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湄公河自北而南穿越老挝,途经老挝1500多公里。有人說,湄公河是老挝的国魂,是这个国家商业活动的轴心。奔流的湄公河在老挝北部与南康江汇合,就在这两河交汇、群山环抱的谷地,孕育出老挝的文化故都——琅勃拉邦。这座精致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距离首都万象市大约有500多公里,是老挝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个城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座千年古城,至今保留着大量古寺庙和古建筑,经联合国专家组考察,琅勃拉邦全市有679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1995年12月,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目前,全球共有一千多处世界遗产,而作为古都城将整座城市列入世界遗产保护的却非常稀少,仅有十几处,琅勃拉邦就是其中的一座。
整座琅勃拉邦古城没有高大的建筑,城市市区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地势平缓。掩映在树丛中日渐斑驳的法国殖民建筑与金檐红顶的庙宇,以及多民族的民俗风情都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悠悠千年历史往事
琅勃拉邦记载了老挝悠久的历史时光,透过这座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老挝悠久历史里的诸多往昔故事。
早在两千年前,这里就是一个老挝部落的都城,当时称孟沙瓦,意为“王都”。八世纪中叶,坤洛建立澜沧国(亦译南掌国),即定孟沙瓦为王都,并易名香通,意为“金城”。公元1353年建立的澜沧王国(也叫南掌王国),是老挝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也是老挝拥有最大版图的辉煌时期。
当时澜沧王国的国王将其岳父柬埔寨国王所赠的一尊高1.3米的勃拉邦金佛(“Prabang”,意为“薄金佛”)视为“王国的保护者”,作为国宝珍藏在市内一座古老、精美的宝塔中。1560年,塞塔提拉王迁都万象后,将勃拉邦佛留在旧都作为镇城之宝。从此,原名叫做“孟沙瓦” (Muang Sawa)的古城便以该佛命名,改称为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意为“勃拉邦佛之都”。
1693年,澜沧王国分裂为占巴塞、琅勃拉邦、川圹、万象4个王国,从此老挝走向衰弱。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这些王国逐步为暹罗所统治,一直持续到1893年被法国所取代。
19世纪末,法国人控制了中南半岛地区,并将老挝殖民化。这个被湄公河流过的国家却因长期的封闭与贫穷,无法提供给殖民者更多的现代资源,也难以跟上现代商业的节奏。实际上,当法国人占领了这个满城飘着糯米香气、鸡蛋花瓣遍洒街道、佛寺钟声响彻全国的古老国度时,关于老挝这个国家的地位,他们或多或少是带着些许迷惑的。
最终,浪漫到极致的法国人聚集在琅勃拉邦,怀揣着对家园的念想,每日寻思着如何盖一座和故乡巴黎一样的别墅,或是如何培养当地人成为地道的法餐厨师。今天,当你走在琅勃拉邦最著名的街道“洋人街”上,周遭环绕着密集的法式洋房,到处可见的“Lao-Style”法棍,以及地道的老挝咖啡,无不在告诉你,了解这座城市的最佳途径是:“慢下来,享受它。”
最终,浪漫到极致的法国人聚集在琅勃拉邦,怀揣着对家园的念想,每日寻思着如何盖一座和故乡巴黎一样的别墅,或是如何培养当地人成为地道的法餐厨师。
生活中的虔诚信仰
南传佛教作为老挝的国教,佛教的虔诚信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融为一体。在老挝,男人在一生中都会短暂地进入寺院,过一段僧人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对佛祖的奉献,是人生的一种修行,也是像接受学校教育那样,学习做人的基本素养。
所以,行在琅勃拉邦,常看到小沙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还在上小学期间的小孩并非已看破红尘,而是遵循着老挝一直以来的习俗。也许正是这样的信仰和文化熏陶,让老挝人看上去总是那么地安静平和,与你相视一笑时让人从心底感到舒服和温暖。
琅勃拉邦是老挝佛教中心,寺庙、佛塔林立,仅市区内就有30多座寺庙,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在琅勃拉邦,最著名的人文景观当属“布施”。所有寺庙中的僧人每天的食物,皆来自信徒们的“布施”。 布施本是佛教用语,意指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虽然老挝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其他小乘佛教国家都有布施,但要属琅勃拉邦的最为著名和壮观。
