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以往的观摩课、公开课及竞赛课,常见热热闹闹的讨论,或书声琅琅的诵读,亦或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让学生“静思默想”的“小练笔”却一直为大家所慎用。因为,无论是在执教者,还是在听课者眼中,总觉得公开课应“惜时如金”,每一分钟都要演绎精彩,岂能让时间“静静”地流逝呢?而此次,笔者却在两场观摩活动中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随文练笔”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无限精彩。
一、仿写——锤炼语言能力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语言能力”被列为第一种。而培养“语言能力”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文本中的关键词、特殊句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实例证明:置身文本言语背景中进行仿写是训练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的教学中,教者先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悟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品格特点,然后出示了与文本语言较为接近的仿写训练句式:“水清澈透明,一望而见底,它好像 ;水 ,它好像有毅力;水 ,它好像 。学生依托文本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辞以情发”,诉诸文字 :“水清澈见底,一望而见底,它好像有美好的心灵;水一往直前,水滴石穿,它好像有毅力;水积小流成江河,积江河成海洋,它好像很团结。”学生的发言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不仅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而且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了语感。因此,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模仿、学习文本的语言形式。
二、补写——丰富文本内涵
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位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同样,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语言也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抓住“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写训练,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白,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从而激活文本灵性。
如在执教《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在学生学文的基础上,教者围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句话,巧妙地设计了一次“小练笔”——给姥姥写一封信,告诉她昨夜自己做的好梦。于是,孩子们有的在信中回忆姥姥剪纸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的叙说姥姥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有的怀念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学生在“小练笔”中入情入境。
三、扩写——激活想象思维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优秀的表达必然是锤炼思维的结果。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就会: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鹦鹉学舌;写,词不达意。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想象能力的训练。只有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听课中,笔者发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训练,将寥寥数语,扩写成文辞优美、表达清晰的段落或篇章。
如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文时,教者在指导学生读熟课文以后,引导学生聆听配乐朗读,在脑海中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用文字表达下来。于是,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青箬笠、绿蓑衣……这些在文字中静止的东西在学生的想象中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实践证明,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重要方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框架,需要教者在深入解读和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
一、仿写——锤炼语言能力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有七种智能,“语言能力”被列为第一种。而培养“语言能力”也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文本中的关键词、特殊句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实例证明:置身文本言语背景中进行仿写是训练语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的教学中,教者先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悟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品格特点,然后出示了与文本语言较为接近的仿写训练句式:“水清澈透明,一望而见底,它好像 ;水 ,它好像有毅力;水 ,它好像 。学生依托文本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辞以情发”,诉诸文字 :“水清澈见底,一望而见底,它好像有美好的心灵;水一往直前,水滴石穿,它好像有毅力;水积小流成江河,积江河成海洋,它好像很团结。”学生的发言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不仅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而且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了语感。因此,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模仿、学习文本的语言形式。
二、补写——丰富文本内涵
一位艺术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位高明的画家来说,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同样,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语言也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抓住“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写训练,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白,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从而激活文本灵性。
如在执教《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在学生学文的基础上,教者围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句话,巧妙地设计了一次“小练笔”——给姥姥写一封信,告诉她昨夜自己做的好梦。于是,孩子们有的在信中回忆姥姥剪纸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有的叙说姥姥对自己的关爱与呵护,有的怀念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学生在“小练笔”中入情入境。
三、扩写——激活想象思维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优秀的表达必然是锤炼思维的结果。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就会: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鹦鹉学舌;写,词不达意。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想象能力的训练。只有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听课中,笔者发现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训练,将寥寥数语,扩写成文辞优美、表达清晰的段落或篇章。
如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文时,教者在指导学生读熟课文以后,引导学生聆听配乐朗读,在脑海中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并用文字表达下来。于是,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青箬笠、绿蓑衣……这些在文字中静止的东西在学生的想象中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实践证明,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重要方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框架,需要教者在深入解读和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依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