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代工笔花鸟的写实性特点可以归纳为以形写神、形神合一,也就是说宋代工笔花鸟的写实性是在保证物象形似的前提下力求神似,整个画面要有自然的趣味并能够传递出画家的主观感情,此外意境的营造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宋代工笔花鸟写实性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合一。
关键词:以形写神;形神合一;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
一、运用线条变化表现物象的质感
工笔画是一门线条的艺术,在六法中称之为“骨法用笔”。工笔画如果除去了色彩就只剩下了线描,这种形式称之为白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别看只是一根根的线条,它对工笔画的作用可是非常之大的,首先物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勾勒,其次通过线条浓淡粗细顿挫等变化还可以体现出客观事物不同的质感。例如,勾勒花朵的时候墨色稍淡,线条细柔且比较均匀,以体现花朵的娇柔细润;勾勒叶子的时候墨色重些,线条也相对有力一些,转折处稍稍停顿,从叶柄到叶尖线条由粗渐细,以表现叶子的坚挺。不同的叶子勾勒方法也不同,一般边缘较齐整的叶子线条相对流畅,边缘粗糙或锯齿状的叶片顿笔就相对多些。勾勒枝干时一般是侧笔皴擦。勾勒禽鸟动物时,丝毛法可以尽显禽鸟动物的轻盈可爱。以李嵩的《花篮图》来看,画中花篮的线条柔韧富有弹性,在结构的穿插上一丝不苟,层层叠叠,繁复而细致,黑白线条交错其中,很好的表现了藤条的质感。运用线条的丰富变化来再现物象的质感,以此来更加贴近客观物象可以说是工笔写实性的一个特色。
二、采用渲染技法表现体积和层次
宋代工笔花鸟画采用的是“随类赋彩”的方法。其中“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指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一类不同物象,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物象或是某特定环境下的物象。“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色彩方面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过在写意画中,它的范围更宽泛一些,人的主观意识似乎更占主导地位,例如墨竹、红竹、墨荷叶等形式。宋代工笔花鸟画虽说也有主观意识的参与,但自然中的客观物象所呈现的颜色在画家用色时还是起主要作用。宋画赋色并不是单纯地依据物象自然的色相定色谱,也不去研究物象的色彩在光线或环境中的不同,而是把视觉感受到的色彩经过加工处理呈现出来,源于自然但又不是完全的照搬,比自然更强烈、更理想。
宋工笔花鸟画采用的是三矾九染、薄施淡染层层赋色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得颜色更加明朗、润丽、厚重。染色时一般先用淡墨分染,继而分染或罩染颜色,或是平涂一种色后用明度稍深的同类色分染结构,这种渲染方法可以达到在一种颜色中求变化的作用,这种变化不是西方写实绘画中色彩在光学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化,而是同一色相在明度上的變化。这种赋色方法可以很好的表现物象的结构,加强物象的体积感和色彩的节奏感。例如,在渲染一朵花时,靠近花心的部分分染稍深的颜色,就可以使此处立刻产生向里凹的效果,花朵的立体感得以加强。在表现空间前后关系如叶片花朵叠加的时候,一般是加重后面的颜色以衬托前面,空间的前后关系就这样在颜色的深浅变化中体现出来。
三、形似的基础上追求传神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对物象严谨的刻画以求形似的同时,更看重物象内在气韵神态的展现。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就是讲的传神,所谓气韵,就是生气灵气,是物象蕴含的精神和神情。花木山水皆是生物,皆有生气,皆能传神。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古之画或遗其形似而尚其气韵,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言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其形似在其间矣。”宋代画史评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益州明画录》中也曾记载:“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相较于以物趣胜的形似,神似是以天趣胜,两者的统一才是最高的境界。与画理相符,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统一。宋人评价一副画的好坏,是否生动传神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一副画中如果仅做到了形象的逼真描绘却没有一点神采,那么就是一张死画,了无生趣,在保证形体正确的同时,精神的传达便成了更高的追求。
要做到形神兼备对画家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掌握各种表现技巧,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宋代许多工笔花鸟画家都做到了这一点。宋徽宗赵佶可算其中一位,从他本人传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其扎实的写实功力,从画院品评作品要求的形色俱若自然这一点也能看出徽宗对写实性的看重。徽宗强调作画要观察和体会,非常重视写生。在画院中,他经常组织画家进行写生,其观察事物的严谨态度也是为世人称道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外国专家劳伦斯西克曼曾说宋徽宗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给人一种“魔术般的诱惑力”。
宋人重写生重观察,注重观察物象的独特之处和它们的生活规律以及在各种情景下所表现的精神状态。北宋早期,画院以黄筌一派占主导地位。黄派主要描绘的是宫中一些珍禽异兽,如孔雀、锦鸡、仙鹤等。这些禽鸟由于本身色彩的艳丽以及形态的富贵而被喜爱,画家们所做的画作也能体现这些禽鸟优雅富贵的气质。但是这些禽鸟走兽在被关在笼子中或豢养在园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与他们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神态肯定是不同的,豢养的动物虽然体态丰满雍容华贵但却少了在山林中那份生机勃勃的精神气。后来徐熙一派被推崇。在其代表人物崔白的画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生命。在对花鸟形态神态的描绘上他比黄氏更加的生动活泼且多了一份野趣。
参考文献:
[1]姜松荣.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2]姜今.中国花鸟画发展史[M].广西美术出版社.
[3]顾森,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一卷[M].海天出版社.
[4]顾森,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二卷[M].海天出版社.
[5]王重来.中国画工笔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6]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技法解读[M].天津杨柳青画社,2010.
[7]金鸿钧.工笔花鸟画技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启端.比兴:中国画写意精神之梁柱[J].今日中国论坛,2011(6).
