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标的呼声,几十年甚至可以说几千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学子的需求,应彻底改变。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所提倡的“互动一生成”课堂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尝试和探索。本文所阐述的就是本人在探索中学语文合作性课堂的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性 互动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人的发展。研究表明,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物与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其实就是在师与生的交往互助中展开的,也就是说师生双方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或是“手段一目的”的关系,而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合作、互相促进、互相辅佐”的关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努力探寻着创建互动课堂的方法,下面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建高效的互动课堂。那么,语文教学阅读课中怎样贯彻这种思想呢?我认为教师应有一个基本的学法指导,在一堂课中应抓住这六个字:读、疑、议、说、评、练。
1.指导学生“读”。一篇好的文章,读者用心的读是很重要的。怎样读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指导,但仅限于轻、重、急、缓、抑、扬的分别介绍,而不能具体到这句话怎么读,至于用什么方式读、或默读或速读,用什么感情读,都应由学生自己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感情融入反复的诵读中,在诵读之中主动地品味语言的美妙,而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2.教会学生“疑”。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而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则只是一味被动地解答,并不能真正打开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依赖性,丧失了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更是学生质疑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练兵场。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按以下环节进行:组织筛选一合理调整一设疑辅助一注重语言训练。对于学生的质疑,部分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部分可当堂明确,或留下悬念,经过筛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主问题和辅问题,适时做出教学调整,同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相机设疑,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点提出来,引起学生探索。在释疑的过程中,不能只在理性上做出解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感悟,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答。
3.组织学生“议”。“议”就是议论、讨论。初读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2人一组或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组织有序,先议什么,后议什么,教师都应组织协调,不可开单人演讲会,也不可七嘴八舌,应在确保纪律的同时人人参与,人人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到是学习的主人,对知识充满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安排学生“说”。“说”是学生讨论后的学习思想交流。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是只让学生议一次说一次的,它往往是议议说说、说说议议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要有个先后次序的安排。一般来说,学生初次议论后,应先安排学生说文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解答。其次可安排学生讨论学后的收获。形式多种多样,座谈会,演讲,主持节目,采访等形式都是说的较好形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井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正确的理解认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5.激发学生“评”。“评”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讲。评课文,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评论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课文的局部内容。另外,对于学生的解答或演讲、朗诵,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评他人之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说无论学生的评论是否能体现课文中心,只要学生能在学习评论中发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6.布置学生“练”。“练”,即练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训练。但这只是一种思维训练和口头训练。真正对知识的巩固,对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布置学生做好两个方面的练习:一是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点评,写课文读后感,写阅读联想作文等。二是布置学生背,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背诵积累一些优美的文段,名言警句。
以上这“六个字”的教学,都可能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认真贯彻新课标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建出活跃而充满生命力的互动课堂。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北溪乡学区北溪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体性 互动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人的发展。研究表明,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物与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其实就是在师与生的交往互助中展开的,也就是说师生双方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或是“手段一目的”的关系,而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合作、互相促进、互相辅佐”的关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努力探寻着创建互动课堂的方法,下面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建高效的互动课堂。那么,语文教学阅读课中怎样贯彻这种思想呢?我认为教师应有一个基本的学法指导,在一堂课中应抓住这六个字:读、疑、议、说、评、练。
1.指导学生“读”。一篇好的文章,读者用心的读是很重要的。怎样读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指导,但仅限于轻、重、急、缓、抑、扬的分别介绍,而不能具体到这句话怎么读,至于用什么方式读、或默读或速读,用什么感情读,都应由学生自己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感情融入反复的诵读中,在诵读之中主动地品味语言的美妙,而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2.教会学生“疑”。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而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则只是一味被动地解答,并不能真正打开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依赖性,丧失了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更是学生质疑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练兵场。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按以下环节进行:组织筛选一合理调整一设疑辅助一注重语言训练。对于学生的质疑,部分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部分可当堂明确,或留下悬念,经过筛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主问题和辅问题,适时做出教学调整,同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相机设疑,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点提出来,引起学生探索。在释疑的过程中,不能只在理性上做出解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感悟,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答。
3.组织学生“议”。“议”就是议论、讨论。初读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2人一组或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组织有序,先议什么,后议什么,教师都应组织协调,不可开单人演讲会,也不可七嘴八舌,应在确保纪律的同时人人参与,人人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到是学习的主人,对知识充满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安排学生“说”。“说”是学生讨论后的学习思想交流。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是只让学生议一次说一次的,它往往是议议说说、说说议议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要有个先后次序的安排。一般来说,学生初次议论后,应先安排学生说文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解答。其次可安排学生讨论学后的收获。形式多种多样,座谈会,演讲,主持节目,采访等形式都是说的较好形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井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正确的理解认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5.激发学生“评”。“评”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讲。评课文,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评论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课文的局部内容。另外,对于学生的解答或演讲、朗诵,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评他人之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说无论学生的评论是否能体现课文中心,只要学生能在学习评论中发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6.布置学生“练”。“练”,即练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训练。但这只是一种思维训练和口头训练。真正对知识的巩固,对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布置学生做好两个方面的练习:一是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点评,写课文读后感,写阅读联想作文等。二是布置学生背,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背诵积累一些优美的文段,名言警句。
以上这“六个字”的教学,都可能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认真贯彻新课标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建出活跃而充满生命力的互动课堂。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北溪乡学区北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