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我们的成绩好不容易跃上了某批次省控线或学校的调档线,却又天不遂人愿,有的档案无法投出或投出又被退档。这可能是考生们遇到的最悲催的事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最后一搏。而“上线落榜”确实让人惋惜,但考生和家长也应正确认识,“上线落榜”现象,并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理性选择、合理规避。
去年一本录取结束后,笔者接到一名四川理科考生家长的投诉电话,质问为何他孩子的档案被退回,明明他的分数上了东北大学的调档线,而且档案也投进了东北大学。经过查询后发现,该考生的高考成绩为537分,东北大学去年在四川的调档线是536分,该考生的专业志愿依次报考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的档案的确投档到了我校,但因为他的高考分数排在进档考生的末端,考分达不到他所报考的几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就只能退档。当我们把退档理由跟这位家长解释时,家长非常惊讶,“专业报了就报了嘛,还有服不服从调剂一说啊?什么叫服从专业调剂啊?”家长的反应让笔者感到震惊。想想,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考生和家长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高考分数倒是让人满意了,可在关系到考生前途的志愿填报的临门一脚上,却舍不得花半点功夫。“服从专业调剂”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可能关系到考生“上”或是“落榜”的问题,这点上,来不得丝毫的马虎。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上线落榜”又是再正常不过的。高考录取是分批进行的,每一批次都要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而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区、市)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各院校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确定的。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腱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由省(区、市)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确定以后,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数一定多于实际招生计划的录取数。而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录取过程中,除少数院校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按1:1投档外,一般要求向院校投档人数要多于招生计划数,投档人数一般为招生计划数的105%~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投档比例一般为105%,非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一般为120%)。考生的档案被投进相关院校后,校方会根据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并按照事先已经公布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这样一来,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总会有一些“余富”考生,或者落榜,或者降低院校批次被录取。在每所院校录取结束后,也总会有一些考生因为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因,而被退档。这就是由于政策性原因导致的“落榜”。
“上线落榜”看似不可避免,但落榜原因更多的还是考生志愿填报不当造成的。上述那名四川考生,如果志愿填报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话,也可能不会被退档。虽然,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省份,很多院校规定的调档比例是105%,在进档考生中可能会有5%的考生在高校“择优”后被退档,但考虑到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档案一旦被退档就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者降低批次录取,很多高校会在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录取考生。因此,虽然考生无法左右“上线落榜”的外因,但却可以通过有效的志愿填报方法有效规避“上线落榜”。
准确定位,合理利用院校专业往年录取数据
考生在报考相关院校和专业之前,必须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不能“别人报啥我报啥”。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自己的兴趣在哪儿,今后的职业倾向在哪儿,自己的特长、性格是什么,自己想去哪儿上大学,以自己的高考成绩(或者预估高考成绩)能上哪个批次的院校。如果考生能把以上几个问题考虑清楚,就基本确定了自己拟报考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倾向。这样,在搜集相关资料时,就比较有针对性。减少了搜集资料的繁琐。
在搜集院校的资料时,我们离不开分析院校和专业以往的录取数据,这些数据就包括院校调档线、院校录取线、院校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线、专业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最高分。在分析院校或者专业录取相关数据时,应该连续看这些院校或者专业连续几年(至少是三年)的数据。只有分析院校和专业连续几年的数据,才能找出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规律。此外,在分析这些数据时,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数据与当年相应批次的省控线进行比较,看看院校录取线、院校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线、专业录取平均分等数据分别高出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多少分,这个差值我们叫录取分差。如果考生的高考分差高出院校连续几年的院校录取分差的话,报考该校应该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但如果你希望把握更大,就可以选择你的高考分差高出院校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的院校。在选择专业时,也可用相同的方法,大抵就可知道自己报考某个专业是否有把握了。
院校、专业间拉开梯度