琅勃拉邦布施主要集中在西沙旺大街的东段,每天清晨五点半左右开始,大约延续半小时至一小时。沿着洋人街(Sakkaline Road)从Sop Sickharam 寺开始一直到王宫博物馆,古城中主要寺院的僧人大都会出来接受布施,365天,风雨无阻。琅勃拉邦的晨间布施,持续了近千年,据说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僧侣们也一直保持着每天靠清晨化缘来的食物充饥的习俗,并且每天为人们祈福。整个祈福过程神圣而宁静,布施已经成为老挝人开启一天美好时光的必要环节和仪式。
人们进行布施的物品,大多是老挝人的主食——糯米饭、粽子,也有一些饼干之类的小零食。布施的信徒也都有严格的礼仪,比如,必须身披肩带,女人则必须脱掉鞋子,盘跪地上(现在很多老年女人已经改为坐在小矮凳上,男人则可站立)。为了表示对僧侣的尊敬,布施者不得用左手递送食物,在布施时头部不能高于僧侣的锡钵。女性不能靠近或者触碰到僧侣,也不能隔物接触,即女性要递食物给僧侣时,需将东西放进锡钵里。
享受古都的慵懒时光
琅勃拉邦古城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一条长约2公里的主街,贯穿了整个古城。这条主街以琅勃拉邦澜沧王国最后的国王——西萨旺冯(Sisavang Vong,1901~1959在位)而命名。大街上,密密麻麻排列着装饰精美的法式风格的客栈、餐吧和礼品店,显示着昔日这里曾是法国殖民地,也显示着如今这里是欧美背包客钟情的亚洲世外桃源。
同样作为古城,这里没有其他地方的热闹喧嚣,更不是艳遇的场所,只有清静而休闲的日常,仿佛千百年来都是这般模样。游览古城的最佳方式是租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用一天的时间走走停停,用心体会这个千年古城的美景。而选择在琅勃拉邦停留数日,享受琅勃拉邦的慵懒时光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方式。
琅勃拉邦最浪漫的地方,大概要数湄公河岸绵延数里的咖啡馆了,它们各具特色又充满浓浓的东南亚风情。在阳光慵懒的午后,点一杯咖啡在湄公河边看飘忽的云朵,静享这美好的慢时光。
或者,在傍晚时分登上浦西山,一览整个古城的景色。整个城市一片葱茏,街道规整,游客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巷陌间。集市上没有吆喝声,只闻轻言细语。佛龛供放着用荷叶包裹成的雏菊小花篮。居民坐在湄公河畔观望夕阳,而那夕阳美丽得让人感动。
Tips
到琅勃拉邦的航班一般都是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届时可回酒店稍作歇息,也可去咖啡店补充一下能量,五点半可以慢慢前往浦西山。从山上下来后,可尝试一下河边的炭火火锅。吃过晚饭,就可以逛琅勃拉邦著名的夜市了。
若参加布施,应提前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礼仪,做到对当地佛教的基本尊重。当地小贩会在街上销售游客布施用的糯米饭团,各家酒店、客栈也都向入住客人出售糯米饭。
这座千年古城,至今保留着大量古寺庙和古建筑,经联合国专家组考察,琅勃拉邦全市有679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物。1995年12月,琅勃拉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目前,全球共有一千多处世界遗产,而作为古都城将整座城市列入世界遗产保护的却非常稀少,仅有十几处,琅勃拉邦就是其中的一座。
整座琅勃拉邦古城没有高大的建筑,城市市区沿湄公河左岸延伸,依山傍水,气候凉爽,地势平缓。掩映在树丛中日渐斑驳的法国殖民建筑与金檐红顶的庙宇,以及多民族的民俗风情都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
悠悠千年历史往事
琅勃拉邦记载了老挝悠久的历史时光,透过这座城市,我们可以看到老挝悠久历史里的诸多往昔故事。
早在两千年前,这里就是一个老挝部落的都城,当时称孟沙瓦,意为“王都”。八世纪中叶,坤洛建立澜沧国(亦译南掌国),即定孟沙瓦为王都,并易名香通,意为“金城”。公元1353年建立的澜沧王国(也叫南掌王国),是老挝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也是老挝拥有最大版图的辉煌时期。
当时澜沧王国的国王将其岳父柬埔寨国王所赠的一尊高1.3米的勃拉邦金佛(“Prabang”,意为“薄金佛”)视为“王国的保护者”,作为国宝珍藏在市内一座古老、精美的宝塔中。1560年,塞塔提拉王迁都万象后,将勃拉邦佛留在旧都作为镇城之宝。从此,原名叫做“孟沙瓦” (Muang Sawa)的古城便以该佛命名,改称为琅勃拉邦(Luang Prabang),意为“勃拉邦佛之都”。
1693年,澜沧王国分裂为占巴塞、琅勃拉邦、川圹、万象4个王国,从此老挝走向衰弱。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这些王国逐步为暹罗所统治,一直持续到1893年被法国所取代。
19世纪末,法国人控制了中南半岛地区,并将老挝殖民化。这个被湄公河流过的国家却因长期的封闭与贫穷,无法提供给殖民者更多的现代资源,也难以跟上现代商业的节奏。实际上,当法国人占领了这个满城飘着糯米香气、鸡蛋花瓣遍洒街道、佛寺钟声响彻全国的古老国度时,关于老挝这个国家的地位,他们或多或少是带着些许迷惑的。
