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专业、院校的备选项后,就应该着手志愿的填报了。而针对不同的志愿填报模式(平行志愿与梯度志愿),采取的方法,技巧可能有异。为了让读者明了不同模式所侧重的方法,我们也将分两篇文章进行分析。
如何降低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避免“高分落榜”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走进一所理想的大学,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又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平行志愿就是顺应这一呼声而出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一项探索,从2003年率先在湖南省试行,到今年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实行。
一、平行志愿及其意义
在一个录取批次中,将多所高校志愿设为并列志愿,考生档案不论投进哪所高校均视为第一志愿的投档方式叫做平行志愿,其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先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序,投档程序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每一份考生档案,只要考生成绩达到所填报高校志愿的投档要求,就将其投入该高校。因此,在这种状况下,高分考生始终优先于低分考生先行投档。
从平行志愿实施的情况来看,考生在平行志愿填报时降低了难度,高校在录取中也减少了高分考生退档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录取率,因此深受考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与梯度志愿的区别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传统的梯度志愿而言,两种志愿填报方式在投档过程中截然不同。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志愿填报方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投档模式出现了本质上的变化。梯度志愿遵循“志愿优先、按分排序”的原则,而平行志愿的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梯度志愿会首先提取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线的所有考生档案,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进行归类。如在本科第一批次高校录取时,会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A大学的考生归类并按照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然后根据A大学的招生计划数按1:1.2划出投档分数线,并将达线考生向A大学投档,高校再按照招生计划以及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确定录取结果;最后,高校会将没有录取的考生档案退回省级教育考试院,从而完成录取。这种方式下,也会出现一志愿报考A大学的考生人数不足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时,会将一志愿未录取但二志愿报考A大学的考生排序后按未完成计划进行投档,并按照该方法在必要时检索第三、四志愿。若仍无法满足招生计划,则会从考生填报的高校服从志愿中调剂投档或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征集志愿,直至完成招生计划结束录取工作。
而平行志愿则是在同一批次里设置了若干个高校志愿,各高校志愿之间为平等关系,只有顺序之别,没有等级之分。如某省在本一批次中设置了A、B、C、D四个高校志愿,投档前由投档程序将本一批次所有线上考生从高分至低分依次排序(同分考生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排序规定),投档时按此顺序依次检索。对一个考生而言,先按照考生填报的A志愿高校进行投档,如果A志愿高校招生计划已满,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志愿高校,若符合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志愿高校投档。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志愿高校填报在第二个位置而受到B志愿高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将B志愿高校填报在第一个位置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这是与梯度志愿的最大区别。档案投出则表示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之后由高校决定录取与否。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要考生档案在投档过程中被检索过,不论是否投出均视为完成本批次的投档过程。
二是在平行志愿中,若高校在一轮投档后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则会增设一个征求平行志愿的环节,即将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达到相应批次省控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填志愿,再按征求志愿向未完成计划高校投档,直至完成录取,而梯度志愿有的省份采用调剂志愿完成院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有的也实行征集志愿。
三是在正式投档前平行志愿增加了模拟投档。省级教育考试院按照各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1:1.05(有的控制在1:1.1)进行模拟投档,然后将模拟投档的信息反馈给各高校,高校根据模拟信息对调档比例进行微调。一般经过2—3次模拟投档后,由各高校确认最终的调档比例,省级教育考试院按照该比例向高校进行正式投档。
三、平行志愿的填报形式
采用平行志愿的省(区、市)按照填报的时间上可分为三种形式:即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出分填报。对应的填报技巧也有所不同。
考前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是考生本人在高中各阶段学习成绩、高考前若干次模拟考试成绩和应考状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充分了解的同时,还要了解你所在班级、年级的平均成绩,你所在中学近年的高考成绩、上线人数,以及本届学生与上届学生相比的优劣程度。在全面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给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定位。
