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的学习目标通常涉及以下几个种类:知识、技能、态度,或一些更具概括性的能力。这些内容无疑是十分基础和必要的,但同时,随着社会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个体职业生涯的向前推进,它们也需得以更新、发展、重组和再造,从而不断适应新情况的发生。本文从加拿大教育家 George Siemens 提出的连接主义这一术语为契机,浅析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等问题。提醒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人类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
关键词: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连接主义;学习理论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在当今社会,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以前,在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的学习目标通常涉及以下几个种类:知识、技能、态度,或一些更具概括性的能力。这些内容无疑是十分基础和必要的,但同时,随着社会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个体职业生涯的向前推进,它们也需得以更新、发展、重组和再造,从而不断适应新情况的发生。
一、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无独有偶。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幸福》杂志,在一期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乍听有点夸张,但细品起来,道理深刻。因为它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要件,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金钥匙。而今长期且充满变数的职业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工作所面临的持续性和根本性的变化而做好准备。“持续的变革需要持续的学习”,所以,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学习通常已被称为生命长度的学习( lifelong learning)、生命广度的学习(lifewide learning)、生命深度的学习(lifedeep learning)。由此,从生命长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诊释终身学习,可以丰富其内涵,更新其元素,尤其是将终身学习同职业生涯的上述三个层面关联起来进行理解,势必能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新知。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有关专家统计,人类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5年、3年。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到本世纪末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资料显示,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只需要7到14岁的学习就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学习时间延伸为5到22岁;而在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习生存》一书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也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的良机,并改变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因此,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选择
美国劳工部发表了《关于美国2000年的报告》,在报告中反映了对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认识。 报告提出为了适应明天的发展,劳动者应当具备五种能力,即确定、组织、规划和分配资源的能力,与他人工作或合作的能力,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系统能力,运用多种技术工作的能力。2000年,在美国爱达华州由来自工商业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职业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也进行了一项系统的研究。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职场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读写算,也不仅仅是胜任特定的技术任务,它要求我们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的环境,以创新的方式应用知识,以及与他人一起有效地工作。
从两份不同的研究报告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未来职场对工作者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的是问题解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这些适应职业变更需求的关键能力则成为各国积极探索的教育问题,这一课题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方面的,更需要人们转变对“学习能力”甚至是“学习”内涵的认识,即:当学习不再局限于那种必须吸收固定内容,而被视为人类的一种历史进程时,终身学习行为将为每一个人提供生命周期成长轨迹。终身学习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2.1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和知识老化的矛盾。
据初步统计,20世纪前50年取得科学成果研究,远远超过了19世纪,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发现新发明比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科学成果的层出不穷,给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一个人无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多么现代化,若干年后,就会成为明日黄花。这就迫切要求成人转变过去学习与工作的分割状态,代之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成人应该认识到,教育和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过程,具有延续性和终身性,是生活对每个人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深刻理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内涵,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时刻注意开发自己的职业能力。一个人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跟上科技成果的步伐,预防知识老化现象的产生,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水平,从而促进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2.2 有助于化解组织结构与职业晋升的矛盾
