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肥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青少年儿童肥胖数量显示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系统了解青少年儿童肥胖的诱因,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社会生态模型探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个层次,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本文从社会生态模型的个体、个体间、组织、社区、政策等五个水平系统探讨了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研究和干预措施打下基础。
关键字:青少年儿童 肥胖 社会生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92-03
一、肥胖现状
肥胖是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增加导致体脂与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局部过多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病症。肥胖容易导致认知障碍、社交障碍、青春期提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S)、左室肥厚等疾病。肥胖还导致美国平均寿命缩短5岁左右。肥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2015年WHO(世界卫生组织简称)官方统计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正以一个危险的速度增长,低于5岁的肥胖儿童超过4200万。其中美国17%的儿童过于肥胖。上海地区青少年儿童群体超重率为34.14%,肥胖率为18%。中国学龄儿童肥胖率显示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青少年儿童时期的肥胖会增加其成年后肥胖的风险,75%~80%肥胖的青少年成年后仍将肥胖。面临严峻的现状,系统地了解青少年儿童肥胖的诱因迫在眉睫。
社会生态模型探讨个体自身、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一个问题的多个层次。成功应用于关于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例如对于退休社区身体活动实验的研究探讨。社会生态模型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固定的框架。社会生态模型大体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五个水平。其中微观包括个体水平;中观分为个体间水平、组织水平、社区水平;宏观包括政策水平。青少年儿童肥胖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需要系统地了解肥胖诱因,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本文將从社会生态模型的以上五个水平系统阐述青少年肥胖的诱因,为后续综合措施的干预奠定基础。
二、影响因素
(一)个体水平
个体水平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个体人口统计学因素等微观层面。
1.生理因素
随着近些年科研团队向微观世界的深入,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BDNF、INSIG2、ABCA1、ADRB1、ADIPOR1、GHRL等600多种肥胖基因的发现,从微观层面揭示肥胖基因通过调节糖、脂肪以及能量的代谢等来控制人的行为,调节体重。Froy等人发现时钟(CLOCK)基因作为一个转录因子参与肥胖调节后,Dean、Guo等发现减少睡眠时间和肥胖也呈正相关。但是如何通过睡眠时间来调节肥胖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广泛的研究。研究发现,外在食物调节与内在基因调节方面,基因调节是主要因素。这些研究从基因的角度解读肥胖发生的生理基础及其重要性,摆脱固有的饮食决定论思维。研究还发现,女生的月经初潮时间也是影响女生肥胖的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方面的研究改变了我们以往关于肥胖产生观念的看法,了解到发生肥胖的更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今后研究可以多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从理论到具体方法的转化。
2.心理因素
生理相对应的心理,同样是影响青少年儿童肥胖不容忽视的因素。SCL-90量表结果显示肥胖青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上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Zipper研究发现肥胖青少年儿童容易存在心理障碍。研究美国肥胖和正常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同样显著。焦虑的人际关系、抑郁的情感状态、缺陷的性格可能导致通过更多的进食来缓解。肥胖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异常,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肥胖,我们在生活中要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的沟通疏导,肥胖影响因素中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3.个体人口统计学
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MINT)进行蛋白质作用网络分析发现,女性中发现99条基因表达上调,79条下调,男性中有39条高表达基因,23条下调基因,性别差异也是肥胖的影响因素。调查上海市6个区的7~18岁中小学生14301名的体重状况,同样发现男生高于女生,再次证明了性别影响因素。中外研究发现民族和种族的不同同样影响肥胖,郭佳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研究发现,哈萨克族男女性肥胖率均高于维吾尔族。Guerrero等人对黑人和拉丁美洲人研究也发现不同人种和种族之间表现出肥胖的差异。不同民族、种族的肥胖差异可能与所处的环境、家庭经济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关系,这需要今后研究进一步完善。对造成青少年儿童肥胖差异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针对性地干预才能有效。
(二)个体间水平
