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对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毕竟,简单的享乐只能让人很快地产生出餍足感来,对于具备良好修养的精英人士来说,退休就意味着写出《萨朗波》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觉或者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享乐。
中年退休的想法通常也来自于对这类幸福生活的憧憬,持有这样念头的人介于现实和浪漫之间,他们渴望一个无拘无束的生活空间可以让自己为所欲为,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一个心愿是要有足够的财富来做保障的。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做到这点的话,社会无疑会更加进步,而不是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游手好闲的人越来越多,无时无处不在用他们的金钱和能力败坏着道德风气和社会规范。
若干有些违背国人常识的例子说明,当年欧洲“腐朽没落”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贵族阶层曾经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做出过极大的贡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可以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做事,他们的个人兴趣与这项或那项伟大的人类福祉不谋而合,他们的个人成就感的满足同时也意味着社会能够由此而得到或多或少的一些进步。
中年退休对人的吸引力正在这里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或许会有新的福楼拜周游世界,写下一部新的《萨朗波》,也或许会有新的爱德华·吉本遍访古迹著成一部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个人所需要获得的最大成就感就在这里,而不是如何为公司多做了一单生意,如何为自己谈到了高额年薪,如何在一家大型公司里升到了更高的管理位置。
如果我们认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那么,我们就会认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应该是所有人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的需要必然是和功利无关的,它可以是《萨朗波》,可以是《罗马帝国衰亡史》,却不应该是一单生意、高额年薪或者更高的管理位置——后者虽然也能够满足一些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毕竟是低级的,不够纯粹的。只有满怀兴趣的,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着快乐、享受和成就感的事情才有可能创造卓越——把威廉·莫里斯的古老的美学观点稍微发展一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以,人对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毕竟,简单的享乐只能让人很快地产生出餍足感来,从而迫使人去追求更高难度的享乐,这对于具备良好修养的退休人士来说,就意味着《萨朗波》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觉或者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赌博和嫖娼——虽然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确实在国内一些暴富得足以使人中年退休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遍地出现过。
让人产生中年退休想法的另一层原因是:社会变动过大,人们心里的不确定感随之加剧。一个人虽然现在收入颇丰,但他会顾虑到这样的收入还能维持多久,自己的职业还能做多久,透支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这样的忧虑迫使他们希望在有能力挣钱的时候拼命挣钱,赶紧把后半生所需要的财产挣够,只有这样,才能觉得心安。
一个朋友几年来不断跳槽他曾感叹说:一开始自己在公司里算年轻的可不知不觉几年下来,忽然自己已经成为年纪最大的一个了,每家公司里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聚集着,那些年纪大些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7的确在现在的很多公司里,30岁已经算是高龄。到了30岁,如果还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或者具备了在未来几年内退休的可能,那种危机感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中年退休,这里面既有个人的渴望,也有社会的压力。前者的因素既可以完满人生的经历,又可以促进社会的福祉,后者的因素却十足表现出了人们在大动荡时代里的焦虑和恐惧——这一点就好像正准备过冬的松鼠在储藏食物。但是,从这一层面上说,人还不如松鼠,因为他们不知道冬天到底什么时候会来,不知道冬天到底会有多冷,也不知道冬天到底会有多长,他们只知道,自己为过冬而储藏的“食物”不知道会在哪天,不知道会因为什么缘故,就会遭遇贬值。是啊,“赶紧把后半生需要的财产挣够”——不但要“够”,还要类型多样化、分布合理化。没办法做人就是这么辛苦。
中年退休的想法通常也来自于对这类幸福生活的憧憬,持有这样念头的人介于现实和浪漫之间,他们渴望一个无拘无束的生活空间可以让自己为所欲为,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一个心愿是要有足够的财富来做保障的。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做到这点的话,社会无疑会更加进步,而不是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游手好闲的人越来越多,无时无处不在用他们的金钱和能力败坏着道德风气和社会规范。
若干有些违背国人常识的例子说明,当年欧洲“腐朽没落”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贵族阶层曾经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做出过极大的贡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可以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做事,他们的个人兴趣与这项或那项伟大的人类福祉不谋而合,他们的个人成就感的满足同时也意味着社会能够由此而得到或多或少的一些进步。
中年退休对人的吸引力正在这里你可以做你喜欢的事,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或许会有新的福楼拜周游世界,写下一部新的《萨朗波》,也或许会有新的爱德华·吉本遍访古迹著成一部新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个人所需要获得的最大成就感就在这里,而不是如何为公司多做了一单生意,如何为自己谈到了高额年薪,如何在一家大型公司里升到了更高的管理位置。
如果我们认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那么,我们就会认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应该是所有人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的需要必然是和功利无关的,它可以是《萨朗波》,可以是《罗马帝国衰亡史》,却不应该是一单生意、高额年薪或者更高的管理位置——后者虽然也能够满足一些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毕竟是低级的,不够纯粹的。只有满怀兴趣的,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着快乐、享受和成就感的事情才有可能创造卓越——把威廉·莫里斯的古老的美学观点稍微发展一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以,人对中年退休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毕竟,简单的享乐只能让人很快地产生出餍足感来,从而迫使人去追求更高难度的享乐,这对于具备良好修养的退休人士来说,就意味着《萨朗波》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之类的东西,而不是每天睡大觉或者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地赌博和嫖娼——虽然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确实在国内一些暴富得足以使人中年退休的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遍地出现过。
让人产生中年退休想法的另一层原因是:社会变动过大,人们心里的不确定感随之加剧。一个人虽然现在收入颇丰,但他会顾虑到这样的收入还能维持多久,自己的职业还能做多久,透支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这样的忧虑迫使他们希望在有能力挣钱的时候拼命挣钱,赶紧把后半生所需要的财产挣够,只有这样,才能觉得心安。
一个朋友几年来不断跳槽他曾感叹说:一开始自己在公司里算年轻的可不知不觉几年下来,忽然自己已经成为年纪最大的一个了,每家公司里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聚集着,那些年纪大些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7的确在现在的很多公司里,30岁已经算是高龄。到了30岁,如果还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或者具备了在未来几年内退休的可能,那种危机感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中年退休,这里面既有个人的渴望,也有社会的压力。前者的因素既可以完满人生的经历,又可以促进社会的福祉,后者的因素却十足表现出了人们在大动荡时代里的焦虑和恐惧——这一点就好像正准备过冬的松鼠在储藏食物。但是,从这一层面上说,人还不如松鼠,因为他们不知道冬天到底什么时候会来,不知道冬天到底会有多冷,也不知道冬天到底会有多长,他们只知道,自己为过冬而储藏的“食物”不知道会在哪天,不知道会因为什么缘故,就会遭遇贬值。是啊,“赶紧把后半生需要的财产挣够”——不但要“够”,还要类型多样化、分布合理化。没办法做人就是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