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运用多样性教学方式方法时暴露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矛盾,如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参与方面,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方面,如何体现以音乐为本的问题方面,尤其是如何发挥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地位转变问题上等等。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收获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怎么引导学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师引导;新策略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必修模块内容。但教材上的有些内容生僻,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也没接触过;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学生也不感兴趣;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音乐鉴赏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几乎整节课都在聆听。有些老师则把音乐课上成理论课,给学生讲述了文学知识、了解作词作曲以及写作的背景,让学生读了几遍歌词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坚持音乐为本,学科的拓展不盲目延伸
音乐虽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审美观的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但在音乐课上凡是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都讲,也就忽视了音乐课的本质和教学目的,所以,音乐课上就讲音乐,分析得透彻,抓住重点延伸教学,保持作品的分析、互动、体验、表现、评价一体的过程。其他学科的相关联系和信息,是教师备课时了解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拿到课堂上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去分析音乐、解释音乐。
案例①:在课堂引进《独特的民族风》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大多关注的是服装,背景,民族习惯或某人物方面等特点问题。
这样就是缺少音乐性的课堂,音乐的前半节课似乎是文化科目的课,着重理论的講解,即便内容多样,但多学科的混杂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不但失去了音乐,重,难点不能突出,学生得到常识浅薄。音乐学科要坚持以音乐为主体的原则,它应该建立在音乐体裁丰富的音乐。音乐表现多样性综合性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提倡多学科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设计中注重音乐的本质,以音乐的风格特点入手,通过音乐的聆听、体验、创编等形式去体会特定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案例②:讲到新疆音乐的时候,热情、欢快、活泼的风格主要来自于“切分”的节奏 o X X X X ︱ X X X X X ︱,通过击打练习切分的节奏,加深印象再次聆听音乐,学生对音乐的风格掌握及音乐的理解迎刃而解。以此为突破点拓展新疆音乐及舞蹈的特点。这样也就进一步实现了音乐文化的多样表达。
在讲到蒙古族音乐的时候,应从“长调”和“短调”的音乐形式入手,通过演唱、对比音乐的结构掌握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在音乐课堂应追随音乐的本质,围绕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应用作品,不需面面俱到,让课本上的材料充分激发学生完成本课目标要求,就能够让学生创造美好艺术空间。
二、看重课堂时效,活动的设计要得当有效
在音乐课上,教师就要以音乐来讲音乐,用音乐的语言要素诠释音乐。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关注音乐本身所包含的寓意,体现在理解上。对音乐基本要素掌握体现在运用上。在高中阶段,音乐鉴赏课最终目是让高中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体会音乐,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音乐鉴赏的合格听众。
高中音乐鉴赏的新课程实施,使以往一言堂、保守的教学模式逐渐淡化离我们远去,与此同时各有特色的教学案例和多样的设计层出不穷,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有些作品通过聆听、演唱环节还不能足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它的音乐魅力。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去表演才能真正获得要领,这样,学生不但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案例③:在讲非洲音乐一课时,鼓乐器在非洲流行,被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最突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节奏,鼓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鼓不但表现了非洲音乐的节奏形式,也是他们对音乐表达语言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形式,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时,要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所在,首先就要了解非洲鼓乐文化,通过模仿变化多样的节奏魅力,用拍手或用非洲鼓打节奏,感觉非洲鼓的魅力。
(一)单线条的节奏形式
X X X X X | X X X X X X|
(二)多线条的节奏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X X ×| ○ ○ X X ×|
多线条的节奏复杂多变式,协调同步,浑然有力。在演奏时带有较强表演性和即兴性。因此,把每个声部的节奏让学生分组进行试奏,他们用热情、奔放、明快的演奏诠释了非洲鼓乐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非洲音乐的热爱。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从学生的学习时间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从学情上结合各班的特点来分析问题。