当前组织结构调整的趋向是由等级制组织向扁平化组织转变。扁平化意味着职业成功不再以晋升为标准,因为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垂直升迁的层级有限,于是职业组织就需要帮助员工懂得轮岗、侧向调动等其他发展方式也是成功的标志。职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同时也增加了雇员处于停滞状态的可能性。为克服员工的停滞心理,职业组织不得不采取措施使员工接受挑战性更高、责任性更强的任务。员工必须保证他们的知识技能可以跟上任务的变化,不然则会随时面临失业的险境。因此,无论是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环境,还是职业组织内部的微观环境,都要求成人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这一矛盾的产生,一方面,对终身学习提出了需求和方向,另一方面,也使得终身学习很大程度上指向于推动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断展开,给成人的学习提出了很多职业性和功利性的需求,这正如加拿大着名的成人教育学者罗•基德所指出的,“成人的学习发生于转变的任务之间”。
2.3有助于认清职业价值。
由于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导致个体“职业无价值病”或“职业价值观的崩溃”,因此它们所带来的后果具有潜在的灾难性。如果人们不能对他人建立新型关系或接受、适应职业角色的改变,那么上述变化将对其内心满足和精神幸福构成威胁。终身学习可以被视作有助于避免这些危险的建设性措施,帮助人们即使面对进化迅速的社会,也能够找到满足自身社会、情感和美学需求的生活方式。
2.4有助于实现职业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才显得特别宝贵,终身学习正是为了有意义的生活,为了有价值的生存,使每一个人能够享受美好人生。在终身学习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可以有意识的去评价与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兴趣,谋求职业行为与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之间的关联,通过职业潜力不断开发、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与自我需求满足的双赢。正如美国着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所言,真正的学习已不仅止于知识的充实与技能的进展,而在于能深人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意义。经由学习,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关系;透过学习,我们再次扩展我们的创造力,而这正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正如加拿大教育家 George Siemens 的学习观中提出的:许多学习者一生中将会进入各式各样、很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非正规学习将是学习重要部分;学习是持续的过程,持续终生;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头脑。我们使用的工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以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怎样学” 与 “学什么” 正在被 "从哪里学"(了解从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知识)所补充。
三、连接主义学习理论
2004年,加拿大教育家 George Siemens 首先提出连接主义这一术语,并在网络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2004 年的“连接主义—电子时代的学习理论”, 2005年的“连接主义—网路创建的学习” 和 2006年的“连接主义—当今的学习与知识”。Siemens 倡导连接主义学习理论有积极意义。我们生活在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该如何有效学习和获得知识?连接主义是当前网络语境下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连接主义是以网络学习为基础,并拥有两个核心元素:节点与连接。连接主义认为许多知识不是存在于心智之中,而是分散在许多个体、图书馆、网络上的各种站点和软件之中。其主要原理是: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与信息源的过程;在不同领域、思想与观念之间发现连接的能力是核心的技能;培育和维护各种连接、善于与外源建立有效的连接比单纯理解某个单一概念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学习活动的宗旨是关注知识的现时性(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或流动性。学习是一种创造知识而不仅仅是汲取知识的过程。创建弱连接,关联不太熟悉的领域、观点或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创新。简而言之,在连接主义看来,所谓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就是在相关的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学习不仅存在于个体本身,也存在于各个专业化的节点中,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的网络。这种连接可使学习者学到比现在认知状态或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统合起来,通过“个人—网络—组织”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使学习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实现与时俱进。 可见,学习活动是持续的、发展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也是多维的、交互性的。学习工具和设计方法论应该利用学习的这一特点。
四、连接主义与终身学习: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习不仅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种资历上的准备,而是会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决定性影响,使每个人都会沿着一种社会认可的途径,去从事多种实践,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学会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学会如何探索未知世界,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从而完成健康充盈的人生成长历程,呈现出未来社会一个合格公民从摇篮到终结的全部内容。连接主义(Connectivism)作为定义人们如何学习的准确模式出现了。任何理论的验证都是它能把该领域里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到什么程度。当学习成为连接形成的过程(或网络创建的过程)时,行动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观点中关于学习的缺陷迎刃而解。 “知识有两种。每一种理论的背后都是更加深刻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哲学家、心理学家、理论家和语言学家们一直为学习和认识的本质辩论不休。学习是否是与目标、外部知识和真理对齐的过程(客观主义)?学习和知识是否是解释的过程,例如,我们在经历中学习,真理通过我们的行为和认知被揭示(实用主义)?或者学习是一个通过对世界的认识而产生我们自己的真理的过程(阐释主义)? 这些辩论中遗漏了一些东西。知识和真理可以多种方式存在,不必把学习(或获得知识)的不同理解看作互相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客观主义、实用主义和阐释主义让我们从局部洞察到学习和知识过程的某个具体方面。主题的性质和学习者自身决定了哪种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最为有利。与这些关于学习的既定观点相比,连接主义提出了学习是连接、或是网络形成过程的观点。
五、结语
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连接主义为终身学习的构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结合终身学习的特点,以开放的心态,连接、整合、优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终身学习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同时,利用数字时代互联网具有的延展性、经济性、便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创建了终身学习环境,进一步拓展终身学习的发展前景。当然,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和回报。谈到学习,许多人会说:“工作忙、时间少”“应酬多、精力少”。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天不读是缺点,三天不读是错误。”温家宝同志也曾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日理万机的政治家们都如此看重学习,我们作为普通中的一员,更应提高认识,扭转观念,反思自我,好学、苦学、善学。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古人曰:
(下转第14页)
关键词: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连接主义;学习理论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在当今社会,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以前,在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的学习目标通常涉及以下几个种类:知识、技能、态度,或一些更具概括性的能力。这些内容无疑是十分基础和必要的,但同时,随着社会职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个体职业生涯的向前推进,它们也需得以更新、发展、重组和再造,从而不断适应新情况的发生。
一、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无独有偶。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幸福》杂志,在一期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相引用。乍听有点夸张,但细品起来,道理深刻。因为它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要件,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繁荣富裕、文明幸福的金钥匙。而今长期且充满变数的职业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工作所面临的持续性和根本性的变化而做好准备。“持续的变革需要持续的学习”,所以,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学习通常已被称为生命长度的学习( lifelong learning)、生命广度的学习(lifewide learning)、生命深度的学习(lifedeep learning)。由此,从生命长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诊释终身学习,可以丰富其内涵,更新其元素,尤其是将终身学习同职业生涯的上述三个层面关联起来进行理解,势必能获得不同于以往的新知。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有关专家统计,人类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5年、3年。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到本世纪末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资料显示,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只需要7到14岁的学习就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学习时间延伸为5到22岁;而在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习生存》一书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讲中也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的良机,并改变每一个年轻人的未来。”因此,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坚持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选择
美国劳工部发表了《关于美国2000年的报告》,在报告中反映了对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认识。 报告提出为了适应明天的发展,劳动者应当具备五种能力,即确定、组织、规划和分配资源的能力,与他人工作或合作的能力,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系统能力,运用多种技术工作的能力。2000年,在美国爱达华州由来自工商业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职业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也进行了一项系统的研究。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职场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读写算,也不仅仅是胜任特定的技术任务,它要求我们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的环境,以创新的方式应用知识,以及与他人一起有效地工作。
从两份不同的研究报告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未来职场对工作者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的是问题解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如何培养这些适应职业变更需求的关键能力则成为各国积极探索的教育问题,这一课题不仅仅是学习内容方面的,更需要人们转变对“学习能力”甚至是“学习”内涵的认识,即:当学习不再局限于那种必须吸收固定内容,而被视为人类的一种历史进程时,终身学习行为将为每一个人提供生命周期成长轨迹。终身学习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2.1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和知识老化的矛盾。
据初步统计,20世纪前50年取得科学成果研究,远远超过了19世纪,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发现新发明比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科学成果的层出不穷,给教育不断提出新要求,一个人无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多么现代化,若干年后,就会成为明日黄花。这就迫切要求成人转变过去学习与工作的分割状态,代之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成人应该认识到,教育和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过程,具有延续性和终身性,是生活对每个人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深刻理解“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内涵,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时刻注意开发自己的职业能力。一个人必须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跟上科技成果的步伐,预防知识老化现象的产生,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水平,从而促进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2.2 有助于化解组织结构与职业晋升的矛盾
当前组织结构调整的趋向是由等级制组织向扁平化组织转变。扁平化意味着职业成功不再以晋升为标准,因为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垂直升迁的层级有限,于是职业组织就需要帮助员工懂得轮岗、侧向调动等其他发展方式也是成功的标志。职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同时也增加了雇员处于停滞状态的可能性。为克服员工的停滞心理,职业组织不得不采取措施使员工接受挑战性更高、责任性更强的任务。员工必须保证他们的知识技能可以跟上任务的变化,不然则会随时面临失业的险境。因此,无论是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环境,还是职业组织内部的微观环境,都要求成人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这一矛盾的产生,一方面,对终身学习提出了需求和方向,另一方面,也使得终身学习很大程度上指向于推动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不断展开,给成人的学习提出了很多职业性和功利性的需求,这正如加拿大着名的成人教育学者罗•基德所指出的,“成人的学习发生于转变的任务之间”。
