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经历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或由一个幼儿园转到另一个幼儿园的经历,伴随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幼儿表现出想家、哭闹、甚至是生理上的不适等都是入园焦虑的表现。本文从亲子依恋、规律变迁、规则要求变化和自理要求提高四个造成幼儿入园焦虑因素入手,结合案例,有针对性地论述教师应对新生入园焦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亲子依恋
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拒绝进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 通常持续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哭闹;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等。幼儿的入园焦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亲子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生活规律变迁,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规则要求变化,使幼儿的原有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理要求提高,导致幼儿心理水平上的失衡。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只有详细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才能妥善地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打破亲子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
亲子依恋是指抚育人在日常的抚育如哺乳、梳洗、搂抱中,慈爱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愿望,使他们感到安全而与抚育人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相关研究表明 “亲子依恋”过重会影响幼儿对父母的过重“依恋意识”,对“父母”以外的他人产生不信任,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幼儿“亲子依恋”情感的转移,把建立在父母身上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教师身上来,帮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和安全感。
案例一:刚入园的一段时间,熙熙是班上哭得最厉害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教师都是从家长手上把他“强抢”过来,然后,他就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教师,在教师耳边不停地说:“我好想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啊?”
应对策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认真反思了自己惯用的应对方法,尝试从认真倾听开始,当他说“我好想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教师以专注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回应他的话:老师喜欢你跟着我、帮老师做事情的样子,真能干。在教师的认真鼓励下,熙熙逐渐变成了能干的“小尾巴”。
二、生活规律变迁,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理平衡
学前阶段,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生理性免疫低下,心理调节能力也很差,面对生活规律的巨大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基础。因而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或生理上的小问题,若发现不及时,耽误了纠正与治疗,就很有可能形成惯性,阻碍幼儿身心正常发育。更有甚者,导致幼儿抵抗情绪或自卑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便形成障碍,发展为心理问题。
案例二:中班上学期,班里来了新成员,活泼开朗的军军每到吃午饭时,还没吃完一半,军军就边跑向厕所边大声喊:“我要拉粑粑”。
应对策略:教师向家长了解军军在家的排便情况,家长对军军午饭时段排便的情况并无疑虑。为了帮助军军较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规律,教师们商议制定干预措施。第一,不用表情或语言批评军军,保持亲切和关心,帮助军军情绪放松。第二,告诉他,如果他想上厕所,可以自己轻轻地去。第三,每次进餐前都提示他先到厕所蹲一蹲,看看能否拉出大便。第四,鼓励他在早餐后或午餐前大便,只要他拉出一丁点,教师都表扬他。慢慢地,军军在午餐间大便的次数少了,班上的进餐又恢复正常了。
三、规则要求变化,使幼儿的原有习惯需要得不到满足
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规则发生变化,迫使幼儿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性行为,重新适应幼儿园的规则要求,而带来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需要教师发挥幼儿社会集体的影响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同伴集体,转换需求,达到适应幼儿园规则的目的。
案例三:开学一个多月,每到开饭时,看到纬纬撇着嘴巴,碰也不碰青菜的样子,教师就觉得格外头痛。
应对策略:1.通过《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绘本让小朋友了解挑食、偏食会造成的身体危害。2.有步骤、有计划地将纬纬的原有青菜分量分成四份,第一个星期吃一份,第二个星期吃两份,第三个星期可以选择吃三份或四份,得到相应数量贴纸。结果证明,第三周开始,纬纬不但可以把四份青菜都吃光,而且吃的速度很快,迫切地希望拿到四张贴纸。
四、自理要求提高,导致幼儿心理水平上的失衡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生活技能。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自理要求提高,对于平日在家习惯家长动手帮助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案例四:新小班入园快两个月了,轩轩在午饭时还要保育阿姨一口口喂饭,不喂就不吃。午睡时帮轩轩脱穿衣裤,更成了教师的分内工作。
应对策略:深入访谈,了解幼儿在家状况。针对家长比较宠溺的现状提出要求:逐步放手,鼓励幼儿自己完成穿、脱衣物、鞋子,自己吃饭、喝汤等常规事情。
教师策略处理:1.适当降低要求,及时鼓励。2.配对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轩轩结伴,以稳定的同伴交往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同时树立榜样。
面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种种表现,需要教师在付出更多爱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要具体地深入了解和分析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对症下药,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创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注重发挥幼儿集体的教育影響力量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配合教育方案。家园合作,降低家园差异因素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崔松鹤.亲子依恋对新入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1(5).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亲子依恋
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具体表现为饮食减少、睡眠不安、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甚至拒绝进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 通常持续1~3个月。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哭闹;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则整天眼泪汪汪,神经质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等。幼儿的入园焦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打破亲子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生活规律变迁,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规则要求变化,使幼儿的原有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理要求提高,导致幼儿心理水平上的失衡。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只有详细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才能妥善地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打破亲子依恋,使幼儿产生分离焦虑
亲子依恋是指抚育人在日常的抚育如哺乳、梳洗、搂抱中,慈爱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和愿望,使他们感到安全而与抚育人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相关研究表明 “亲子依恋”过重会影响幼儿对父母的过重“依恋意识”,对“父母”以外的他人产生不信任,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幼儿“亲子依恋”情感的转移,把建立在父母身上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教师身上来,帮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认同感和安全感。
案例一:刚入园的一段时间,熙熙是班上哭得最厉害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教师都是从家长手上把他“强抢”过来,然后,他就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教师,在教师耳边不停地说:“我好想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啊?”