教师用一个精妙的设计解决课本上的知识点内容,也刚好与学生的信号能够对接,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才会很自然地轻松学得,同时学生也会加强对教师的崇拜感,精心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出发点和心理上,熟悉课本音乐的素材以及透析作品内涵进行设计。设计的情感能够打动自己,设计的素材能够说服自己,让自己觉得这种学习的方式简单并有意义,使学习的方法更简单,才能让学生有同种感受,从而也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发挥想象空间,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鉴赏教学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意味着生活经验和经历,以及链接的音乐,这是想象中的关键环节,能激发学生。
想象与联想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想象是指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鉴赏音乐活动中,一般是指鉴赏者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和感情的体验时所引起的、凭靠自身的经历和所学的学识对相关生活情景和意境的想象,是情感的情绪以及记忆心里活动现象的想象。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的经过,连带想起有关事物感受的心理过程。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想象和联想是音乐鉴赏必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鉴赏作品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音乐鉴赏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虽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想象最大的活性在于它的缥缈性、模糊性,学生往往会视而不见。想象的结构要素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并呈现出交叉状态,其形状飘忽不定、难以捕捉。
案例④:如“意境”,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并成为了我国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对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美的诱导下,激荡飞越,不知不觉进入情境时,以音乐之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绪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拓展。
音乐鉴赏的实践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鉴赏者着重书写个人情感的乐曲时,更多的是强调感情体验的心理要素,案例⑤:德彪西《月光》一曲,德彪西以清谈的笔墨和朴素的音调,描绘出了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聆听此曲,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作品上,右手短小的旋律乐句,加之左手配以的分解和弦,恰似描一阵阵清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段和第一段、第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以动的感觉,此段乐曲比较活泼。在最后,宁静的曲调上加以分解和弦形式,把月光下虚无飘渺、如痴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富于诗意。所以,聆听整首作品大多是心理要素的综合过程,更多的是感情的体验。
案例⑥:在講到《草原放牧》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对比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个主题之间的对比,第一抒情主题让学生充分想象美丽、辽阔的草原景象;第二欢快主题让学生感受曲中主人对家乡感情真挚的爱。
案例⑦:在讲到《丝竹相和》一课时,欣赏民族器乐曲《中花六板》,感受音乐旋律及采用的乐器,让学生感受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江南水乡风光。乐曲抒情、悠扬、清新,体会庄重典雅的江南色彩曲调。
根据共同的出发点,学生理解老作曲家作品的意图,一定会明白他的独特见解,不与作曲家的意图,而不是学生的理解与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我们不会用标准答案来解释某个特定音乐的表现。
四、避免喧宾夺主,合理利用辅住教学工具
音乐鉴赏课的视听曲决定多媒体实质性的应用多少,使老师增加了教学技能,丰富了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个单纯听学音乐转换成了视听的方式,多媒体教学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也有效促进了教学改进。因此,多媒体一时也成为音乐的主流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有些老师在准备音乐欣赏课是为了下载学习材料,不是设计教学,传授知识,把精力聚焦于ppt的制作上。
案例⑧:一些教师做课件很细,煞费苦心寻找录像,不计较内容和教学关键,展现的是一个多媒体精美的图案和视频文件,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辅助工具”迷住了,但没有用心听音乐,感受音乐。
多媒体制作及利用不是把所有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甚至把教师说的话都打在上面。其实,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音乐课堂上,多媒体应该插入需要环节的视频和音频,作为辅助手段,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托付给多媒体,多媒体资源毕竟不能代替教师对教学问题有深度的剖析,更不能用它来取代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不能把课本上所涉及的教具一一备齐,靠现有的方式肢体解决实际的需要,也是我们利用好辅助教学有效手段的之一,案例⑨:在讲到《爵士乐》一课时,爵士乐元素之一拉格泰姆爵士乐节奏的形成及呈现,在律动时强拍学生可以击掌,弱拍学生可以击打手背来反映节奏的力度和强弱拍。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根据实际阶段和课堂学生的反应练习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及时课后总结和反思,实时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收益。在今后教学音乐鉴赏课程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准确的学情分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音乐为本,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专研教学方法,以结果为导向并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会在枯燥的学习中寻找幸福。