最终,浪漫到极致的法国人聚集在琅勃拉邦,怀揣着对家园的念想,每日寻思着如何盖一座和故乡巴黎一样的别墅,或是如何培养当地人成为地道的法餐厨师。今天,当你走在琅勃拉邦最著名的街道“洋人街”上,周遭环绕着密集的法式洋房,到处可见的“Lao-Style”法棍,以及地道的老挝咖啡,无不在告诉你,了解这座城市的最佳途径是:“慢下来,享受它。”
最终,浪漫到极致的法国人聚集在琅勃拉邦,怀揣着对家园的念想,每日寻思着如何盖一座和故乡巴黎一样的别墅,或是如何培养当地人成为地道的法餐厨师。
生活中的虔诚信仰
南传佛教作为老挝的国教,佛教的虔诚信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早已融为一体。在老挝,男人在一生中都会短暂地进入寺院,过一段僧人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对佛祖的奉献,是人生的一种修行,也是像接受学校教育那样,学习做人的基本素养。
所以,行在琅勃拉邦,常看到小沙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还在上小学期间的小孩并非已看破红尘,而是遵循着老挝一直以来的习俗。也许正是这样的信仰和文化熏陶,让老挝人看上去总是那么地安静平和,与你相视一笑时让人从心底感到舒服和温暖。
琅勃拉邦是老挝佛教中心,寺庙、佛塔林立,仅市区内就有30多座寺庙,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在琅勃拉邦,最著名的人文景观当属“布施”。所有寺庙中的僧人每天的食物,皆来自信徒们的“布施”。 布施本是佛教用语,意指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虽然老挝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其他小乘佛教国家都有布施,但要属琅勃拉邦的最为著名和壮观。
琅勃拉邦布施主要集中在西沙旺大街的东段,每天清晨五点半左右开始,大约延续半小时至一小时。沿着洋人街(Sakkaline Road)从Sop Sickharam 寺开始一直到王宫博物馆,古城中主要寺院的僧人大都会出来接受布施,365天,风雨无阻。琅勃拉邦的晨间布施,持续了近千年,据说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僧侣们也一直保持着每天靠清晨化缘来的食物充饥的习俗,并且每天为人们祈福。整个祈福过程神圣而宁静,布施已经成为老挝人开启一天美好时光的必要环节和仪式。
人们进行布施的物品,大多是老挝人的主食——糯米饭、粽子,也有一些饼干之类的小零食。布施的信徒也都有严格的礼仪,比如,必须身披肩带,女人则必须脱掉鞋子,盘跪地上(现在很多老年女人已经改为坐在小矮凳上,男人则可站立)。为了表示对僧侣的尊敬,布施者不得用左手递送食物,在布施时头部不能高于僧侣的锡钵。女性不能靠近或者触碰到僧侣,也不能隔物接触,即女性要递食物给僧侣时,需将东西放进锡钵里。
享受古都的慵懒时光
琅勃拉邦古城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一条长约2公里的主街,贯穿了整个古城。这条主街以琅勃拉邦澜沧王国最后的国王——西萨旺冯(Sisavang Vong,1901~1959在位)而命名。大街上,密密麻麻排列着装饰精美的法式风格的客栈、餐吧和礼品店,显示着昔日这里曾是法国殖民地,也显示着如今这里是欧美背包客钟情的亚洲世外桃源。
同样作为古城,这里没有其他地方的热闹喧嚣,更不是艳遇的场所,只有清静而休闲的日常,仿佛千百年来都是这般模样。游览古城的最佳方式是租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用一天的时间走走停停,用心体会这个千年古城的美景。而选择在琅勃拉邦停留数日,享受琅勃拉邦的慵懒时光也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方式。
琅勃拉邦最浪漫的地方,大概要数湄公河岸绵延数里的咖啡馆了,它们各具特色又充满浓浓的东南亚风情。在阳光慵懒的午后,点一杯咖啡在湄公河边看飘忽的云朵,静享这美好的慢时光。
或者,在傍晚时分登上浦西山,一览整个古城的景色。整个城市一片葱茏,街道规整,游客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巷陌间。集市上没有吆喝声,只闻轻言细语。佛龛供放着用荷叶包裹成的雏菊小花篮。居民坐在湄公河畔观望夕阳,而那夕阳美丽得让人感动。
Tips
到琅勃拉邦的航班一般都是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多,届时可回酒店稍作歇息,也可去咖啡店补充一下能量,五点半可以慢慢前往浦西山。从山上下来后,可尝试一下河边的炭火火锅。吃过晚饭,就可以逛琅勃拉邦著名的夜市了。
若参加布施,应提前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礼仪,做到对当地佛教的基本尊重。当地小贩会在街上销售游客布施用的糯米饭团,各家酒店、客栈也都向入住客人出售糯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