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仍有一些物理课堂“新瓶装老酒”。在这种现状下,强化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努力打造课堂、实验、作业三大板块的高效性。
一、做强课堂教学板块,构建有效物理课堂
1.教学流程的有效调控
物理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是可以预设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动态的变化,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环节,因此课堂教学就必然成为一种不变的程式,从而显得枯燥、呆板、僵化。笔者认为,灵动的元素和变化的学情应融入教学流程中,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流程。
例如在“带电粒子在磁场受洛仑兹力”的讲授中,笔者提问:“磁场会对带电粒子产生作用吗?”学生答道:“不清楚啊,可能有作用也可能没有作用。”笔者:“那我们就一起对这个问题来进行验证。”这样,在学生验证探索中就能调控好教学流程的态势。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各异,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偶然性,出现不可预测性,对此教师应根据出现的情况施以针对性方法,自如地调控课堂教学,向着有效和高效的方向推进和发展。
2.教学方法的有效优化
所谓教案只能是教学的一种备案,而课堂中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有效优化和活化教学方法,以适应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活化时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方法进行适时调整,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更有效。
比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和规律比较多,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难度是相当大的。然而一些教师讲解概念时详细而具体,自认为这样学生对概念的领会和把握就能够透彻且牢固了,殊不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不知所措,教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疑是低效的。例如,对矢量概念的教学,教师应注意起点要低,节奏缓慢。矢量表达式的给出应先从矢量的定义开始,巩固则用例子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分探究其方向性问题,也无需就分类问题进行讨论,这是因为学生刚接触物理量的概念,缺少对矢量方向的认识。如果教师在开始时就对矢量方向性进行片面地强调,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思维上的紊乱,结果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可见,学生对一个概念、一个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与应用绝非一节课可以完成的,而应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这样才是有效的物理教学。
二、做实实验教学板块,透彻理解实验原理
观察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是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每一种实验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有效实验的关键在于抓住实验的主要目的,在掌握方法和技能的同时,透过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本质,懂得实验的原理。当前一些物理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教师轻实验而重讲题,多讲题可以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弱化物理实验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有的学生会因此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对物理概念或定律一知半解。此外,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实验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或发生的问题有充分的考虑和准备,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好对实验现象的讲解,否则,学生就不能对实验现象和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只有把实验演示、讲解现象和原理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有效实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认真应对并及时处理好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使学生在实验这种能够生动形象再现教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懂得教师的意图。由此可见,目的明确、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过程顺利、现象明显、功能清晰、讲解透彻是有效实验的七大要素。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定律之一,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已经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错误观点——认为物体发生运动是受到作用力的结果,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往教学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往往使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两个概念区分开,为最终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好铺垫。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用力推一辆小车使其运动起来,撤去推力后小车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力后由静止开始运动,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撤去推力后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的过程中小车受不受力呢,如果受力那么这些力对小车的运动状态有何影响?让学生明白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然后进一步思考如果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会如何运动。就这样通过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地悟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三、做精练习训练板块,消化吸收已学知识
精心编制的物理作业是巩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消化吸收已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学中,适度的强化练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考试的主要方式是解答题目,因此,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必须编写出高质量的练习。一是要立足基础,编写好每节的练习题,题目必须体现典型性、启发性、代表性、针对性,练习题要涵盖本节的基本内容,既要有单项知识点的习题,又要有综合类的题目。二是力戒题海战术,在质量上应讲究精,在数量上要体现适中。在阶段训练题、期中练习题、期末练习题的编制中,综合题要适当增加数量,应体现能力性和开放性,重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练习题一定要精编细选,这样才能提高习题的有效性。对于讲义要精批细改,这样既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做的讲义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促进他们更认真地做讲义。
此外,教师对学生每次做的讲义要进行讲评,重点要对错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提高做讲义的正确率。
物理教学环节的其他方面诸如课堂提问、课堂语言、课堂管理都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但重点是课堂、实验和作业三大板块,因此教师要将每一板块都落到实处,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只有做实了这三大板块,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
