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幕上,余少群,黎明先后“粉墨登场”,演绎了梅兰芳的才艺和风骨,尤其是在世事变迁、众人纷扰中他独守的那份孤独。我们这才发现,原来梅兰芳的一生也有很多难处,那是大伯信中说的“纸枷锁。”是很多不情愿的“被绑架”的日子。是与孟小冬之间的惜别和遗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陈凯歌版本的梅兰芳呢?谁又能说这不是掌握着艺术话语权的后生晚辈们遵循着时代和社会观念对人性的新解读呢?
其实,无论是电影、电视话剧,漫画还是芭蕾舞,呈现的都不过是片面的真实而已。真正的梅兰芳可以被演绎和模仿,却永远无法被复制。
银幕内外
1948年6月,我国电影导演费穆拍摄了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京剧片。1949年至1961年,出现了很多记录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纪录片,如1955年拍摄的戏曲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同期拍摄的,还有记录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和日常生活的纪录片。
1955年,青年导演陈怀皑作为摄影参与了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拍摄,而他的儿子小凯歌和梅兰芳的孙子正在同一所幼儿园。小凯歌去过梅家,见过同学的祖母福芝芳,也见过同学的祖父梅兰芳在清晨时分舞剑。53年后导演陈凯歌子承父业,为那个晨练的老人拍了一部人物传记片《梅兰芳》。
陈凯歌的《梅兰芳》不同于2004年的10集电视纪录片《梅兰芳》,也不同于2006年的电影纪录片《又见梅兰芳》,他不拘泥于梅兰芳人生轨迹中的细节,也不局限于“梅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和梅兰芳经典剧目的诠释,而是要找寻一个曾经代表过那个时代的人物。
陈凯歌在影片开拍前的一年多时间里看了大量民国初年的书,他找寻到的梅先生“具有很明显的矛盾性”,大家只看到他光辉的面,没有看到他童年不堪回首的一面。他出生在胡同里,社会地位很低,4岁丧父,7岁学戏,老师的第一句话是“你没有吃戏饭的命”。后来他成为了声望很高的艺术家,但难能可贵是如普通人般淡定,从容的一面,正如影片结尾时,邱如白在梅兰芳的病榻前说的“也许,你本来就是一个凡人”。
影片中十三燕的倔强,邱如白的痴狂,“梅孟恋”的凄惋,都如一块块磁石,吸引着我们在泛黄的散发着书香的故纸里探究一下电影背后的真相,尤其是“梅孟恋”。
梅兰芳一生有三个妻子,其中梅孟恋无疑最富戏剧性,却没有电影里那么浪漫。梅兰芳17岁时,娶王明华为妻,王明华在生下一儿一女后做了绝育,没想到儿女双亡。为了传宗接代,他又娶了福芝芳。1925年8月,孟小冬演出《上天台》,与同日登台演出《霸王别姬》的梅兰芳初次相遇,一个是旦角伶王,一个是须生之皇,乾旦坤生,雌雄莫辨。后来在友人撮合下二人合演了《四母探郎》、《游龙戏凤》,渐生情愫。之后,孟小冬没有正式操办,静悄悄地搬入梅兰芳的外宅。从此,她不能再登台,只能为梅兰芳个人吊嗓子,却终究没有得到一个名份,后来在《梅兰芳自述》等梅家所编撰的书中也都见不到孟小冬的名字。他们的关系在公馆血案、访美风波及梅伯母去世引起的吊唁风波之后终于决裂了,堪称悲情。两年之后,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连登3天《孟小冬紧要启事》,控诉了梅兰芳“负”她的事实。后来,42岁风韵犹存的孟小冬嫁给了62岁病入膏肓的杜月笙。
话剧内外
1994年12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之际,苏乐慈导演的话剧《梅兰芳》在逸夫舞台连演17场,扮演梅兰芳的是上海青年话剧团的青年演员白永成,他3年前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11岁开始学秦腔的他在舞台上表演了“贵妃醉酒”和“天女散花”两段京剧折子戏。那出话剧只说了梅兰芳抗日的故事,内容不完整,人性的解释也不全面。在对京剧元素的运用上,“京剧管京剧,话剧管话剧,完全是两张皮,好像是一档晚会”。出于梅家的要求,梅兰芳之外的所有人只能用化名,比如齐如山是河北高阳人,所以化名“柳高阳”,其余重要角色还包括梅夫人和侯笑天,也不能提及孟小冬。
