸实践所带来的飞跃性结果,这其中难免会带来可控和不可控、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问题。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具体生活实际加以剖析,试图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特征,以及在此特征下,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又有哪些新的表现形式,这种新的问题出现到底会给人类精神及物质生活带来何种改变,并且在此种情形下,人们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生产与交往出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新时代下的体制变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全方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
摘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采用各类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文化建设即是办法之一。但更多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上走入了灰色地带,宏观上企业运作确实有所转好,利润也有所上升,但企业内弥散着消极的情绪,员工主动离职率居高不下,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升高。当出现灰色陷阱时,企业试图通过给予临时性经济补偿、对员工进行谈话安抚等,但效果普遍不佳。由此,文章讨论的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灰色陷阱,并加以解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PPP投资项目具有可观的市场发展前景,但由于我国PPP投资项目起步较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结合我国国情,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的PPP投资案例,以此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更加科学、适用的PPP投资方案,实现不断改革经济的目的。文章根据PPP投资项目税务筹划的原则出发,细致分析PPP投资项目不同阶段中的税务筹划的作用价值,以及其他相对应的税
摘要:国内金融企业也在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的浪潮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抓住机遇和挑战,寻求数字化的转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巨头、金融科技企业服务商等进行强强合作,从而形成金融科技企业。而金融科技公司在此过程中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经济业务的不足,进而助力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和变革。   关键词:金融科技;传统金融机构;转型;
为考察经济风险偏好与社会风险偏好对信任行为的影响,采用信任博弈任务(Trust Game,TG)和特定领域风险量表(Domain-Specific Risk-Taking Scale,DOSPERTS)中的社会风险分量表和经济风险分量表对60名(29名男性,31名女性)被试施测。结果发现:在信任博弈情景下社会风险偏好与信任行为显著相关,表现为社会风险偏好越高信任率越高;在小金额社会互动情景下,经济风险偏好与信任行为无显著相关;高社会-高经济风险个体在损失反馈后信任率显著高于低社会-高经济风险个体,但与高社
摘要:在目前的农产品市场中,农产品的基本质量安全因素已经成为核心性的产品性能衡量标准。农产品是否达到产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的现行检测标准要求,直接决定了农产品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权益能否得到切实的保障。因此,从农产品市场的角度来讲,严格保证农产品的良好质量及产品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实施经济学分析的措施与方法,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中的经济学因素予以客观与全面的体现。   关键词: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