个体间水平主要包括家庭、社会文化等相互影响。
1.家庭影响
父母的基因、体重状态、社会经济地位(SES)、受教育水平、教养方式、哺乳方式等成为后代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母亲遗传的GNAS1遗传性发现,肥胖基因源于父母。父母遗传的肥胖基因部分决定了子女将来是否也会肥胖。父母的肥胖状态和子女的肥胖相关。父母的体重状态对孩子肥胖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样也包括父母基因对于子女的影响,虽然基因的表达机制还不够明确,但却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父母的经济地位也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父母社会经济地位(SES)低,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工作,从而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Semmler在研究中发现同样肥胖的父母,经济地位低的父母相对于高的子女有更高的风险肥胖。对英国孩子进行纵向研究发现,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与女孩的肥胖显著相关,男孩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呈现出相关。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会导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喂养方式不同,这些对于孩子肥胖的风险影响不同。研究发现放养式教育方式孩子肥胖的几率会增加3倍。新生婴儿前6个月采用配方喂养发生肥胖的概率是用母乳喂养的2.5倍,低于4个月进食固体食物发生肥胖的概率要比母乳的高。恰当的教育和喂养方式在新生儿早期至关重要,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重要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中父母的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教育方式、喂养等对子女产生影响。家庭影响对于控制青少年肥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社会文化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深流淌在我们华夏儿女的血液当中,“越胖越有福”等传统观点束缚着一颗颗渴求运动的心,长辈们有时分不清“胖”和“壮”,认为是一个意思,成为孕育肥胖的温床。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重要影响。西班牙文化中也发现这一特征。这种观念误差,使一半青少年儿童的饮食已经出现营养摄入过多,但在我们亲朋好友眼中误认为正常,从而导致出现“吃更多”和“长更胖”这种现象,使青少年面临肥胖的威胁。当青少年儿童面临肥胖困扰,心理健康异常时,又容易走入通过更多进食来缓解的怪圈。郝利楠等人研究发现京城区小学生对肥胖儿童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正面的信息引导。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我们需要注重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构建一个富含正能量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之相反,国外的关于肥胖危害文化的宣传非常的明确。
(三)组织水平
组织水平主要包含学校环境、学校政策。
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青少年儿童在学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三点一线”的可控制状态,这个时期加强学校环境和政策的干预能够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有效的作用。王翎懿针对重庆的9933名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干预,采用大课间来组织活动、肥胖知识宣传、体育活动指导等,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在干预后BMI、WC均下降,差异显著。解超通过元分析得到有氧运动是肥胖儿童减肥的有效手段,40~9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佳。研究美国青少年儿童发现,早餐营养与肥胖相关。研究还得出不吃早餐不能有效减肥,肥胖主要和早餐的质量有关系的结论。学校环境和政策的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儿童饮料、零食、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加强积极宣传肥胖的危害,引起青少年儿童对肥胖风险的重视。学校有着充分的时间、优质的教师资源,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60分钟的锻炼。肥胖的关键期虽然给學校带来了挑战,但如果老师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一旦拥有良好的贯彻体育锻炼的政策,学校将处于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一线。进行30分钟锻炼的动员、60分钟锻炼的倡导、早餐饮食的有效合理控制,学校在控制肥胖战役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影响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中,学校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变得非常关键。
(四)社区水平
社区水平包括社区环境、体育设施普及、组织活动等。
青少年儿童肥胖的趋势已经超过预期,我们不仅要把关注点放在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同时也要关注社区水平的影响。LT Hoyt通过对社区环境进行研究发现社区的餐饮和小吃的规模增加,肥胖的几率成倍增加;小区的环境受到破坏,肥胖的几率也会成倍增长。对澳门地区青少年儿童肥胖与住所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探索发现,家周围马路的便利性、安全性、住所附近的室内体育健身场所、周围同年龄玩耍儿童等是影响降低肥胖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社区的环境、体育设施和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增加青少年的运动量、有效减少饮食的无规律,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步行街和公园这种设施的建设,定期组织小区大比拼、社区环境人人爱护等大型活动来共同面对肥胖的挑战。