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鉴赏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张李君.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尝试[C].北京:素质教育论文集,2002—2003.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师引导;新策略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必修模块内容。但教材上的有些内容生僻,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也没接触过;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学生也不感兴趣;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音乐鉴赏课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是几乎整节课都在聆听。有些老师则把音乐课上成理论课,给学生讲述了文学知识、了解作词作曲以及写作的背景,让学生读了几遍歌词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坚持音乐为本,学科的拓展不盲目延伸
音乐虽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审美观的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但在音乐课上凡是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都讲,也就忽视了音乐课的本质和教学目的,所以,音乐课上就讲音乐,分析得透彻,抓住重点延伸教学,保持作品的分析、互动、体验、表现、评价一体的过程。其他学科的相关联系和信息,是教师备课时了解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拿到课堂上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去分析音乐、解释音乐。
案例①:在课堂引进《独特的民族风》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大多关注的是服装,背景,民族习惯或某人物方面等特点问题。
这样就是缺少音乐性的课堂,音乐的前半节课似乎是文化科目的课,着重理论的講解,即便内容多样,但多学科的混杂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不但失去了音乐,重,难点不能突出,学生得到常识浅薄。音乐学科要坚持以音乐为主体的原则,它应该建立在音乐体裁丰富的音乐。音乐表现多样性综合性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提倡多学科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设计中注重音乐的本质,以音乐的风格特点入手,通过音乐的聆听、体验、创编等形式去体会特定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案例②:讲到新疆音乐的时候,热情、欢快、活泼的风格主要来自于“切分”的节奏 o X X X X ︱ X X X X X ︱,通过击打练习切分的节奏,加深印象再次聆听音乐,学生对音乐的风格掌握及音乐的理解迎刃而解。以此为突破点拓展新疆音乐及舞蹈的特点。这样也就进一步实现了音乐文化的多样表达。
在讲到蒙古族音乐的时候,应从“长调”和“短调”的音乐形式入手,通过演唱、对比音乐的结构掌握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在音乐课堂应追随音乐的本质,围绕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应用作品,不需面面俱到,让课本上的材料充分激发学生完成本课目标要求,就能够让学生创造美好艺术空间。
二、看重课堂时效,活动的设计要得当有效
在音乐课上,教师就要以音乐来讲音乐,用音乐的语言要素诠释音乐。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关注音乐本身所包含的寓意,体现在理解上。对音乐基本要素掌握体现在运用上。在高中阶段,音乐鉴赏课最终目是让高中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体会音乐,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音乐鉴赏的合格听众。
高中音乐鉴赏的新课程实施,使以往一言堂、保守的教学模式逐渐淡化离我们远去,与此同时各有特色的教学案例和多样的设计层出不穷,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有些作品通过聆听、演唱环节还不能足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它的音乐魅力。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去表演才能真正获得要领,这样,学生不但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更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案例③:在讲非洲音乐一课时,鼓乐器在非洲流行,被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最突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节奏,鼓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鼓不但表现了非洲音乐的节奏形式,也是他们对音乐表达语言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形式,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时,要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所在,首先就要了解非洲鼓乐文化,通过模仿变化多样的节奏魅力,用拍手或用非洲鼓打节奏,感觉非洲鼓的魅力。
(一)单线条的节奏形式
X X X X X | X X X X X X|
(二)多线条的节奏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X X ×| ○ ○ X X ×|
多线条的节奏复杂多变式,协调同步,浑然有力。在演奏时带有较强表演性和即兴性。因此,把每个声部的节奏让学生分组进行试奏,他们用热情、奔放、明快的演奏诠释了非洲鼓乐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非洲音乐的热爱。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上分析,从学生的学习时间考虑学生的参与度,从学情上结合各班的特点来分析问题。
教师用一个精妙的设计解决课本上的知识点内容,也刚好与学生的信号能够对接,过程中,学生理解了才会很自然地轻松学得,同时学生也会加强对教师的崇拜感,精心的设计要站在学生的出发点和心理上,熟悉课本音乐的素材以及透析作品内涵进行设计。设计的情感能够打动自己,设计的素材能够说服自己,让自己觉得这种学习的方式简单并有意义,使学习的方法更简单,才能让学生有同种感受,从而也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发挥想象空间,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鉴赏教学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意味着生活经验和经历,以及链接的音乐,这是想象中的关键环节,能激发学生。
