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看少年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722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的心上掠过一只孤鸿,他的身影在无人的月夜徘徊;他缠绵病榻,不误饮茶;他满鬓寒冬积雪,心中却雪融草青,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他家徒四壁,却暗想着“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诗人、哲人、书画家、美食家,这些称号皆可赋予他,但没有一个能桎梏他。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又丰富多彩;他的性格豪放不羁,但又成熟圆融。他直谏敢言、清高孤傲,可又平易近人,体恤民生;他一生向往回归故里,可又随遇而安,处处为乡;他彻悟菩提、看淡轮回,可又注重养生、饮食男女。一个简单的“乐天派”远远无法概括他,一个抽象的比喻无法全面展现他,因为他同千年以来他的追随者一样,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若要为这个普通的人再添一个不平凡的称呼,我愿称之为——少年。
  初到黄州,死里逃生,梦寐惶恐,苏轼有的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与凄凉。熟住黄州,他可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风采不减的老少年;可以是“玉笋纤纤揭绣帘,一心偷看绿萝尖”的农夫苏东坡;也可以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浪里白头翁苏轼。与其说苏轼在不同的境遇中身份与心境随之变换,不如说是境随心转。心中年少,景物皆朝;心中春至,百草萌芽;心中坦荡,海阔天空。在他的诗词里,仿佛是万物牵绊着他,实则是他调动着万物。
  游历黄州,他仍旧是那个本性不改的苏仙。他满怀一腔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抱明月而长终的意气,挥斥方遒,一苇以航。他的诗词,即便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读来也按捺不住心中热血,可他本人却爱极了抛下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抑或是“不知东方之既白”,随后拂袖而去。从幼年到少年,我没有一次读到这几句诗不浮想联翩的,好像哄骗你饮下一壶醇烈的酒,当你正陶醉其中,他便倏尔收回酒坛子。料峭春风吹酒醒,你意犹未尽,抬起酡红色醉醺醺的脸,找寻着酒香的源头,于是你找寻到了。苏东坡以一双深邃的看透一切的天真的眼睛凝视着你,清浅恬淡的笑容在字里行间微微浮现。这是有我之境?这是无我之境。余下的只有反复无穷的回味了。
  苏轼面对逆境的乐观豁达过于耀眼,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他面对顺境的宠辱不惊。别黄州前,他书下“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他或许真的拥有吟诗作赋的天资;他必定拥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一花一木,一泉一石,他都能产生常人轻易不能体会的感情,发现常人容易忽视的细节中蕴藏的哲理。即便是令他的仕途深受打击的黄州,也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的一站,他不能不心生眷恋。右迁汝州的途中,苏轼却惦记着山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血雨腥风的转场之间,他是一股清流,徜徉在人间至味是清欢之中。
  后来又是几起几落,苏轼过着自己时喜、时叹、时抒怀、时悲慨的日子,总体来说是苦的,而有了这些苦,他的心是清明、坦荡而坚定的,他的境界也就进退自如了。在颍州黄河侧,一樽酒,无限事,何妨从头说;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辞长做岭南人;到了儋州,视陶渊明如前生的苏轼,还是为五斗米折了腰,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这时的苏轼不自知,自己早已经到达所慕先人“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彻彻底底地返璞归真了。当代木心先生认为,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我以为,古往今来真正将这种状态做到了极致的,只有苏东坡一人。所以我不愿将他的这种境界称为“出尘脱俗”,因为他分明活得最入世,也最无拘。他又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述的“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的少年,他有真正永远年少的灵魂。我在苏轼身上第一次真切品味到“少年”一词的美好。
  苏轼的词以豪放闻名遐迩,另一个以豪放著称的,是李白。这两人是大为不同的,又为何一道提起?因为我觉得这两位千年前的文豪身上有着相似又不同的少年气。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和苏子瞻生活在同一时代,将进酒时对面坐着的是子瞻,李白举杯高唱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应也会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扣案而和之,直至相与枕睡。苏轼曾评价说:“李白,狂士也。”他对李白是赞赏,是歆慕,更是契合的灵魂间的认同感。二人写诗都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抒情咏志,下笔不休,姿态横生。不同的是,苏轼没有李白的浪漫,李白没有苏轼的泰然。一个是谪仙,一个是烟火。
