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设计教学的创新结合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找到让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系统方法,让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具竞争力,最终实现国家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先分析在当下语境中高校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再以近几年兴起的新式网络购物形式——“众筹”与品牌识别推广课程的结合为例论述了互联网产品与设计教学结合的可能性。“众筹”模式与设计教学结合对教学有极大积极作用。以“众筹”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生活方式适合作为设计教学的辅助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众筹设计应用设计教学品牌推广设计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085-03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a systematic method to make design teaching closely linked with market demand,so as to make students graduated from design colleges more competitive,and finally realiz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crea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this paper discusses many new changes in desig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demonstra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design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design colleges,we hope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art design teaching through Internet technology,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crowdfunding and brand identity promotion course,which is a new form of online shopping in recent years. The combination of crowdfunding mode and design teaching has a great positive effect on teaching. The emerging Internet lifestyle represented by “crowdfunding”mode is suitable as an auxiliary mode of design teaching.
  Keywords: InternetCrowdfunding designApplication design teachingBrand promotionDesign Teaching Innovation
  引言
  “互联网+”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话题,具体指传统行业受到互联网影响而产生的新形式变化。互联网技术以其在社会资源配置时体现出的高效信息传递的特点,已经给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影响和变革,比如“共享经济”和“网络购物”等。而互联网技术对于教育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巨大革新,网络教学以其便捷性和丰富的可选择性成为时间碎片化后的首选学习模式,也就是说,学校已经不再是传递知识和技术交流的唯一平台场所,甚至如果抛开大学的学历、学位这些问题考虑的话,在互联网上几乎可以学到大部分专业领域的入门级技能,也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近距离的接触行业精英、教育团体和机构。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分别跟不同MOOC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上公开课的简称)签订加盟协议,首届国际在线教育集会和“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也在这一年举行,让人们感慨“中国在线教育元年”的到来。[1]有统计显示,在2017年中国在線教育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800亿元,同时预计在2018年将会突破3000亿元的关口[2]。而另有数据推测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2.96亿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330亿元[3]。
  一、“互联网+”影响下的设计教育变革
  这些变革不禁让人联想到最近比较热门的“未来教室”话题,如台湾的赖阿福先生认为的,“未来教室”可定义为一个高度信息化、互动性强、整合性佳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适合进行信息融入教学、数字学习,教师可运用多元教学策略于讲授、评量、诊断、互动、讨论、探究等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强化教学效能及学习成效外,亦能提升学习者的关键能力(包含问题解决、创意思考、批判思考、沟通表达、信息应用等能力)。[4]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互联网教学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作为主要传授设计知识的艺术设计教育活动也面临着很多方面的更新和改革。由于艺术设计应用性强的特点,艺术设计的教学在基础设计教育和应用设计教育两个方面,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艺术设计创作的技巧必须借助教师的“言传身教”,这种观点主要是针对设计史论、平面构成等三大构成、装饰艺术、形式美法则等基础设计的课程的具体教学。