想象与联想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想象是指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鉴赏音乐活动中,一般是指鉴赏者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和感情的体验时所引起的、凭靠自身的经历和所学的学识对相关生活情景和意境的想象,是情感的情绪以及记忆心里活动现象的想象。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的经过,连带想起有关事物感受的心理过程。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想象和联想是音乐鉴赏必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鉴赏作品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音乐鉴赏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虽然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是,想象最大的活性在于它的缥缈性、模糊性,学生往往会视而不见。想象的结构要素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并呈现出交叉状态,其形状飘忽不定、难以捕捉。
案例④:如“意境”,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并成为了我国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对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美的诱导下,激荡飞越,不知不觉进入情境时,以音乐之情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绪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拓展。
音乐鉴赏的实践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鉴赏者着重书写个人情感的乐曲时,更多的是强调感情体验的心理要素,案例⑤:德彪西《月光》一曲,德彪西以清谈的笔墨和朴素的音调,描绘出了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聆听此曲,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作品上,右手短小的旋律乐句,加之左手配以的分解和弦,恰似描一阵阵清风,轻轻地摇动着树枝,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段和第一段、第三段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给人以动的感觉,此段乐曲比较活泼。在最后,宁静的曲调上加以分解和弦形式,把月光下虚无飘渺、如痴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加富于诗意。所以,聆听整首作品大多是心理要素的综合过程,更多的是感情的体验。
案例⑥:在講到《草原放牧》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对比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个主题之间的对比,第一抒情主题让学生充分想象美丽、辽阔的草原景象;第二欢快主题让学生感受曲中主人对家乡感情真挚的爱。
案例⑦:在讲到《丝竹相和》一课时,欣赏民族器乐曲《中花六板》,感受音乐旋律及采用的乐器,让学生感受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江南水乡风光。乐曲抒情、悠扬、清新,体会庄重典雅的江南色彩曲调。
根据共同的出发点,学生理解老作曲家作品的意图,一定会明白他的独特见解,不与作曲家的意图,而不是学生的理解与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我们不会用标准答案来解释某个特定音乐的表现。
四、避免喧宾夺主,合理利用辅住教学工具
音乐鉴赏课的视听曲决定多媒体实质性的应用多少,使老师增加了教学技能,丰富了教学方法,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个单纯听学音乐转换成了视听的方式,多媒体教学给老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也有效促进了教学改进。因此,多媒体一时也成为音乐的主流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有些老师在准备音乐欣赏课是为了下载学习材料,不是设计教学,传授知识,把精力聚焦于ppt的制作上。
案例⑧:一些教师做课件很细,煞费苦心寻找录像,不计较内容和教学关键,展现的是一个多媒体精美的图案和视频文件,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辅助工具”迷住了,但没有用心听音乐,感受音乐。
多媒体制作及利用不是把所有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甚至把教师说的话都打在上面。其实,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音乐课堂上,多媒体应该插入需要环节的视频和音频,作为辅助手段,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托付给多媒体,多媒体资源毕竟不能代替教师对教学问题有深度的剖析,更不能用它来取代学生的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不能把课本上所涉及的教具一一备齐,靠现有的方式肢体解决实际的需要,也是我们利用好辅助教学有效手段的之一,案例⑨:在讲到《爵士乐》一课时,爵士乐元素之一拉格泰姆爵士乐节奏的形成及呈现,在律动时强拍学生可以击掌,弱拍学生可以击打手背来反映节奏的力度和强弱拍。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果,根据实际阶段和课堂学生的反应练习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及时课后总结和反思,实时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收益。在今后教学音乐鉴赏课程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准确的学情分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音乐为本,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专研教学方法,以结果为导向并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会在枯燥的学习中寻找幸福。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鉴赏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张李君.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尝试[C].北京:素质教育论文集,2002—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