而14年后白永成又要在新版话剧《梅兰芳》中演“梅兰芳”了,这次他在舞台上表演的折子戏多达9段。新版话剧《梅兰芳》主打“情”字招牌。最受关注的感情自然还是“梅孟之恋”,据说这段情在两个多小时的话剧里超过了一半时间。话剧里演了赴美风波和吊唁风波,却没有涉及到著名的枪击惨案。
话剧和电影一样强调不把梅兰芳处理成大师,而是和现在的明星一样,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会牺牲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他这辈子特别想得到的东西。
舞台内外
2001年7月,芭蕾舞剧《梅兰芳》首演,把西方芭蕾和国粹京剧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融合,开创了京“剧芭蕾”的先河。舞台上,演员踮起足尖唱京剧,以梅兰芳扮演的虞姬、杨玉环,赵艳荣,穆桂英四旦角勾勒出了其京韵人生。内容主要截取了适宜于芭蕾舞表现的梅兰芳的生涯片段,通过舞蹈诠释出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之后芭蕾舞剧《梅兰芳》两度改稿,主要演员也有更换。在走遍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之后,剧组于2007年10月首次出访美国。6年里,芭蕾舞剧《梅兰芳》好评如潮,但也招来很多非议,如“艺术效果大打折扣”、“不像芭蕾也不像京剧”等。
2008年底国内著名漫画家林莹的倾力之作《梅兰芳》正式发售,用彩图和漫画故事定格了梅兰芳人生中的“美丽”瞬间。共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极具写实色彩的漫画彩图,二是讲述梅兰芳先生传奇一生、再现老北京梨园的《梅兰芳》漫画故事。五凤冠上的珍珠点翠流光溢彩,八宝裙上的刺绣灿若云霞,戏里责妃醉酒,戏外我们亦不再清醒。
其实,无论是电影、电视话剧,漫画还是芭蕾舞,呈现的都不过是片面的真实而已。真正的梅兰芳可以被演绎和模仿,却永远无法被复制。
银幕内外
1948年6月,我国电影导演费穆拍摄了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京剧片。1949年至1961年,出现了很多记录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纪录片,如1955年拍摄的戏曲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同期拍摄的,还有记录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和日常生活的纪录片。
1955年,青年导演陈怀皑作为摄影参与了影片《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拍摄,而他的儿子小凯歌和梅兰芳的孙子正在同一所幼儿园。小凯歌去过梅家,见过同学的祖母福芝芳,也见过同学的祖父梅兰芳在清晨时分舞剑。53年后导演陈凯歌子承父业,为那个晨练的老人拍了一部人物传记片《梅兰芳》。
陈凯歌的《梅兰芳》不同于2004年的10集电视纪录片《梅兰芳》,也不同于2006年的电影纪录片《又见梅兰芳》,他不拘泥于梅兰芳人生轨迹中的细节,也不局限于“梅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和梅兰芳经典剧目的诠释,而是要找寻一个曾经代表过那个时代的人物。
陈凯歌在影片开拍前的一年多时间里看了大量民国初年的书,他找寻到的梅先生“具有很明显的矛盾性”,大家只看到他光辉的面,没有看到他童年不堪回首的一面。他出生在胡同里,社会地位很低,4岁丧父,7岁学戏,老师的第一句话是“你没有吃戏饭的命”。后来他成为了声望很高的艺术家,但难能可贵是如普通人般淡定,从容的一面,正如影片结尾时,邱如白在梅兰芳的病榻前说的“也许,你本来就是一个凡人”。
