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编排特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为什么要利用教材插图组织教学、教材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利用插图组织教学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图画资料的重要性,提出了要象重视课文一样重视插图,充分发挥图画资料的作用。
关键词: 教材插图、图画资料、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历史思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编排特点是:每单元每课都有大量的图画,教材对历史问题的叙述,内容很少,几乎是提纲式的,图画和文字都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相当大的展开余地。图文并茂的历史课本,学生易读易学,为教师教好历史,学生学好历史,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图画资料上做文章,恰当地利用图画资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象重视课文一样重视插图,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利用教材插图组织教学?
图文并茂的教材,反映了编者的思路和对教师的导向,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生正处于兴趣转化的时期,他们的兴趣倾向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仍同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和联系。教材的插图增强了历史课的直观性教育,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图画反映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满足了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社会现象的需要。事实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插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材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插图种类繁多,有历史文物图、历史人物图、历史遗址图、历史古迹图、历史地图、场景图、纪实照片等等,这些图片都能让学生感受历史,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历史图画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用妙趣横生的精炼语言进行细腻讲述、描绘,在介绍人物时要栩栩如生,使学生能闻其声如见其人;在介绍战争时要体现杀声震天,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的激烈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切忌生硬介绍。例如:教师在讲解平津战役时,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三大战役作战示意图》来生动描述战役的经过,强调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迅速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以神速的动作,将华北60万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地,截断了敌人妄图西窜绥远和海上南逃的通路。华北敌军欲战不得、欲守不能、欲逃无路,完全成了“瓮中之鳖”,教师边讲边用红色箭头指出解放军的进军路线。这样通过图画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图引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实践表明,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有趣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比长篇大论容易接受。教材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以画幅的形式呈现,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了辅助作用,只要教师很好地引导,该课文中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国鼎立时,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曹操赤脚迎许攸》、《诸葛亮画像》、《火烧曹军战船》和《三国鼎立形势图》,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赤壁之战;难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通过对插图展开讨论,开拓学生思维,扩大知识面。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是手段,学是目的。进入新课程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强调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过程,教学不能完全是一个“讲”字就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插图有的与教材正文相印证,有的是为教材叙述作补充,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是采取开放、民主和合作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问题,达成历史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即“师生互动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插图,通过问题设计,组织学生把插图内容展开的讨论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隋唐文化时,通过教材插图《赵州桥》,提问讨论:(1)、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石拱桥?地理位置在哪里?(2)、这些石拱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讨论或查找资料,教师再作总结的形式,使学生对《江苏苏州宝带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云南丽江黑龙潭桥》有了一定认识。学生开拓了思维、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4、用图画升华思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從多方面进行的:有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等等。历史图画内容思想性较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素材。历史是无情的,它记录了英雄们的优秀品格和英雄事迹;也将那些丧权辱国之辈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课本中的每一幅图画,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道光皇帝》图象,教师在介绍他的生平事迹时,重点给学生讲清楚他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重要事件是:1839年6月3日—6月26日,历时23天的由林则徐亲自指挥的虎门销烟运动。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但此事后来又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于1842年8月29日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的赔款,使得清政府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他自己也于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从此,各个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瓜分开始了。把这些事件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不要忘记国耻;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起来了,伟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政策,使得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又从新回到祖国怀抱。
再如:介绍《文天祥》时,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材料;介绍《孔子》时,他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用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应该谦虚诚实。总之,通过看图,教师讲述该人物的生平事迹、丰功伟绩以及优秀品格等,并加以评价、渲染,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教材插图组织教学,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对教材插图涉及的知识面要掌握,学生的突发性提问要准确回答,不能含糊其辞。
2、教师要博览群书,有渊博的知识,上课时不能死搬教材、照本宣科,要尽量找与教材相关的材料作补充讲解。
3、教师要为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无拘束、无畏惧地表述自己的认识、见解。
4、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同,学生认识问题带有片面性,他们的发言或对或错,或深或浅,教师都应当肯定其主动表达的勇气和可取之处,并以诚挚的态度却点拨、指导,使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陈漪明·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
[2] 钟煜伦·优秀教育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9
[3]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关键词: 教材插图、图画资料、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历史思维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编排特点是:每单元每课都有大量的图画,教材对历史问题的叙述,内容很少,几乎是提纲式的,图画和文字都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相当大的展开余地。图文并茂的历史课本,学生易读易学,为教师教好历史,学生学好历史,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图画资料上做文章,恰当地利用图画资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象重视课文一样重视插图,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利用教材插图组织教学?
