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提升,各学校在发展中都愈加注重了招生与专业设置,不断的拓展招生规模以及丰富专业品类确保学校专业及招收符合当下企业人才需求,能达到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在招生及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招生难和专业设置混乱的情况,显著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应该在招生及专业方面重新建立新的体系,制定新的招生策略和完善专业设置,以解决当前招生及专业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招生 专业设置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76-03
现如今招生政策以及招生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学校都尤为依赖线上招生,特别注重线上招生的宣传以及规划,定向招生的范围以及对象也因此改变。专业设置中则是更加依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专业建设的对象也从以往的学校转变为企业和学校,学校在实际专业教学基地,学科建设中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所以现下,学校正在转变以往的招生方式和专业教学方法,旨在突破以往的招生及专业难题。
1.高校招生及专业设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探析
1.1高校招生面临的难题
现如今随着经济及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招生形势愈加严峻,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竞争下,高校所招到的学生层次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近几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录取的成教专科学生数量逐步增加,达到了4万的总数,且各类高校的专业设置重复范畴较大,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也愈加激烈。加之,近几年来高校与高职之间的合作愈加紧密,很多学生直接从专业院校进入本科高校就读。所以,本科高校的招生环节、生源压力也更加沉重。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生源逐步拓宽,招生规模也因此有逐步拓展,但是质量和数量之间并没有實现协调,导致很多学校现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但是其招生质量却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有些高校为了提升招生质量,正在限制招生门槛以及加强对学生等考试招生规划,但是依旧很难摆脱招生的艰难困境。有些高校为了摆脱困境,实现了定招生以及定向招收,有一些高中,或是成人高考机构合作定点定向进行招生,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为了大众化,理念也得不到全面推广,反而限制了招生工作的开展[1]。
1.2高校专业设置缺陷多
有不少学校为了招到学生,确保招生紧贴市场,都会追逐潮流,哪个专业热门就开设哪个专业,哪个专业学生比较好就业就开设哪个专业,并没有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的开设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导致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都重复设置,不能展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有很多农业学校开设了工业及教育类专业,经贸学校设置了理工科专业,使得整个高校的招生及专业设置都非常得混乱。现在学生选择专业、学校的时候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很难选到自己想读的优势专业及学校。虽然近年来高校的教育改革力度较大,师资以及基础建设逐步提上日程,但在就业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进了一所好的高校,在就业方面就不会有问题,但实际上就业与个人能力有关系,这种偏见以及偏差导致高校在招生的时候,特色专业很容易招到学生,但是一般的专业就很难招满人,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突出优势以至于教育教学也会受到影响。
1.3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越来越强调高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很多院校为了获取较多优秀生源,纷纷设立起各种各样的紧跟潮流的专业,学校对这些专业并不熟悉,并且这些专业往往大同小异。比如很多高校都纷纷设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同时学校又没有配备足够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很难最终培养出专业性人才。这种专业设置同质化的现象使得各类高校没有鲜明的特色,难以保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与工作单位的需要,容易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某些学校在教育专业中分别设立了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生物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英语教育等等,但是教育部规定高校当中的教育专业不能体现出高校本身的特色,因此需要进行取消。
1.4招生缺乏统一的标准
招生过程当中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审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考查教师很容易在录取工作过程当中掺杂较大主观因素,这样的结果并非是完全理性与科学的结果。并且不同的教师标准并不统一,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采取这种招生方式很有可能错失优秀生源。
2.解决高校招生及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2.1实现专业招生,大类培养
专业招生几大类培养的核心是,这几个专业(方向相似)定义为一个大类,然后按照传统的专业或者是新专业方向来制定招生计划和确定招生人数,让学生在新进校的时候有明确的专业,但入校后通过相同的基础课程以及成绩意愿或者是社会需求等,在同一大类专业中的学生可进行第2次专业选择,这样一来的话,就能更加尊重学生意愿。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招生季专业设置而言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招生及专业设置的革新并且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帮助没有选择好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被调剂的学生,重新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提高学生报考专业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进行选择,毕竟很多学生在报考前并不了解专业所学的知识及发展方向,进入学校学习一年之后,能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专业,并且实现对自己的合理评估。此外,高校招生还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按照就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招生数量以及招生规模,拓展招生方式及途径,出台招生政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高校招生改革所带来的便利。在招生政策及实施过程中,高校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相应的教育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便于学生了解所要就读的学校以及专业,更好地把握自身发展[2]。 2.2科学制定专业招生计划,加强对专业的评价及内涵建设
客观评价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是基础,通过专业评价才能明确此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招生诉求,开展专业科教育及招生工作。专业设置上应该体现出高校自身的优势及特色,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专业及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提升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方案,实现各个方面的不断优化。高校应该在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核心能力上加强对专业设置的规划,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推动专业科教育的现代化及信息化发展,不断地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只有将质量作为高校专业的生命线,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的专业人才,才能通过办学水平及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及优化,反過来增强专业的影响力及吸引力,实现专业设置与生源市场的对接。其次,要针对就业指标区分基础学科类专业,长线类专业及其他类专业,避免在专业设置中一刀切的情况,前两类专业应该保持一定的招生规模,特别是应用型理工科专业中,要针对就业的情况确定专业类型。如果专业的服务面向不清晰、相关指标严重不达标、就业率较低或是质量较差就应该压缩招生规模,亦或者是隔年招生。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专业招生与教育的同步提升,实现高校整体招生培养及专业的相互促进[3]。