一份科学、有效的志愿,体现在志愿表上,就是院校、专业间拉开合理的梯度。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考生而言,院校梯度体现在“冲稳保”的特征上,即院校志愿里既选择有以往院校录取分差略高于自己高考分差的院校,又有以往录取分差与自己高考分差相当,以及以往录取分差低于自己高考分差的院校。而对实行传统的梯度志愿填报模式的考生而言,第一院校志愿最好选择以往录取分差或者录取平均分差连续几年低于自己高考分差的院校,第二院校志愿则选择以往录取分差或者录取平均分差比拟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低,并且以往曾经录取过非第一志愿报考考生的院校。在填报专业时,选取的几个专业往年的录取分差要依次呈降幂排列,并且最后一个志愿填报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差一定要比自己的高考分差低,如果想更加保底可选择往年录取平均分差比自己的高考分差低的专业。
不能忽视院校的录取规则
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量体裁衣地依照自己的高考分数以及院校、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认真分析,然后非常自信地填报高考志愿,以为这样的志愿就是一份完美的高考志愿。但是,当查阅到自己被某高校退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某项指标没有过关。那么,这些指标都是些啥呢?考生在报考某所高校前,一定要仔细查阅该校的《招生章程》,尤其是其中关于录取规则的详细阐述。高校的录取规则包括某些专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要求,某些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要求,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分配原则,高校对具备加分资格考生的加分认可态度等等。考生只有对高校的录取规则了然于胸后,才能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报考该校,是否能被录取。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有效规避录取规则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是志愿填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慎重填报服从专业调剂
在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眼里,对“服从专业调剂”充满了担忧,他们非常怕如果没有被自己填报的专业录取,就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这里,我想为“服从专业调剂”拨乱反正。首先,大多数高校招办在录取考生时,都本着为考生服务,对考生负责的态度,调剂专业时,绝不是在学校所有专业间进行调剂。对考生进行专业调剂时,我们会考虑两个因素:其一,还有剩余计划的专业;其二,被调剂的专业最好与考生报考的专业相关或者接近。一般来说,考生在报考相关院校的专业时可以填报4~6个专业。倘若,这几个专业都没有被录取,在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就意味着考生被调剂的专业可能让你填报的这几个专业之一是相关的。其次,现在很多高校都推出了辅修第二学位或者进校后转专业的政策。即便,考生最终被调剂专业录取了,自己对这个专业确实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你可以申请辅修第二专业学位,或者进校后及时关注学校教务处关于转专业的最新资讯,为转专业做好准备。其实,据我们对多年录取考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很多被调剂专业录取的考生,对此专业的确排斥得很少,大部分考生在对专业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和接触后,会喜欢上这个专业。反而是那些当初被自己填报专业录取的考生,进校后要求转专业的考生比较多。因此,如果考生不是非某些专业不读的话,在填报专业志愿的同时,最好服从专业调剂。这将为你被院校最终录取,多系一条保险带。
综上所述,“上线落榜”虽客观存在,但考生可以通过某些志愿填报技巧化险为夷。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更欢迎各位考生来东北大学上学!
去年一本录取结束后,笔者接到一名四川理科考生家长的投诉电话,质问为何他孩子的档案被退回,明明他的分数上了东北大学的调档线,而且档案也投进了东北大学。经过查询后发现,该考生的高考成绩为537分,东北大学去年在四川的调档线是536分,该考生的专业志愿依次报考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考生的档案的确投档到了我校,但因为他的高考分数排在进档考生的末端,考分达不到他所报考的几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就只能退档。当我们把退档理由跟这位家长解释时,家长非常惊讶,“专业报了就报了嘛,还有服不服从调剂一说啊?什么叫服从专业调剂啊?”家长的反应让笔者感到震惊。想想,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考生和家长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高考分数倒是让人满意了,可在关系到考生前途的志愿填报的临门一脚上,却舍不得花半点功夫。“服从专业调剂”是多么重要的问题,可能关系到考生“上”或是“落榜”的问题,这点上,来不得丝毫的马虎。
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上线落榜”又是再正常不过的。高考录取是分批进行的,每一批次都要划定最低控制分数线,而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各省(区、市)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各院校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确定的。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腱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由省(区、市)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也就是说,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确定以后,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数一定多于实际招生计划的录取数。而为了让招生院校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录取过程中,除少数院校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按1:1投档外,一般要求向院校投档人数要多于招生计划数,投档人数一般为招生计划数的105%~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投档比例一般为105%,非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一般为120%)。考生的档案被投进相关院校后,校方会根据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并按照事先已经公布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这样一来,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总会有一些“余富”考生,或者落榜,或者降低院校批次被录取。在每所院校录取结束后,也总会有一些考生因为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因,而被退档。这就是由于政策性原因导致的“落榜”。
