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全是“舶来品”?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暂且不细究玉石分类。据相关记载,中国自古代以来,如山东等地就出产蓝宝石。只不过,域外引进的宝石文化,在整个中国宝石文化历史中都占有相当比重。有研究学者认为,域外引进的宝石文化中不仅涉及到作为矿物单晶体的狭义的宝石,还涉及到琉璃、松石、玛瑙等作为矿物集合体岩石的玉石,和珍珠、玳瑁、琥珀、珊瑚、砗磲等作为生物有机质的宝石,构成了宝石的广义。
  至于域外彩色宝石文化传入究竟在何时,说法不一。公认的是,丝绸之路、东汉张骞出使西域、南亚佛教之入中土、明朝郑和下西洋是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属国中进贡、从平等交往的各国中交换国礼或互相贸易是主要来源。考古资料表明,汉朝时已有镶玉和绿松石的金、银装饰品。例如2002年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的陈墩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组精美的漆奁盒,盒顶镶嵌有多颗红宝石,展示了汉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此后,晋朝时出现了镶嵌钻石及其他多粒宝石的金戒指;隋朝时有镶嵌不同色彩宝石和玉石的金项链……直至明清,宝石的运用和接受度得到了更为空间的发展。明朝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宝石,如猫晴石、绿晴石、祖母绿、玛瑙、琥珀等,这让人们更清晰直观地明确了对宝石内涵的认识。在《天工开物》与《本草纲目》中,都有对于宝石认识的记载,特别是后者中着重提到,宝石需“碾成珠状”,且是用“以镶首饰器物”。此外,在流传下来的实物中,宝石镶嵌还广泛被运用在摆设、衣服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意思的是,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古人对于红色宝石似乎更为钟爱,比如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官员被革去官职,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另外在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就有红宝石朝珠一对、红宝石佛27尊、红宝石杏60枚、红宝石枣40枚其他各种形状的红宝石首饰与小雕件3790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宝石的制作工艺中,中国古代工匠们并不主张切割成规划形状,多数保留宝石的原型。例如结合传统点翠工艺的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银镀金嵌珠宝点翠发簪等,讲求工艺的精细,既有富贵中显大气,也有婉约中藏清雅。
其他文献
隽 永  表面的奢华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  惟有外表下意味深长的内涵,  才是最为值得细细品鉴、琢磨的。  珠宝带来的“中国风”,  也许与你想像中截然不同……  如果拍摄一部历史穿越剧,让十六七世纪的各国皇后贵妇坐在一起,那无疑将是一场中西珠宝文化的饕餮盛宴,我们对于中西珠宝文化之别也会一目了然。  含蓄VS外向  以明代为例,累丝嵌宝石人物胸针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宫廷技艺“花丝镶嵌”的制作技巧、
期刊
我国最早带有彩票性质的活动始于民间。元代,一些寺院就曾使用“拈阄射利”的抽奖票出售一些物品,这是彩票的雏形。明末清初,南粤地区就活跃着专事赛鸽的“广人放鸽会”。到了乾嘉时期,广东一带民间从放鸽会中衍生出一种“白鸽票”,由众人先行醵资,抓阄猜射。  光绪六年(1880年)前后,杭州刘学询在北京会试时发行“闱姓”。其规则是,将应试者每人的姓印在纸上,定价出售,由购买者填选中榜者的姓,发榜后,按猜中的多
期刊
在拍卖场上,在各大卖场中,彩宝镶嵌的戒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门类。而提到戒指的意义,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被赋予的那种独特的承诺意味。其实除此之外,在琳琅满目的戒指门类中还有一种鸡尾酒戒指,其华丽的风格和表达经济、人格独立的感觉,使得其近年来在时尚圈魅力大展,颇为流行。  追溯起来,鸡尾酒戒指的兴起要回到上世纪初美国禁酒时期,由于政府禁止喝酒,民间就出现了地下酒馆,人们去喝酒时还喜欢带上一个或若干个
期刊
宝石是不是越天然越好?工艺越复杂就一定越值钱?在国内的珠宝收藏、投资、消费领域中,相信很多人都曾产生过类似的疑惑。今天,本刊编辑部特地为读者系统梳理出关于珠宝认识常见的“十大误区”,你有没有中招呢?  误区一:雕刻工艺越复杂越好?  以翡翠为例,很多质地上乘的翡翠料往往只是做成很简单的手镯或者戒面,而不加雕刻,以显其天生丽质。而一些有杂质或者绺裂的翡翠或白玉,才往往被能工巧匠雕刻成人物或者场景图案
期刊
与喜欢直接的西方人相比,向来讲究含蓄的中国人所理解和关注的珠宝是什么样的?一起来听听几位业内人士如何畅聊珠宝——  重工艺更显文化品位  蒋蔚(珠宝收藏爱好者)  我周围的人更喜欢碧玺和水晶,认为这些才是最传统的珠宝。很多宝石都被作为宗教圣物,比如藏传佛教的“八宝”就有绿松石,碧玺和水晶也往往被做成念珠或者佛像摆件。而红蓝宝、钻石等一般都是被分割,做成戒指、项链和耳环,很少有人用它做挂件和摆件。由
期刊
明代早期的50年,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众多代表明朝最高艺术水准的作品也出自这一时期。正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名为“明:皇朝盛世五十年(1400—1450年)”特展,就是围绕这一时期的珍贵中国文物来建构的。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绘画是能非常清晰明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风貌的艺术载体之一,尤其是明代绘画,更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赵孟 《双马图》  绢本设色。一棕马与一白马立于树
期刊
大约自2008年开始,无论是在国际珠宝界还是国内市场,一股“中国风”蔚然成潮,并且至今不衰。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海内外诸多珠宝品牌不断以中国元素为设计主轴,制作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成品。  中国元素“绽放”  18世纪后期,随着大量中国手工艺品和古玩进入欧洲,中国元素开始风靡西方的上流社会。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皇室贵族更以佩戴富有东方风韵的珠宝来彰显身份和地位。  历史的巧合往往耐人寻味。在
期刊
11月3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吸引了海内外600多位华人收藏界人士,“收藏家的责任与素养”成为与会者共同的研讨主题。  开幕当天,大会通过了《上海宣言》,宣言指出,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收藏盛况空前。但趋利轻义的倾向有所滋长,收藏家文化底蕴不深的矛盾日益显现。宣言提出“责任素养和担当意识”,希望收藏界认真总结,以回归收藏的本原。大会还重申,收藏家应当加强自律,
期刊
陈老莲一生作品无数,可记载中叶子却只有两套:一套是『水浒叶子』,妙趣横生,广为人知;一套是『博古叶子』,高古奇骇,谈及甚少,虽无『水浒叶子』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但在艺术地位上却绝不亚于前者。  所谓叶子,是古时候喝酒行令的酒牌,叶面上记有牌号、题赞和酒约,标明牌价、叶面内容、行令方式。《水浒叶子》共40幅,也就是说,只有40个好汉经过精挑细选有幸入画,一叶一人,形态衣着各不相同。  而《博古叶子》全
期刊
“圩田岁岁正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夹道垂杨一千里,风流国是太平州。”这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题广济圩三首》中的一首。诗中描述的富足的风流国“太平州”是现在安徽省当涂县、繁昌县和芜湖县一带,宋时为太平州,元朝至元年间改称太平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改称之为太平府。  时间倏忽转换,杨万里著诗五百年后的明末清初,太平府出现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新画派,因太平府所在地当涂史称姑孰,这一画派被称为姑孰画派。姑孰画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