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基于物理学意义上的“聚变”与“裂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申到两种典型的创新发展模式——杭州“聚变”模式与纽约“裂变”模式,分析了杭州和纽约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从影响城市总部经济的创新发展理念、产业优势、政策计划三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究“聚变”和“裂变”模式的内核,为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总部经济;创新驱动;“聚变”模式;“裂变”模式
一、引言
创新驱动具有提高知识含量,加强产业关联度,内聚外合的功能,是如今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首选之一。杭州与纽约凭借各自别具一格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在总部经济排名中占据了一定地位。物理学意义的“聚变”是指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裂变”是指由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从而释放大量能量。杭州采取聚集优势,变化创新的“聚变”模式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了众多创新特区,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城市之一,在中国企业500强总部分布的城市排名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发展总部经济城市的先驱之一。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表,纽约此前一直致力于发展其金融圈的中心作用,发展模式类似杭州“聚变”模式。但在金融风暴之后选择了创新驱动的“裂变”模式,进阶成为北美第二大的创新中心,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成为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
柳思维(2013)分析国内外文献得出,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向休憩商务区(RBD)和中央活动区(CAZ)模式转变,而国内则同时在总部基地(ABP)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江若尘(2014)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讨论了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制、政策创新对化解上述障碍的作用;张萤雪(2016)通过对区位选择、产业选择、人才保障、政策保障关键要素的分析,探讨得出基于城市功能、主导产业、特定资源、政策优势的四种总部经济发展模式;陈迪(2016)以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为区域划分依据,构建了以产业知识基础,以创新资源、制度为外部因素,总部经济特性为内部禀赋,综合作用影响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思路是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因素分析,真正从城市层面进行研究,并且针对创新驱动型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研究还较少,涉及创新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城市的创新驱动力为影响因素,而非研究城市的创新模式本身。
本文认为,创新是总部经济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城市为发展总部经济运行了不同的创新模式,比较典型的就是杭州的“聚变”模式和纽约“裂变”模式。因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根源性地探讨在两大典型的创新模式驱动下,城市的总部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首先,研究对象具体到两座典型城市,基于两座城市总部经济的成功现状,选取了发展理念、产业优势、政策计划三大体现创新模式的元素进行对比分析,解决以前描述性研究的不足之处,使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系统;其次,通过分析创新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特色之处,提出对最优创新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引起一国城市在对建设总部经济区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二、杭州与纽约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杭州是我国发展领先的总部经济城市,自2009年起,杭州连续位居全国35 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前五名;到2015年,累计有22家中国企业500强在杭州设立总部(表1);5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数量连续9年居全国各城市前列;3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在杭州设立总部,数量居于全国第二。2015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053.58亿元,成为全国第10个迈入“万亿”方阵的城市。总部经济水平的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杭州所采取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表,纽约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总部云集于此。而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金融产业为主导的纽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也引发了纽约对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的思考。此后几年,纽约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进阶成为世界最大、涵盖产业面最广的总部经济中心。截至2015年6月,纽约共聚集30家进入福布斯世界500强的企业,而从历年的福布斯排行榜500强产业分布数据对比来看,金融产业占比逐渐降低,科技产业正逐年递增。同样的结论可以从经济数据中得到,2015年纽约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4335万亿美元,在美国51个州或地区中排名第三位。实际生产总值增长0.9%,其中GDP贡献最大的行业是银行、投资、保险、房地产、租赁等行业,这些行业占纽约GDP的31.4%,但相比于去年有2.8%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 实际GDP中的总增幅中,科技信息产业有效助力了纽约实际GDP增长,占有GDP总增长量的0.52%。种种证据表明,纽约正处于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