一、做强课堂教学板块,构建有效物理课堂
1.教学流程的有效调控
物理教学中的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之间是互相关联的,是可以预设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动态的变化,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环节,因此课堂教学就必然成为一种不变的程式,从而显得枯燥、呆板、僵化。笔者认为,灵动的元素和变化的学情应融入教学流程中,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调控教学流程。
例如在“带电粒子在磁场受洛仑兹力”的讲授中,笔者提问:“磁场会对带电粒子产生作用吗?”学生答道:“不清楚啊,可能有作用也可能没有作用。”笔者:“那我们就一起对这个问题来进行验证。”这样,在学生验证探索中就能调控好教学流程的态势。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各异,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偶然性,出现不可预测性,对此教师应根据出现的情况施以针对性方法,自如地调控课堂教学,向着有效和高效的方向推进和发展。
2.教学方法的有效优化
所谓教案只能是教学的一种备案,而课堂中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因此教师应有效优化和活化教学方法,以适应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活化时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方法进行适时调整,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更有效。
比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和规律比较多,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难度是相当大的。然而一些教师讲解概念时详细而具体,自认为这样学生对概念的领会和把握就能够透彻且牢固了,殊不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仍不知所措,教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疑是低效的。例如,对矢量概念的教学,教师应注意起点要低,节奏缓慢。矢量表达式的给出应先从矢量的定义开始,巩固则用例子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分探究其方向性问题,也无需就分类问题进行讨论,这是因为学生刚接触物理量的概念,缺少对矢量方向的认识。如果教师在开始时就对矢量方向性进行片面地强调,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思维上的紊乱,结果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可见,学生对一个概念、一个规律的认识、理解、把握与应用绝非一节课可以完成的,而应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这样才是有效的物理教学。
二、做实实验教学板块,透彻理解实验原理
观察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是高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每一种实验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有效实验的关键在于抓住实验的主要目的,在掌握方法和技能的同时,透过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本质,懂得实验的原理。当前一些物理课堂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教师轻实验而重讲题,多讲题可以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弱化物理实验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有的学生会因此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对物理概念或定律一知半解。此外,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实验而言非常重要,教师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或发生的问题有充分的考虑和准备,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好对实验现象的讲解,否则,学生就不能对实验现象和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只有把实验演示、讲解现象和原理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有效实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认真应对并及时处理好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使学生在实验这种能够生动形象再现教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懂得教师的意图。由此可见,目的明确、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过程顺利、现象明显、功能清晰、讲解透彻是有效实验的七大要素。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定律之一,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已经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错误观点——认为物体发生运动是受到作用力的结果,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往教学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往往使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师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两个概念区分开,为最终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好铺垫。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用力推一辆小车使其运动起来,撤去推力后小车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力后由静止开始运动,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撤去推力后运动一段距离停下来的过程中小车受不受力呢,如果受力那么这些力对小车的运动状态有何影响?让学生明白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然后进一步思考如果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会如何运动。就这样通过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地悟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真正含义,从而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三、做精练习训练板块,消化吸收已学知识
精心编制的物理作业是巩固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消化吸收已学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物理教学中,适度的强化练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物理考试的主要方式是解答题目,因此,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就必须编写出高质量的练习。一是要立足基础,编写好每节的练习题,题目必须体现典型性、启发性、代表性、针对性,练习题要涵盖本节的基本内容,既要有单项知识点的习题,又要有综合类的题目。二是力戒题海战术,在质量上应讲究精,在数量上要体现适中。在阶段训练题、期中练习题、期末练习题的编制中,综合题要适当增加数量,应体现能力性和开放性,重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练习题一定要精编细选,这样才能提高习题的有效性。对于讲义要精批细改,这样既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做的讲义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促进他们更认真地做讲义。
此外,教师对学生每次做的讲义要进行讲评,重点要对错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纠正,提高做讲义的正确率。
物理教学环节的其他方面诸如课堂提问、课堂语言、课堂管理都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但重点是课堂、实验和作业三大板块,因此教师要将每一板块都落到实处,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只有做实了这三大板块,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