由于这些课程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设计基本功,培养的是基本审美判断能力,而普世的审美法则存在较长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所以这类课程的教学不会在短时期内频繁需要更新和修正,这一类基础性课程与互联网的直接关系并不明显,但也应该看到结合优质互联网文化资源的基础设计课程亦有更多积极效果。   然而,有许多课程必须考虑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主要集中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多的高年级应用型设计课程,这些课程更强调在基础训练后的设计成品实现,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会更紧密,也更需要时效性。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海报设计课程为例,在2010年以前,海报设计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图形创意、构图经营、色彩搭配等,可能还会考虑海报的系列性。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海报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动态海报的广泛应用,教师就必须熟悉如何制作动态海报,以及动态海报内诸元素的运动规律之类;再比如阅读媒介的变化,就需要考虑微博的竖长形排版和朋友圈等自媒体的连图排版特点,而这些都是与传统纸媒特点不相同的。再比如吉祥物形象设计,刚产生时被人归纳到品牌设计和标志设计的内涵当中,但随着形象语言在当下信息时代的便捷性,其热度也逐渐上升,用于各种用途的商业文化传播形象已经不再依附于品牌设计和插图设计,而成为企业品牌推广、潮流文化传播的重要视觉语言。甚至有了新的名词定义——形象IP设计,IP原本是知识产权的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本意指“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后泛指在信息传递中的流行文化形象,从而成为更独立的设计课题。如图中的Line friend形象,就算是Line软件并没有在中国内地推广,这些可爱的形象依然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有了很丰厚的商业回报。(图1)
  二、中国设计教育在应用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应用类设计教学的主要手段
  中国的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基础审美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常规步骤。由于设计学是更强调实践的应用学科,在具体教学时也会加入更多的设计实践内容。在几十年的学科建设中,也能看到设计院校的许多积极教学手段。如:
  1.工作室教学。让学生们通过专业教师的工作室形成设计团队,并通过导师接触到设计实践项目,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具体项目的表现给予学分,学生在这样的第一线实战训练中也会学习的很具体。如中央美院的工作室制度教学,这种模式对四年毕业后的设计岗位适应有很大帮助。
  2.设计竞赛。如大广赛、金犊奖、方正字体大赛等,设计竞赛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设计目标和宝贵的设计切磋机会。
  3.设计实习。大部分设计院校会鼓励学生在四年級时进入设计、文化、传媒的相关公司进行实习工作,以获取宝贵的实战经验。这些举措看起来十分有针对性,但实际上,在教学实施时依然有许多现实问题。
  (二)上述手段中分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首先,教学为主的院校不能完全扮演专业设计公司的角色。大学教师的设计教学状态是不同于职业设计师的设计工作状态,承接设计项目的机会有限,设计院校也不同于专业设计机构的。而且,不同设计院校的设计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并不一定能保证都会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供学生使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更是与职业设计师有很大区别,属于设计能力薄弱且不熟悉设计流程的状态,是不具备完成成熟商业设计项目能力的。
  其次,设计比赛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常面向全国征集稿件的设计比赛,规模不断壮大的前提下也应该注意到比赛的获胜率的逐年变低。如金犊奖,据光明网统计2019年第28届时报金犊奖共收到61109件作品,参赛人数超过60万人,而奖项仅有一等奖19件,二等奖19件,三等奖19件和135件佳作奖,获得佳作奖的概率约为0.2%。低胜率和低回报的设计比赛通常对学生的吸引力极为有限。并且奖金稍为丰厚的大型比赛多具有宣传赞助公司的浓厚商业意味。对于赞助企业的相关设计不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甚至会招致反感。
  第三,设计实习形同鸡肋。公司的实习生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因为专业能力弱,公司责任感低,低薪水无保障等问题,也只能在公司内从事边缘性的工作。只有相对有能力的学生有可能在实习中参与完整项目。久而久之,设计实习的效果变得两极分化,多数学生并不珍惜在公司的实习机会,学习状态涣散。
  这种状况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劳而无获,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深造或转行。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为调查依据,2020 年共有设计类本科毕业生362人,截止到2020年4月统计已经找到相关设计类工作的仅有32人,其他多为考研、出国留学或自由职业者。
  但一方面是诸多设计院校不乐观的就业数据,而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上逐年增长的设计人才需求。这种供求矛盾会随市场的设计人才需求的逐年增加而越发凸显。
  三、“以众筹设计”为例探索“互联网+设计教学”的新模式
  (一)互联网语境下产生的“众筹”新型消费模式
