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量心理学研究实践证明,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要素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情感是连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座桥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和加强情感教育,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在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就是在情境因素影响下,唤起并加强人的联结(刺激情境与反应)本能。”研究表明,学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根据这一规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获得知识,并得到情感陶冶。例如在进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了“铜绿”与稀盐酸的作用及“铜绿”的加热变化。教师将发生的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了一幕学习研究化学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情境,领略化学变化的绚丽色彩。在这样愉悦的化学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实践中去。
二、 在教材挖掘中培养学生情感
知识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是教育的载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这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材中,富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关键是我们要注意发现,善于开发,去唤醒教材文字中的情感对象,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的存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外化学家们感人的事例,用我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及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等知识,结合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合成及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环境与能源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又如,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在讲“碳的化合物”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明朝爱国诗人于谦“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寻找诗中所蕴涵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在寻找方程式的时候,让学生体验作者通过这首诗借物抒发自己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刚正不阿的崇高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证明,情感因素是影响人们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孕育学生丰富的实验情感,首先就要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化学实验安全性方面的教育注意方式方法外,还可以在实验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上加以改进,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为具有探索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验,以此激发初中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初中生的实验情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既给教师进行实验情感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实验情感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学生的情感往往“热”得快,“冷”得也快,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兴致勃勃,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一旦在实验中遭遇到挫折,也容易心灰意冷。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是怎样获得实验成果的,如“化学之父”拉瓦锡是怎样研究空气成分,提出质量守恒定律,推翻燃素说的,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许多次实验后才找到正确结果的,让学生明确只有在亲自设计和实验操作中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才能形成深邃的实验情感。
四、 在联系生活中培养学生情感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安排联系生产、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实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如何服务于社会,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化学情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白色污染,并讨论防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塑料袋,估算对本地区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建议;估算家庭日用水量总和与当地饮用水资源匹配情况等等。这些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关注周围世界,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和加深学生的学科情感。
总之,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应然选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除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科学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外,还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教育,挖掘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社会的爱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康情感、活跃思维的新世纪人才。
(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
一、 在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就是在情境因素影响下,唤起并加强人的联结(刺激情境与反应)本能。”研究表明,学生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根据这一规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获得知识,并得到情感陶冶。例如在进行“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了“铜绿”与稀盐酸的作用及“铜绿”的加热变化。教师将发生的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了一幕学习研究化学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情境,领略化学变化的绚丽色彩。在这样愉悦的化学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实践中去。
二、 在教材挖掘中培养学生情感
知识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是教育的载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这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材中,富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关键是我们要注意发现,善于开发,去唤醒教材文字中的情感对象,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的存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外化学家们感人的事例,用我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及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等知识,结合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合成及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环境与能源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又如,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在讲“碳的化合物”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明朝爱国诗人于谦“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寻找诗中所蕴涵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在寻找方程式的时候,让学生体验作者通过这首诗借物抒发自己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刚正不阿的崇高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 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情感
实践证明,情感因素是影响人们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孕育学生丰富的实验情感,首先就要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化学实验安全性方面的教育注意方式方法外,还可以在实验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上加以改进,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把验证性实验改为具有探索性、研究性、设计性的实验,以此激发初中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初中生的实验情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既给教师进行实验情感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给实验情感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学生的情感往往“热”得快,“冷”得也快,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兴致勃勃,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一旦在实验中遭遇到挫折,也容易心灰意冷。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是怎样获得实验成果的,如“化学之父”拉瓦锡是怎样研究空气成分,提出质量守恒定律,推翻燃素说的,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许多次实验后才找到正确结果的,让学生明确只有在亲自设计和实验操作中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才能形成深邃的实验情感。
四、 在联系生活中培养学生情感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联系,安排联系生产、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实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如何服务于社会,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化学情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白色污染,并讨论防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塑料袋,估算对本地区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建议;估算家庭日用水量总和与当地饮用水资源匹配情况等等。这些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化学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关注周围世界,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和加深学生的学科情感。
总之,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应然选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除了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科学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外,还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教育,挖掘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社会的爱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健康情感、活跃思维的新世纪人才。
(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