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 走进学生心灵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当前中学生心理方面正处于人生第二次断乳期,是人格突变期,也是人生最大的可塑期,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比较频繁,更有机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文章阐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教育实践中要发挥自己的角色地位,解析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尊重 心理健康 教育
  在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爱是班级管理的基调。要想做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一名老师容易,做一名好老师难;做一名既受学生爱戴,又受家长拥护,又能得到学校肯定的老师更难。
  一、用班主任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
  江泽民同志提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活跃的思想、鲜明的个性,有吸引力、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学生通常都有尊重、崇敬教师的意向,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学生效仿的模式,也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健康向上,愉快舒适的状态和学习环境之中。几年来,我作为班主任,始终坚持和学生一起跑操,带病坚持上课,大扫除和学生一起劳动,看到教室的卫生差了,主动打扫,遇事心胸宽广、友善待人,师生间和谐沟通,使每一位学生都养成了爱锻炼、爱劳动、讲卫生、宽厚待人的好品质。记得一次在学校班级量化评比中,我提出了“百日流动红旗不动摇”的口号,我和学生们每天相互激励着。一百天来班内无一例违纪现象,无一人迟到,卫生天天达标,终于实现了夙愿。在此期间,即使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我仍然是积极乐观地对待,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用自己的情感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动力。
  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感情的河流就朝着一个方向流动了,而当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后,就自然而然地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总之,教师对学生的爱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二、在实践中落实“尊重”教育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从互相尊重开始的,作为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今年开学后,我们班转来一位女生,她是去年休学的,由于离校时间长,她的功课有些力不从心,在两周后的期中考试中,她的班级名次排在倒第一位。但她的作文成绩考了全班第一名,我很理解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她。当时,她非常高兴,但也有一丝的愧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在作业本中给她以鼓励性的寄语,告诉她“走出框框将会成就一生”。终于我又发现了以前那个活泼聪明的她。其实,在老师眼中,每一位学生都存在潜在的能量,只要老师尊重他、理解他,一定能点燃他们进步的火焰。
  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多沟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尊重的桥梁。当然,对学生的尊重,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我们要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教育。只要我们不用过激的言语,多考虑学生的自尊,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天的班主任不仅要做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而且应当扮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对于学校佼佼者的尖子生,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赞扬远多于批评。久而久之,使他们感觉自己拥有特殊的优越感,处处高人一等,从而使其形成自负的心理,自我评价往往过高,缺乏坚韧性,一旦考试不理想,受到挫折后,经常会做出些过激行为,不利于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我班学生李志刚一直是班级前三名的学生,这次期中考试考了第九名,我从他的眼晴里看出了他的情绪变化,盡管我鼓励了他,晚休时他还是独自一人在操场上哭泣,想到了辍学。我找到他后,陪他谈到了深夜。世间一切美的东西里都有爱,终于他又回到了课堂。同样,学习成绩居后的同学,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指责,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遇事逃避、意志消沉、情绪不稳定,对事缺乏信心。针对以上情况,班主任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并及时“治疗”。
  总之,班主任对待学生要真诚、尊重,要把整颗心献给孩子们,浮躁得来的东西骗不了学生,肤浅的东西感染不了学生。
  参考文献:
  1、李伯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语文学科,与生活关系特别密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生活和情感的积累,為学生注入生命的活力,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我觉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  谈到“综合性学习”,不能不让人想起一些不容置疑的事实。我国的大中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是不错的,到国外参加考试或知识竞赛常有出色的表现,可是
期刊
探究“多种固体物质的传热性能”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P46页的教学活动之一。旨在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操作活动,认识不同固体物质传热性能不同,以及培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现象、分析辨别的能力。从而,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树立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意识。  “多种固体物质传热性能”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需要注意各种材料间的变量和定量。但在学生实验操作中,我发现许多定量出现误差,影响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
期刊
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确实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实验教学薄弱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实验过程,使理论和实验密不可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实验,物理教学的目标将成为空谈。因此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有良好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此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创新型人才的培
期刊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的提问则能成就精品,锦上添花。如何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首先要规范提问语言  课堂是灵动的,教师不可能精心准备好课堂上的每一句教学用语,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教学机智,随机应变
期刊
摘要:新课标的改革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需要全体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体育课程的改革,特别是新课标施行后的效果,最终要通过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落实与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为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改革初期教师应着重从教材、教学及考评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在实践中应对新课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 思考 教材 教学 考评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传统的教材体系比较僵化、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动态视频色彩鲜艳、音响效果生动等独特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积极探讨  我认为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小
期刊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探究 教学作用  一、探究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
期刊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如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和图形,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