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除了考前填报的内容外,还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考估分。正确的估分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在学校统一组织或各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对照标准答案逐科逐题地仔细回忆高考答题内容,切忌马马乎乎、草率行事。估分可采取三种方法进行:一是标准估,即按照标准答案要求逐题估算得出一个成绩;二是从严估,即按照标准答案的要求将一些记忆不准确的答案分数除去后得出一个成绩;三是从宽估,即按照标准答案的要求将一些记忆不准确的答案分数也计算后得出一个成绩;这样即可得出高、中、低三个分数。考生可在每次模拟考试时适当加以练习,提高估分的准确率。此外还要横向比较,这就需要详细了解所在班级和年级的估分情况,如能掌握其他中学的估分情况则更好。结合各种估分因素,在标准估分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正确的综合评价。
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省(区、市)采用,考生是在知道高考成绩以及全省排名后再填报志愿。这种填报方式与前两种填报方式比较起来看似简单,其实风险依然存在。因为你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位次,但不了解比你分数高的考生所填报的高考志愿。这样仍会出现某些高校生源充足,而有些高校招生计划都无法完成出现断档的情况。如在江苏省近几年均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批办学条件非常好的高校在录取时反而出现断档现象,其中不乏“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由此可见,出分填报志愿更需要慎重,它要求考生和家长更冷静地从宏观上分析情况,不要单纯地以往年录取分数来衡量某一所高校当年的录取分数,而应主动地与所报考的高校的招生老师联系,及时地掌握报考信息,再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位次等综合因素,作出合理选择。 按照平行志愿的具体形式还可以分为完全平行志愿和混合平行志愿两种方式。在高校志愿数上各省份也不尽相同,有三所、四所、五所、六所等。如江苏省在本科阶段设置了三所高校志愿,上海市在本科阶段设置四所高校志愿,广东省则是将本科高校志愿分为AB两个阶段,在AB两个阶段中各设置三所高校平行志愿。
1 完全平行志愿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平行志愿,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实施,完全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在每个或某个录取批次的各个阶段都实行平行志愿。
2 混合平行志愿是一种不彻底的平行志愿,目前在少数省份实施,混合平行志愿模式的特点是在录取批次中既有梯度志愿又有平行志愿。一般录取投档时,第一志愿按梯度志愿实施投档,而在后续志愿中则采用平行志愿模式投档。
四、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后,不少家长和考生觉得“松了一口气”,消除了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定命运”极度紧张的博弈情绪。但平行志愿在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难度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风险。一是志愿选择过高且没有梯度而面临投不出档的风险;二是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遭遇退档的可能;三是听信传言、相信误导而失去原本可被更理想高校录取的机会;四是高校录取分数区间趋向扁平化、录取线提高、专业志愿难以满足等。所以平行志愿不等于保险志愿,更不是万能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仍需要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
首先是选择高校,考生要把在同批次录取的意向高校分为若干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确定一所高校,再将选择的同一批次不同层次的高校排列起来,形成该批次的高校志愿。在选择时,一定要从考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做到量身定衣。可采用从高到低的思维方法来选择,一般被国家列入“985工程”的院校和处于一、二线城市、热门行业的院校是考生报考最多的,如果考生选择了其中的一所高校作为平行志愿中的第一个志愿,在选择第二、三个志愿时应对照前几年的录取情况,降低一个标准选择,形成一个梯度,最后还应该选择一所高校作为保底志愿。
考生在选择高校志愿时还要结合高校招生计划的变化,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既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批次的任何一个高校志愿,也不要随意填报任何一个批次的任何一个高校志愿,特别是在民办本科、专科等批次阶段。考生在基本确定高校志愿后,还应该通过电话、网络、咨询会等途径全面了解所填高校,包括高校概况、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图书馆藏书量、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该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就业状况等,仔细阅读该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该高校的招生计划、录取政策、收费标准和奖助学措施。再根据这些信息和自己的志愿,对高校志愿做出适当的调整。
每个省份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考生还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近几年当地考生报考的基本流向,将这些招生高校归类组合,慎重选择。以江苏省为例:一般来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较高,而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以及本省的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其次,所以考生在选择中要慎重考虑,只能从高到低,如果考生反向选择从低到高,即可能遭遇落榜而参加本批次征求志愿高校的填报,但征求志愿批次的高校,很多考生会不予考虑。
