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生第一颗扣子不仅体现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还体现在音乐的熏陶上。合唱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合唱教育教学水平,还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意义;策略
合唱是受到儿童、青少年所喜欢的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音乐艺术的良好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普及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合唱具备不可取代的特性。综合实际情况,我们能夠看到合唱在义务教育体系当中的迅猛发展,热火朝天。足以见得,探究与分析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院校教育工作者在重视文化课的基础上,也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艺术课方面,小学音乐课就是其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水平。合唱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齐心协力,才能谱写出华美的乐章,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具有积极的影响,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通过对合唱艺术精品赏析、演唱,切实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发挥合唱审美教育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合唱教学呢?
二、提高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唱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时,会出现一种特别的现象,即在根据唱谱合唱时,往往音准把握得较好,如果根据歌词合唱,音准水平则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重点探究,发现这主要是源于现阶段学生不具备较高的音准能力,因此在合唱时容易受另一个声部的干扰,如此便会出现跑音现象,无法达成声音和谐的合唱目标。由此可见,音准在合唱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达到声部和谐的重要基础。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是从日常教学抓起。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音乐旋律往往具有较高的兴趣,教师不妨以这样的歌曲来教授学生识读乐谱,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点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合唱时,可以采用唱音程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感受三度、四度等和声的音色特点,使其逐渐掌握和声音程的演唱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听音能力。
(二)科学进行发声训练
小学中段学生,嗓音还未完全发育,还不具备稳定的歌唱音准控制能力,所以此时教师切勿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先让学生进行以自然语音基础为主的发声练习,在演唱一些脍炙人口的儿歌时,不妨要求他们放慢语速,将每一个字的字音都进行拉长练习,在此基础上,为这些字加上一些音高,音高要求与语调相符;第二是进行单纯的母音练习,重点关注音准和音域部分,在要求学生唱准自然音域的音准时,可对其歌唱音域进行适度拓展。在进行拓展时,不仅要关注高音的拓展,还要进行低音的训练,从而达到这两个音的协调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扩展音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操之过急,学生消化不了,引起他们的排斥情绪;第三是合理进行发声状态方面的训练。部分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往往会过分强调发声状态,初心是为了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但如果太过于强调,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时,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节奏雄壮有力、平稳流畅,表现了对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赞美,在演唱这两段歌曲时,应力求乐观奔放、热情自豪。第二乐段的节奏与之截然不同,更趋于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演唱时应表现一种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通过采用不同的发声状态,提高学生对该歌曲的共鸣,展现其合唱时的状态之美。
(三)采用聆听方式,提高学生的合唱鉴赏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歌曲前,可以从作品欣赏入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使其对歌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在演唱时,知道用何种的情绪、声部等进行演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聆听时,感受范唱所展示的合唱声音的和谐之美。除了运用上述感性聆听方法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看合唱乐谱进行理性聆听,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合唱乐谱,让学生在聆听时学到识读乐谱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聆听合唱作品时,还应让学生学会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两声部的音乐形象、两声部的旋律走向、两声部的异同等等。通过类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合唱作品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感知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对于其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四)对待差异,因材施教
音乐班级合唱与学校的合唱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学校的合唱团的学生大部分是经历多层选拔挑选出来的音乐人才,这些学生的嗓音条件以及音乐素质水平都比较高。可是普通的班级当中,每一名学生的嗓音以及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孩子甚至五音不全,这样的情况给班级合唱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保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善于找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擅长紧握教育机会,挖掘出学生身上的潜在优势,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比如,让嗓音条件不理想可是会吹口琴的孩子,教师可以建议这部分学生通过口琴来配乐;具备良好节奏感的孩子通过打击乐器来为合唱伴奏;音准不好的孩子可以吹奏笛子。如此可以保证顺利展开班级合唱教学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合唱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活动实践,注重效果
小学音乐合唱过程中课堂音乐活动是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学当中班级的合唱素材大部分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到生活当中来体会音乐,利用生活实际来影响学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如此一来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合唱过程中更好的投入情感,更加良好的了解所合唱歌曲的内容。比如学习《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实现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植树造林的活动,经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感悟到歌唱的快乐,真正的感受到歌曲当中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经过这次活动,让小学生对歌曲获得感性认识,在教授这首歌的时候,学生可以良好的感受到歌曲的内涵,课堂当中,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班级合唱带来帮助。学生在整个植树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路上展开合唱训练,学生融合情境有感而发,获得理想的学习体验。因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当中,教师组织与音乐有关系的课外活动,通过采用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如此一来对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提供帮助。
(六)增强集体精神,加强凝聚力
合唱与独唱完全不同,合唱是把个人的声音与其他人的声音融合起来,一同发声,这才是合唱的形式。合唱属于一种集体表现形式,并不是单独演唱,需要每一名学生之间的良好配合,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学会与其他人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依靠,逐渐的形成一种默契,逐渐培养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合唱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学生积极按时参与到排练当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只有学生全部到齐才可以开始进行排练,逐步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不但表现在合唱当中,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也同样如此。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实践活动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发声训练、聆听、因材施教、活动实践、增强集体精神等方式,来促进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他们艺术审美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冬梅.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24):141.
[2]张良初.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07):205.