应对策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认真反思了自己惯用的应对方法,尝试从认真倾听开始,当他说“我好想妈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教师以专注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回应他的话:老师喜欢你跟着我、帮老师做事情的样子,真能干。在教师的认真鼓励下,熙熙逐渐变成了能干的“小尾巴”。
二、生活规律变迁,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理平衡
学前阶段,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生理性免疫低下,心理调节能力也很差,面对生活规律的巨大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基础。因而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或生理上的小问题,若发现不及时,耽误了纠正与治疗,就很有可能形成惯性,阻碍幼儿身心正常发育。更有甚者,导致幼儿抵抗情绪或自卑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便形成障碍,发展为心理问题。
案例二:中班上学期,班里来了新成员,活泼开朗的军军每到吃午饭时,还没吃完一半,军军就边跑向厕所边大声喊:“我要拉粑粑”。
应对策略:教师向家长了解军军在家的排便情况,家长对军军午饭时段排便的情况并无疑虑。为了帮助军军较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规律,教师们商议制定干预措施。第一,不用表情或语言批评军军,保持亲切和关心,帮助军军情绪放松。第二,告诉他,如果他想上厕所,可以自己轻轻地去。第三,每次进餐前都提示他先到厕所蹲一蹲,看看能否拉出大便。第四,鼓励他在早餐后或午餐前大便,只要他拉出一丁点,教师都表扬他。慢慢地,军军在午餐间大便的次数少了,班上的进餐又恢复正常了。
三、规则要求变化,使幼儿的原有习惯需要得不到满足
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规则发生变化,迫使幼儿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性行为,重新适应幼儿园的规则要求,而带来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需要教师发挥幼儿社会集体的影响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同伴集体,转换需求,达到适应幼儿园规则的目的。
案例三:开学一个多月,每到开饭时,看到纬纬撇着嘴巴,碰也不碰青菜的样子,教师就觉得格外头痛。
应对策略:1.通过《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绘本让小朋友了解挑食、偏食会造成的身体危害。2.有步骤、有计划地将纬纬的原有青菜分量分成四份,第一个星期吃一份,第二个星期吃两份,第三个星期可以选择吃三份或四份,得到相应数量贴纸。结果证明,第三周开始,纬纬不但可以把四份青菜都吃光,而且吃的速度很快,迫切地希望拿到四张贴纸。
四、自理要求提高,导致幼儿心理水平上的失衡
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生活技能。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自理要求提高,对于平日在家习惯家长动手帮助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案例四:新小班入园快两个月了,轩轩在午饭时还要保育阿姨一口口喂饭,不喂就不吃。午睡时帮轩轩脱穿衣裤,更成了教师的分内工作。
应对策略:深入访谈,了解幼儿在家状况。针对家长比较宠溺的现状提出要求:逐步放手,鼓励幼儿自己完成穿、脱衣物、鞋子,自己吃饭、喝汤等常规事情。
教师策略处理:1.适当降低要求,及时鼓励。2.配对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轩轩结伴,以稳定的同伴交往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同时树立榜样。
面对幼儿入园焦虑的种种表现,需要教师在付出更多爱心和耐心的基础上,还要具体地深入了解和分析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对症下药,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创造轻松自然的氛围,注重发挥幼儿集体的教育影響力量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配合教育方案。家园合作,降低家园差异因素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责编 唐琳娜)
参考文献:
[1]崔松鹤.亲子依恋对新入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