2.3重视招生工作的开展
高校想获得发展,必须拥有优秀的生源,因此必须重视招生工作的开展。高校领导应该及时开展各项会议,设立专门的招生单位,制定细致的招生计划,集体研究统一决定,建立起科学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出集体智慧的优越性,最终形成的决策错误概率较低,也有利于更好地执行决策。首先在招生过程当中进行大力宣传,校方选择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到各学校的升学宣讲会当中,了解到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与标准,对于学校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所改正,同时吸收优秀的新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相关报纸或网站上广泛进行宣传,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办学优势,学校优秀教师等等,让学校在学生和家长范围中形成正面影响,帮助学生与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情况。还可以选择部分优秀学子回到母校进行学校宣传,可以提高学生对宣传的信任程度,吸引到更多优秀生源,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新生实行预报到制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不参加报到学生的数量,录取学生名单敲定之后应该依次给预录取学生打电话,在与学生通话过程中,为学生详细介绍本校的招生政策,确定学生会前往学校报到之后再邮寄录取通知书。打电话时表示会前往报到,但是实际过程中并未前往的学生,应该再一次打电话询问情况。最后要鼓励老师进行家访,老师应该对未报到的新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其未来参加报到的原因,根据学生住址分配距离较近,且沟通能力强的老师进行走访,这些老师需要熟悉学校的各项政策,必要时可以向学生进行解释与宣传。
2.4专业设立符合市场需求
在设置专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与未来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应该将不同类别的学科复合起来,比如工程管理、投标管理、酒店管理和商务英语等等。另一方面,将一些内容相似性较大的专业合并起来,再分散开来。比如电子专业与机电专业内容相近性极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与教学条件分设成多个专业,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挑选出适当的专业独立起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合理有效运行。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有的稳定性,同时面向市场与未来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结合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切实完善专业设立。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需求与市场变化,培养学生相对应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对口企业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工作单位的满意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招生政策应该适当地放宽,不仅要实现对分数线的合理控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基于学科专业特点进行筛选,并且对专业素质进行初步检测,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认识学生自身潜力,为高校积极培养做好前期工作,提升生源质量。
参考文献:
[1]成焱霞.我院在招生及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68.
[2]张远会.中职招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Y区4所中职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9):26-28.
[3]杨红旻.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J省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62-64.
作者简介:
徐玉婷(198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
【关键词】招生 专业设置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76-03
现如今招生政策以及招生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学校都尤为依赖线上招生,特别注重线上招生的宣传以及规划,定向招生的范围以及对象也因此改变。专业设置中则是更加依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专业建设的对象也从以往的学校转变为企业和学校,学校在实际专业教学基地,学科建设中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所以现下,学校正在转变以往的招生方式和专业教学方法,旨在突破以往的招生及专业难题。
1.高校招生及专业设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探析
1.1高校招生面临的难题
现如今随着经济及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招生形势愈加严峻,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竞争下,高校所招到的学生层次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近几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录取的成教专科学生数量逐步增加,达到了4万的总数,且各类高校的专业设置重复范畴较大,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也愈加激烈。加之,近几年来高校与高职之间的合作愈加紧密,很多学生直接从专业院校进入本科高校就读。所以,本科高校的招生环节、生源压力也更加沉重。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生源逐步拓宽,招生规模也因此有逐步拓展,但是质量和数量之间并没有實现协调,导致很多学校现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张,但是其招生质量却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有些高校为了提升招生质量,正在限制招生门槛以及加强对学生等考试招生规划,但是依旧很难摆脱招生的艰难困境。有些高校为了摆脱困境,实现了定招生以及定向招收,有一些高中,或是成人高考机构合作定点定向进行招生,但是这样的做法却为了大众化,理念也得不到全面推广,反而限制了招生工作的开展[1]。
1.2高校专业设置缺陷多
有不少学校为了招到学生,确保招生紧贴市场,都会追逐潮流,哪个专业热门就开设哪个专业,哪个专业学生比较好就业就开设哪个专业,并没有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的开设效益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导致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都重复设置,不能展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例如,有很多农业学校开设了工业及教育类专业,经贸学校设置了理工科专业,使得整个高校的招生及专业设置都非常得混乱。现在学生选择专业、学校的时候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很难选到自己想读的优势专业及学校。虽然近年来高校的教育改革力度较大,师资以及基础建设逐步提上日程,但在就业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进了一所好的高校,在就业方面就不会有问题,但实际上就业与个人能力有关系,这种偏见以及偏差导致高校在招生的时候,特色专业很容易招到学生,但是一般的专业就很难招满人,专业设置方面没有突出优势以至于教育教学也会受到影响。
1.3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越来越强调高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很多院校为了获取较多优秀生源,纷纷设立起各种各样的紧跟潮流的专业,学校对这些专业并不熟悉,并且这些专业往往大同小异。比如很多高校都纷纷设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同时学校又没有配备足够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很难最终培养出专业性人才。这种专业设置同质化的现象使得各类高校没有鲜明的特色,难以保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与工作单位的需要,容易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某些学校在教育专业中分别设立了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生物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英语教育等等,但是教育部规定高校当中的教育专业不能体现出高校本身的特色,因此需要进行取消。
