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语文实验教材试行两年了,令不少教师困惑的问题仍然是活动二“边读边写”中三组文章的处理:有的找不到三篇文章的契合点,又回到传统的单篇学习模式,最终是时间不够用,期末只好舍弃未完的内容,草草结束,影响了学习的完整性;有的是大胆取舍,只学习精读文章,泛读的两篇弃之不管,虽然保证了进度,但项目学习理念难以落实。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以八年级上册为例,做一些阐述。
一、精讲一篇,泛读两篇。
项目一“走近寻常人生”的“边读边写”包括三组文章:走近普通人、尊重普通人、做好普通人。读写目标是:概括典型事例,归纳人物性格,正确认识、尊重、做好普通人;能够观察生活中的普通人,借鉴文章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学习“走近普通人”的三篇文章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1学时通读三篇文章,完成常规批注任务(生字词、精彩语句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1的批注。
2.课上1学时精读《阿长与(山海经>》,围绕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人物情感等读深读透,还可以适当延伸至课外。
3.《一个普通人》通俗易懂,自主阅读时学生基本掌握,利用上课10分钟学生谈感受即可,推荐课余时间阅读李娟的“阿勒泰”系列作品。余下30分钟收看视频《风雪中的小人物》,在已经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视觉感受和情感熏陶,然后布置微写作“我眼中的普通人”进行小结。
这样采用“精读一篇,泛读两篇”的方式,既体现整体性,落实了读写目标,又避免了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支离破碎,虽然用时3学时,但可以把“展示交流”的2学时压缩为1学时,总体时间不变。
如果三篇文章难易相近,还可以以精读课文为范例,另两篇完全自主阅读,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做点拨。
二、三篇一体,以精带泛。
有的项目,一组文章内容互相交叉,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可以运用以一篇带两篇的阅读方式,精读一篇,顺带另两篇。
1.自主阅读三篇文章,勾画三篇文章里带给你启示的句子,在旁批处写下你的理解。
2.精读《约会荷花》,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对全文内容的把握。)
3.霍金遇到了人生的什么挫折?他是如何对待的?贝多芬和于娟遇到的挫折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面对的?
4.《约会荷花》中有很多抒情性极强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并且谈谈自己的理解。你能从《不朽的贝多芬》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约会荷花》为载体,连带《不朽的贝多芬》和《于娟:活着就是王道》两篇文章,注重整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主题引领。精泛合一。
项目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项目主题,强调整体阅读。所以编者在选文上也是精挑细选,紧紧围绕项目主题,这样就为第三种阅读方法提供了便利:大胆取消精读泛读之分,在主题引领下,把三篇文章糅合为一个整体,打破文章界限,实现大范围的宏观阅读。如项目一“走近寻常人生”的第三组文章“做好普通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在通读这组文章时,围绕项目主题设计三个问题:
1。普通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平凡最难”?
3.怎样做好普通人?
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主阅读,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深入思考,联系现实,知行合一,落实学习目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联系前两组文章进行归纳,普通人就是:干着普普通通的工作,一般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動地的壮举,有一颗平常心;他们平凡而不平庸,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脚踏实地,乐观向上;普通人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安于平凡,发自内心为成功的人鼓掌;他们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不被时代的坏风气绑架。
学生打破了文章界限,把不同文本融为一个整体,而且还能联系现实生活,实现了大语文的突破。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除了从文章中提取出“能做伟人却选择了平凡”“能承受住以成败论英雄的心理压力”等信息,还联系自己的实际补充了“难在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幸福”“难在怎样战胜内心里某些不太正面的念头”等,在主题引领下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三个问题,学生更是畅所欲言,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一、精讲一篇,泛读两篇。
项目一“走近寻常人生”的“边读边写”包括三组文章:走近普通人、尊重普通人、做好普通人。读写目标是:概括典型事例,归纳人物性格,正确认识、尊重、做好普通人;能够观察生活中的普通人,借鉴文章写法,描写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学习“走近普通人”的三篇文章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1学时通读三篇文章,完成常规批注任务(生字词、精彩语句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1的批注。
2.课上1学时精读《阿长与(山海经>》,围绕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人物情感等读深读透,还可以适当延伸至课外。
3.《一个普通人》通俗易懂,自主阅读时学生基本掌握,利用上课10分钟学生谈感受即可,推荐课余时间阅读李娟的“阿勒泰”系列作品。余下30分钟收看视频《风雪中的小人物》,在已经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视觉感受和情感熏陶,然后布置微写作“我眼中的普通人”进行小结。
这样采用“精读一篇,泛读两篇”的方式,既体现整体性,落实了读写目标,又避免了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支离破碎,虽然用时3学时,但可以把“展示交流”的2学时压缩为1学时,总体时间不变。
如果三篇文章难易相近,还可以以精读课文为范例,另两篇完全自主阅读,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做点拨。
二、三篇一体,以精带泛。
有的项目,一组文章内容互相交叉,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可以运用以一篇带两篇的阅读方式,精读一篇,顺带另两篇。
1.自主阅读三篇文章,勾画三篇文章里带给你启示的句子,在旁批处写下你的理解。
2.精读《约会荷花》,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对全文内容的把握。)
3.霍金遇到了人生的什么挫折?他是如何对待的?贝多芬和于娟遇到的挫折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面对的?
4.《约会荷花》中有很多抒情性极强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并且谈谈自己的理解。你能从《不朽的贝多芬》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约会荷花》为载体,连带《不朽的贝多芬》和《于娟:活着就是王道》两篇文章,注重整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主题引领。精泛合一。
项目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强调项目主题,强调整体阅读。所以编者在选文上也是精挑细选,紧紧围绕项目主题,这样就为第三种阅读方法提供了便利:大胆取消精读泛读之分,在主题引领下,把三篇文章糅合为一个整体,打破文章界限,实现大范围的宏观阅读。如项目一“走近寻常人生”的第三组文章“做好普通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在通读这组文章时,围绕项目主题设计三个问题:
1。普通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平凡最难”?
3.怎样做好普通人?
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主阅读,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深入思考,联系现实,知行合一,落实学习目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联系前两组文章进行归纳,普通人就是:干着普普通通的工作,一般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動地的壮举,有一颗平常心;他们平凡而不平庸,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脚踏实地,乐观向上;普通人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安于平凡,发自内心为成功的人鼓掌;他们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不被时代的坏风气绑架。
学生打破了文章界限,把不同文本融为一个整体,而且还能联系现实生活,实现了大语文的突破。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除了从文章中提取出“能做伟人却选择了平凡”“能承受住以成败论英雄的心理压力”等信息,还联系自己的实际补充了“难在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的幸福”“难在怎样战胜内心里某些不太正面的念头”等,在主题引领下实现了三维目标。
第三个问题,学生更是畅所欲言,这里不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