  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曾询问随好友离京五年,从始至终不离不弃的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好友与柔奴没有想象中的面黄肌瘦,反倒更加容光焕发。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想,“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也是苏轼心底的一句话。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是路上先行的少年,而他的身后,无数人前赴后继,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顾锦如: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二(16)班学生
  指导老师:陈佩华
  编辑 巴恬恬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今天我正和朋友在外面玩耍,突然感觉周围变暗,抬头望去,天空中不知何时飘来了一团团乌云,很快就把碧蓝的天染成深灰,阴沉沉的,似乎要坠下来。  一阵风吹来,空气中少了炙热,取而代之的是清凉。我们高兴地在风中奔跑嬉笑,享受着难得的凉爽,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变轻了,似乎有无形的力量把我们托起来。一瞬间,周围的树木花草突然像发了疯似的摇摆起来,大树像是被无形的手拽住了,把头甩来甩去。狂风大作,怒气冲冲地向大地上
期刊
当你独自一人........  当你独自一人时,你是会觉得孤单?迷茫?还是愉快?  当你独自一人时,你会阅读?运动?还是发呆?  当你独自一人时,你是在享受?还是在kill time?  如何度过一个人的时光?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一个精彩的答案,科学宅男Leonard给毕业生演讲时说道:“或许你在学校格格不入,或许你在学校里是最矮小的,最胖的,最古怪的,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感觉自己不合群不优秀。
期刊
老吴的心情很美丽,嘴里哼着《酒干倘卖无》,“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可是脚下如“捣蒜”,步子凌乱得很。风吹着,撩起一撮头发,露出光亮的脑门,老吴混沌的大脑就清醒多了。老吴拢起手掌,朝里哈气,有一股酒精味道。还好,气味不浓。  为了喝酒,他们夫妻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了,也难怪妻子王芳跟他过不去。  每次他喝醉了,回家就排山倒海地吐,卫生间一片狼藉。妻子一边数落他,一边收拾残局。酒精、食物发酵
期刊
《莫愁·小作家》:郭老师教语文很多年,写作时间相比于你的教书生涯不算长,你是如何走上儿童文学创作之路的?  郭姜燕:说起这个,我要感谢女儿。2009年夏天,读中学的女儿暑假作业颇多,我就陪着她。突然心血来潮,以女儿为原型,写了一篇她和猫的小说,投给杂志社,居然发表了,这让我很惊喜。  那时,我并没有想到要走创作的道路。后来遇到我的导师冯卫东先生,他带着我做教育课题研究,得知我发表过儿童文学作品,鼓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例如,当一名医生,坐一次飞机,看一次大海……不过,我的心愿却是爸爸能够多在家待一待,能陪我看一场完整的电影。  我的爸爸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几乎每天都在工作中度过。平时,爸爸回来得很晚,经常等我洗完澡他才能到家。有时,匆匆吃完妈妈下的面条后,他就又坐在电脑桌前,准备第二天工作的材料。第二天早上,我还没有起床,爸爸就走了,而晚上,我睡着了他才能回到家里。有时,甚至好几天,我都见不
期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这或许是今年春节以来在各类媒体上出现最频繁,最能给人安慰与信心的一句话。窝在方寸的斗室中,人们渴望拥抱春天、融入春天,更渴望享受春天。  尽管春天欣欣然张开了眼,伸出双臂期待着人们的光临,然而国外疫情的加速蔓延、国内输入性病例的不容乐观、病毒传播的不确定性等恐慌挤占着人们的思维,想和春天来一个拥抱,也变得格外小心翼翼。  朋友圈一篇篇云上游美景的图文
期刊
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有船,有停靠的码头。《边城》里描述的是沈从文故乡的事物。“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对于一个十五岁就投奔行伍、辗转各地的少年,家乡给予他的回忆总是鲜活又美好。《边城》成书于1934年,那是作者创作的盛年。从封闭的乡下搬到大城市,见识了20世纪的文明,他却又要
期刊
那是多年前的事。那晚九点多,我忙完一天的工作,来到门外透透气。门前的公园路上车水马龙,摩托车、汽车的喇叭声,不绝于耳。我正活动着筋骨,就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支着拐杖,迎面走来。我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不禁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不是壶界泰斗蒋蓉大师吗?我赶紧走向前,热情地打招呼:“蒋大师好!”  老人疑惑地看了看我,问:“你是?”  我回身指了指一旁的店面说:“我是在这里开店的,自己也做壶。”我关切地邀请
期刊
地方特色的理想模型  上海曾是石库门的海洋。石库门联排的布局和装饰纹样来自西方。石库门有院落,类似北方四合院,却是二楼三合院,中为天井。进去,内部结构又与南方徽派建筑相似:砖木立帖式,黑漆大门被石条包箍,马头墙或观音兜的山墙,饰有砖砌。  石库门样式多。自19世纪80年代始,平均每隔十多年,就经历一次形式翻新。从老式里弄到广式里弄、到新式里弄、里弄式花园住宅,沿续至抗战时期的里弄式公寓住宅,石库门
期刊
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但似乎并不想停。小克林望着窗外,想到了一个成语——细水长流。小克林又想起了二楼最右边的房间,那个房间根本用不到,被反锁起来,也不知道里面放了什么。陈旧的木门在二楼最右边的黑暗里一直沉默着,似乎是在等待什么,小克林一直觉着那里面住着小精灵,因为常常有水从门下面渗出来,小克林想,那一定是小精灵在洗澡……  不知何时,雨停了,小克林又跑到木门前,趴在门缝上大喊:“嗨,你们洗完澡了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