三、杭州“聚变”模式同纽约“裂变”模式的三大比较
总的来看,杭州与纽约都正走在创新驱动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道路中,杭州的“聚变”创新模式与纽约的“裂变”创新模式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两种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均是在特色理念的引导下,对产业优势的充分利用,辅之以合理的优惠政策,三位一体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壮大。于是,通过对发展理念、产业优势利用、优惠政策三大方面的对比,可以进一步得出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理论与实施方案。
(一)发展理念:“秉持双创,聚力创新”与“资本裂变,转型创新”
2014年,李克强总理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杭州赶上了全国兴起的“双创”理念的浪潮,贯彻“秉持双创,聚力创新”的特色理念。凭借其發达的互联网产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有效的工具和载体,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块。以余杭区为例,作为杭州“秉持双创,聚力创新”理念的实践基地,余杭区内建设了包括互联网村(主互联网孵化),天使村(主投融资,创业基金)和创业集市(商业配套设施),形成了如今“一镇两村”(互联网村与天使村)的创新共生。截至2016 年3月,累计引进孵化平台 15家,创业人才近 5400 名,590余个创业项目的总部集聚于此,其中有5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贡献的经济总额达15.37 亿元。 在发展理念上,纽约选择了由资本驱动转型到科技创新驱动,致力于打造以科创中心集聚的创新“裂变”型发展理念。利用城市创新区的中心效应,整合企业、学校、交通、医疗、投资等一系列要素,形成自身整体的创新理念。同时,纽约利用“众创空间”计划,大力推动建设为创客服务的多样化平台。通过城区规划、财政政策等调控工具,吸引更多初创企业的总部落户在纽约。此外,纽约通过“应用科学”计划将大学与中心科技园结合,通过产学合作将园区企业总部的创新和成果的商业化,给科研理论注入现实活力。正因禀承科创中心模式理念,纽约从一个高科技领域的补位城市,逐渐崛起成为能与硅谷一较高低的全球顶级科创总部,让世界见证了其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二)产业优势:产业聚变优势与产业裂变优势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在互联网产业及金融产业具有强大的优势,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产业和科技金融产业的企业总部汇集于此。其中互联网产业重点引进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创业项目; 科技金融产业重点是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联动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总部,着力构建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总部经济的发展效率。其聚变模式的核心特征是以“一镇两村”的形式兼容并包两种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1+1>2”的独特的聚变产业优势,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机的产业生态系统。以互联网产业为创新资源,吸引科技金融产业的投资,不仅实现创新空间的内部循环,还将创新成果商业化,输出到全国各地,吸引外部投资也吸引全国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实现创新空间的外部循环。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表,纽约此前一直以其经济金融的产业优势来发展总部经济,但在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的金融产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得众多在纽约的金融企业总部外迁,也引发了纽约对创新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而产业向新兴科技创新的裂变发展逐渐被视为推动其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首先,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和信息优势,吸引全球的高水平人才汇聚于纽约,从而形成资本产业向创新产业转型所需的科创型人才。其次,作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前来投资,配合以专业化的服务,进而推动创新产业的企业总部在此扎根落户。另外,纽约政府在支持转型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及政治资源,并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创新产业的企业总部营造了自由的发展环境。此后几年,纽约向新兴科技产业转型后的新型产业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000多家初创企业在新兴科创环境下崛起,一半以上获得了良好的投融资发展,有许多甚至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科技领域的成功造就了33%的高就业率,每年能够为纽约提供54万个工作岗位和130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在纽约如此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下,科技产业成为主要的就业增加点。谷歌、Facebook、Twitter、微软、eBay等一批原先以硅谷为重心的高科技巨头也纷纷慕名而来,在纽约开设研发机构和业务中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科技公司把总部设立在纽约。
(三)政策计划:杭州创新园政策与纽约众创平台政策的对比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中央企业集中建设的四大人才基地之一。杭州依托这一平台建设人才特区,获得了许多有利于加快聚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扶持政策,包括融资政策、办公用房补助、规模发展奖励、人才补助等四大方面。(见表2)