  设计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虽然不如职业设计师那样专业老练,但由于初入设计领域,受到的约束和局限很少,朝气蓬勃的行动力和思维有转化成设计新生力量的潜力。具体的教学改革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实施。从物质层面,劳而无获的设计活动是很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的,首先应在设计实践中让学生有一定酬金回报,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能体会未来从事设计行业时应有的状态,熟悉设计活动的整个流程,对未来的工作不再迷茫。从精神层面,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更愿意参与学生自己感兴趣内容的相关设计,只有让其乐在其中,才能有自发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学生需求的收获不单单指物质方面的报酬,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参与感。
  既然互联网是诸多新变革的催化剂,那我们是否可以也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开拓新的应用设计教学模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上述提到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呢?笔者带着这样的思考在进行设计教学,本文主要讨论一下笔者较为深入的一个教学尝试:借助“网络众筹”。
  众筹(crowdfunding),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由发起人、支持人和平台三方构成。[5]现代众筹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发起,众筹平台连接着发起人和支持人群,项目主要包括艺术设计、服装、生活日常、慈善救助、电影戏剧、公共预案等。   2008年美国的“众筹总统”至今让人印象深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为了筹集竞选资金,利用网络众筹的方式迅速让竞选资金积沙成塔,得到了众多小企业主和社会精英的支持和持续关注,最终竞选成功。2011年,“众筹销售”模式从美国引进到国内,成为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兴起的创新消费方式,众筹的售卖形式与常规购买方式不同。不再是生产——消费——再生产的传统生产链循环,而是让消费者为“构想”买单,类似房地产期房的“预售”形式。用好的产品构想来打动受众并让其购买。好的众筹项目对于买卖双方是双赢结果,对于卖家来说,通过好的创意吸收来的资金能减轻成本的负担,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明确了一部分销售的方向;而对于买家来说,可以较早以低廉价格买到期望值很高的商品。许多我们熟悉的国内外商业活动都是依靠众筹将梦想变成可能,比如国产动漫电影《西游记-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就是依靠众筹进行资金筹集的;乐视网用众筹方式签约到了足球巨星C罗代言世界杯活动;66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海归女性精英,每人拿出2万元在北京建外SOHO开了一间名为Her Coffee的咖啡店,整体的设计和咖啡产品透漏出十足的女性气息,被誉为“最性感的咖啡馆”,一时间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场所。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甚至一些众筹网站还会积极的寻找优质的众筹项目,与知名设计机构或热门IP “约稿”,从而利用热捧的众筹产品达到吸引流量推广网站的目的。(图2)
  (二)众筹模式已在设计教学中有所运用
  这种形式之所以在现在颇为流行,主要因为信息传递方式增多,故众筹的产品比较容易让目标购买人群更快速地知晓。可以发现,众筹模式比较容易在文化传播、创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实践成功,是因为文化、设计产品中更包含创造力和创新性。同样的,这种形式亦十分适用于设计应用教学的新模式,正如笔者刚才所言,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获得一定回报,虽然可能不够丰厚,但依旧是对其工作的正面肯定。从精神角度来说,学生可以自主选题,构想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创作,做到“有兴趣的投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2015 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的本科生同学策划的“大家小书·千字文”口袋字帖项目可称为“互联网+艺术设计教学”的优秀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所设计产品为中国美院书法系同学书写的千字文口袋字帖产品,由于是书法专业的同学作品,所以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而支撑项目的众筹者每人最少仅需48元便可参与其中,付出成本是很低的。最终可以看到这个项目的产品儒雅精致,活动本身也有很好的文化传承內涵。最终该项目实现了10万余元的资金筹集并顺利完成。(图3)
  (三)笔者的设计教学与众筹模式结合试验
  笔者在一次讲授“品牌推广”课程时,尝试在学生的有主题创作中引入众筹的模式协助教学。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一)先详细讲解品牌识别设计的基本概念,品牌推广的诸多重要原则,并且提供大量优秀的品牌案例给学生欣赏,在提供案例时应注意不仅要提供知名公司或品牌的推广项目,许多中小品牌、自媒体的推广亦有很多灵动的创意点。
  (二)命题为“创作出一件有趣的随身之物,并众筹售卖”,安排每3-5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思路整理、头脑风暴,并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形成完整设计提案并与教师讨论。
  (三)对于学生来说,设计的产品应适当“波普”一些,即廉价、易制作、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并且有一定确定的受众群。每一组在进行充分推敲后确定具体设计内容,然后进入设计创作环节。
  (四)从最初的推广产品开发,到产品制作的每个细节,再到完整的产品推广方案都应有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制作完成后将产品放置在众筹网站上进行展示,并同时开展产品宣传工作。