其次是选择专业,这是填报志愿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性格等诸多因素。其次还要做到“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两者兼顾,在专业志愿中形成一个符合自己特点的覆盖面,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事实上,所谓的“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变化的。经济学类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2010年南京大学在河北省文科招生计划12人,投档考生15人的第一专业志愿均为经济学类专业,而当年该专业在河北省的招生计划仅为1人。考生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改变,部分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中文等反而受到考生的青睐,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率正在逐年增加。另外,一所高校中某一专业的水平高低,是由该校的师资力量、在各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对社会和科学所做出的贡献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不同院校中相同专业的水平会相差很大,不能单从报考人数、报考冷热度来划分。
在专业志愿中做到“热门”与“冷门”兼顾,即使热门专业不能录取,也能够通过录取“冷门”专业或服从调剂专业志愿增加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近年来,南京大学等高校从培养学生的思想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志趣和爱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出台了入学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调整专业的政策。同时,南京大学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三三制”教学改革方案,学生可以跨院系、跨专业进行选修课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达到“准入标准”即可获得某一专业的培养资格,达到“准出标准”即可毕业。因此,学生进校后,只要努力学习,完全是有机会重新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
近年来,个别高分考生为了进入所谓的“热门”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高校在录取中只能做退档处理(由于录取时间紧、任务重,通讯不便利,各高校一般不再向考生征求意见)。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被退档的考生不再补投到平行志愿的其他高校,只能参加征求志愿录取。更有甚者,有的考生不惜放弃已录取的高校,复读重考。这对社会而言,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本地区的升学压力。对本人而言,不仅耽误了一年的学业,而且第二年高考未必能如愿以偿。所以,考生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追求“热门”专业。最“热门”的专业未必最适合你,只有适合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志愿填报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三两天就可以掌握好,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及早关注、认真思考、全面分析、多方参考、慎重选择,借鉴成功经验,填出最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
如何降低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避免“高分落榜”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走进一所理想的大学,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又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的共同期盼。平行志愿就是顺应这一呼声而出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一项探索,从2003年率先在湖南省试行,到今年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实行。
一、平行志愿及其意义
在一个录取批次中,将多所高校志愿设为并列志愿,考生档案不论投进哪所高校均视为第一志愿的投档方式叫做平行志愿,其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先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排序,投档程序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每一份考生档案,只要考生成绩达到所填报高校志愿的投档要求,就将其投入该高校。因此,在这种状况下,高分考生始终优先于低分考生先行投档。
从平行志愿实施的情况来看,考生在平行志愿填报时降低了难度,高校在录取中也减少了高分考生退档的数量,从而提高了录取率,因此深受考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与梯度志愿的区别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传统的梯度志愿而言,两种志愿填报方式在投档过程中截然不同。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志愿填报方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投档模式出现了本质上的变化。梯度志愿遵循“志愿优先、按分排序”的原则,而平行志愿的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投档时,梯度志愿会首先提取达到本批次录取控制线的所有考生档案,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进行归类。如在本科第一批次高校录取时,会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A大学的考生归类并按照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然后根据A大学的招生计划数按1:1.2划出投档分数线,并将达线考生向A大学投档,高校再按照招生计划以及进档考生的专业志愿确定录取结果;最后,高校会将没有录取的考生档案退回省级教育考试院,从而完成录取。这种方式下,也会出现一志愿报考A大学的考生人数不足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时,会将一志愿未录取但二志愿报考A大学的考生排序后按未完成计划进行投档,并按照该方法在必要时检索第三、四志愿。若仍无法满足招生计划,则会从考生填报的高校服从志愿中调剂投档或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征集志愿,直至完成招生计划结束录取工作。
