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因此,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张扬学生个性呢?
一、引发“磁性”,唤起学生写作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显然,激发亢奋的情感对于张扬学生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地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亢奋情感的刺激手段,开掘出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的习作情感唤醒至最佳水平。如用动情的导语或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又如,通过习作展览、习作结集、报刊发表等激励手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持久的亢奋习作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习作”,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主动地尽现自己的真实个性。
二、给予“钥匙”,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课本选入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的思考方式及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造个性。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察到这些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通畅从“读”到“写”的渠道。
1.学习个性语言。教师应遵循小学生记忆占优势和善于摹仿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地细读课文,揣摩课文,读活课文,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积极背诵具有特色的片段,甚至是全文,且量不厌多,扎实地占有语言材料,从中接触多种语言风格。
2.学习表达方式。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习作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通过释题,引导学生学会拟题的方法;通过段落划分、归纳段意,引导学生学习材料安排、布局谋篇的方法;通过概括中心,引导学生学习立意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学到“大家”的表达和语言运用技巧,进而能动、创造性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三、倡导“自由”,放手大胆习作
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习作张扬学生个性,就必须倡导学生大胆习作,无拘无束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1.内容自由。写什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有框框——硬性地规定习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说,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是应付教师的苦差。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非要“有意义”,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缕淡淡的心绪都应允许学生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既可写生活的真实,也可写自己的想象。
2.达意自由。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只有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的习作冲动,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兴奋和活跃,进入生机勃勃的习作状态。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决不能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
3.形式自由。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方法最现实、最有效。然而,以往的习作教学,教师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结尾,都程序化了。各种鲜活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长此以往,个性压抑了,童心泯灭了,这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悲哀。所以,在习作的表现形式上,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摆脱习作程序化的束缚,力求习作构思的“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个体去选择最能抒发内心独特感受的表达形式,真正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自由倾吐的要求,使他们的个性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示。
责任编辑丁洪刚
一、引发“磁性”,唤起学生写作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显然,激发亢奋的情感对于张扬学生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地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亢奋情感的刺激手段,开掘出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的习作情感唤醒至最佳水平。如用动情的导语或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又如,通过习作展览、习作结集、报刊发表等激励手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持久的亢奋习作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习作”,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主动地尽现自己的真实个性。
二、给予“钥匙”,引导学生读中学写
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课本选入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的思考方式及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造个性。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察到这些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通畅从“读”到“写”的渠道。
1.学习个性语言。教师应遵循小学生记忆占优势和善于摹仿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地细读课文,揣摩课文,读活课文,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积极背诵具有特色的片段,甚至是全文,且量不厌多,扎实地占有语言材料,从中接触多种语言风格。
2.学习表达方式。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习作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通过释题,引导学生学会拟题的方法;通过段落划分、归纳段意,引导学生学习材料安排、布局谋篇的方法;通过概括中心,引导学生学习立意的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学到“大家”的表达和语言运用技巧,进而能动、创造性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三、倡导“自由”,放手大胆习作
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习作张扬学生个性,就必须倡导学生大胆习作,无拘无束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1.内容自由。写什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动笔之前,如果先有框框——硬性地规定习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说,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是应付教师的苦差。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非要“有意义”,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缕淡淡的心绪都应允许学生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既可写生活的真实,也可写自己的想象。
2.达意自由。学生情感丰富,个性色彩浓郁,他们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只有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的习作冲动,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兴奋和活跃,进入生机勃勃的习作状态。为此,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决不能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
3.形式自由。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方法最现实、最有效。然而,以往的习作教学,教师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结尾,都程序化了。各种鲜活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长此以往,个性压抑了,童心泯灭了,这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悲哀。所以,在习作的表现形式上,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摆脱习作程序化的束缚,力求习作构思的“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个体去选择最能抒发内心独特感受的表达形式,真正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自由倾吐的要求,使他们的个性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示。
责任编辑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