作者简介:
袁峰(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国画。
关键词:以形写神;形神合一;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
一、运用线条变化表现物象的质感
工笔画是一门线条的艺术,在六法中称之为“骨法用笔”。工笔画如果除去了色彩就只剩下了线描,这种形式称之为白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别看只是一根根的线条,它对工笔画的作用可是非常之大的,首先物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勾勒,其次通过线条浓淡粗细顿挫等变化还可以体现出客观事物不同的质感。例如,勾勒花朵的时候墨色稍淡,线条细柔且比较均匀,以体现花朵的娇柔细润;勾勒叶子的时候墨色重些,线条也相对有力一些,转折处稍稍停顿,从叶柄到叶尖线条由粗渐细,以表现叶子的坚挺。不同的叶子勾勒方法也不同,一般边缘较齐整的叶子线条相对流畅,边缘粗糙或锯齿状的叶片顿笔就相对多些。勾勒枝干时一般是侧笔皴擦。勾勒禽鸟动物时,丝毛法可以尽显禽鸟动物的轻盈可爱。以李嵩的《花篮图》来看,画中花篮的线条柔韧富有弹性,在结构的穿插上一丝不苟,层层叠叠,繁复而细致,黑白线条交错其中,很好的表现了藤条的质感。运用线条的丰富变化来再现物象的质感,以此来更加贴近客观物象可以说是工笔写实性的一个特色。
二、采用渲染技法表现体积和层次
宋代工笔花鸟画采用的是“随类赋彩”的方法。其中“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指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一类不同物象,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物象或是某特定环境下的物象。“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色彩方面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过在写意画中,它的范围更宽泛一些,人的主观意识似乎更占主导地位,例如墨竹、红竹、墨荷叶等形式。宋代工笔花鸟画虽说也有主观意识的参与,但自然中的客观物象所呈现的颜色在画家用色时还是起主要作用。宋画赋色并不是单纯地依据物象自然的色相定色谱,也不去研究物象的色彩在光线或环境中的不同,而是把视觉感受到的色彩经过加工处理呈现出来,源于自然但又不是完全的照搬,比自然更强烈、更理想。
宋工笔花鸟画采用的是三矾九染、薄施淡染层层赋色的方法,这样可以使得颜色更加明朗、润丽、厚重。染色时一般先用淡墨分染,继而分染或罩染颜色,或是平涂一种色后用明度稍深的同类色分染结构,这种渲染方法可以达到在一种颜色中求变化的作用,这种变化不是西方写实绘画中色彩在光学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化,而是同一色相在明度上的變化。这种赋色方法可以很好的表现物象的结构,加强物象的体积感和色彩的节奏感。例如,在渲染一朵花时,靠近花心的部分分染稍深的颜色,就可以使此处立刻产生向里凹的效果,花朵的立体感得以加强。在表现空间前后关系如叶片花朵叠加的时候,一般是加重后面的颜色以衬托前面,空间的前后关系就这样在颜色的深浅变化中体现出来。
三、形似的基础上追求传神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对物象严谨的刻画以求形似的同时,更看重物象内在气韵神态的展现。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就是讲的传神,所谓气韵,就是生气灵气,是物象蕴含的精神和神情。花木山水皆是生物,皆有生气,皆能传神。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古之画或遗其形似而尚其气韵,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与俗人言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其形似在其间矣。”宋代画史评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益州明画录》中也曾记载:“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相较于以物趣胜的形似,神似是以天趣胜,两者的统一才是最高的境界。与画理相符,宋代工笔花鸟画写实性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统一。宋人评价一副画的好坏,是否生动传神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一副画中如果仅做到了形象的逼真描绘却没有一点神采,那么就是一张死画,了无生趣,在保证形体正确的同时,精神的传达便成了更高的追求。
要做到形神兼备对画家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掌握各种表现技巧,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宋代许多工笔花鸟画家都做到了这一点。宋徽宗赵佶可算其中一位,从他本人传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其扎实的写实功力,从画院品评作品要求的形色俱若自然这一点也能看出徽宗对写实性的看重。徽宗强调作画要观察和体会,非常重视写生。在画院中,他经常组织画家进行写生,其观察事物的严谨态度也是为世人称道的。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外国专家劳伦斯西克曼曾说宋徽宗花鸟画的写实技巧给人一种“魔术般的诱惑力”。
宋人重写生重观察,注重观察物象的独特之处和它们的生活规律以及在各种情景下所表现的精神状态。北宋早期,画院以黄筌一派占主导地位。黄派主要描绘的是宫中一些珍禽异兽,如孔雀、锦鸡、仙鹤等。这些禽鸟由于本身色彩的艳丽以及形态的富贵而被喜爱,画家们所做的画作也能体现这些禽鸟优雅富贵的气质。但是这些禽鸟走兽在被关在笼子中或豢养在园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与他们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神态肯定是不同的,豢养的动物虽然体态丰满雍容华贵但却少了在山林中那份生机勃勃的精神气。后来徐熙一派被推崇。在其代表人物崔白的画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生命。在对花鸟形态神态的描绘上他比黄氏更加的生动活泼且多了一份野趣。
参考文献:
[1]姜松荣.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2]姜今.中国花鸟画发展史[M].广西美术出版社.
[3]顾森,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一卷[M].海天出版社.
[4]顾森,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二卷[M].海天出版社.
[5]王重来.中国画工笔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6]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技法解读[M].天津杨柳青画社,2010.
[7]金鸿钧.工笔花鸟画技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8]启端.比兴:中国画写意精神之梁柱[J].今日中国论坛,2011(6).
作者简介:
袁峰(1993—),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