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幼儿来说,吸引力最大的事物就是游戏,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进行教学时加入游戏,可以使幼儿的注意力极度集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文章从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出发,结合笔者自身时间,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教育进行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 游戏教育 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36-01
在幼儿教学阶段,游戏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游戏不仅利于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还能引导幼儿智力的健全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而在游戏中,这些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游戏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幼儿教学中的主要趋势。
1.游戏教学的关键性
(1)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扮演的不是教师,而是类似于保姆的角色。老套乏味的游戏,不仅大大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极大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幼儿正处于人生中刚刚发展起步的阶段,多动性、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导致其无法对某一个游戏活动专注,从而导致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大大下降,因此,探寻出游戏活动中的精神,对幼儿对游戏的参与性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探寻过程中,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教师把真正的良好品格和基素养教给幼儿,促进幼儿人格的完整发展。
(2)培养幼儿的真情实感。自身智慧启蒙的最重要阶段,正是幼儿教育阶段。此时的幼儿还未接触世界,思想纯洁,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人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在进行游戏教学中,成功与失败并存,丰富的情感可以极大地充实幼儿的心灵,让他们在今后遇到此类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因此,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进行实践研究,可以为幼儿营造出最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幼儿的行动力。设定具体的游戏目标,可以激发出幼儿的竞争力,在同学之间及同学与教师间的合作中锻炼实践能力,并可以设定多种方式来完成目标,来激发出幼儿的创新能力。在以上种种游戏的实践中,就可以对幼儿的未来寻求出最好的发展方式,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游戏过程中同时放松幼儿的身心,调动幼儿的对世界的好奇性,在此时教师对幼儿积极引导,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游戏教育与课程密切关联
在每个教育阶段,不论是书本的教育还是课上的教学,重点往往不在知识本身或者课程的设计,而是在于如何将理论转换为真正可以被学生吸收的干货。因此,游戏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吸收到知識,适应社会。用课程设计游戏,用游戏辅助课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和实践之间的分歧,更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在课程上运用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游戏对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实践运用到课程当中去。
(1)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游戏。对幼儿的教学应为劳逸结合。幼儿更加倾向于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游戏化教学正是这句名言的体现。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是幼儿教学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等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游戏化教学。因为在游戏中幼儿的天性能够得到很好的释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可以更好地让孩子吸收知识,让孩子享受充分的乐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提前了解游戏的步骤,游戏的目的,游戏如何开展,如何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游戏的作用,在此同时教师也要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应对一些突发问题。教师也应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了解幼儿内心的思想,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从而对游戏环境进行更好地改变。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与幼儿进行积极地合作,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幼儿间的距离,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对游戏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实践。教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让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大大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也使知识更好地被理解。
游戏教育不仅可以加快我们的教学进度,也可以使教学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具体环境下应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应加入游戏,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教育应适时使用,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教学目的进行定制。同时,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间的特异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主体,在制定游戏时应充分考虑此点,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晓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神州(中旬刊),2015,(12):154-154.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5.12.146.
[2]杨新红.游戏与知识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互补作用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2-82.
[3]李志雯.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及其价值[J].新课程?上旬,2015,(10):164-164.
幼儿教育 游戏教育 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036-01
在幼儿教学阶段,游戏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游戏不仅利于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还能引导幼儿智力的健全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而在游戏中,这些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游戏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幼儿教学中的主要趋势。
1.游戏教学的关键性
(1)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扮演的不是教师,而是类似于保姆的角色。老套乏味的游戏,不仅大大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极大降低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幼儿正处于人生中刚刚发展起步的阶段,多动性、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导致其无法对某一个游戏活动专注,从而导致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大大下降,因此,探寻出游戏活动中的精神,对幼儿对游戏的参与性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探寻过程中,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教师把真正的良好品格和基素养教给幼儿,促进幼儿人格的完整发展。
(2)培养幼儿的真情实感。自身智慧启蒙的最重要阶段,正是幼儿教育阶段。此时的幼儿还未接触世界,思想纯洁,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人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在进行游戏教学中,成功与失败并存,丰富的情感可以极大地充实幼儿的心灵,让他们在今后遇到此类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因此,在游戏过程中积极进行实践研究,可以为幼儿营造出最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在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幼儿的行动力。设定具体的游戏目标,可以激发出幼儿的竞争力,在同学之间及同学与教师间的合作中锻炼实践能力,并可以设定多种方式来完成目标,来激发出幼儿的创新能力。在以上种种游戏的实践中,就可以对幼儿的未来寻求出最好的发展方式,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游戏过程中同时放松幼儿的身心,调动幼儿的对世界的好奇性,在此时教师对幼儿积极引导,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游戏教育与课程密切关联
在每个教育阶段,不论是书本的教育还是课上的教学,重点往往不在知识本身或者课程的设计,而是在于如何将理论转换为真正可以被学生吸收的干货。因此,游戏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吸收到知識,适应社会。用课程设计游戏,用游戏辅助课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和实践之间的分歧,更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在课程上运用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游戏对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实践运用到课程当中去。
(1)如何在教育中运用游戏。对幼儿的教学应为劳逸结合。幼儿更加倾向于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游戏化教学正是这句名言的体现。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是幼儿教学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等有很大的影响。幼儿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游戏化教学。因为在游戏中幼儿的天性能够得到很好的释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可以更好地让孩子吸收知识,让孩子享受充分的乐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提前了解游戏的步骤,游戏的目的,游戏如何开展,如何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更好地理解游戏的作用,在此同时教师也要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应对一些突发问题。教师也应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了解幼儿内心的思想,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游戏的需求,从而对游戏环境进行更好地改变。在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与幼儿进行积极地合作,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幼儿间的距离,还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对游戏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实践。教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让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大大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也使知识更好地被理解。
游戏教育不仅可以加快我们的教学进度,也可以使教学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具体环境下应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应加入游戏,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教育应适时使用,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教学目的进行定制。同时,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间的特异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主体,在制定游戏时应充分考虑此点,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晓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神州(中旬刊),2015,(12):154-154.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5.12.146.
[2]杨新红.游戏与知识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互补作用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2-82.
[3]李志雯.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应用及其价值[J].新课程?上旬,2015,(10):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