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饲养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中药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中药治疗;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7-0028-02
在人均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鸡肉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一步推动了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被称为甘波罗病,对鸡群的健康有严重影响,主要通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原体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较快的发病速度。患病鸡经常出现精神力下降、对事物失去兴趣等。其病症主要特征有骨骼肌出血、法氏囊出现出血点与变大等。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饲养人员在对鸡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各种品种的鸡都会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其中蛋鸡的感染率相对较高。鸡在3~6周龄时属于该病的高发阶段。成年鸡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隐性,1 d~15 d的鸡通常不会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该病除了可以通过相关的接触进行传播外,还可以经由饮水、饲料等污染,通过鸡的消化道进行感染。与此同时,该病毒还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该病毒在传染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疾病暴发快,感染率甚至可达到100%。鸡感染后出现死亡的时间通常是在感染后2 d~3 d,在第4天死亡率开始下降,为10%~40%。该疾病在鸡群中第一次暴发时,鸡的感染率与死亡率相对较高。
2 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症状
雞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其临床症状通常为患病鸡的精神力明显下降、排泄的黄白色粪便含水量较高、羽翼过于松散、食欲下降、爬行、翅膀神经萎缩、双眼紧闭等。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刚刚发病时,鸡的饮水量逐渐提高,在病发之后,其饮水量快速下降,最后死亡。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理变化
相关人员在对患病鸡进行解剖后发现,腿部与胸腔的肌肉有明显的块状、丝状出血点。胃中有大面积的出血处,盲肠与扁桃体明显的肿大,并有较多的出血点。法氏囊变大到原来的2倍多,对其解剖后发现呈粉红色。肝脾出现明显的肿大,并伴随着黄红相间的纹路。肾脏器官肿大,并伴随着尿酸盐的出现。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确诊
在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确诊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对患病鸡法氏囊相关血清与法氏囊器官样本进行检验,其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工作人员从患病鸡的心脏、血液、肝脏、法氏囊等器官取适量的样本,利用相关设备进行检测,将不同样本放置在培养器中,36.8 ℃培养1 d~2 d,进行无菌生长,发现了相关的病毒。科研人员通过对各种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科学的确诊。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
在通常情况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有两种方法。首先,选取党参150 g、靛青根150 g、蒲公英150 g,大青叶150 g、金银花100 g、川黄柏100 g,平车前100 g,将各种中草药科学地放置在相关设备中,并使用冷水对其进行浸泡,时间为0.5 h,然后进行煎熬,在大火煎熬至水沸后,再用文火进行熬制,时间为0.5 h,可以煎熬两次,再根据相应的药物进行浓缩,然后对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较轻的鸡进行饮水治疗。
其次,可以选取二花40 g、鸡爪连40 g、川黄柏50 g,朱砂七40 g,山乌龟40 g、党参70 g,以7%~9%的比例添加到鸡饲料中进行搅拌,让鸡自由采食。对于食欲较低的鸡,将中药熬汤进行灌服,用量为6 mL~12 mL,每天2次。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与管控
6.1 科学预防
根据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性质,其属于免疫缺陷病的一种,鸡在感染该病后对其他病不易形成相关的免疫保护,从而对其他病的疫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鸡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了鸡感染疾病的概率,所以对该病进行预防有重要意义,并要利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时间对鸡进行免疫处理,使免疫效果发挥到最大。例如:低毒力弱毒苗可以在无母源抗体的幼雏上使用,可以通过滴鼻、点眼和饮水进行免疫。中毒力弱毒苗可以在母鸡的各个时期使用,同样可以通过滴鼻、点眼和饮水进行免疫。
6.2 消毒处理
各饲养场饲养人员应该严格地遵守相关的消毒制度,在对鸡蛋进行孵化前应该彻底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与此同时,各养殖场应该根据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力度,将消毒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并防止外来鸡将病原体带入养殖场中。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暴发时,饲养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对患病鸡进行科学处理,及时将病毒消灭。在消毒过程中可以使用浓度为0.5%的C2H4O3、25%的NaClO3进行喷洒消毒。饲养场门口的消毒池可使用C5H8O2溶液,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换。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鸡肉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饲养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方法和措施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预防与治疗,以更好地促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3篇,略)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中药治疗;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7-0028-02