“上线落榜”看似不可避免,但落榜原因更多的还是考生志愿填报不当造成的。上述那名四川考生,如果志愿填报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话,也可能不会被退档。虽然,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省份,很多院校规定的调档比例是105%,在进档考生中可能会有5%的考生在高校“择优”后被退档,但考虑到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档案一旦被退档就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者降低批次录取,很多高校会在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录取考生。因此,虽然考生无法左右“上线落榜”的外因,但却可以通过有效的志愿填报方法有效规避“上线落榜”。
准确定位,合理利用院校专业往年录取数据
考生在报考相关院校和专业之前,必须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不能“别人报啥我报啥”。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自己的兴趣在哪儿,今后的职业倾向在哪儿,自己的特长、性格是什么,自己想去哪儿上大学,以自己的高考成绩(或者预估高考成绩)能上哪个批次的院校。如果考生能把以上几个问题考虑清楚,就基本确定了自己拟报考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倾向。这样,在搜集相关资料时,就比较有针对性。减少了搜集资料的繁琐。
在搜集院校的资料时,我们离不开分析院校和专业以往的录取数据,这些数据就包括院校调档线、院校录取线、院校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线、专业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最高分。在分析院校或者专业录取相关数据时,应该连续看这些院校或者专业连续几年(至少是三年)的数据。只有分析院校和专业连续几年的数据,才能找出院校或者专业的录取规律。此外,在分析这些数据时,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数据与当年相应批次的省控线进行比较,看看院校录取线、院校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线、专业录取平均分等数据分别高出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多少分,这个差值我们叫录取分差。如果考生的高考分差高出院校连续几年的院校录取分差的话,报考该校应该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但如果你希望把握更大,就可以选择你的高考分差高出院校连续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差(院校录取平均分减去相应年份相应批次省控线)的院校。在选择专业时,也可用相同的方法,大抵就可知道自己报考某个专业是否有把握了。
院校、专业间拉开梯度
一份科学、有效的志愿,体现在志愿表上,就是院校、专业间拉开合理的梯度。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的考生而言,院校梯度体现在“冲稳保”的特征上,即院校志愿里既选择有以往院校录取分差略高于自己高考分差的院校,又有以往录取分差与自己高考分差相当,以及以往录取分差低于自己高考分差的院校。而对实行传统的梯度志愿填报模式的考生而言,第一院校志愿最好选择以往录取分差或者录取平均分差连续几年低于自己高考分差的院校,第二院校志愿则选择以往录取分差或者录取平均分差比拟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低,并且以往曾经录取过非第一志愿报考考生的院校。在填报专业时,选取的几个专业往年的录取分差要依次呈降幂排列,并且最后一个志愿填报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差一定要比自己的高考分差低,如果想更加保底可选择往年录取平均分差比自己的高考分差低的专业。
不能忽视院校的录取规则
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量体裁衣地依照自己的高考分数以及院校、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认真分析,然后非常自信地填报高考志愿,以为这样的志愿就是一份完美的高考志愿。但是,当查阅到自己被某高校退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某项指标没有过关。那么,这些指标都是些啥呢?考生在报考某所高校前,一定要仔细查阅该校的《招生章程》,尤其是其中关于录取规则的详细阐述。高校的录取规则包括某些专业对考生的单科成绩要求,某些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要求,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分配原则,高校对具备加分资格考生的加分认可态度等等。考生只有对高校的录取规则了然于胸后,才能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报考该校,是否能被录取。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仔细阅读院校的《招生章程》,有效规避录取规则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是志愿填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慎重填报服从专业调剂
在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的眼里,对“服从专业调剂”充满了担忧,他们非常怕如果没有被自己填报的专业录取,就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以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这里,我想为“服从专业调剂”拨乱反正。首先,大多数高校招办在录取考生时,都本着为考生服务,对考生负责的态度,调剂专业时,绝不是在学校所有专业间进行调剂。对考生进行专业调剂时,我们会考虑两个因素:其一,还有剩余计划的专业;其二,被调剂的专业最好与考生报考的专业相关或者接近。一般来说,考生在报考相关院校的专业时可以填报4~6个专业。倘若,这几个专业都没有被录取,在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就意味着考生被调剂的专业可能让你填报的这几个专业之一是相关的。其次,现在很多高校都推出了辅修第二学位或者进校后转专业的政策。即便,考生最终被调剂专业录取了,自己对这个专业确实没有任何兴趣,那么你可以申请辅修第二专业学位,或者进校后及时关注学校教务处关于转专业的最新资讯,为转专业做好准备。其实,据我们对多年录取考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很多被调剂专业录取的考生,对此专业的确排斥得很少,大部分考生在对专业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和接触后,会喜欢上这个专业。反而是那些当初被自己填报专业录取的考生,进校后要求转专业的考生比较多。因此,如果考生不是非某些专业不读的话,在填报专业志愿的同时,最好服从专业调剂。这将为你被院校最终录取,多系一条保险带。
综上所述,“上线落榜”虽客观存在,但考生可以通过某些志愿填报技巧化险为夷。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更欢迎各位考生来东北大学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