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纳主张: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自己来完成,而学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得到发挥时,只有真正把学生推到动手实践、猜测探索、交流合作的主体位置上,数学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因此,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充满问题的情境,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时,我创设了“订菜谱”的情境:“下一周,食堂师傅要为同学们排菜谱,你们认为排菜谱要考虑哪些问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认为要考虑营养,有的说要考虑同学爱吃什么……接着老师问:”一周的菜谱怎样安排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调查学生究竟喜欢吃什么。于是,教师让学生统计每种菜喜欢的人数,再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比较合理的菜谱。这一丰富而生动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地调动起来,促使学生自觉产生了统计的需要,从而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引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参与,从而变隐为显,化静为动,丰富了感性认识,促进了思维发展,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深刻。我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当学生已建立“面积“的概念后,我设计了下列动手练习:以下三个图形纸,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利用剪子、透明方格胶片、尺子等材料动脑筋,相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多种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割补法、数方格法,从而比较出这三张纸面积的大小。以上环节由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常用方法,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自我表现、展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主动探索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引导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实现数学“再发现”中巩固
有位数学教育家曾说过:“学习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要领、证明的规侓纳入待“解决问题”的系列中,将学生学习这些概念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品质。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读AB两组数,A组数有数位表对照,B组数没有数位表,让学生读后交流,你认为哪组数读起来比较方便,为什么?你能否有好的办法使得你读B组数时也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在个级,哪些数在万级、亿级,读起来方便呢?然后小组讨论,评价几组分法的优缺点,并归纳出用“”隔位分级,让大家用这种分级的办法很快读出以上B组数。在上面的设计中,首先让学生读有数位表和无数位表的数。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去体验、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途径
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动和交流等过程。
例如,小数四则混合计算,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计算又繁,学习时感到乏味。教师设计“让数学走近生活”一课,首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去超市调查商品价格。要求:(1)随意挑15种商品(价格以元为单位)并进行分类。(2)说说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3)编三道以上小数四则混合计算的应用题。由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定的生活实践,打破了课堂空间的狭窄性与知识的空洞性,使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多元化地用数学方法去考虑生活问题,拓宽思路,主动探索,在发现中获得自身的满足。
又如,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设计“游览计划”的活动: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一些活动: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的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等;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表达有关信息;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每个景点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五、组织讨论,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拓展探索的渠道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全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创设良好的情景,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契机,可以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也可以在知识容易混淆时……,在教学实践中引发讨论的欲望,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一,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来,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得么充分发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充满问题的情境,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激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时,我创设了“订菜谱”的情境:“下一周,食堂师傅要为同学们排菜谱,你们认为排菜谱要考虑哪些问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认为要考虑营养,有的说要考虑同学爱吃什么……接着老师问:”一周的菜谱怎样安排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调查学生究竟喜欢吃什么。于是,教师让学生统计每种菜喜欢的人数,再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比较合理的菜谱。这一丰富而生动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地调动起来,促使学生自觉产生了统计的需要,从而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引导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参与,从而变隐为显,化静为动,丰富了感性认识,促进了思维发展,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深刻。我在教学《面积的认识》时,当学生已建立“面积“的概念后,我设计了下列动手练习:以下三个图形纸,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利用剪子、透明方格胶片、尺子等材料动脑筋,相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多种方法:观察法、重叠法、割补法、数方格法,从而比较出这三张纸面积的大小。以上环节由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常用方法,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自我表现、展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主动探索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引导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实现数学“再发现”中巩固
有位数学教育家曾说过:“学习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要领、证明的规侓纳入待“解决问题”的系列中,将学生学习这些概念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而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品质。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读AB两组数,A组数有数位表对照,B组数没有数位表,让学生读后交流,你认为哪组数读起来比较方便,为什么?你能否有好的办法使得你读B组数时也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在个级,哪些数在万级、亿级,读起来方便呢?然后小组讨论,评价几组分法的优缺点,并归纳出用“”隔位分级,让大家用这种分级的办法很快读出以上B组数。在上面的设计中,首先让学生读有数位表和无数位表的数。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去体验、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途径
教师应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动和交流等过程。
例如,小数四则混合计算,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计算又繁,学习时感到乏味。教师设计“让数学走近生活”一课,首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去超市调查商品价格。要求:(1)随意挑15种商品(价格以元为单位)并进行分类。(2)说说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3)编三道以上小数四则混合计算的应用题。由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特定的生活实践,打破了课堂空间的狭窄性与知识的空洞性,使学生在开放的信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多元化地用数学方法去考虑生活问题,拓宽思路,主动探索,在发现中获得自身的满足。
又如,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设计“游览计划”的活动: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一些活动: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的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等;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表达有关信息;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每个景点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五、组织讨论,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拓展探索的渠道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全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创设良好的情景,组织学生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能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契机,可以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也可以在知识容易混淆时……,在教学实践中引发讨论的欲望,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一,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来,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得么充分发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