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平近作[组诗]

来源 :诗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古


  君为明月光,妾是古井水。
  月挂柳梢头,井波动不已。

锦州别师


  几日程门得解颐,其如小聚又分离。
  征囊细备殷殷嘱,犹似慈亲送子时。

红山杂诗五首


  自办三餐素抱开,炊烟袅袅绕林隈。
  启门小犬随人至,知是新朋送菜来。
  霁晨瓦舍隔浮岚,布谷随风过碧潭。
  寄语塍畴催莫急,衰翁瘦犊两难堪。
  断续清芬日影长,斜坡布褐采茶忙。
  路旁细问收成事,为诉去冬风雪狂。
  竹篮布袋压双肩,摩托时惊翠羽眠。
  日晚聲声儿唤母,采茶人立断崖边。
  炎风屋后卷胡椒,堤埂犁锄卧寂寥。
  渠水自将凉意送,蜻蜓小憩牯牛腰。

早春过故人庄


  风尘殊契阔,把臂却淹迟。
  偶检青春事,聊充谈笑资。
  驱寒松木火,沁齿麦芽饴。
  谢酒因肠病,今朝亦不辞。

春日访故人(词韵)


  洋楼丛集处,瓦舍独清寥。
  壁缺桃枝补,场荒草垛高。
  和风檐匐鸽,红颊稚分糕。
  撷菜翁归晚,盈筐尽旨肴。

新厂至弯腰树道中


  败叶堆泥径,沟深木栈斜。
  核桃稀挂果,水堰半囤沙。
  人影披蒿急,鸟声惊露哗。
  遥天云布雨,淅沥入谁家。

乘机与揭阳诗会


  迢递鹏程笑傲行,耳边訇隐疾雷声。
  蛇形蚓迹人间道,日影冰晶天上城。
  自是微身如粟米,缘何欲界有刀兵。
  劫余大雅关家国,骥尾犹思奋力耕。
其他文献
作品不是画家创作的。好的作品其实早已存在,它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等待一双手的引领和呈现。而画家就像呼儿唤女的母亲,在苍茫时光中,画家把早已独立存在的作品召唤出来,带着满身尘埃和沧桑。画家将它们引领在画布上时,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前世的自己!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朴素的方法,說出最深奥繁复的真理。   好的作品必须处在时间的深处,当你看到它们时,即便是一张刚刚完成的、尚散发着油墨香气
期刊
油菜花  疊叠光阴几寸金,万花掷尽费追寻。  惜春但惹群蜂妒,兀自嘤嘤入耳深。桃花  剪剪寒生梦亦残,淡烟微雨湿阑干。  春心薄似桃花雪,只许翻飞不许看。题《空谷幽兰图》  宜吟宜佩亦宜琴,素态天然最可心。  涧外偶然分一朵,半生清气在胸襟。福鼎一线天  弯腰卡颈趣真真,天生幽涧远缁尘。  红尘路上多屏障,未必都堪一侧身。  同学说起当年宿舍前丁香有忆(新韵)  半庭紫玉为谁栽,素蕊匀香带浅白。 
期刊
2021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了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安妮·拉卡顿(1955— )和让—菲利普 · 瓦萨尔(1954— ),这对建筑师夫妇成为第49位和第50位普利兹克获奖者.rn近年来,普利兹
期刊
华灯初上,彩霞满天,如此壮观绚丽,摄人心魄,更见彩云追月,令人浮想联翩。壮哉如此,难得一见,感叹有幸遇见。相机不在手,只能靠日后回想,因为一种习惯,抑或是已有准备,感谢成全,到底没有错过。  【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攝于天津
期刊
2020年,全球因疫情暂陷“瘫痪”,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之时,泰勒·斯威夫特出乎意料地推出了包含17首歌曲的新专辑folklore,而这张专辑的发行距离上一张专辑仅差11个月;5个月后,又一张17首歌曲的专辑evermore横空出世。配合美国流行音乐产业的顶级制作,这两张专辑完全没有因创作量巨大而降低品质,歌曲的氛围感、文本深度和流行度俱佳。两张专辑让泰勒·斯威夫特获得了第63届格莱美“年度专辑奖”
期刊
借助科幻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人们对机器人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分析人工智能背后的逻辑,进而发掘它们与人类的关系.rn机器人,成为“人”rn阿西莫夫(1920—1992,俄罗斯犹太
期刊
从小到大,我问过许多人一个问题:晴天、阴天、雨天,你最喜欢哪一种天?rn晴天!大多数人会这么回答我.晴天多好啊,许多好的成语都是形容晴天的,我在课本上就学到不少,也常常在
期刊
兩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充满争议的土地,它宁静而又喧哗,多元化却又宗教色彩浓厚,风格各异的神庙比比皆是。  这里的人们眉心会点红点(称为“吉祥痣”),女人穿纱丽,男人穿一种叫Veshtis的长裙;他们爱吃咖喱,有最热闹的婚礼和闻名遐迩的宝莱坞歌舞片;恒河祭祀文明、瑜伽以及最丰富艳丽的色彩……这是一个大自然与精神世界完美融合的国度——印度。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贯穿印度次大陆的中心地带,被称为“印度
期刊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读此诗,不难想见作者的意气风发、豪气干云,那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此诗是21岁的李鸿章1843年所作 《入都》十首之一。不过终其一生,名满天下,谤亦满天下。两次出国,更是如此。  李鸿章一生出国两次,一次是1895年赴日签订《马关条约》,一次是次年出访欧美。  光绪廿二年(1896),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
期刊
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于1830年开通,从此改变了公众的出行、交流和阅读的方式。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作家约翰·马伦以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的作品为中心,探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铁路对小说的影响。  在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1897)中有这样的描述:裘德在索尔兹伯里的梅尔切斯特镇追求淑·布莱德海德,他提议一起去大教堂坐坐。“我想我还是坐在火车站吧,现在那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