与杭州政策相对应来看,纽约出台了多项“融资激励计划”,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补充计划,政府联合风投公司“头标资本”共同设立“纽约创业资基金(NYCEF)”,以及实施“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计划(CALGP)” 和“小型企业循环贷款基金”。(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在融资政策方面,杭州多属于政府融资政策,这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而纽约采取了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扶持模式,通过大企业激励带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刺激资本在市场内循环再生。办公用房政策方面,杭州与纽约分别采取了补助和减免的方式,而针对政府的经济实力,可以合理地选择这两种优惠政策的配置。规模发展奖励方面,杭州的政策以支持新兴企业的发展为主,提供募集资金基数下相应比例的奖励,而纽约主要是对继续发展的扩张型企业提供固定金额的优惠。在规模奖励下,新兴企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创业资金积累,有利于灵活运用创业资金。而对已经有良好发展的企业提供优惠,给予其在该区域继续发展的动力。人才政策方面,杭州采取提供人才住房补助的方式,能够使企业获得直接的发展实力,而纽约采取的是为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开发培训,能够创造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
四、启示
总的来看,这两种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聚变”模式是在贯彻聚力创新的理念下,兼容并包多种产业结构,使不同产业的总部产生优势的相互聚合作用,且政府融资政策的支持下,三核聚变催化总部经济发展的模式;“裂变”模式是凭借资本驱动到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理念,使原本的产业优势向科创新兴的优势裂变发展,在政府和企业共同营造自由的政策环境之下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各自创新模式下,杭州的总部经济取得了优秀的经济成果,在诸多创新特区体现了杭州的独特创造力和执行力;而纽约在资本驱动转型到创新驱动下,也在科创能力上提升了一个阶段。而聚焦于两种模式的核心,都是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和政策建设上提出了众多的创新特色之处,只是所选择的方式有所不同。于是,将这些经验结合起来,对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途径:
(一)“内聚外引,产学合作”的人才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總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人才建设方面,相比之下杭州的“聚变”模式没有纽约“裂变”模式下创新中心的吸引力强,而且在高校人才建设方面,杭州这类发展模式容易受到邻近发达城市(如上海和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的限制。基于此,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建设,尤其是在内部聚集人才的同时,拓宽外来人才建设渠道,吸引科学技术方面理论与实务的全能型人才,考虑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总部经济区附近建立分校或学院,仿效纽约的“产学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实务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多元并包,文化创新”的文化建设
杭州的人文文化,以及近几年在全国发展壮大的以阿里巴巴为主的电商文化,在“聚变”模式下明智地选择了聚焦于这些文化来发展。而纽约在保持闻名世界的“华尔街文化”之余,选择了“裂变”模式,打出一片新的科創文化,科创中心的建设为其总部经济注入了蓬勃的创新活力。所以总部经济区在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吸取各方经验,选择结合人文文化和产业文化的同时,突出创新总部经济区的新兴文化影响力。通过培育扶持创新文化产业,建设国际创新文化交流基地,举办国际创新文化交流节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创新文化理念和产品的输出力度,把总部经济区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创新标的。
(三)“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政策建设
为了促进杭州各大创新区的总部经济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减免补贴类的财政政策,但在政策演变中,此类政策较为初级,多体现为政府对创新人才与企业初始发展的便利性保障,在技术支持方面没有直接的体现。而纽约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主导政策可与金融产业结合提供,如共同设立创业基金等,建设更加兼容并包的政策体系。结合两种模式下政策的统一性和互补性,政府可以提供技术采购等政策,给企业和优秀人才引入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操作,并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企业联合建立发展基金,为人才建设,文化建设铺垫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Porter, Michael E,李,明轩,邱,如美. 国家竞争优势[M].華夏出版社,2002.
[2]Estrin J. Closing the Innovation Gap: Reigniting the Spark of Creativity in a Global Economy[J].Business Horizons, 2008(05).
[3]Davis J C, Henderson J V. The agglomeration of headquarters [J].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 2008(05).
[4]Brindisi F, Gratzke P, Peach F, et al. NYCEDC Innovation Index[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
[5]王光军.基于集聚区导向的杭州总部经济发展[J].浙江经济,2012(10).
[6]柳思维,徐志耀.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沿革、演进与创新[J].湖湘论坛,2013(06).
[7]江若尘,余典范,翟青,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04).
[8]盛垒,洪娜,黄亮,等.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纽约全球科创中心的崛起及对上海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5(10).
[9]潘蓉,江佳遥,郭崇文,等.创新驱动 智慧发展——“美丽杭州”行动规划之创智城市行动编制探索[J].城市规划,2015 (s1).
[10]李健,屠启宇.创新时代的新经济空间:美国大都市区创新城区的崛起[J].城市发展研究.2015(10).