(五)政策水平
政策水平包括国家政策、法规、规划等。
国家层面一直对关注的青少年儿童肥胖问题进行主题式探讨,但却缺乏具体事例以及国家政策的深入剖析、研究。对纽约的大众随机进行半结构化会谈发现,大众期待国家也应该同步家庭和学校制定针对青少年儿童肥胖的政策。WHO指出全球75%的肥胖儿童在发展中国家,而只有少数国家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措施。在这个紧迫形势下,国家制定宏观的政策势在必行。认真贯彻WHO发布包括改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鼓励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提倡在头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等24条综合指南。2013年我国城市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共增长7.1%,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宏观规划、政策的路还很远,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制定系统的政策指南,这也是接下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结语
本文从社会生态模型三个层次、五个水平系统阐述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个体水平的基因等通过控制睡眠和脂肪、糖代谢调节青少年儿童体重;心理的异常等通过过量的饮食缓解导致影响体重;个体的性别和民族也是影响因素。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影响机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等不同措施。个体间水平父母哺育方式、基因、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都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影响,文化环境中分不清“胖”和“壮”等又成为肥胖形成的温床,家庭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组织水平角度,青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期间,采取每天60分钟的有氧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危害的宣传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学校应该成为青少年儿童战胜肥胖的主战场。社区环境中“小吃”的规模、环境破坏、体育场所、长期组织活动都是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加强社区的建设同样成为控制肥胖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策水平方面,缺乏具体、深入的国家政策研究,不能有效贯彻WHO发布的一系列政策以确保青少年儿童远离肥胖,同样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Bellizzi M C, Dietz W H. Workshop on childhood obesity: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9, 70(1 Part 2):98-100.
[2]Willette AA,Kapogiannis D.Does the brain shrinkas the waist expands [J]. 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15(20):86-97.
[3]应锡钧,王未来,张润松等.超重肥胖青少年脑力负荷前后的Stroop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909-1911.
责任编辑:孙瑶
关键字:青少年儿童 肥胖 社会生态模型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92-03
一、肥胖现状
肥胖是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增加导致体脂与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局部过多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病症。肥胖容易导致认知障碍、社交障碍、青春期提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S)、左室肥厚等疾病。肥胖还导致美国平均寿命缩短5岁左右。肥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病之一。2015年WHO(世界卫生组织简称)官方统计全球青少年儿童肥胖正以一个危险的速度增长,低于5岁的肥胖儿童超过4200万。其中美国17%的儿童过于肥胖。上海地区青少年儿童群体超重率为34.14%,肥胖率为18%。中国学龄儿童肥胖率显示出逐年增加的趋势。青少年儿童时期的肥胖会增加其成年后肥胖的风险,75%~80%肥胖的青少年成年后仍将肥胖。面临严峻的现状,系统地了解青少年儿童肥胖的诱因迫在眉睫。
社会生态模型探讨个体自身、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一个问题的多个层次。成功应用于关于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例如对于退休社区身体活动实验的研究探讨。社会生态模型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固定的框架。社会生态模型大体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五个水平。其中微观包括个体水平;中观分为个体间水平、组织水平、社区水平;宏观包括政策水平。青少年儿童肥胖的现状已经不容乐观,需要系统地了解肥胖诱因,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本文將从社会生态模型的以上五个水平系统阐述青少年肥胖的诱因,为后续综合措施的干预奠定基础。
二、影响因素
(一)个体水平
个体水平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个体人口统计学因素等微观层面。
1.生理因素