图文并茂的教材,反映了编者的思路和对教师的导向,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生正处于兴趣转化的时期,他们的兴趣倾向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仍同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开始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和联系。教材的插图增强了历史课的直观性教育,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图画反映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满足了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社会现象的需要。事实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插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材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插图种类繁多,有历史文物图、历史人物图、历史遗址图、历史古迹图、历史地图、场景图、纪实照片等等,这些图片都能让学生感受历史,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历史图画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用妙趣横生的精炼语言进行细腻讲述、描绘,在介绍人物时要栩栩如生,使学生能闻其声如见其人;在介绍战争时要体现杀声震天,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的激烈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切忌生硬介绍。例如:教师在讲解平津战役时,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三大战役作战示意图》来生动描述战役的经过,强调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迅速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一起,以神速的动作,将华北60万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地,截断了敌人妄图西窜绥远和海上南逃的通路。华北敌军欲战不得、欲守不能、欲逃无路,完全成了“瓮中之鳖”,教师边讲边用红色箭头指出解放军的进军路线。这样通过图画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以图引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实践表明,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有趣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比长篇大论容易接受。教材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以画幅的形式呈现,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了辅助作用,只要教师很好地引导,该课文中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国鼎立时,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曹操赤脚迎许攸》、《诸葛亮画像》、《火烧曹军战船》和《三国鼎立形势图》,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赤壁之战;难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通过对插图展开讨论,开拓学生思维,扩大知识面。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是手段,学是目的。进入新课程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强调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过程,教学不能完全是一个“讲”字就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插图有的与教材正文相印证,有的是为教材叙述作补充,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是采取开放、民主和合作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问题,达成历史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即“师生互动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插图,通过问题设计,组织学生把插图内容展开的讨论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隋唐文化时,通过教材插图《赵州桥》,提问讨论:(1)、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石拱桥?地理位置在哪里?(2)、这些石拱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讨论或查找资料,教师再作总结的形式,使学生对《江苏苏州宝带桥》、《北京颐和园玉带桥》、《云南丽江黑龙潭桥》有了一定认识。学生开拓了思维、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口语表达和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4、用图画升华思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從多方面进行的:有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等等。历史图画内容思想性较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素材。历史是无情的,它记录了英雄们的优秀品格和英雄事迹;也将那些丧权辱国之辈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课本中的每一幅图画,几乎都可以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道光皇帝》图象,教师在介绍他的生平事迹时,重点给学生讲清楚他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重要事件是:1839年6月3日—6月26日,历时23天的由林则徐亲自指挥的虎门销烟运动。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但此事后来又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于1842年8月29日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的赔款,使得清政府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他自己也于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从此,各个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瓜分开始了。把这些事件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不要忘记国耻;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起来了,伟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政策,使得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又从新回到祖国怀抱。
再如:介绍《文天祥》时,他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材料;介绍《孔子》时,他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用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应该谦虚诚实。总之,通过看图,教师讲述该人物的生平事迹、丰功伟绩以及优秀品格等,并加以评价、渲染,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教材插图组织教学,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充分的备课,对教材插图涉及的知识面要掌握,学生的突发性提问要准确回答,不能含糊其辞。
2、教师要博览群书,有渊博的知识,上课时不能死搬教材、照本宣科,要尽量找与教材相关的材料作补充讲解。
3、教师要为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无拘束、无畏惧地表述自己的认识、见解。
4、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同,学生认识问题带有片面性,他们的发言或对或错,或深或浅,教师都应当肯定其主动表达的勇气和可取之处,并以诚挚的态度却点拨、指导,使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陈漪明·优秀中学历史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
[2] 钟煜伦·优秀教育论文集·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9
[3]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