在人均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鸡肉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进一步推动了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被称为甘波罗病,对鸡群的健康有严重影响,主要通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原体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较快的发病速度。患病鸡经常出现精神力下降、对事物失去兴趣等。其病症主要特征有骨骼肌出血、法氏囊出现出血点与变大等。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饲养人员在对鸡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各种品种的鸡都会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其中蛋鸡的感染率相对较高。鸡在3~6周龄时属于该病的高发阶段。成年鸡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隐性,1 d~15 d的鸡通常不会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该病除了可以通过相关的接触进行传播外,还可以经由饮水、饲料等污染,通过鸡的消化道进行感染。与此同时,该病毒还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染。该病毒在传染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疾病暴发快,感染率甚至可达到100%。鸡感染后出现死亡的时间通常是在感染后2 d~3 d,在第4天死亡率开始下降,为10%~40%。该疾病在鸡群中第一次暴发时,鸡的感染率与死亡率相对较高。
2 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症状
雞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其临床症状通常为患病鸡的精神力明显下降、排泄的黄白色粪便含水量较高、羽翼过于松散、食欲下降、爬行、翅膀神经萎缩、双眼紧闭等。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刚刚发病时,鸡的饮水量逐渐提高,在病发之后,其饮水量快速下降,最后死亡。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理变化
相关人员在对患病鸡进行解剖后发现,腿部与胸腔的肌肉有明显的块状、丝状出血点。胃中有大面积的出血处,盲肠与扁桃体明显的肿大,并有较多的出血点。法氏囊变大到原来的2倍多,对其解剖后发现呈粉红色。肝脾出现明显的肿大,并伴随着黄红相间的纹路。肾脏器官肿大,并伴随着尿酸盐的出现。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确诊
在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确诊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对患病鸡法氏囊相关血清与法氏囊器官样本进行检验,其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工作人员从患病鸡的心脏、血液、肝脏、法氏囊等器官取适量的样本,利用相关设备进行检测,将不同样本放置在培养器中,36.8 ℃培养1 d~2 d,进行无菌生长,发现了相关的病毒。科研人员通过对各种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科学的确诊。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
在通常情况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有两种方法。首先,选取党参150 g、靛青根150 g、蒲公英150 g,大青叶150 g、金银花100 g、川黄柏100 g,平车前100 g,将各种中草药科学地放置在相关设备中,并使用冷水对其进行浸泡,时间为0.5 h,然后进行煎熬,在大火煎熬至水沸后,再用文火进行熬制,时间为0.5 h,可以煎熬两次,再根据相应的药物进行浓缩,然后对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较轻的鸡进行饮水治疗。
其次,可以选取二花40 g、鸡爪连40 g、川黄柏50 g,朱砂七40 g,山乌龟40 g、党参70 g,以7%~9%的比例添加到鸡饲料中进行搅拌,让鸡自由采食。对于食欲较低的鸡,将中药熬汤进行灌服,用量为6 mL~12 mL,每天2次。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与管控
6.1 科学预防
根据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性质,其属于免疫缺陷病的一种,鸡在感染该病后对其他病不易形成相关的免疫保护,从而对其他病的疫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鸡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了鸡感染疾病的概率,所以对该病进行预防有重要意义,并要利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时间对鸡进行免疫处理,使免疫效果发挥到最大。例如:低毒力弱毒苗可以在无母源抗体的幼雏上使用,可以通过滴鼻、点眼和饮水进行免疫。中毒力弱毒苗可以在母鸡的各个时期使用,同样可以通过滴鼻、点眼和饮水进行免疫。
6.2 消毒处理
各饲养场饲养人员应该严格地遵守相关的消毒制度,在对鸡蛋进行孵化前应该彻底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与此同时,各养殖场应该根据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力度,将消毒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并防止外来鸡将病原体带入养殖场中。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暴发时,饲养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对患病鸡进行科学处理,及时将病毒消灭。在消毒过程中可以使用浓度为0.5%的C2H4O3、25%的NaClO3进行喷洒消毒。饲养场门口的消毒池可使用C5H8O2溶液,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换。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鸡肉的需求逐渐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饲养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相关方法和措施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进行预防与治疗,以更好地促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