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低调 等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lzm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的低调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1993年,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这时,巴金才笑呵呵地解释道:“小棠他可是我的儿子呀!”
  黄宗江的生死观
  编剧黄宗江对生死看得很开,曾写小纸条让相交几十年的导演翟俊杰为他写悼词,要求“要写成单口相声,让大家哄堂大笑。我一生无子,只有三女,派小翟把我骨灰拿回八一厂的家,一开门,默哀三分钟,将骨灰倒进马桶里冲掉”。黄宗江曾说过,“在我的追悼会上,谁也不要哭,我要快快乐乐地走!”于是,89岁的黄宗江2010年10月离世后,遗像是侧身大笑的彩照,而八宝山遗体告别仪式上放的是《九九艳阳天》。
  徐志摩提携沈从文
  沈从文做“北漂”时,常给《晨报·副镌》投稿,但是编辑们总是把他的稿子摆在办公桌上作为茶点时间的笑资。后来徐志摩到《晨报》做编辑,无意中在被作为垃圾扔掉的旧稿堆里,发现了一批让他眼睛一亮的作品,作者是沈从文。于是,徐志摩一个月中连发了沈从文三篇散文,即《一天是这样过的》、《夜渔》、《卖糖复卖蔗》。第二个月,徐志摩居然破例一口气给沈从文发表作品七篇。沈从文后来说:没有徐志摩,“我这时节……不到北平市去做巡警,就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烂了”。1931年11月21日下午,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得到徐志摩空难的消息,连夜坐车奔赴北京欲再见恩人最后一面,那天沈从文一夜未眠。
其他文献
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二日,六十二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连呼“脚麻”,倒在儿子身上,瞬时已不能说话了。临危之际,他抬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大意如下:  我做官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来徒伤,十分惶恐惭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一是慎独则心里平
期刊
张奚若痛斥蒋介石  西南联大时期,有一次张奚若去参加国民参政会,他发言抨击国民党的腐败和蒋介石的独裁。蒋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下次参政会再开会时,他接到寄来的通知函和路费,当即回一电报:“无政可议,路费退回。”从此,再不出席国民参政会。  王照的短视  1898年,近代改革家王照对康有为说:“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改变,才能实
期刊
有学问方可为官,这是很多小人物能走上官场的必修课。古人读书做学问多是为了做官,这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官与荣耀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官以及官级大小,就成了衡量其成就价值的主要标志。官做得越大,他的学问越大,成就越大,人们相信他的人生价值就会越高,然后是顶礼膜拜。  读书人古时称“儒生”或“士人”,是对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士人历来都有着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居庙堂之
期刊
古人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在唐代,对士子们来说,诗最重要的作用,恐怕不是用来发牢骚什么的,而是用作考公务员的敲门砖。唐代以诗赋取士,诗作得好,就有可能考中进士做官,一下子改变身份地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有人做过计算,现代有人如果考中公务员,他这一生得到的工资津贴医疗住房等各种收入福利,差不多等于400万元人民币。唐代进士的待遇也绝不比现代公务员差,但很多人考几十年,五十多岁了还考不上,故
期刊
宋真宗在《劝学篇》中有如是说法:“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向读书人昭示了做官的好处:居庙堂者易发财,做高官者有特权。于是,千余年历史中,国人争相角逐官位,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官国。“官”成了一个特殊名词,它是权力的化身,也是特权的象征。一个好官,他可能如包拯般严明,也可能如海瑞般清廉;而一个坏官,他可能为了集团利益抛弃良心,为了政绩考核抛弃道德,更有甚者,甚至
期刊
中国社会重读书、重仕宦,人们为出人头地,必得读书。而读书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并不是对知识的崇拜,而是对权力和特权及物质的崇拜。隋朝以后,科举实行,读书人白首皓经、穷其一生。科举劝学,以宋代尤甚。宋真宗《劝学篇》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
期刊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莽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数极少。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莽姓未进入前3000位,目前仅分布在吉林省的吉林市、长春市,云南省的保山县、红河州金平县等地。  早在西周时期,史籍《
期刊
古代帝王的统治术又称“人君南面术”。人君南面术与道家有密切关系,其核心内容是“清静”和“无为”。所谓“清静”,就是清心寡欲,谦虚礼让;所谓“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干,而是不把自己的办法拿出来,先向臣下要办法,通过发掘臣下的才智以为己用,以收“无为而无不为”之效。《吕氏春秋》认为:“有道之主,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  既然人君南面术强调君王要少说话、少做事,那么君王有什么事可做呢?古代智者认为,
期刊
现代人说起八股,往往摇头。其实就是古代人,大多对它也没什么好印象。古人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愚钝,咱们看出了八股文的坏处,他们其实也都看出来了。问题是,其他的替代方案可能还不如八股考试呢!于是,在八股取士的制度下,闹出了很多心酸的笑话。  有学者认为八股戕害学问  很多学者都认为八股这个东西败坏人心,戕害学问。比如顾炎武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廿一史废。”他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
期刊
2012年5月底,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去世。在所有纪念文章中,都说到了胡适当年给他的“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胡适给周先生的信)以及对他的高度评价,连《光明日报》也近乎破例地在周汝昌有关文章后“链接”《胡适与周汝昌的“红楼缘”》。关于帮助,大家都知道,周先生最早关于《红楼梦》文章发表后,胡适立即去信赞扬,并在1948年夏“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用三层报纸包好”,借给他看。  这是明的,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