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阶段是重要阶段,通过对语文阅读习惯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着阅读兴趣不强、阅读内容选择具有功利性的不良习惯,从而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习惯;现状
一、语文阅读习惯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了解X中学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并分析出影响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因素。
(一)阅读兴趣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较高,73.3%的学生明确表明喜欢阅读书籍,21.7%的学生对阅读持一般态度,3.3%的学生不太喜欢读课外书。七年级的学生阅读书籍的最大好处是“提高成绩”,八年级学生认为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说明学生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重要性还不是太明显。说明初中生对阅读还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倾向。
(二)阅读量的调查
在平均每天读书时间方面,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大致相同,都是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每天读书时间所占比重较少。初中生对课外书的有限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读过”所占比重为53.3%,而“全部都读过”所占比重为16.7%。“少数读过”所占比重26.7%,“都没有读过”所占比重3.3%。
(三)阅读类型的调查
由表可知,对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的主要是七年级学生,所占比重为38.3%。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读文学、故事类书籍则更感兴趣,八年级学生更喜欢文学、故事类,学生这种“偏食”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阅读方法的调查
由表可知,两种方式相结合是大部分初中生的阅读方式,而选择仔细读书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少。有些书籍,需要学生选择仔细去阅读。三个年级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占比分别是26.7%、45%和40%,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制定阅读计划。
(五)阅读习惯的调查
根据调查可知,没有参与过读书交流活动的七年级学生,占总人数的比重为35%。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读书交流会活动有所增加,但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班集体来影响学生的发展。根据调查可知,对学生阅读习惯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班级的同学,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该积极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二、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表2-1可知,学生选择书籍的标准,大多是以提好成绩和积累好词佳句、提高阅读能力来衡量,不注重自己阅读兴趣的养成。孩子们选择书籍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学校过度重视成绩,因此,学生看课外书只是为了考更高的分数,并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学生对语文阅读存在着功利性。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具有功利性
从对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可以看出,对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感兴趣,喜欢读文学、故事类书籍的学生较多,而学校基本没有留给学生阅读的自由时间,学生并没有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
三、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对于阅读计划的执行,阅读量的完成,都是建立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的。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每个孩子兴趣都不相同,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范读经典读物,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应的书籍。再次,教师在推荐书籍之后,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制定出相应的閱读方案,阅读方案制定后。读书计划的制定能促使初中生带着阅读任务去读书。最后,建议教师举办班级活动,有利于创造一个读书氛围浓厚的群体。
(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师的阅读观念得以逐步提升。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读物,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去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学校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解析》的要求,指导老师要按学生的阅读水平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籍。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拥有良好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比如,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阅读量,要开展什么样的读书活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再次,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阅读环境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注重对孩子阅读计划实施过程的的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娴.浅析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习惯;现状
一、语文阅读习惯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学生阅读习惯中存在的问题,了解X中学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并分析出影响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因素。
(一)阅读兴趣的调查
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较高,73.3%的学生明确表明喜欢阅读书籍,21.7%的学生对阅读持一般态度,3.3%的学生不太喜欢读课外书。七年级的学生阅读书籍的最大好处是“提高成绩”,八年级学生认为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说明学生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重要性还不是太明显。说明初中生对阅读还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倾向。
(二)阅读量的调查
在平均每天读书时间方面,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大致相同,都是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每天读书时间所占比重较少。初中生对课外书的有限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读过”所占比重为53.3%,而“全部都读过”所占比重为16.7%。“少数读过”所占比重26.7%,“都没有读过”所占比重3.3%。
(三)阅读类型的调查
由表可知,对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的主要是七年级学生,所占比重为38.3%。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对于读文学、故事类书籍则更感兴趣,八年级学生更喜欢文学、故事类,学生这种“偏食”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阅读方法的调查
由表可知,两种方式相结合是大部分初中生的阅读方式,而选择仔细读书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少。有些书籍,需要学生选择仔细去阅读。三个年级有阅读计划的学生占比分别是26.7%、45%和40%,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制定阅读计划。
(五)阅读习惯的调查
根据调查可知,没有参与过读书交流活动的七年级学生,占总人数的比重为35%。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读书交流会活动有所增加,但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班集体来影响学生的发展。根据调查可知,对学生阅读习惯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班级的同学,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应该积极的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二、阅读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表2-1可知,学生选择书籍的标准,大多是以提好成绩和积累好词佳句、提高阅读能力来衡量,不注重自己阅读兴趣的养成。孩子们选择书籍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学校过度重视成绩,因此,学生看课外书只是为了考更高的分数,并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学生对语文阅读存在着功利性。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具有功利性
从对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可以看出,对卡通、漫画类的书籍感兴趣,喜欢读文学、故事类书籍的学生较多,而学校基本没有留给学生阅读的自由时间,学生并没有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
三、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对于阅读计划的执行,阅读量的完成,都是建立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的。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每个孩子兴趣都不相同,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范读经典读物,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可以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应的书籍。再次,教师在推荐书籍之后,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制定出相应的閱读方案,阅读方案制定后。读书计划的制定能促使初中生带着阅读任务去读书。最后,建议教师举办班级活动,有利于创造一个读书氛围浓厚的群体。
(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师的阅读观念得以逐步提升。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读物,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去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其次,学校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解析》的要求,指导老师要按学生的阅读水平推荐相应的阅读书籍。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拥有良好的读书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比如,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阅读量,要开展什么样的读书活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再次,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阅读环境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注重对孩子阅读计划实施过程的的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娴.浅析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