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美国作家戴尔科夫小时候十分自卑,有一次他的中学英语教师要求学生续写小说《捕杀一只模仿鸟》的最后一章。多年以后,对于自己当时写了什么,老师给自己打了多少分,戴尔科夫都不记得了。但他却永远记得老师在他的作业上批的四个字:“写得不错!”就是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戴尔科夫后来说:“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将来干什么,可读了老师这四个字的批语,我回家立刻写了一个短篇小说,这是我一直梦想要做但又绝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他写了许多小说,并总是交给英语老师评阅,老师总是真诚地给他鼓舞和激励。从此,戴尔科夫越发自信,终于成为一名卓越的作家。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足见激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激励,使他们拥有不懈的勇气和动力,教师要让他们始终生活在激励的阳光中,而不是批评的阴影下。我想,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名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每次上课让他回答问题,他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下课也极少和同学玩。但是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工整,作文写得也不错。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他的作文,还当众表扬了他。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他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第一次发现他笑得那样灿烂。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上课开始举手回答问题,和同学的交往变得融洽起来,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学期结束的时候,他在我的书里夹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谢谢您,老师!以前我就像一只丑小鸭,得不到温暖和关怀。是您的表扬和鼓励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接到这张卡片,我的眼睛湿润了,没想到我的激励在孩子的心中竞然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让我沉思了很久:对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寡言少语、不善交流的后进生,批评和斥责只会使他们更加自卑,只有不断地给他们以激励和鼓舞,真诚呵护他们幼小而又自尊的心灵,耐心等待他们的进步与提高,才称得上是最明智的方法。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激励学生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在批评中生活的孩子,只会一步步陷入自卑的泥沼;在激励中生活的孩子,才能始终高扬自信的风帆,不断接近成功的彼岸。
“扬鞭”与“奋蹄” 于颖泓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对老黄牛可贵精神的赞赏。
时下,许多学校正在进行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创建任务,不仅时光贵于“老黄牛”的“韶光”,恐怕不“扬鞭”,只靠“自奋蹄”是难以实现目标的。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这个时候必须激发起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得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图强,只争朝夕,并形成合力,方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这就必须善“扬鞭”共“奋蹄”。
“扬鞭”即激励、鞭策,有效的激励和鞭策固然来自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强劲的执行能力,说到底就是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吸引、凝聚、激励广大教职工为创建而励精图治。学校要发扬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可贵精神,引领全校教职工为完成创建目标而共同奋斗。
学校是广大教职工生存的根基、成长的平台和事业的家园,学校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位教职工搭建学习的空间、成长的平台。为了完成创建任务,学校的各个部门所担当的职责很重,须尽一切可能使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向心力,凝聚人心。人心所向才是力量,这种力量是绝非金钱所能买到的。当代著名作家张炜说:“深深的牵挂才能使我勤奋,使我勇敢和坚韧,使我有了成长的希望。”只有形成集体的凝聚力,才能使教职工牵挂学校、顾念学校,进而热爱学校,而不是仅仅为了薪水而无奈地上班上课,仅仅为了职称而无奈地教学教研。集体的凝聚力可以使广大教职工相识相知,视彼此为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是教职工产生荣辱感的根源和土壤。否则,彼此互不相知的教职工,即便得到了荣誉也感觉无人知晓,受到了批评也无关痛痒,学校的一切奖惩就只剩下金钱刺激或经济惩罚,而缺失了精神的激励与鞭策,彼此就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长此以往,人心向背,精神涣散,一切人和事就只能“花自飘零水自流”。
因而学校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须扬鞭并善扬鞭,从自身的职能性质出发,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而发挥管理者应有的作用,尽其所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使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极尽所能,发光发热。
学校的各行政部门要突出服务和协作意识,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该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等服务对象的评价,看作是工作荣辱天平上的基本砝码,为此,学校领导应把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衡量干部和部门业绩的基本尺度,让教职工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善于“扬鞭”方可形成内聚力,有内聚力才能产生有效的内驱力,方能催人“奋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足见激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激励,使他们拥有不懈的勇气和动力,教师要让他们始终生活在激励的阳光中,而不是批评的阴影下。我想,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名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每次上课让他回答问题,他总是低着头沉默不语,下课也极少和同学玩。但是我发现他的字写得很工整,作文写得也不错。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他的作文,还当众表扬了他。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他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我第一次发现他笑得那样灿烂。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上课开始举手回答问题,和同学的交往变得融洽起来,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学期结束的时候,他在我的书里夹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谢谢您,老师!以前我就像一只丑小鸭,得不到温暖和关怀。是您的表扬和鼓励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您是我最好的老师!”接到这张卡片,我的眼睛湿润了,没想到我的激励在孩子的心中竞然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让我沉思了很久:对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寡言少语、不善交流的后进生,批评和斥责只会使他们更加自卑,只有不断地给他们以激励和鼓舞,真诚呵护他们幼小而又自尊的心灵,耐心等待他们的进步与提高,才称得上是最明智的方法。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激励学生的方法很多,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在批评中生活的孩子,只会一步步陷入自卑的泥沼;在激励中生活的孩子,才能始终高扬自信的风帆,不断接近成功的彼岸。
“扬鞭”与“奋蹄” 于颖泓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对老黄牛可贵精神的赞赏。
时下,许多学校正在进行教育现代化的创建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创建任务,不仅时光贵于“老黄牛”的“韶光”,恐怕不“扬鞭”,只靠“自奋蹄”是难以实现目标的。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这个时候必须激发起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得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奋发图强,只争朝夕,并形成合力,方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这就必须善“扬鞭”共“奋蹄”。
“扬鞭”即激励、鞭策,有效的激励和鞭策固然来自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强劲的执行能力,说到底就是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吸引、凝聚、激励广大教职工为创建而励精图治。学校要发扬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可贵精神,引领全校教职工为完成创建目标而共同奋斗。
学校是广大教职工生存的根基、成长的平台和事业的家园,学校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位教职工搭建学习的空间、成长的平台。为了完成创建任务,学校的各个部门所担当的职责很重,须尽一切可能使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向心力,凝聚人心。人心所向才是力量,这种力量是绝非金钱所能买到的。当代著名作家张炜说:“深深的牵挂才能使我勤奋,使我勇敢和坚韧,使我有了成长的希望。”只有形成集体的凝聚力,才能使教职工牵挂学校、顾念学校,进而热爱学校,而不是仅仅为了薪水而无奈地上班上课,仅仅为了职称而无奈地教学教研。集体的凝聚力可以使广大教职工相识相知,视彼此为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是教职工产生荣辱感的根源和土壤。否则,彼此互不相知的教职工,即便得到了荣誉也感觉无人知晓,受到了批评也无关痛痒,学校的一切奖惩就只剩下金钱刺激或经济惩罚,而缺失了精神的激励与鞭策,彼此就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长此以往,人心向背,精神涣散,一切人和事就只能“花自飘零水自流”。
因而学校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须扬鞭并善扬鞭,从自身的职能性质出发,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而发挥管理者应有的作用,尽其所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使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极尽所能,发光发热。
学校的各行政部门要突出服务和协作意识,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应该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等服务对象的评价,看作是工作荣辱天平上的基本砝码,为此,学校领导应把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衡量干部和部门业绩的基本尺度,让教职工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善于“扬鞭”方可形成内聚力,有内聚力才能产生有效的内驱力,方能催人“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