  (五)根据制作过程、作品的完成度和众筹的结果,教师给予评分。(图4)
  如图所示,本次课程共有42人分为10组,最终有7组众筹方案完成并放在淘宝网的众筹平台上进行展示,所需要达成的众筹金额最少为3000元,最多为15000元。具体内容列举如下:
  1.摄影短片《让孤独症儿童不再孤独》目标金额5000元;2.《行走的电影》手绘插画帆布包设计,目标金额3000元;3.情侣日常趣味卡卷《酸碱券》,目标金额9999元;4.原创手绘哺星人萌系记事本设计,目标金额15000元;5.《MY!BOOK》像素拼图定制DIY笔记本,目标金额9000元;6.《他的国》创意扑克及周边设计,目标金额8000元;7.SPOOR系列创意书签笔【重温读书的乐趣】,目标金额6000元。
  但十分遗憾的是,所有的项目都在审核时没有通过要求,淘宝网站的主要解释是“项目竞争力不够,需要进一步优化方案,突出产品的创意和价值”,以及“经过评估,竞争力不足”等。实验失败是由于笔者缺乏平台调研,直接选择了最大的销售平台,而学生作业无法与成熟的商品肯定无法与成熟的商业运作相抗衡,并且网站认为作品不一定有明确的执行力,所以方案基本被驳回也属正常结果。以后若是再组织这种课题,应该先对平台多做调研,毕竟目的更多是为了学习和展示,应寻找一些以大学生项目为主的众筹平台。但即便如此,在作业汇报时,笔者发现此次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和质量要优于往年,甚至可以看到有些创意是极具商业潜力的。如用于年轻情侣互动的“酸碱券”趣味卡牌,可做书签的简易便签笔,还有可以DIY封面,使购买者拥有定制的像素画头像的创意本子等。虽然比起更成熟完整的众筹商品来说的确显得有些稚嫩,也无法实现众筹盈利,但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难得的实战经验,让学生们有充分的兴趣进行下去,让他们尽全力完善设计产品。就算结果是失败了,也会在创作过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四、“互联网+”带来的更多设计教学可能性
  (一)与“互联网+”结合的设计教学应注意的原则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信息传递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目前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特点已经不仅是传播速度快和信息内容多,借助网络服务器对用户的分析和信息反馈,具体信息已经能做到较为精准的传达,如在淘宝网经常购物,系统就会记住用户的偏好,从而推送用户更有可能购买的产品。依靠快速而准确的信息投递,大多数有创意的设计和活动都可能会投递到相关用户的视野中,所以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以往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只要有足够好的产品,是不愁推广不出去的,互联网社会的新变化都应该是设计专业的教师密切关注的,同时应时刻对新技术保持敏感,并尝试将它引入到教学中。以“众筹设计”为代表,在当下主要适用于将互联网内涵引入设计教学的设计类课程必须注意几点原则:   1.“互联网+设计教学”应以应用设计和实践创作的设计课程为主,所做设计作品应以实物形式呈现较易估价,以基础教学为主的课程多数并不适宜。
  2.“互联网+设计教学”的设计产品,应有制作周期短,制作过程简易,产品成本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并且有鲜明文化符号性,作品应态度鲜明,避免平庸。
  3.“互联网+设计教学”应适应网络传播,目有一定传播延续性和时效性,有明确受众群体。
  (二)适合与“互联网+”结合的课程建议
  不只是“众筹”,“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课程形式的思考空间,在近几年笔者不断在设计教学中设计与互联网结合的实践尝试。如让学生将有主题的版式设计作业上传微博或朋友圈,通过点赞反馈给出参考分数;或是在品牌推广课程上尝试将品牌形象做成系列表情包并直接给微信平台投稿等。根据目前主要的设计类各专业课程(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9年设计类专业课程为信息基础),笔者摘选了有可能适合与互联网结合的相关课程,基本建议列举如下:
  染织服装设计:室内纺织品设计、地毯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工艺;工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产品设计、综合设计表达;工艺美术:首饰艺术、漆画艺术、现代装饰艺术、漆塑艺术创作、玻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绿色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书籍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陶瓷艺术设计:陶艺创作、陶瓷艺术、传统陶瓷雕塑;信息艺术设计:黑白摄影、大画幅摄影、摄影美学、动画创作实践。
  结语
  关于未来,有篇文章说过:“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既是恐惧之源,也是希望之光。”[6]2020年春天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让每位老师都被迫成为“网络主播”,从而亲身体验互聯网影响下的教育模式新变革,这种变革看起来是势不可挡的。相信随着“万物互联”的5G时代的到来,诸如VR虚拟现实等增加虚拟互动的新技术发展,互联网在人与人的互动活动中会发挥更多作用。在“2025中国智造”的国家软实力发展需求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水平,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设计教学水平,都是每位高等设计院校教师应该深入考虑的持续课题。
  参考文献
  [1]辛妍.互联网教育风生水起[J].新经济导刊,2014 (Z1):51-55.
  [2]王晓雁.教育行业的爆发点已全面来临[J].现代企业,2018 (09):60-61.
  [3]问春.2020教学直播平台排行[J].互联网周刊,2020(05):36-37.
  [4]庄思筠.数字化未来教室之探讨[J].国教新知,2011,(3):30-48.
  [5]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8):72-75.
  [6]今朝钟响.展望国家开放大学的未来[J].远程教育杂志,2010,28(06):108.
  [7]许熠莹,王以华,侯佳希众筹与大学生创意设计结合的探索[J].设计,2017,30(19):90-91.
  [8]胡心彦.解开设计团队的镣铐—论众筹时代下的设计团队管理[J].设计,2016,29(7):90-91.