[11]张萤雪.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12]陈迪,谢富纪,牛盼强,等.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
[13]周海成.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双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纽约、伦敦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6(01).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总部经济;创新驱动;“聚变”模式;“裂变”模式
一、引言
创新驱动具有提高知识含量,加强产业关联度,内聚外合的功能,是如今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首选之一。杭州与纽约凭借各自别具一格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在总部经济排名中占据了一定地位。物理学意义的“聚变”是指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裂变”是指由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从而释放大量能量。杭州采取聚集优势,变化创新的“聚变”模式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了众多创新特区,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城市之一,在中国企业500强总部分布的城市排名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发展总部经济城市的先驱之一。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表,纽约此前一直致力于发展其金融圈的中心作用,发展模式类似杭州“聚变”模式。但在金融风暴之后选择了创新驱动的“裂变”模式,进阶成为北美第二大的创新中心,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成为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
柳思维(2013)分析国内外文献得出,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向休憩商务区(RBD)和中央活动区(CAZ)模式转变,而国内则同时在总部基地(ABP)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江若尘(2014)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讨论了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机制、政策创新对化解上述障碍的作用;张萤雪(2016)通过对区位选择、产业选择、人才保障、政策保障关键要素的分析,探讨得出基于城市功能、主导产业、特定资源、政策优势的四种总部经济发展模式;陈迪(2016)以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为区域划分依据,构建了以产业知识基础,以创新资源、制度为外部因素,总部经济特性为内部禀赋,综合作用影响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思路是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因素分析,真正从城市层面进行研究,并且针对创新驱动型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的研究还较少,涉及创新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城市的创新驱动力为影响因素,而非研究城市的创新模式本身。
本文认为,创新是总部经济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城市为发展总部经济运行了不同的创新模式,比较典型的就是杭州的“聚变”模式和纽约“裂变”模式。因此,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根源性地探讨在两大典型的创新模式驱动下,城市的总部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首先,研究对象具体到两座典型城市,基于两座城市总部经济的成功现状,选取了发展理念、产业优势、政策计划三大体现创新模式的元素进行对比分析,解决以前描述性研究的不足之处,使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系统;其次,通过分析创新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特色之处,提出对最优创新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引起一国城市在对建设总部经济区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二、杭州与纽约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杭州是我国发展领先的总部经济城市,自2009年起,杭州连续位居全国35 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前五名;到2015年,累计有22家中国企业500强在杭州设立总部(表1);5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数量连续9年居全国各城市前列;3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在杭州设立总部,数量居于全国第二。2015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053.58亿元,成为全国第10个迈入“万亿”方阵的城市。总部经济水平的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杭州所采取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表,纽约吸引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总部云集于此。而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以金融产业为主导的纽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也引发了纽约对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的思考。此后几年,纽约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进阶成为世界最大、涵盖产业面最广的总部经济中心。截至2015年6月,纽约共聚集30家进入福布斯世界500强的企业,而从历年的福布斯排行榜500强产业分布数据对比来看,金融产业占比逐渐降低,科技产业正逐年递增。同样的结论可以从经济数据中得到,2015年纽约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4335万亿美元,在美国51个州或地区中排名第三位。实际生产总值增长0.9%,其中GDP贡献最大的行业是银行、投资、保险、房地产、租赁等行业,这些行业占纽约GDP的31.4%,但相比于去年有2.8%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 实际GDP中的总增幅中,科技信息产业有效助力了纽约实际GDP增长,占有GDP总增长量的0.52%。种种证据表明,纽约正处于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
