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成立。重庆直辖,是党中央对中国改革开放梯次推进的重要布局,当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改革开放发展起来之后,就必须要让改革开放的红利向西部延伸,重庆则处于桥头堡位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深谋远虑,我们才看到了重庆直辖市的拔地而起、快速发展。本期重庆党史系列故事推出第11个专题:《直辖开启重庆发展新篇章》。
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问题、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历史基础
重庆地处长江大动脉上游,云、贵、川三省的交界点,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接合部。解放初期,重庆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正式发布,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而且由中央直辖市降为四川省辖市,但考虑到重庆的历史地位、在西南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和经济上的巨大影响力,党中央对省辖市时期的重庆先后实行了三次计划单列,分别是1954—1958年,1964—1967年,1984—1997年。其中的第三次计划单列使重庆享有了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很好地配合了当时全国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同时解决四川省面积太大、人口过多、管理不便和三峡库区移民等问题,党中央已经有了把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来的设想。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参加完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专门听取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关于三峡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邓小平认为三峡工程是一个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东西,他不仅力主采用180米的中坝方案,支持开发性移民,还特别指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这是邓小平的最初构想,也为以后重庆设立直辖市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成功实施沿海一线开放战略之后,又作出重点开发长江一轴的战略决策,即以上海为龙头、重庆为龙尾,带动长江经济带全线开发。随后,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以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199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渝视察时指出“重庆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并亲笔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同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来渝视察,为重庆题词“开发三峡,振兴重庆”。
酝酿过程
重庆直辖的动因离不开三峡工程。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并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三峡工程共涉及移民130多万人,其中2/3以上集中在当时归四川省管辖的重庆市、万县市和涪陵市。随着三峡工程正式动工,移民问题日渐显现。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难以用简单的赔偿迁移解决,要完成开发性移民,实现库区经济的大发展需要行政上强有力的统一管理。于是,党中央开始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5年,党中央派人到四川调研工作。3月,李鹏与时任四川省省长、重庆市委书记的肖秧讨论成立直辖市的问题。当时肖秧主张成立大重庆市,包括三峡库区和黔江地区。10月,时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德邻调职重庆任市委书记,李鹏给他交代了党中央考虑成立大重庆市和管好三峡库区移民的意图。
设立重庆直辖市,包括四川省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大部分人是赞成的。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和肖秧于12月9日联名向江泽民、李鹏写报告,明确表示同意设立重庆直辖市。他们建议党中央将四川省一分为二,这样可以避免一个省过于庞大,过于复杂。新的四川省可以着重支持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新的重庆可以担负四川东部三峡库区的移民任务。就整体而言,对于加强四川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此后,李鹏在1996年上半年多次与时任国务委员李贵鲜和肖秧等商谈重庆直辖市的筹备工作,并得到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支持。6月,李鹏集中精力修改了重庆市改设直辖市的报告,并在随后召开的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分别讨论和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
随后,重庆直辖市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199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从1996年9月15日开始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并明确“自代管之日起,两市一地的党政工作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均由重庆市代四川省行使管理职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四川面积过大、人口过多、难于管理的问题,也有利于加快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做好移民工作。重庆直辖市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设置政府机构。
正式诞生
1997年2月27日,李鹏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3月6日,李贵鲜就议案向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了进一步说明,他指出,在方案酝酿过程中也提出过设省的方案。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比较,从稳定全国行政区划的大局出发,认为四川省的格局不宜作大的变动。同时考虑到,如果设省,难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级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非生产性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势必耗费财力;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不但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在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认真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了设重庆直辖市的方案。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720位人大代表履行了他们神圣而庄严的职责。会上,共有2403位代表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投下了赞成票,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这标志着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重庆市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中央直辖市。直辖后的重庆由过去辖24个区县(市)、5.8万平方公里、1520万人口,增加到辖43个区县(自治县、市)、8.2万平方公里、3002万人口。
在全国人大批准直辖仅仅两个多月后,重庆市便圆满地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制定和通过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新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绘制出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直辖市的设立给重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空间,重庆不仅提升了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实现了与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优势互补,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了体制创新的步伐。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仪式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是重庆3000万各族人民深情注视的日子,它闪耀着不同寻常的光彩,辉映着重庆前进的步伐,开启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将重庆设立为直辖市,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更是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问题、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历史基础