随着近些年科研团队向微观世界的深入,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BDNF、INSIG2、ABCA1、ADRB1、ADIPOR1、GHRL等600多种肥胖基因的发现,从微观层面揭示肥胖基因通过调节糖、脂肪以及能量的代谢等来控制人的行为,调节体重。Froy等人发现时钟(CLOCK)基因作为一个转录因子参与肥胖调节后,Dean、Guo等发现减少睡眠时间和肥胖也呈正相关。但是如何通过睡眠时间来调节肥胖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广泛的研究。研究发现,外在食物调节与内在基因调节方面,基因调节是主要因素。这些研究从基因的角度解读肥胖发生的生理基础及其重要性,摆脱固有的饮食决定论思维。研究还发现,女生的月经初潮时间也是影响女生肥胖的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方面的研究改变了我们以往关于肥胖产生观念的看法,了解到发生肥胖的更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今后研究可以多从微观层面入手,探讨从理论到具体方法的转化。
2.心理因素
生理相对应的心理,同样是影响青少年儿童肥胖不容忽视的因素。SCL-90量表结果显示肥胖青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上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Zipper研究发现肥胖青少年儿童容易存在心理障碍。研究美国肥胖和正常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同样显著。焦虑的人际关系、抑郁的情感状态、缺陷的性格可能导致通过更多的进食来缓解。肥胖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异常,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肥胖,我们在生活中要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的沟通疏导,肥胖影响因素中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3.个体人口统计学
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MINT)进行蛋白质作用网络分析发现,女性中发现99条基因表达上调,79条下调,男性中有39条高表达基因,23条下调基因,性别差异也是肥胖的影响因素。调查上海市6个区的7~18岁中小学生14301名的体重状况,同样发现男生高于女生,再次证明了性别影响因素。中外研究发现民族和种族的不同同样影响肥胖,郭佳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研究发现,哈萨克族男女性肥胖率均高于维吾尔族。Guerrero等人对黑人和拉丁美洲人研究也发现不同人种和种族之间表现出肥胖的差异。不同民族、种族的肥胖差异可能与所处的环境、家庭经济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有关系,这需要今后研究进一步完善。对造成青少年儿童肥胖差异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针对性地干预才能有效。
(二)个体间水平
个体间水平主要包括家庭、社会文化等相互影响。
1.家庭影响
父母的基因、体重状态、社会经济地位(SES)、受教育水平、教养方式、哺乳方式等成为后代肥胖的影响因素。研究母亲遗传的GNAS1遗传性发现,肥胖基因源于父母。父母遗传的肥胖基因部分决定了子女将来是否也会肥胖。父母的肥胖状态和子女的肥胖相关。父母的体重状态对孩子肥胖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样也包括父母基因对于子女的影响,虽然基因的表达机制还不够明确,但却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父母的经济地位也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因素,父母社会经济地位(SES)低,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工作,从而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Semmler在研究中发现同样肥胖的父母,经济地位低的父母相对于高的子女有更高的风险肥胖。对英国孩子进行纵向研究发现,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与女孩的肥胖显著相关,男孩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呈现出相关。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会导致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喂养方式不同,这些对于孩子肥胖的风险影响不同。研究发现放养式教育方式孩子肥胖的几率会增加3倍。新生婴儿前6个月采用配方喂养发生肥胖的概率是用母乳喂养的2.5倍,低于4个月进食固体食物发生肥胖的概率要比母乳的高。恰当的教育和喂养方式在新生儿早期至关重要,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重要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中父母的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教育方式、喂养等对子女产生影响。家庭影响对于控制青少年肥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社会文化影响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深深流淌在我们华夏儿女的血液当中,“越胖越有福”等传统观点束缚着一颗颗渴求运动的心,长辈们有时分不清“胖”和“壮”,认为是一个意思,成为孕育肥胖的温床。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重要影响。西班牙文化中也发现这一特征。这种观念误差,使一半青少年儿童的饮食已经出现营养摄入过多,但在我们亲朋好友眼中误认为正常,从而导致出现“吃更多”和“长更胖”这种现象,使青少年面临肥胖的威胁。当青少年儿童面临肥胖困扰,心理健康异常时,又容易走入通过更多进食来缓解的怪圈。郝利楠等人研究发现京城区小学生对肥胖儿童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正面的信息引导。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我们需要注重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构建一个富含正能量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之相反,国外的关于肥胖危害文化的宣传非常的明确。
(三)组织水平
组织水平主要包含学校环境、学校政策。