三、杭州“聚变”模式同纽约“裂变”模式的三大比较
总的来看,杭州与纽约都正走在创新驱动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道路中,杭州的“聚变”创新模式与纽约的“裂变”创新模式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两种发展模式的共同点,均是在特色理念的引导下,对产业优势的充分利用,辅之以合理的优惠政策,三位一体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壮大。于是,通过对发展理念、产业优势利用、优惠政策三大方面的对比,可以进一步得出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理论与实施方案。
(一)发展理念:“秉持双创,聚力创新”与“资本裂变,转型创新”
2014年,李克强总理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杭州赶上了全国兴起的“双创”理念的浪潮,贯彻“秉持双创,聚力创新”的特色理念。凭借其發达的互联网产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有效的工具和载体,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块。以余杭区为例,作为杭州“秉持双创,聚力创新”理念的实践基地,余杭区内建设了包括互联网村(主互联网孵化),天使村(主投融资,创业基金)和创业集市(商业配套设施),形成了如今“一镇两村”(互联网村与天使村)的创新共生。截至2016 年3月,累计引进孵化平台 15家,创业人才近 5400 名,590余个创业项目的总部集聚于此,其中有5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贡献的经济总额达15.37 亿元。 在发展理念上,纽约选择了由资本驱动转型到科技创新驱动,致力于打造以科创中心集聚的创新“裂变”型发展理念。利用城市创新区的中心效应,整合企业、学校、交通、医疗、投资等一系列要素,形成自身整体的创新理念。同时,纽约利用“众创空间”计划,大力推动建设为创客服务的多样化平台。通过城区规划、财政政策等调控工具,吸引更多初创企业的总部落户在纽约。此外,纽约通过“应用科学”计划将大学与中心科技园结合,通过产学合作将园区企业总部的创新和成果的商业化,给科研理论注入现实活力。正因禀承科创中心模式理念,纽约从一个高科技领域的补位城市,逐渐崛起成为能与硅谷一较高低的全球顶级科创总部,让世界见证了其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
(二)产业优势:产业聚变优势与产业裂变优势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在互联网产业及金融产业具有强大的优势,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产业和科技金融产业的企业总部汇集于此。其中互联网产业重点引进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创业项目; 科技金融产业重点是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联动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总部,着力构建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总部经济的发展效率。其聚变模式的核心特征是以“一镇两村”的形式兼容并包两种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1+1>2”的独特的聚变产业优势,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机的产业生态系统。以互联网产业为创新资源,吸引科技金融产业的投资,不仅实现创新空间的内部循环,还将创新成果商业化,输出到全国各地,吸引外部投资也吸引全国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实现创新空间的外部循环。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表,纽约此前一直以其经济金融的产业优势来发展总部经济,但在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的金融产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得众多在纽约的金融企业总部外迁,也引发了纽约对创新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而产业向新兴科技创新的裂变发展逐渐被视为推动其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首先,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和信息优势,吸引全球的高水平人才汇聚于纽约,从而形成资本产业向创新产业转型所需的科创型人才。其次,作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人前来投资,配合以专业化的服务,进而推动创新产业的企业总部在此扎根落户。另外,纽约政府在支持转型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及政治资源,并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创新产业的企业总部营造了自由的发展环境。此后几年,纽约向新兴科技产业转型后的新型产业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000多家初创企业在新兴科创环境下崛起,一半以上获得了良好的投融资发展,有许多甚至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科技领域的成功造就了33%的高就业率,每年能够为纽约提供54万个工作岗位和130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在纽约如此不景气的就业形势下,科技产业成为主要的就业增加点。谷歌、Facebook、Twitter、微软、eBay等一批原先以硅谷为重心的高科技巨头也纷纷慕名而来,在纽约开设研发机构和业务中心,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科技公司把总部设立在纽约。
(三)政策计划:杭州创新园政策与纽约众创平台政策的对比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中央企业集中建设的四大人才基地之一。杭州依托这一平台建设人才特区,获得了许多有利于加快聚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扶持政策,包括融资政策、办公用房补助、规模发展奖励、人才补助等四大方面。(见表2)
与杭州政策相对应来看,纽约出台了多项“融资激励计划”,实施小微企业融资补充计划,政府联合风投公司“头标资本”共同设立“纽约创业资基金(NYCEF)”,以及实施“小微企业贷款担保计划(CALGP)” 和“小型企业循环贷款基金”。(见表2)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在融资政策方面,杭州多属于政府融资政策,这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压力;而纽约采取了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扶持模式,通过大企业激励带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刺激资本在市场内循环再生。办公用房政策方面,杭州与纽约分别采取了补助和减免的方式,而针对政府的经济实力,可以合理地选择这两种优惠政策的配置。规模发展奖励方面,杭州的政策以支持新兴企业的发展为主,提供募集资金基数下相应比例的奖励,而纽约主要是对继续发展的扩张型企业提供固定金额的优惠。在规模奖励下,新兴企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创业资金积累,有利于灵活运用创业资金。而对已经有良好发展的企业提供优惠,给予其在该区域继续发展的动力。人才政策方面,杭州采取提供人才住房补助的方式,能够使企业获得直接的发展实力,而纽约采取的是为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开发培训,能够创造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
