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汉英文化存在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相似点及差异,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汉英文化差异;褒奖行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里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
一、漢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相似点
1.注重礼貌待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恭敬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英语文化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体现。利奇(Leech,198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和人际交往中修辞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即由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六个准则构成。后来的一些东西方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探讨,使礼貌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提倡谦虚态度
一般认为谦虚是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美德,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汉语的谦虚表达中,对于来自对方的称赞和评价,一般不采用全面赞同的应答,而采取“缩小规模”来表示同意的策略。例如,①甲:你刚才唱歌唱得真好听。乙:是吗?不过我觉得我没大放开。②A:You have a nice one-room apartment.B:Yes.The rent is expensive.It is a burden.说话人通过赞同、认可来称赞对方的行为,听话人通过谦虚、礼貌的态度来应答,从而创造出“和”的气氛,这是汉英语言在会话中的典型表现。褒奖行为带上了社交礼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了人们之间的圆满关系。
二、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差异
1.褒奖方式的差异
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应邀去日本朋友家做客,虽然过后中国学生对美国学生说日本饭菜并不迎合他的口味,但在吃饭及做客后告别时,他却一直不停地在主人面前说饭菜如何地美味可口。美国学生觉得中国学生说了假话,让人听上去很虚伪。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的话,他会说一些感谢的话,但同时也会率直地指出饭菜不合口味。对此,中国学生的解释是说饭菜可口是感谢的一种表达,并不是虚伪的恭维。英语文化中,人们习惯把对对方的敬佩和感激用不同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假使要称赞他们,也是采用评论性的、限制性的,而且是高姿态的称赞方式;而中国人面对同一对象时,其称赞、感谢的言辞是不带评价的、全面肯定的、低姿态的,往往被西方人看成过分谦虚了,是虚情假意、恭维奉承的表现。
2.褒奖范围的差异及不同观念
汉英文化中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导致了褒奖范围的差异,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收入、年龄等都是需要避讳的话题,假如我们对此类问题进行称赞会使话题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和英语中的褒奖话语相对比,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褒奖语涉及对对方性格、内在品德及精神的赞美和钦佩。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还体现在对同一褒奖点人们的不同观念。一种文化普遍认可或认为是具有价值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得不到承认,或加以摈弃;一种文化认为是文明的、适宜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落后的、无礼的行为。
三、结语
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褒奖语的运用、应答模式、语用原则及诸方面的异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差异对褒奖语实现方式的影响。言语行为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褒奖行为也不例外。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的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有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就难免会出现冲突或误解。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余 莉,龙丽娟,郝 鹏.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林区教学,2015(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汉英文化差异;褒奖行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影响。语言使用除了受到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制约,还会受到使用规则的制约,这里的使用规则即指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
一、漢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相似点
1.注重礼貌待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恭敬的态度和礼貌的语言。英语文化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体现。利奇(Leech,198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和人际交往中修辞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新的归纳和分类,即由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六个准则构成。后来的一些东西方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探讨,使礼貌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提倡谦虚态度
一般认为谦虚是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美德,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汉语的谦虚表达中,对于来自对方的称赞和评价,一般不采用全面赞同的应答,而采取“缩小规模”来表示同意的策略。例如,①甲:你刚才唱歌唱得真好听。乙:是吗?不过我觉得我没大放开。②A:You have a nice one-room apartment.B:Yes.The rent is expensive.It is a burden.说话人通过赞同、认可来称赞对方的行为,听话人通过谦虚、礼貌的态度来应答,从而创造出“和”的气氛,这是汉英语言在会话中的典型表现。褒奖行为带上了社交礼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维持了人们之间的圆满关系。
二、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差异
1.褒奖方式的差异
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学生应邀去日本朋友家做客,虽然过后中国学生对美国学生说日本饭菜并不迎合他的口味,但在吃饭及做客后告别时,他却一直不停地在主人面前说饭菜如何地美味可口。美国学生觉得中国学生说了假话,让人听上去很虚伪。他认为如果是自己的话,他会说一些感谢的话,但同时也会率直地指出饭菜不合口味。对此,中国学生的解释是说饭菜可口是感谢的一种表达,并不是虚伪的恭维。英语文化中,人们习惯把对对方的敬佩和感激用不同的言语行为表现出来,假使要称赞他们,也是采用评论性的、限制性的,而且是高姿态的称赞方式;而中国人面对同一对象时,其称赞、感谢的言辞是不带评价的、全面肯定的、低姿态的,往往被西方人看成过分谦虚了,是虚情假意、恭维奉承的表现。
2.褒奖范围的差异及不同观念
汉英文化中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导致了褒奖范围的差异,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宗教信仰、收入、年龄等都是需要避讳的话题,假如我们对此类问题进行称赞会使话题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和英语中的褒奖话语相对比,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褒奖语涉及对对方性格、内在品德及精神的赞美和钦佩。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还体现在对同一褒奖点人们的不同观念。一种文化普遍认可或认为是具有价值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得不到承认,或加以摈弃;一种文化认为是文明的、适宜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被认为是落后的、无礼的行为。
三、结语
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褒奖语的运用、应答模式、语用原则及诸方面的异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差异对褒奖语实现方式的影响。言语行为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褒奖行为也不例外。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的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有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就难免会出现冲突或误解。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余 莉,龙丽娟,郝 鹏.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林区教学,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