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闵王自傲招祸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闵王亡居卫,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其何哉?”公玉丹对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耶?王之所以亡者,以贤也;以天下之主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闵王慨然太息曰:“贤固若是之苦邪?”丹又谓闵王曰:“古人有辞天下无忧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见其实,王名称东帝,实有天下,去国居卫,容貌充盈,颜色发扬,无重国之意。”王曰:“甚善。丹知寡人自去国而居卫也,带三益矣。”遂以自贤,骄盈不逊。闵王亡走卫,卫君避宫舍之,称臣而供具,闵王不逊,卫人侵之。闵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不纳,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闵王,淖齿擢闵王之筋,而县之庙梁,宿昔而杀之,而与燕共分齐地。
  【大意】
  齐闵王逃亡到卫国,有一天,对跟随他的臣子公玉丹说:“我现在流亡在外,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你说,为什么我会流亡?”公玉丹回答:“臣还以为大王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原来大王还不知道?大王之所以流亡,是因为太贤明;而天下各国的君主都昏庸无道,嫉妒您的贤明,于是联合起来攻击您,这样一来,您就不得不流亡别国了。”齐闵王感慨万千地叹息道:“贤明君主的命运怎么这么苦呢?”公玉丹又说:“古时候有贤明之君,辞让天下而自己无丝毫忧伤不舍之意,臣以前只是听说过,现在才在大王这里亲眼见到。大王虽号称‘东帝’,但实际上拥有天下,离开齐国来到卫国,却容光焕发,并不消瘦,可见您把国君的权位看得并不重,是一位真正的贤君。”齐闵王说:“说得好。你是知道的,我自从离开齐国,住在卫国,身体发胖,换了三次腰带。”从此他自以为贤明,越发骄傲不逊。在卫国,齐闵王住的是卫国国君让出的宫室,卫国国君向他称臣,招待得无微不至。齐闵王越来越无礼,卫国人忍不住把他赶了出去。齐闵王只得逃向邹国、鲁国,两国见他骄横自大,都不愿接纳他,于是他只好逃到莒国去。楚国派大将淖齿带兵来救齐国,淖齿因此做了齐闵王的相国。不久,淖齿迫害齐闵王,抽出他的筋,把他吊在庙梁上。第二天把他杀死,随后和侵齐的燕国军队瓜分了齐国领土。
  点评
  自傲无礼,未必是导致齐闵王悲惨结局的最直接原因,但是,一个对自身和时局都没有清醒认识,也没有逆耳忠言以助其“正衣冠”的国君,在群雄纷起的战国,身死国衰是迟早的事。人贵自知自省,贵有“铜镜”“人镜”“史镜”。
其他文献
该书依时间顺序,补以专题论析,以华美流畅的文字全面、系统、深入地评述了梁启超一生政治活动的是非功过以及他在思想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开风气之先的崇高地位,展示了中国近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嬗变过程中一个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大师级学者对祖国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特别是对真理的不倦追求。
期刊
中国古代的清官廉吏犹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廉迹彰于一朝,盛名传于千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譬如他们的置业观就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贪官污吏截然相反,清官廉吏不为子孙积金蓄玉、置办田园、购买豪宅,轻物质财富,重精神财富,注重对子孙的道德培养,秉承“以诗书传家”“以清白遗子孙”的置业观。中国古代清官廉吏为什么会形成如此高尚的置业观,其思想根源何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
期刊
讲求实效的务实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蒙以养正赋》中写道:“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说的就是讲求实效、抛却浮华的道理。  范仲淹任陈州通判期间,恰逢朝廷大兴土木,要建造太一宫和洪福院两座道观,并为此在陕西大肆征收木材。见此情景,范仲淹当即向朝廷建言:“京城的两座道观昭应宫与寿宁宫在不久前刚被烧毁,现在又大兴土木,枉费百姓财产,这样既不顺乎人心
期刊
本期封面图为宋代画家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在国外颠沛流离19年,辗转多个诸侯国。重耳在流亡过程中经忧患与安乐双重历练,意志也曾动摇消磨,但在赵衰、狐偃、介子推等良臣的不断提醒与支持下,终于克服自身弱点,找准时机,62岁时回国即位。成为晋君后,他纳谏如流,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有自知自省之心固然可贵,但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尤其对于自我的缺陷,更容
期刊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
期刊
纵观清朝雍正皇帝执政的十三年,可以说是以务实精神来治理天下的。  他曾明确地告诫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且“最恶虚名”。注重实效的雍正,向来反对大臣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当时官场流行所谓“名实兼收”的恶习。一些官员刻意博取廉洁的美名,作为自己升官的资本,贪取官职、财货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这类官员善于钻营、精于仕宦,既捞取了实惠,又博得了名声。相反,那些朴实无华、敦尚实治的官员却备受打
期刊
梁元帝萧绎,自幼聪颖,极具才华,能诗善画,尤好读书,生平所藏图书多达十四万卷。但萧绎读书虽多,却只醉心于文章辞藻、玄学义理,而不问实务,最终落得国破身亡,汗牛充栋的藏书,也被他亲手付之一炬。  公元554年,正逢多事之秋,中华大地四方云起、战鼓喧天。北方的西魏政权集结了大军,向南方的梁朝发动进攻。五万军队在常山公于谨和中山公宇文护的率领下,从长安开拔,直袭南朝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而此时的梁朝
期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a。  华夏探得至道,一个“中”字协万理;神州获有大宝b,一个“和”字生万机。人与天和,阳光雨露春常在;人与人和,四海之内皆兄弟c;人与己和,淡定从容心安泰。  仁者爱人,惟人可依,仁是大情,故可杀身以成仁;义者宜也,惟义可就,义乃至公,故可舍生以取义。  天地间本有正气,我族养之成浩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期刊
■ 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  ——《国语·吴语》  大意:谋略必须预先看到一定可以成功,然后才去实行。意谓做事不可空想,要讲求实效。  ■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大意:好剑只要求它能把东西斩断,不要求它有镆铘那样的美名;好马只要求它能日行千里,不要求他有骥骜那样的美誉。比喻做事情追求实际,不追求形式。镆铘,也作莫邪,古代宝剑名。
期刊
位于御茶之水的京华中学在大地震时被烧光了。  我去看了遗迹,心里暗自高兴,这回可不得不延长暑假的假期了。  我这么写了,读者一定会觉得我这个家伙实在差劲。但一个成绩并不太优秀的中学生的实际想法确实如此,有什么办法呢?  我本来就直率得过了头。在学校里淘了气,班主任问这是谁干的,我总是老老实实地举起手。于是,这位老师就在我成绩表上操行栏里画个零。后来,班主任换了。我违犯校规时,照旧老老实实地举手承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