四、启示
总的来看,这两种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聚变”模式是在贯彻聚力创新的理念下,兼容并包多种产业结构,使不同产业的总部产生优势的相互聚合作用,且政府融资政策的支持下,三核聚变催化总部经济发展的模式;“裂变”模式是凭借资本驱动到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理念,使原本的产业优势向科创新兴的优势裂变发展,在政府和企业共同营造自由的政策环境之下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在各自创新模式下,杭州的总部经济取得了优秀的经济成果,在诸多创新特区体现了杭州的独特创造力和执行力;而纽约在资本驱动转型到创新驱动下,也在科创能力上提升了一个阶段。而聚焦于两种模式的核心,都是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和政策建设上提出了众多的创新特色之处,只是所选择的方式有所不同。于是,将这些经验结合起来,对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型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途径:
(一)“内聚外引,产学合作”的人才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總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人才建设方面,相比之下杭州的“聚变”模式没有纽约“裂变”模式下创新中心的吸引力强,而且在高校人才建设方面,杭州这类发展模式容易受到邻近发达城市(如上海和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的限制。基于此,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建设,尤其是在内部聚集人才的同时,拓宽外来人才建设渠道,吸引科学技术方面理论与实务的全能型人才,考虑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在总部经济区附近建立分校或学院,仿效纽约的“产学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实务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多元并包,文化创新”的文化建设
杭州的人文文化,以及近几年在全国发展壮大的以阿里巴巴为主的电商文化,在“聚变”模式下明智地选择了聚焦于这些文化来发展。而纽约在保持闻名世界的“华尔街文化”之余,选择了“裂变”模式,打出一片新的科創文化,科创中心的建设为其总部经济注入了蓬勃的创新活力。所以总部经济区在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吸取各方经验,选择结合人文文化和产业文化的同时,突出创新总部经济区的新兴文化影响力。通过培育扶持创新文化产业,建设国际创新文化交流基地,举办国际创新文化交流节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创新文化理念和产品的输出力度,把总部经济区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创新标的。
(三)“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政策建设
为了促进杭州各大创新区的总部经济发展,杭州市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减免补贴类的财政政策,但在政策演变中,此类政策较为初级,多体现为政府对创新人才与企业初始发展的便利性保障,在技术支持方面没有直接的体现。而纽约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主导政策可与金融产业结合提供,如共同设立创业基金等,建设更加兼容并包的政策体系。结合两种模式下政策的统一性和互补性,政府可以提供技术采购等政策,给企业和优秀人才引入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操作,并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企业联合建立发展基金,为人才建设,文化建设铺垫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Porter, Michael E,李,明轩,邱,如美. 国家竞争优势[M].華夏出版社,2002.
[2]Estrin J. Closing the Innovation Gap: Reigniting the Spark of Creativity in a Global Economy[J].Business Horizons, 2008(05).
[3]Davis J C, Henderson J V. The agglomeration of headquarters [J].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 2008(05).
[4]Brindisi F, Gratzke P, Peach F, et al. NYCEDC Innovation Index[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
[5]王光军.基于集聚区导向的杭州总部经济发展[J].浙江经济,2012(10).
[6]柳思维,徐志耀.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的沿革、演进与创新[J].湖湘论坛,2013(06).
[7]江若尘,余典范,翟青,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04).
[8]盛垒,洪娜,黄亮,等.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纽约全球科创中心的崛起及对上海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5(10).
[9]潘蓉,江佳遥,郭崇文,等.创新驱动 智慧发展——“美丽杭州”行动规划之创智城市行动编制探索[J].城市规划,2015 (s1).
[10]李健,屠启宇.创新时代的新经济空间:美国大都市区创新城区的崛起[J].城市发展研究.2015(10).
[11]张萤雪.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12]陈迪,谢富纪,牛盼强,等.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
[13]周海成.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双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纽约、伦敦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6(01).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