学校是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青少年儿童在学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三点一线”的可控制状态,这个时期加强学校环境和政策的干预能够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有效的作用。王翎懿针对重庆的9933名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干预,采用大课间来组织活动、肥胖知识宣传、体育活动指导等,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在干预后BMI、WC均下降,差异显著。解超通过元分析得到有氧运动是肥胖儿童减肥的有效手段,40~9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效果最佳。研究美国青少年儿童发现,早餐营养与肥胖相关。研究还得出不吃早餐不能有效减肥,肥胖主要和早餐的质量有关系的结论。学校环境和政策的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儿童饮料、零食、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加强积极宣传肥胖的危害,引起青少年儿童对肥胖风险的重视。学校有着充分的时间、优质的教师资源,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60分钟的锻炼。肥胖的关键期虽然给學校带来了挑战,但如果老师具备一定的营养知识,一旦拥有良好的贯彻体育锻炼的政策,学校将处于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一线。进行30分钟锻炼的动员、60分钟锻炼的倡导、早餐饮食的有效合理控制,学校在控制肥胖战役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影响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中,学校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变得非常关键。
(四)社区水平
社区水平包括社区环境、体育设施普及、组织活动等。
青少年儿童肥胖的趋势已经超过预期,我们不仅要把关注点放在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同时也要关注社区水平的影响。LT Hoyt通过对社区环境进行研究发现社区的餐饮和小吃的规模增加,肥胖的几率成倍增加;小区的环境受到破坏,肥胖的几率也会成倍增长。对澳门地区青少年儿童肥胖与住所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探索发现,家周围马路的便利性、安全性、住所附近的室内体育健身场所、周围同年龄玩耍儿童等是影响降低肥胖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社区的环境、体育设施和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增加青少年的运动量、有效减少饮食的无规律,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步行街和公园这种设施的建设,定期组织小区大比拼、社区环境人人爱护等大型活动来共同面对肥胖的挑战。
(五)政策水平
政策水平包括国家政策、法规、规划等。
国家层面一直对关注的青少年儿童肥胖问题进行主题式探讨,但却缺乏具体事例以及国家政策的深入剖析、研究。对纽约的大众随机进行半结构化会谈发现,大众期待国家也应该同步家庭和学校制定针对青少年儿童肥胖的政策。WHO指出全球75%的肥胖儿童在发展中国家,而只有少数国家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措施。在这个紧迫形势下,国家制定宏观的政策势在必行。认真贯彻WHO发布包括改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鼓励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提倡在头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等24条综合指南。2013年我国城市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共增长7.1%,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宏观规划、政策的路还很远,仍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制定系统的政策指南,这也是接下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结语
本文从社会生态模型三个层次、五个水平系统阐述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个体水平的基因等通过控制睡眠和脂肪、糖代谢调节青少年儿童体重;心理的异常等通过过量的饮食缓解导致影响体重;个体的性别和民族也是影响因素。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影响机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等不同措施。个体间水平父母哺育方式、基因、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都对青少年儿童肥胖产生影响,文化环境中分不清“胖”和“壮”等又成为肥胖形成的温床,家庭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组织水平角度,青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期间,采取每天60分钟的有氧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危害的宣传能够有效控制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学校应该成为青少年儿童战胜肥胖的主战场。社区环境中“小吃”的规模、环境破坏、体育场所、长期组织活动都是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加强社区的建设同样成为控制肥胖的重要一环。在国家政策水平方面,缺乏具体、深入的国家政策研究,不能有效贯彻WHO发布的一系列政策以确保青少年儿童远离肥胖,同样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Bellizzi M C, Dietz W H. Workshop on childhood obesity: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9, 70(1 Part 2):98-100.
[2]Willette AA,Kapogiannis D.Does the brain shrinkas the waist expands [J]. 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15(20):86-97.
[3]应锡钧,王未来,张润松等.超重肥胖青少年脑力负荷前后的Stroop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909-1911.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