2.3有助于认清职业价值。
由于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导致个体“职业无价值病”或“职业价值观的崩溃”,因此它们所带来的后果具有潜在的灾难性。如果人们不能对他人建立新型关系或接受、适应职业角色的改变,那么上述变化将对其内心满足和精神幸福构成威胁。终身学习可以被视作有助于避免这些危险的建设性措施,帮助人们即使面对进化迅速的社会,也能够找到满足自身社会、情感和美学需求的生活方式。
2.4有助于实现职业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才显得特别宝贵,终身学习正是为了有意义的生活,为了有价值的生存,使每一个人能够享受美好人生。在终身学习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可以有意识的去评价与反思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兴趣,谋求职业行为与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之间的关联,通过职业潜力不断开发、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与自我需求满足的双赢。正如美国着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所言,真正的学习已不仅止于知识的充实与技能的进展,而在于能深人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意义。经由学习,我们得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关系;透过学习,我们再次扩展我们的创造力,而这正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正如加拿大教育家 George Siemens 的学习观中提出的:许多学习者一生中将会进入各式各样、很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非正规学习将是学习重要部分;学习是持续的过程,持续终生;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头脑。我们使用的工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以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怎样学” 与 “学什么” 正在被 "从哪里学"(了解从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知识)所补充。
三、连接主义学习理论
2004年,加拿大教育家 George Siemens 首先提出连接主义这一术语,并在网络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2004 年的“连接主义—电子时代的学习理论”, 2005年的“连接主义—网路创建的学习” 和 2006年的“连接主义—当今的学习与知识”。Siemens 倡导连接主义学习理论有积极意义。我们生活在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该如何有效学习和获得知识?连接主义是当前网络语境下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连接主义是以网络学习为基础,并拥有两个核心元素:节点与连接。连接主义认为许多知识不是存在于心智之中,而是分散在许多个体、图书馆、网络上的各种站点和软件之中。其主要原理是: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与信息源的过程;在不同领域、思想与观念之间发现连接的能力是核心的技能;培育和维护各种连接、善于与外源建立有效的连接比单纯理解某个单一概念能获得更大的回报。学习活动的宗旨是关注知识的现时性(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或流动性。学习是一种创造知识而不仅仅是汲取知识的过程。创建弱连接,关联不太熟悉的领域、观点或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创新。简而言之,在连接主义看来,所谓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就是在相关的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学习不仅存在于个体本身,也存在于各个专业化的节点中,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的网络。这种连接可使学习者学到比现在认知状态或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统合起来,通过“个人—网络—组织”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使学习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实现与时俱进。 可见,学习活动是持续的、发展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也是多维的、交互性的。学习工具和设计方法论应该利用学习的这一特点。
四、连接主义与终身学习: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习不仅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种资历上的准备,而是会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决定性影响,使每个人都会沿着一种社会认可的途径,去从事多种实践,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学会如何和别人进行交流,学会如何探索未知世界,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从而完成健康充盈的人生成长历程,呈现出未来社会一个合格公民从摇篮到终结的全部内容。连接主义(Connectivism)作为定义人们如何学习的准确模式出现了。任何理论的验证都是它能把该领域里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到什么程度。当学习成为连接形成的过程(或网络创建的过程)时,行动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观点中关于学习的缺陷迎刃而解。 “知识有两种。每一种理论的背后都是更加深刻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哲学家、心理学家、理论家和语言学家们一直为学习和认识的本质辩论不休。学习是否是与目标、外部知识和真理对齐的过程(客观主义)?学习和知识是否是解释的过程,例如,我们在经历中学习,真理通过我们的行为和认知被揭示(实用主义)?或者学习是一个通过对世界的认识而产生我们自己的真理的过程(阐释主义)? 这些辩论中遗漏了一些东西。知识和真理可以多种方式存在,不必把学习(或获得知识)的不同理解看作互相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客观主义、实用主义和阐释主义让我们从局部洞察到学习和知识过程的某个具体方面。主题的性质和学习者自身决定了哪种学习方法对学习者最为有利。与这些关于学习的既定观点相比,连接主义提出了学习是连接、或是网络形成过程的观点。
五、结语
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连接主义为终身学习的构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结合终身学习的特点,以开放的心态,连接、整合、优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终身学习多元化的理论体系。同时,利用数字时代互联网具有的延展性、经济性、便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创建了终身学习环境,进一步拓展终身学习的发展前景。当然,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和回报。谈到学习,许多人会说:“工作忙、时间少”“应酬多、精力少”。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天不读是缺点,三天不读是错误。”温家宝同志也曾说:“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日理万机的政治家们都如此看重学习,我们作为普通中的一员,更应提高认识,扭转观念,反思自我,好学、苦学、善学。终身学习,讲的是人一生都要学习。古人曰:
(下转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