其他文献
iF社会影响力奖致力于奖励充满雄心壮志的全球运营变革者,公布了在2021年上半年第一期中表现最佳的社会项目,这些项目将获得共计50,000欧元的奖金。iF社会影响力奖下半年第二次评选目前仍开放注册,截止日期为儿月18日。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60个项目获得资格,并发表于iF世界设计指南;其中有16个“iF支持项目”在第一期评选中入选了2021年iF社会影响力奖。我们非常高兴能看到非政府组
期刊
摘要:探索“叙事理念”在电影衍生品中的设计方法与应用表现。将叙事性设计的理论研究与电影衍生品的设计特征结合,再通过设计调研与用户分析,选用适当的电影与角色元素,并结合产品本身的使用性,进行基于“叙事理念”的电影衍生品实践创作。得出三种在电影衍生品中体现叙事理念的设计思路,设计出兼具叙事性与用户体验感的衍生品。叙事性设计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们设计出更好的电影衍生品。  关键词:电影衍生品叙事性设计故事
期刊
摘要:探究符号隐喻在人居空间中的潜在价值与作用,提出一套人居幸福感导向的隐喻性符号设计方法。通过梳理符号隐喻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传达出的内在的指向性的意义以及对符号隐喻映射过程作用机制的剖析,探究空间环境中的符号隐喻与人居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为设计策略提供理据性的思维引导与方法创新。梳理出人居环境中符号隐喻的指向性意义,总结出幸福感导向的符号隐喻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以文华村直播
期刊
摘要:Castelvecchio博物馆的空间改造策略打破了当下老旧建筑“修旧如旧”的一贯观念,将时代性与现代性深深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斯卡帕对空间的流线处理的理解,新旧材料结合的对比,空间节点精细处理的分析,探索斯卡帕设计手法中展现出来的差异性与统一性,为当代空间改造项目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卡洛·斯卡帕Castelvecchio博物馆差异性统一文化包容  中图分类号:J5
期刊
摘要:探究社交平台中的食物传播现象对食物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所提供的启示。从传播现象的社会动因入手,结合食物设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于社交、传播、文化的多维度分析进行深入研究。食物设计在未来发展道路中,要重视建立符号品牌加强信息传达,且引导线下活动重视身体感受,才能在社交平台中构建食物传播的良性生态,便于用户通过食物传播在线上社交活动中进行印象管理。  关键词:食物设计食物传播社交平台印象管理符号
期刊
摘要:探究乡村共生景观视角下农业主题园的设计策略,满足园区多元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共生理论与乡村景观的耦合关系,从多元共生、动态共生、地域共生三个角度,构建农业主题园共生设计体系。以江苏临海农场海棠主题园为例,融入产业共生、空间共生、时间共生、文化共生四项设计策略。塑造出海棠主题特色显著、乡村景观资源功能充分发挥的高品质农业主题园区。乡村共生景观作为一个新视角,为农业主题园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期刊
摘要:探究区域文化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帮助设计师更便捷地获取设计元素,提出一种蕴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梳理区域内相关文化资源,结合消费者意向测试,确定区域文化样本。运用文献搜集、头脑风暴和色彩分析等方法对区域文化样本构建语义、造型和色彩三个方面的素材库,并结合形状文法的不同推演规则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得到一套蕴含区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该方法能够帮助设计师更高效地提取文化中所
期刊
摘要:本文站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工艺教学的存在价值。进而介绍了北服服饰设计方向在通识教育中展开的教学设计方式,旨在实现使“小班制”工艺教学标准化的同时,保有“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效果。文中以两项工艺课程为案例,分别从传统工艺启发设计思考、工艺环境提升设计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工艺工作营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最后从“技能培养”到“工艺启发设计思考”的转变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
期刊
摘要:为了培养既有艺术创新能力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围绕艺德并举、知行合一展开。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专业知识与思政內容、知识教授与行为实践两个“双循环”的整体思路,采用案例研讨和项目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艺德并举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以“无器官的身体”的哲学概念作为新视角来探究艺术设计与身体的关系,用视角的转化来分析两者的相遇:即概念如何诠释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又如何重新激活这些概念。文献资料整理与相应艺术设计实例分析。在“无器官的身体”理论特征下身体由具备确凿功能的整体转变成可供探索与联结的可能性事物。“无器官的身体”理论能助益于从多角度去理解艺术。同时为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灵感与参考。  关键词:身体无器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