1.4招生缺乏统一的标准
招生过程当中很多学校没有统一的审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考查教师很容易在录取工作过程当中掺杂较大主观因素,这样的结果并非是完全理性与科学的结果。并且不同的教师标准并不统一,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采取这种招生方式很有可能错失优秀生源。
2.解决高校招生及专业设置存在问题
2.1实现专业招生,大类培养
专业招生几大类培养的核心是,这几个专业(方向相似)定义为一个大类,然后按照传统的专业或者是新专业方向来制定招生计划和确定招生人数,让学生在新进校的时候有明确的专业,但入校后通过相同的基础课程以及成绩意愿或者是社会需求等,在同一大类专业中的学生可进行第2次专业选择,这样一来的话,就能更加尊重学生意愿。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招生季专业设置而言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招生及专业设置的革新并且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帮助没有选择好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被调剂的学生,重新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提高学生报考专业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进行选择,毕竟很多学生在报考前并不了解专业所学的知识及发展方向,进入学校学习一年之后,能够接触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专业,并且实现对自己的合理评估。此外,高校招生还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按照就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招生数量以及招生规模,拓展招生方式及途径,出台招生政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高校招生改革所带来的便利。在招生政策及实施过程中,高校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相应的教育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便于学生了解所要就读的学校以及专业,更好地把握自身发展[2]。 2.2科学制定专业招生计划,加强对专业的评价及内涵建设
客观评价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是基础,通过专业评价才能明确此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招生诉求,开展专业科教育及招生工作。专业设置上应该体现出高校自身的优势及特色,办学特色应该体现在专业及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提升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与方案,实现各个方面的不断优化。高校应该在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核心能力上加强对专业设置的规划,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推动专业科教育的现代化及信息化发展,不断地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只有将质量作为高校专业的生命线,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的专业人才,才能通过办学水平及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及优化,反過来增强专业的影响力及吸引力,实现专业设置与生源市场的对接。其次,要针对就业指标区分基础学科类专业,长线类专业及其他类专业,避免在专业设置中一刀切的情况,前两类专业应该保持一定的招生规模,特别是应用型理工科专业中,要针对就业的情况确定专业类型。如果专业的服务面向不清晰、相关指标严重不达标、就业率较低或是质量较差就应该压缩招生规模,亦或者是隔年招生。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专业招生与教育的同步提升,实现高校整体招生培养及专业的相互促进[3]。
2.3重视招生工作的开展
高校想获得发展,必须拥有优秀的生源,因此必须重视招生工作的开展。高校领导应该及时开展各项会议,设立专门的招生单位,制定细致的招生计划,集体研究统一决定,建立起科学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出集体智慧的优越性,最终形成的决策错误概率较低,也有利于更好地执行决策。首先在招生过程当中进行大力宣传,校方选择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到各学校的升学宣讲会当中,了解到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与标准,对于学校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所改正,同时吸收优秀的新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相关报纸或网站上广泛进行宣传,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办学优势,学校优秀教师等等,让学校在学生和家长范围中形成正面影响,帮助学生与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情况。还可以选择部分优秀学子回到母校进行学校宣传,可以提高学生对宣传的信任程度,吸引到更多优秀生源,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新生实行预报到制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不参加报到学生的数量,录取学生名单敲定之后应该依次给预录取学生打电话,在与学生通话过程中,为学生详细介绍本校的招生政策,确定学生会前往学校报到之后再邮寄录取通知书。打电话时表示会前往报到,但是实际过程中并未前往的学生,应该再一次打电话询问情况。最后要鼓励老师进行家访,老师应该对未报到的新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其未来参加报到的原因,根据学生住址分配距离较近,且沟通能力强的老师进行走访,这些老师需要熟悉学校的各项政策,必要时可以向学生进行解释与宣传。
2.4专业设立符合市场需求
在设置专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与未来需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两点,一方面应该将不同类别的学科复合起来,比如工程管理、投标管理、酒店管理和商务英语等等。另一方面,将一些内容相似性较大的专业合并起来,再分散开来。比如电子专业与机电专业内容相近性极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与教学条件分设成多个专业,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挑选出适当的专业独立起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合理有效运行。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有的稳定性,同时面向市场与未来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结合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切实完善专业设立。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需求与市场变化,培养学生相对应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对口企业进行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工作单位的满意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招生政策应该适当地放宽,不仅要实现对分数线的合理控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基于学科专业特点进行筛选,并且对专业素质进行初步检测,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认识学生自身潜力,为高校积极培养做好前期工作,提升生源质量。
参考文献:
[1]成焱霞.我院在招生及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06):68.
[2]张远会.中职招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Y区4所中职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9):26-28.
[3]杨红旻.高职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J省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62-64.
作者简介:
徐玉婷(198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