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历史知识的教学,还要借助历史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具体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
   就高中历史来说,与人类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资源、人文精神,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针对高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重视历史学科教学,并对历史学科中的人文性进行充分挖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价值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全面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在博大精深的历史中,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内容。例如,孔孟学说蕴含了包容、爱护的道德内容等。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可以掌握和体会历史文化,并吸取一定的道德营养,进而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道德精神;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历史学习中,结合历史事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并不断提升他们的爱国意识。例如,在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了解、认识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1]。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分析
   1.借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鉴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等,对多数历史事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等,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必须结合一定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启发、感悟等,进而在历史事件学习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据此,教师在高中歷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历史知识教学,还要对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价值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载体,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抗日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这一历史事件中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这一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结合抗日战争中的杨靖宇、王二小等英雄事迹,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并将这一教学理念进行内化,使其成为自己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2.利用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思想文化是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历史的发展,正是在多种思想的交流、碰撞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时候,还必须对历史中的思想文化给予关注,引导学生在历史思想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一阶段的思想文化教学中,就是在对儒家思想以及孔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论语》中所记载的有关孔子的小故事,促使学生在这一故事中,对孔子的思想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提升了其人文素养[2]。
   3.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人文精神培养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还要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获得启发和感悟等,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在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时候,必须更新、改变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红军长征”相关历史的教学中,就采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图片、视频形式下,对红军的革命精神进行感悟,并促使学生产生憧憬、钦佩等,进而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再如,在“秦始皇功过是非评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促使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对秦始皇进行客观的看待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定的人文精神。
   4.借助历史教学资源,强化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时候,必须切实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史料的收集中,并对历史史料中蕴含的价值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特性,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实现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例如,在“中国近现代人民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就引导学生开展了相应的史料收集和分析的活动,促使学生在相关的史料收集、分析中实现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全面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已经成为核心素养教学体系下的最重要教学目标。据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人文精神,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丁国.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8):19-20.
   [2]张海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9(24):142.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美,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可形容景美、物美、人美;从数学角度来看,可形容图形,殊不知数字也有它别具匠心的美……在这次“通过计算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观察
期刊
期刊
基于武汉体育学院2003年研制的<武汉体育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归纳了三个学期教学运行过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专家评估结果;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课堂类型、授课教师、课程性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专家评估结果,为全面完善<武汉体育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指标体系>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讨论不同阶段课堂教学质量的专家评估结果,为进一步改进武汉体育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思路,同时为体育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索了数的计算规律.当我看到这张表格时,每个算式结果中的数字与幂的底数之间的关系令我惊叹不已!  每个算式结果的最后两位都是25,再观察25前面的数字与前面幂的底数发现:底数把5去掉后剩下的数字与它本身加1后所得的数的积就是25前面的数字,即可以表达成(10n 5)2=100n(n 1) 25(n取正整数).  更一般的是下面的探索:21×29=609,  34×36=1 22
学习7.2节时,我并没有满足课本上例题的一种解法,而是在自习课上想到了多种解法,下面是我的一些解法:  例 如图1,AB∥CD,∠A=∠D,判断A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材上说明“AF∥ED”是利用“∠D=∠BED”“∠A=∠D”等量代换到“∠A=∠BED”实现问题的突破. 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A=∠AFC”“∠A=∠D”等量代换到“∠D=∠AFC”,请看:  解法二:AF∥ED.
图1在学完“三角形的特殊线段”后,关于三角形的中线,我积累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结论1:三角形的一条中线等分此三角形的面积.接着在练习课本第41页第11题时,我又有了好几个“思
练习讲评时,老师安排我讲解下面这道练习:  例1 如图1,在△ABC中,CP平分∠ACB, BP是△ABC的外角∠ABE的平分线,试分析∠P与∠A的大小关系.  我发现∠P=∠A,不过不少同学都感到很惊讶. 我感觉只叙述难说清楚,于是就在黑板上写出如下的过程:  由△BCP外角的性质得到,∠P=∠PBE-∠PCB,由△ABC外角的性质得到,∠A=∠ABE-∠ACB,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PB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