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有人称环境与和平、发展并列成为当今时代的三大主题。与国际社会“言必谈环境”相比,我国学术界对国际环境外交的研究还是相对处于起步阶段,而丁金光教授的近作——《国际环境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可谓是国内研究国际环境外交的开山之作。
全书除前言部分外共分为十章,主要有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三章,阐述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产生的影响以及国际环境外交的兴起和发展。其中,作者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促进国际环境外交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在第二部分作者用两章的篇幅对此进行了阐述,在论述联合国在国际环境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时,作者并未局限于联合国召集的三次大规模国际环境会议,而是用更多的篇幅分析了联合国系统内的一些组织以及由联合国设立的国际组织的作用,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环境非政府组织方面,作者认为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国家一政府体制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局限性、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公益性、专业性、群众参与性、机制灵活性和信息的灵通性等是它们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迅速兴起并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在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方面,作者从其在联合国体系中的作用、对国家政府政策的影响、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以及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书的第三部分分为五章,分别论述了美国、日本、欧盟、东北亚和中国这几个主要国家、国家集团和地区环境外交的状况和特点。作者分析了从尼克松到小布什30多年来美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历程,认为尼克松和卡特执政时期是美国环境外交的兴起阶段,里根和老布什执政时期是美国环境外交的停滞阶段,克林顿执政时期是美国环境外交的高潮,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在环保领域的单边主义是美国环境外交的倒退。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把环境外交作为其外交重点。作者认为日本推行环境外交的主要动因包括希望籍此缓解国内严峻的环境状况、改善自身在政治领域中的不良国际形象以争夺世界环发事务的主导权。对外国际援助是日本进行环境外交的主要模式,但我国受援国往往要受到一些附加条件的限制。欧洲是世界上较早关注环境问题、民众环境意识较高的地区,因而本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为应对环境问题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开展环境外交。欧盟的环境外交主要经历了“欧洲各个国家独资制定环境政策、形成环境法规阶段”,“欧共体内部统一环境政策形成、环境外交逐渐发展阶段”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欧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的阶段”,尤其由于美国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倒退,欧盟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发挥了更为主导的作用。中国是世界环境大国,中国的环境受到世界环境问题的影响,同时中国的环境也会给世界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在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就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外交,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在国际环境外交舞台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77国集团一道,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殖民主义”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本书资料翔实丰富。参阅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中的近作。笔者认为本书美中不足的就是对近年来国际环境外交当中的一些重要领域未能详论,如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影响国际环境而且其行为受到国际环境规则的规约,使其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当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而本书对此鲜有论及;对于近年来国际环境机制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理论内容也相对缺失。但正如作者所言,“国际环境外交在国内尚属薄弱环节,我们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作为国内国际环境外交领域中的填补空白之作,本书还是充分显示了作者在该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功力。
责任编辑:文 义
全书除前言部分外共分为十章,主要有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三章,阐述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产生的影响以及国际环境外交的兴起和发展。其中,作者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促进国际环境外交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在第二部分作者用两章的篇幅对此进行了阐述,在论述联合国在国际环境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时,作者并未局限于联合国召集的三次大规模国际环境会议,而是用更多的篇幅分析了联合国系统内的一些组织以及由联合国设立的国际组织的作用,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环境非政府组织方面,作者认为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国家一政府体制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局限性、全球公民社会的形成和高科技的发展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公益性、专业性、群众参与性、机制灵活性和信息的灵通性等是它们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中迅速兴起并起到重要作用的原因。在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方面,作者从其在联合国体系中的作用、对国家政府政策的影响、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以及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本书的第三部分分为五章,分别论述了美国、日本、欧盟、东北亚和中国这几个主要国家、国家集团和地区环境外交的状况和特点。作者分析了从尼克松到小布什30多年来美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历程,认为尼克松和卡特执政时期是美国环境外交的兴起阶段,里根和老布什执政时期是美国环境外交的停滞阶段,克林顿执政时期是美国环境外交的高潮,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在环保领域的单边主义是美国环境外交的倒退。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把环境外交作为其外交重点。作者认为日本推行环境外交的主要动因包括希望籍此缓解国内严峻的环境状况、改善自身在政治领域中的不良国际形象以争夺世界环发事务的主导权。对外国际援助是日本进行环境外交的主要模式,但我国受援国往往要受到一些附加条件的限制。欧洲是世界上较早关注环境问题、民众环境意识较高的地区,因而本地区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为应对环境问题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开展环境外交。欧盟的环境外交主要经历了“欧洲各个国家独资制定环境政策、形成环境法规阶段”,“欧共体内部统一环境政策形成、环境外交逐渐发展阶段”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欧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的阶段”,尤其由于美国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倒退,欧盟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发挥了更为主导的作用。中国是世界环境大国,中国的环境受到世界环境问题的影响,同时中国的环境也会给世界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在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自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就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外交,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在国际环境外交舞台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77国集团一道,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殖民主义”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本书资料翔实丰富。参阅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中的近作。笔者认为本书美中不足的就是对近年来国际环境外交当中的一些重要领域未能详论,如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影响国际环境而且其行为受到国际环境规则的规约,使其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当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而本书对此鲜有论及;对于近年来国际环境机制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理论内容也相对缺失。但正如作者所言,“国际环境外交在国内尚属薄弱环节,我们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作为国内国际环境外交领域中的填补空白之作,本书还是充分显示了作者在该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功力。
责任编辑:文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