关键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意义;策略
合唱是受到儿童、青少年所喜欢的一种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音乐艺术的良好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普及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合唱具备不可取代的特性。综合实际情况,我们能夠看到合唱在义务教育体系当中的迅猛发展,热火朝天。足以见得,探究与分析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院校教育工作者在重视文化课的基础上,也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艺术课方面,小学音乐课就是其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水平。合唱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齐心协力,才能谱写出华美的乐章,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具有积极的影响,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通过对合唱艺术精品赏析、演唱,切实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发挥合唱审美教育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合唱教学呢?
二、提高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唱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时,会出现一种特别的现象,即在根据唱谱合唱时,往往音准把握得较好,如果根据歌词合唱,音准水平则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笔者对其原因进行了重点探究,发现这主要是源于现阶段学生不具备较高的音准能力,因此在合唱时容易受另一个声部的干扰,如此便会出现跑音现象,无法达成声音和谐的合唱目标。由此可见,音准在合唱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达到声部和谐的重要基础。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是从日常教学抓起。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音乐旋律往往具有较高的兴趣,教师不妨以这样的歌曲来教授学生识读乐谱,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点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合唱时,可以采用唱音程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感受三度、四度等和声的音色特点,使其逐渐掌握和声音程的演唱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听音能力。
(二)科学进行发声训练
小学中段学生,嗓音还未完全发育,还不具备稳定的歌唱音准控制能力,所以此时教师切勿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先让学生进行以自然语音基础为主的发声练习,在演唱一些脍炙人口的儿歌时,不妨要求他们放慢语速,将每一个字的字音都进行拉长练习,在此基础上,为这些字加上一些音高,音高要求与语调相符;第二是进行单纯的母音练习,重点关注音准和音域部分,在要求学生唱准自然音域的音准时,可对其歌唱音域进行适度拓展。在进行拓展时,不仅要关注高音的拓展,还要进行低音的训练,从而达到这两个音的协调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扩展音域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操之过急,学生消化不了,引起他们的排斥情绪;第三是合理进行发声状态方面的训练。部分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往往会过分强调发声状态,初心是为了避免学生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但如果太过于强调,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我在教授四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时,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节奏雄壮有力、平稳流畅,表现了对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赞美,在演唱这两段歌曲时,应力求乐观奔放、热情自豪。第二乐段的节奏与之截然不同,更趋于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演唱时应表现一种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通过采用不同的发声状态,提高学生对该歌曲的共鸣,展现其合唱时的状态之美。
(三)采用聆听方式,提高学生的合唱鉴赏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歌曲前,可以从作品欣赏入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能使其对歌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在演唱时,知道用何种的情绪、声部等进行演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聆听时,感受范唱所展示的合唱声音的和谐之美。除了运用上述感性聆听方法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看合唱乐谱进行理性聆听,即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合唱乐谱,让学生在聆听时学到识读乐谱的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聆听合唱作品时,还应让学生学会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两声部的音乐形象、两声部的旋律走向、两声部的异同等等。通过类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合唱作品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感知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对于其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四)对待差异,因材施教
音乐班级合唱与学校的合唱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学校的合唱团的学生大部分是经历多层选拔挑选出来的音乐人才,这些学生的嗓音条件以及音乐素质水平都比较高。可是普通的班级当中,每一名学生的嗓音以及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孩子甚至五音不全,这样的情况给班级合唱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保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善于找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擅长紧握教育机会,挖掘出学生身上的潜在优势,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比如,让嗓音条件不理想可是会吹口琴的孩子,教师可以建议这部分学生通过口琴来配乐;具备良好节奏感的孩子通过打击乐器来为合唱伴奏;音准不好的孩子可以吹奏笛子。如此可以保证顺利展开班级合唱教学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合唱主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活动实践,注重效果
小学音乐合唱过程中课堂音乐活动是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学当中班级的合唱素材大部分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到生活当中来体会音乐,利用生活实际来影响学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如此一来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合唱过程中更好的投入情感,更加良好的了解所合唱歌曲的内容。比如学习《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实现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植树造林的活动,经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感悟到歌唱的快乐,真正的感受到歌曲当中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经过这次活动,让小学生对歌曲获得感性认识,在教授这首歌的时候,学生可以良好的感受到歌曲的内涵,课堂当中,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班级合唱带来帮助。学生在整个植树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路上展开合唱训练,学生融合情境有感而发,获得理想的学习体验。因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当中,教师组织与音乐有关系的课外活动,通过采用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如此一来对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提供帮助。
(六)增强集体精神,加强凝聚力
合唱与独唱完全不同,合唱是把个人的声音与其他人的声音融合起来,一同发声,这才是合唱的形式。合唱属于一种集体表现形式,并不是单独演唱,需要每一名学生之间的良好配合,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学会与其他人合作,互相帮助,互相依靠,逐渐的形成一种默契,逐渐培养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合唱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学生积极按时参与到排练当中,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只有学生全部到齐才可以开始进行排练,逐步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不但表现在合唱当中,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也同样如此。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实践活动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发声训练、聆听、因材施教、活动实践、增强集体精神等方式,来促进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高他们艺术审美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冬梅.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24):141.
[2]张良初.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0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