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一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中有关函数与极限内容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初等数学 教学内容 衔接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专业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一方面,高等数学为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可逐步培养具有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等院校中,各个学科门类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对于中学所开设的课程而言,分类更细化,研究内容更丰富,研究方法更新颖,使用的工具更先进。尤其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工具特别是思维方法等较初等数学都有较大的变化,同时,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对于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来讲,普遍感觉到高等数学难学,难就难在高等数学与初学数学的衔接出现“台阶”。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新出版的高中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新教材进一步加强了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联系,高中教材中安排了大学数学课程里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比如,在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一元函数的极限与导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线性规划等的部分内容,试图从教学内容方面解决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问题。
  目前,虽然各个高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加强内涵建设,例如,建设精品课程和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等,但是,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新变化尚没有给予充分考虑,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交叉重复的内容增多,而有些内容却仍然存在脱节或空白。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数学学习形成了障碍。大学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是高等学校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就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而言,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里均有体现。下面主要就“函数与极限”这部分内容给出分析比较与教学建议。
  
  1、函数
  
  函数及其初等性质是初等数学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简单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特殊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中考或高考对正确理解和运用它们的初等性质以及熟练地进行初等运算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掌握得也比较牢固。高等数学则是以函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函数的微分、积分为主要研究内容。高等数学教材在有关函数的初等性质方面对学生的要求,除了初等数学中的那些基本要求之外,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函数内容较初等数学教材也更加丰富。
  与高中数学教材类似,高等数学教材在介绍函数概念之前,首先介绍集合概念及其运算,然后引进映射的概念。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基石,而映射是近、现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介绍集合与映射的基本内容之后,函数概念便顺理成章地作为一类特殊的映射被引进。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将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映射,比初中数学对函数概念的刻画更加严格和深刻,其内涵也更为丰富。与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不同的是,高等数学教材除引进映射的概念外,还介绍了逆映射和复合映射的概念。另外,初等数学中很难见到的一些函数,如符号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等,在高等数学中经常被提及和研究。高等数学教材中还增加了函数的有界性、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等概念,介绍了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的概念及有关内容,对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等内容的要求有所提高,对一些基本初等函数如幂函数、反三角函数等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例如,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仅对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概念作了简要介绍,并且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些反三角函数表示“非特殊角”即可,而对它们的初等性质和图像特征以及对反余切函数、反正割函数和反余割函数的相关内容等都未作要求。
  教学建议:根据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对函数内容要求的不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简要复习集合和映射的概念及相关运算,并把函数概念及有关性质作为映射的特例进行简要回顾,而把逆映射与复合映射、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概念及有关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述和介绍。高等数学教学对初等数学中不太涉及的符号函数、取整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等内容应作详细介绍,对一般的幂函数和反余切函数、反正割函数、反余割函数以及双曲函数、反双曲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也应作较为详细的讲解,而对初等数学中已重点讨论的二次函数、特殊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等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初等性质只需作简要介绍甚至一笔带过。高等数学教学还应讲解清楚在高等数学中经常遇到的函数有界性、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等基本概念。
  
  2、极限
  
  对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高中教材采用的是描述性定义,而这种定义绝不是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高中学生对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比较形象和直观,对简单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求法也易于掌握。
  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或称数学定义,是在高等数学教材中采用和“的表述形式给出的。对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一和”定义,许多大学新生都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可以说,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和一定义是大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关于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其它理论结果和运算性质,如收敛数列和函数极限的性质、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与比较、极限运算法则的理论推导、极限存在准则与两个重要极限等,都是高等数学教材重点讲述的内容。
  教学建议:高中阶段对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及运算的简单介绍,为大学阶段高等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形象直观的基础。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介绍了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之后,应明确告知学生这些并非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精确定义,它们的精确定义或数学定义以及有关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丰富理论结果和运算性质将会在大学的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教材中给出。另一方面,大学新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应能很好地回顾高中阶段介绍的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以加深理解它们的严格数学定义,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除了函数与极限的有关内容之外,对于一元函数微分学等内容的衔接,也有不少问题值得分析与探讨。另外,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还存在某些知识点的“断裂”问题,例如,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已不再介绍极坐标及有关内容,而大学数学教材则是把极坐标知识作为已知知识对待的。这些问题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第五版上册)
  [2]复旦大学数学系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编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数学
其他文献
读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总有缺乏真情实感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学生没有情感吗?仔细观察一下,认真研究一下自会发现这里有两种原因:一是缺乏自信心。每次老师留下作文题目和要求时,多数学生不敢直接地去审题,总是想到作文书上去找相似的文题进行仿写。这样“生吞活剥”的作文虽有几个华丽的词藻。怎能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学生沉眠于心底的真情激活。此时,学生的情感就像煤与炭,必须有火柴
一、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启发式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历史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历史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进行“启发式教学”。此做法,看似是“启发”,实质是“代发”。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一些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些孤立、零散、表面的问题,或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记忆
快乐在不同人的眼中的诠释是不同的。在学者眼中,学问就是快乐;在科学家眼中,科研成果就是快乐;在作家眼中。写出受人们欢迎的作品就是快乐;而在教师眼中呢,让每个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就是快乐。自然,我属于最后一类。  未当班主任之前总感觉班主任比课任老师忙些、累些,但却总也不以为意,当真正扮演起班主任这个角色以后,我才更深刻理解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称誉的真正内涵。如果有人问我,当班主任
随着新课程的实行,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而多媒体教学在此过程中以它多方位的角度、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人机交互性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取长补短,以适应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强化课前研究做好教学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调查分析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现状,深入探讨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语用知识学习,最终提高其跨文化语用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 跨文化语用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    1.引言  随着语言文化内涵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笔者在进行高中生跨文化语用能力问卷调
激励是指能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通过激励能使人在内部或外部某种刺激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条件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发现激励性教育在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励课堂效果  课前预
兴趣是思维启动的前提,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就能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打破旧的形式主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才能精彩呈现:    一、师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语文册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外国文学,一个童话故事。文中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重点课文。  本文作者意在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通过一次次幻想来感悟小女孩的悲惨、可怜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黑暗。教学中,我
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得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因为要组织全年级学生出游,学生们被集中在报告厅接受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安全教育后分散回班,按常规,班主任应该再老调重弹,把出游的细节一一数说,直到没有疏漏为止。看着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座位上,我打心眼为他们难过,为盼这次秋游,我的学生们已经保持两周没有扣分的最新纪录了,眼看好事将成,又要接受这么多繁文缛节的说教。孩子们的容忍
[摘 要]日前,我有幸参加了“全县中青年语文教师竞教”活动的观摩学习。各位执教者精湛的教学技艺让我叹为观止。尤其是仪陇县滨江小学的谢红艳老师所执教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盘古开天地》一课。其中有一个组织教育活动让我感触良多。谢老师在课堂上一次简短的组织教学活动,让我对新课改的一些新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听课 学习 感受    一、创设情境,呈现教学艺术性    情境教学教学一直以来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