而平行志愿则是在同一批次里设置了若干个高校志愿,各高校志愿之间为平等关系,只有顺序之别,没有等级之分。如某省在本一批次中设置了A、B、C、D四个高校志愿,投档前由投档程序将本一批次所有线上考生从高分至低分依次排序(同分考生根据省教育考试院的排序规定),投档时按此顺序依次检索。对一个考生而言,先按照考生填报的A志愿高校进行投档,如果A志愿高校招生计划已满,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志愿高校,若符合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志愿高校投档。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志愿高校填报在第二个位置而受到B志愿高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将B志愿高校填报在第一个位置的考生享受“同等待遇”。这是与梯度志愿的最大区别。档案投出则表示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之后由高校决定录取与否。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要考生档案在投档过程中被检索过,不论是否投出均视为完成本批次的投档过程。
二是在平行志愿中,若高校在一轮投档后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则会增设一个征求平行志愿的环节,即将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布,达到相应批次省控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填志愿,再按征求志愿向未完成计划高校投档,直至完成录取,而梯度志愿有的省份采用调剂志愿完成院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有的也实行征集志愿。
三是在正式投档前平行志愿增加了模拟投档。省级教育考试院按照各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的1:1.05(有的控制在1:1.1)进行模拟投档,然后将模拟投档的信息反馈给各高校,高校根据模拟信息对调档比例进行微调。一般经过2—3次模拟投档后,由各高校确认最终的调档比例,省级教育考试院按照该比例向高校进行正式投档。
三、平行志愿的填报形式
采用平行志愿的省(区、市)按照填报的时间上可分为三种形式:即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出分填报。对应的填报技巧也有所不同。
考前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是考生本人在高中各阶段学习成绩、高考前若干次模拟考试成绩和应考状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充分了解的同时,还要了解你所在班级、年级的平均成绩,你所在中学近年的高考成绩、上线人数,以及本届学生与上届学生相比的优劣程度。在全面掌握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给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定位。
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除了考前填报的内容外,还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考估分。正确的估分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在学校统一组织或各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对照标准答案逐科逐题地仔细回忆高考答题内容,切忌马马乎乎、草率行事。估分可采取三种方法进行:一是标准估,即按照标准答案要求逐题估算得出一个成绩;二是从严估,即按照标准答案的要求将一些记忆不准确的答案分数除去后得出一个成绩;三是从宽估,即按照标准答案的要求将一些记忆不准确的答案分数也计算后得出一个成绩;这样即可得出高、中、低三个分数。考生可在每次模拟考试时适当加以练习,提高估分的准确率。此外还要横向比较,这就需要详细了解所在班级和年级的估分情况,如能掌握其他中学的估分情况则更好。结合各种估分因素,在标准估分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正确的综合评价。
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省(区、市)采用,考生是在知道高考成绩以及全省排名后再填报志愿。这种填报方式与前两种填报方式比较起来看似简单,其实风险依然存在。因为你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位次,但不了解比你分数高的考生所填报的高考志愿。这样仍会出现某些高校生源充足,而有些高校招生计划都无法完成出现断档的情况。如在江苏省近几年均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批办学条件非常好的高校在录取时反而出现断档现象,其中不乏“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由此可见,出分填报志愿更需要慎重,它要求考生和家长更冷静地从宏观上分析情况,不要单纯地以往年录取分数来衡量某一所高校当年的录取分数,而应主动地与所报考的高校的招生老师联系,及时地掌握报考信息,再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位次等综合因素,作出合理选择。 按照平行志愿的具体形式还可以分为完全平行志愿和混合平行志愿两种方式。在高校志愿数上各省份也不尽相同,有三所、四所、五所、六所等。如江苏省在本科阶段设置了三所高校志愿,上海市在本科阶段设置四所高校志愿,广东省则是将本科高校志愿分为AB两个阶段,在AB两个阶段中各设置三所高校平行志愿。
1 完全平行志愿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平行志愿,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实施,完全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在每个或某个录取批次的各个阶段都实行平行志愿。
2 混合平行志愿是一种不彻底的平行志愿,目前在少数省份实施,混合平行志愿模式的特点是在录取批次中既有梯度志愿又有平行志愿。一般录取投档时,第一志愿按梯度志愿实施投档,而在后续志愿中则采用平行志愿模式投档。