重庆地处长江大动脉上游,云、贵、川三省的交界点,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接合部。解放初期,重庆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正式发布,遵照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而且由中央直辖市降为四川省辖市,但考虑到重庆的历史地位、在西南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和经济上的巨大影响力,党中央对省辖市时期的重庆先后实行了三次计划单列,分别是1954—1958年,1964—1967年,1984—1997年。其中的第三次计划单列使重庆享有了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很好地配合了当时全国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同时解决四川省面积太大、人口过多、管理不便和三峡库区移民等问题,党中央已经有了把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来的设想。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参加完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专门听取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关于三峡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邓小平认为三峡工程是一个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东西,他不仅力主采用180米的中坝方案,支持开发性移民,还特别指出:“可以考虑把四川分为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城市,一个以成都为中心城市。”这是邓小平的最初构想,也为以后重庆设立直辖市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成功实施沿海一线开放战略之后,又作出重点开发长江一轴的战略决策,即以上海为龙头、重庆为龙尾,带动长江经济带全线开发。随后,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以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199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渝视察时指出“重庆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并亲笔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同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来渝视察,为重庆题词“开发三峡,振兴重庆”。
酝酿过程
重庆直辖的动因离不开三峡工程。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并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三峡工程共涉及移民130多万人,其中2/3以上集中在当时归四川省管辖的重庆市、万县市和涪陵市。随着三峡工程正式动工,移民问题日渐显现。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难以用简单的赔偿迁移解决,要完成开发性移民,实现库区经济的大发展需要行政上强有力的统一管理。于是,党中央开始正式酝酿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5年,党中央派人到四川调研工作。3月,李鹏与时任四川省省长、重庆市委书记的肖秧讨论成立直辖市的问题。当时肖秧主张成立大重庆市,包括三峡库区和黔江地区。10月,时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德邻调职重庆任市委书记,李鹏给他交代了党中央考虑成立大重庆市和管好三峡库区移民的意图。
设立重庆直辖市,包括四川省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大部分人是赞成的。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和肖秧于12月9日联名向江泽民、李鹏写报告,明确表示同意设立重庆直辖市。他们建议党中央将四川省一分为二,这样可以避免一个省过于庞大,过于复杂。新的四川省可以着重支持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新的重庆可以担负四川东部三峡库区的移民任务。就整体而言,对于加强四川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此后,李鹏在1996年上半年多次与时任国务委员李贵鲜和肖秧等商谈重庆直辖市的筹备工作,并得到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支持。6月,李鹏集中精力修改了重庆市改设直辖市的报告,并在随后召开的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分别讨论和通过了重庆市改为直辖市的方案。
随后,重庆直辖市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1996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四川省委托重庆市从1996年9月15日开始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并明确“自代管之日起,两市一地的党政工作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及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等,均由重庆市代四川省行使管理职能”,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四川面积过大、人口过多、难于管理的问题,也有利于加快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做好移民工作。重庆直辖市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设置政府机构。
正式诞生
1997年2月27日,李鹏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3月6日,李贵鲜就议案向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了进一步说明,他指出,在方案酝酿过程中也提出过设省的方案。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比较,从稳定全国行政区划的大局出发,认为四川省的格局不宜作大的变动。同时考虑到,如果设省,难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级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非生产性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势必耗费财力;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不但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在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认真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了设重庆直辖市的方案。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720位人大代表履行了他们神圣而庄严的职责。会上,共有2403位代表为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投下了赞成票,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这标志着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重庆市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中央直辖市。直辖后的重庆由过去辖24个区县(市)、5.8万平方公里、1520万人口,增加到辖43个区县(自治县、市)、8.2万平方公里、3002万人口。
在全国人大批准直辖仅仅两个多月后,重庆市便圆满地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制定和通过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新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绘制出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直辖市的设立给重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空间,重庆不仅提升了在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实现了与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优势互补,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了体制创新的步伐。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仪式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这是重庆3000万各族人民深情注视的日子,它闪耀着不同寻常的光彩,辉映着重庆前进的步伐,开启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