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29日, 桃坪羌寨前“古羌圣水”景点处,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昔日游客如梭的桃坪羌寨如今空空荡荡,只有当地村民排着队,依次一一在接饮用水。“5.12”汶川大地震后,这里已成为全寨和附近村寨唯一的饮水源。
古碉楼背后,那条著名的“鱼脊梁”没有丝毫裂缝。据介绍,由于桃坪羌寨房接房、地基连地基,相当牢固,三座著名的古碉楼只有楼尖发生部分垮塌,主体依然保存。震后当地派人检查下水道,也没有发现问题。据桃坪羌寨村民龙小琼介绍,桃坪羌寨古碉楼好、下水网好、巷道完整,桃坪羌寨的精华和灵魂还在,维修加固后,还可以使用。
历经1933年、1976年、2008年三次地震仍屹立不倒的桃坪羌寨,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桃坪寨有98户人家、近500人,坐落在海拔只有1600米的岷江东岸。清澈碧蓝的岷江从寨前流过,阳光暖暖地斜投在岷江峡谷中,又迅速回照到江岸山坡上的羌寨,使高大挺拔的石砌碉楼拖下巨大的阴影。
因为村旁溪水中的石头呈红色,寨子也曾叫“赤溪寨”和“赤鸡寨”,后来称为“桃坪”则是因为先民陶殊遍植桃树的缘故。史料记载,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远望呈八卦形布局,结构严谨,屋屋相连,户户相通,留有许多战时的特性:寨子全部由高大的墙体连接而成,以三岔巷为中心遍布的明暗巷道分散于各家各户之间,连接着八个出入口,有的只能容纳一人侧身通过,身在其中如入迷宫,往往会被老掉牙的石墙压得透不过气来。各道蜿蜒回旋,形似八卦之阵,使整个羌寨浑然一体,高大的老墙自当年用石头与黄泥砌成后,便一直支撑着桃坪走过千年风雨。
寨子中最高的建筑是称为“邛笼”的古碉。历史上桃坪羌寨有六座羌碉,后来损坏了四座,剩下的两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皆为石碉。碉身高达9层30余米,各层都有内大外小的射击孔,顶部还有照楼,墙外安有可系绳子上下的石孔,因两座碉均为棱形,安装有背脊,至今仍坚固无比。
各条巷道下边,遍布的还有地下水网,这是桃坪的又一大奇景。他们用大的青石板砌成许多条暗沟,再在沟上修房,引附近增头沟的雪山之水流入寨内每家每户。一旦打起仗来,人们不用走出家门,掀开石板便可取水饮用。不慎发生火灾,每家每户揭开石板即可取水灭火,确保全寨安全。水既能调节气温,又净化空气,在落差大的地方还可安装水磨用来磨面,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补充阅读
邛笼
羌语译音,汉语称“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是羌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与石头羌楼一样,是羌寨最具代表作性的建筑符号。《后汉书•西南蛮夷传》中载:“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历史上,为防止外敌入侵,羌人都要在寨子边用石块修建“邛笼”
古碉楼背后,那条著名的“鱼脊梁”没有丝毫裂缝。据介绍,由于桃坪羌寨房接房、地基连地基,相当牢固,三座著名的古碉楼只有楼尖发生部分垮塌,主体依然保存。震后当地派人检查下水道,也没有发现问题。据桃坪羌寨村民龙小琼介绍,桃坪羌寨古碉楼好、下水网好、巷道完整,桃坪羌寨的精华和灵魂还在,维修加固后,还可以使用。
历经1933年、1976年、2008年三次地震仍屹立不倒的桃坪羌寨,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桃坪寨有98户人家、近500人,坐落在海拔只有1600米的岷江东岸。清澈碧蓝的岷江从寨前流过,阳光暖暖地斜投在岷江峡谷中,又迅速回照到江岸山坡上的羌寨,使高大挺拔的石砌碉楼拖下巨大的阴影。
因为村旁溪水中的石头呈红色,寨子也曾叫“赤溪寨”和“赤鸡寨”,后来称为“桃坪”则是因为先民陶殊遍植桃树的缘故。史料记载,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远望呈八卦形布局,结构严谨,屋屋相连,户户相通,留有许多战时的特性:寨子全部由高大的墙体连接而成,以三岔巷为中心遍布的明暗巷道分散于各家各户之间,连接着八个出入口,有的只能容纳一人侧身通过,身在其中如入迷宫,往往会被老掉牙的石墙压得透不过气来。各道蜿蜒回旋,形似八卦之阵,使整个羌寨浑然一体,高大的老墙自当年用石头与黄泥砌成后,便一直支撑着桃坪走过千年风雨。
寨子中最高的建筑是称为“邛笼”的古碉。历史上桃坪羌寨有六座羌碉,后来损坏了四座,剩下的两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皆为石碉。碉身高达9层30余米,各层都有内大外小的射击孔,顶部还有照楼,墙外安有可系绳子上下的石孔,因两座碉均为棱形,安装有背脊,至今仍坚固无比。
各条巷道下边,遍布的还有地下水网,这是桃坪的又一大奇景。他们用大的青石板砌成许多条暗沟,再在沟上修房,引附近增头沟的雪山之水流入寨内每家每户。一旦打起仗来,人们不用走出家门,掀开石板便可取水饮用。不慎发生火灾,每家每户揭开石板即可取水灭火,确保全寨安全。水既能调节气温,又净化空气,在落差大的地方还可安装水磨用来磨面,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补充阅读
邛笼
羌语译音,汉语称“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是羌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与石头羌楼一样,是羌寨最具代表作性的建筑符号。《后汉书•西南蛮夷传》中载:“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历史上,为防止外敌入侵,羌人都要在寨子边用石块修建“邛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