影片中十三燕的倔强,邱如白的痴狂,“梅孟恋”的凄惋,都如一块块磁石,吸引着我们在泛黄的散发着书香的故纸里探究一下电影背后的真相,尤其是“梅孟恋”。
梅兰芳一生有三个妻子,其中梅孟恋无疑最富戏剧性,却没有电影里那么浪漫。梅兰芳17岁时,娶王明华为妻,王明华在生下一儿一女后做了绝育,没想到儿女双亡。为了传宗接代,他又娶了福芝芳。1925年8月,孟小冬演出《上天台》,与同日登台演出《霸王别姬》的梅兰芳初次相遇,一个是旦角伶王,一个是须生之皇,乾旦坤生,雌雄莫辨。后来在友人撮合下二人合演了《四母探郎》、《游龙戏凤》,渐生情愫。之后,孟小冬没有正式操办,静悄悄地搬入梅兰芳的外宅。从此,她不能再登台,只能为梅兰芳个人吊嗓子,却终究没有得到一个名份,后来在《梅兰芳自述》等梅家所编撰的书中也都见不到孟小冬的名字。他们的关系在公馆血案、访美风波及梅伯母去世引起的吊唁风波之后终于决裂了,堪称悲情。两年之后,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连登3天《孟小冬紧要启事》,控诉了梅兰芳“负”她的事实。后来,42岁风韵犹存的孟小冬嫁给了62岁病入膏肓的杜月笙。
话剧内外
1994年12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之际,苏乐慈导演的话剧《梅兰芳》在逸夫舞台连演17场,扮演梅兰芳的是上海青年话剧团的青年演员白永成,他3年前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11岁开始学秦腔的他在舞台上表演了“贵妃醉酒”和“天女散花”两段京剧折子戏。那出话剧只说了梅兰芳抗日的故事,内容不完整,人性的解释也不全面。在对京剧元素的运用上,“京剧管京剧,话剧管话剧,完全是两张皮,好像是一档晚会”。出于梅家的要求,梅兰芳之外的所有人只能用化名,比如齐如山是河北高阳人,所以化名“柳高阳”,其余重要角色还包括梅夫人和侯笑天,也不能提及孟小冬。
而14年后白永成又要在新版话剧《梅兰芳》中演“梅兰芳”了,这次他在舞台上表演的折子戏多达9段。新版话剧《梅兰芳》主打“情”字招牌。最受关注的感情自然还是“梅孟之恋”,据说这段情在两个多小时的话剧里超过了一半时间。话剧里演了赴美风波和吊唁风波,却没有涉及到著名的枪击惨案。
话剧和电影一样强调不把梅兰芳处理成大师,而是和现在的明星一样,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会牺牲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恰恰是他这辈子特别想得到的东西。
舞台内外
2001年7月,芭蕾舞剧《梅兰芳》首演,把西方芭蕾和国粹京剧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融合,开创了京“剧芭蕾”的先河。舞台上,演员踮起足尖唱京剧,以梅兰芳扮演的虞姬、杨玉环,赵艳荣,穆桂英四旦角勾勒出了其京韵人生。内容主要截取了适宜于芭蕾舞表现的梅兰芳的生涯片段,通过舞蹈诠释出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之后芭蕾舞剧《梅兰芳》两度改稿,主要演员也有更换。在走遍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之后,剧组于2007年10月首次出访美国。6年里,芭蕾舞剧《梅兰芳》好评如潮,但也招来很多非议,如“艺术效果大打折扣”、“不像芭蕾也不像京剧”等。
2008年底国内著名漫画家林莹的倾力之作《梅兰芳》正式发售,用彩图和漫画故事定格了梅兰芳人生中的“美丽”瞬间。共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极具写实色彩的漫画彩图,二是讲述梅兰芳先生传奇一生、再现老北京梨园的《梅兰芳》漫画故事。五凤冠上的珍珠点翠流光溢彩,八宝裙上的刺绣灿若云霞,戏里责妃醉酒,戏外我们亦不再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