四、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后,不少家长和考生觉得“松了一口气”,消除了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定命运”极度紧张的博弈情绪。但平行志愿在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难度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风险。一是志愿选择过高且没有梯度而面临投不出档的风险;二是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遭遇退档的可能;三是听信传言、相信误导而失去原本可被更理想高校录取的机会;四是高校录取分数区间趋向扁平化、录取线提高、专业志愿难以满足等。所以平行志愿不等于保险志愿,更不是万能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仍需要准确定位,统筹兼顾,慎重选择。
首先是选择高校,考生要把在同批次录取的意向高校分为若干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确定一所高校,再将选择的同一批次不同层次的高校排列起来,形成该批次的高校志愿。在选择时,一定要从考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做到量身定衣。可采用从高到低的思维方法来选择,一般被国家列入“985工程”的院校和处于一、二线城市、热门行业的院校是考生报考最多的,如果考生选择了其中的一所高校作为平行志愿中的第一个志愿,在选择第二、三个志愿时应对照前几年的录取情况,降低一个标准选择,形成一个梯度,最后还应该选择一所高校作为保底志愿。
考生在选择高校志愿时还要结合高校招生计划的变化,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既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批次的任何一个高校志愿,也不要随意填报任何一个批次的任何一个高校志愿,特别是在民办本科、专科等批次阶段。考生在基本确定高校志愿后,还应该通过电话、网络、咨询会等途径全面了解所填高校,包括高校概况、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图书馆藏书量、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该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就业状况等,仔细阅读该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该高校的招生计划、录取政策、收费标准和奖助学措施。再根据这些信息和自己的志愿,对高校志愿做出适当的调整。
每个省份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考生还要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近几年当地考生报考的基本流向,将这些招生高校归类组合,慎重选择。以江苏省为例:一般来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较高,而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以及本省的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其次,所以考生在选择中要慎重考虑,只能从高到低,如果考生反向选择从低到高,即可能遭遇落榜而参加本批次征求志愿高校的填报,但征求志愿批次的高校,很多考生会不予考虑。
其次是选择专业,这是填报志愿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性格等诸多因素。其次还要做到“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两者兼顾,在专业志愿中形成一个符合自己特点的覆盖面,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事实上,所谓的“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变化的。经济学类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2010年南京大学在河北省文科招生计划12人,投档考生15人的第一专业志愿均为经济学类专业,而当年该专业在河北省的招生计划仅为1人。考生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改变,部分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中文等反而受到考生的青睐,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率正在逐年增加。另外,一所高校中某一专业的水平高低,是由该校的师资力量、在各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对社会和科学所做出的贡献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不同院校中相同专业的水平会相差很大,不能单从报考人数、报考冷热度来划分。
在专业志愿中做到“热门”与“冷门”兼顾,即使热门专业不能录取,也能够通过录取“冷门”专业或服从调剂专业志愿增加进入理想高校的机会。近年来,南京大学等高校从培养学生的思想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志趣和爱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出台了入学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调整专业的政策。同时,南京大学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三三制”教学改革方案,学生可以跨院系、跨专业进行选修课程,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达到“准入标准”即可获得某一专业的培养资格,达到“准出标准”即可毕业。因此,学生进校后,只要努力学习,完全是有机会重新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
近年来,个别高分考生为了进入所谓的“热门”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高校在录取中只能做退档处理(由于录取时间紧、任务重,通讯不便利,各高校一般不再向考生征求意见)。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被退档的考生不再补投到平行志愿的其他高校,只能参加征求志愿录取。更有甚者,有的考生不惜放弃已录取的高校,复读重考。这对社会而言,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本地区的升学压力。对本人而言,不仅耽误了一年的学业,而且第二年高考未必能如愿以偿。所以,考生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追求“热门”专业。最“热门”的专业未必最适合你,只有适合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志愿填报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三两天就可以掌握好,希望考生和家长能及早关注、认真思考、全面分析、多方参考、慎重选择,借鉴成功经验,填出最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