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幼儿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指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提升幼儿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本文详细讲述了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意义,以及为如何实现课程游戏化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策
引言:
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幼儿园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能够增加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游戏化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在幼儿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专注力较差,对事物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教师要抓住幼儿兴趣的敏感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幼儿天生对游戏充满了无尽的兴趣,教师采用游戏教学,能迅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增加幼儿积极听课的热情,帮助幼儿在玩乐中提高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做到寓教于乐[1]。例如,在教幼儿初形状的时候,把较枯燥的过程融入游戏中:“准备早已自制好的图形卡,告诉幼儿每图卡就是一个图形宝宝,老师把一张图形卡宝宝放在幼儿眼前3-5秒,并且告诉图卡宝宝的名称,幼儿跟着复述,接着再认识下一张,进行“谁不见了的 游戏”。教师还可为孩子准备生活当中与形状相似的物品图片,对于生活当中的物品,孩子更加的熟悉,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对形状更加理解,接受。”在这些过程中,幼儿一边游戏一边学习,不自觉中认识各种形状。其次,游戏能够创造和谐、有趣、活跃的课堂气氛,拉进幼师之间、幼儿之间的距离,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排斥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更好地投入教学过程,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对策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物质载体,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基础。幼儿园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保障。
首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需要幼儿园进行游戏区域划分。根据游戏的内容、游戏活动需要的场所范围,将游戏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区域所承载的活动性质。比如,大型的游戏活动,如滑滑梯、体能拓展、荡秋千等,这些需要的游戏场所面积大、游戏设施体积大,可以集中设置在一个区域。对于像绘画、积木、阅读等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场所要求低,活动强度也不大,就可以集中设置[2]。
其次,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需要幼儿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时间。有些游戏教学比较剧烈,有些比较安静,幼儿又出于自制力比较低的年龄,特别容易分心。在进行比较安静、需要动脑的游戏活动时,比如阅读、绘画等游戏,如果环境嘈杂,不能保持外在环境的安静,很难保证幼儿保持专注力,游戏教学也难以进行。幼儿园在安排游戏时间上,要兼顾大多数幼儿,在需要幼儿进行大强度、剧烈游戏活动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实现亦动亦静、互不打扰、协调一致。
游戏的设置要有教育性
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做到了与幼儿游戏,但是没有做到游戏化教学。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游戏的结合,游戏是形式,教学才是目的。如果游戏不经过精心设置,认真研究,那其教育意义就大打折扣,这种方式也称不上游戏教学。
游戏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实现教学目标是游戏的目的,把教学融入游戏中,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形式,传授知识的载体。游戏的过程设置、每个环节的进展、游戏的规则制定,甚至语言的组织方式,都要时刻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指导,在保证游戏教育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3]。
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指导游戏。
很多幼儿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不正确,认为游戏是幼儿参与的,自己只负责“观战”,实行“放羊式”管理,其实不然,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也应该是游戏的参与者。在与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享受游戏的乐趣、遵守游戏的秩序,必要的时候,对幼儿的游戏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与教师的互动、情感的连接、对知识传授者的信任。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更有意义。
游戏的设置要联系幼儿实际
游戏要人性化
游戏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针对不同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这种差异化的方式,与幼儿自身特点更加符合,可消除幼儿在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方面的不适,既保护了幼儿的心理,又发挥了他们性格的长处。比如,对于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的幼儿,可多安排一些繪画、积木、阅读等方面的游戏;对于性格活泼、喜欢运动的幼儿,可多设计一些闯关、竞技、探险等方面的游戏。在幼儿适合的环境里,他们会锻炼自己的长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4]。
游戏要生活化
游戏生活化,是指游戏要贴近生活,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吸取借鉴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让幼儿对游戏有一种熟悉但又新鲜的感觉,增加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比如,在设计游戏时,将游戏角色的设定,用幼儿经常看的动画片,如《葫芦娃》、《黑猫警长》中的角色来安排,基于幼儿对动画的亲切感,会自然地被带到游戏中,能提高幼儿对游戏参与的热情。再比如,在教育幼儿要孝敬老人的道理时,可以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一个家庭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设计一个过生日分蛋糕的场景,让扮演孩子的幼儿做出分蛋糕的表演,看其他“家庭成员”如何应对。
结束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目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游戏教学中,要发挥幼儿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幼儿园在游戏场所的设置、游戏设施配备上要到位,在游戏设置上要科学合理,使游戏不仅流于形式,而且要具有教育意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游戏设置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使游戏更加人性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陆春琴.幼儿园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163-163.
[2]陆春琴.幼儿园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163-163.
[3]王万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81-82.
[4]胡化梅.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73-73.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策
引言:
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幼儿园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游戏作为教学的载体,能够增加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游戏化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在幼儿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幼儿专注力较差,对事物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教师要抓住幼儿兴趣的敏感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幼儿天生对游戏充满了无尽的兴趣,教师采用游戏教学,能迅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增加幼儿积极听课的热情,帮助幼儿在玩乐中提高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做到寓教于乐[1]。例如,在教幼儿初形状的时候,把较枯燥的过程融入游戏中:“准备早已自制好的图形卡,告诉幼儿每图卡就是一个图形宝宝,老师把一张图形卡宝宝放在幼儿眼前3-5秒,并且告诉图卡宝宝的名称,幼儿跟着复述,接着再认识下一张,进行“谁不见了的 游戏”。教师还可为孩子准备生活当中与形状相似的物品图片,对于生活当中的物品,孩子更加的熟悉,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对形状更加理解,接受。”在这些过程中,幼儿一边游戏一边学习,不自觉中认识各种形状。其次,游戏能够创造和谐、有趣、活跃的课堂气氛,拉进幼师之间、幼儿之间的距离,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排斥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更好地投入教学过程,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对策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实现游戏化教学的物质载体,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基础。幼儿园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保障。
首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需要幼儿园进行游戏区域划分。根据游戏的内容、游戏活动需要的场所范围,将游戏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区域所承载的活动性质。比如,大型的游戏活动,如滑滑梯、体能拓展、荡秋千等,这些需要的游戏场所面积大、游戏设施体积大,可以集中设置在一个区域。对于像绘画、积木、阅读等类型的游戏活动,对场所要求低,活动强度也不大,就可以集中设置[2]。
其次,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需要幼儿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时间。有些游戏教学比较剧烈,有些比较安静,幼儿又出于自制力比较低的年龄,特别容易分心。在进行比较安静、需要动脑的游戏活动时,比如阅读、绘画等游戏,如果环境嘈杂,不能保持外在环境的安静,很难保证幼儿保持专注力,游戏教学也难以进行。幼儿园在安排游戏时间上,要兼顾大多数幼儿,在需要幼儿进行大强度、剧烈游戏活动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实现亦动亦静、互不打扰、协调一致。
游戏的设置要有教育性
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做到了与幼儿游戏,但是没有做到游戏化教学。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游戏的结合,游戏是形式,教学才是目的。如果游戏不经过精心设置,认真研究,那其教育意义就大打折扣,这种方式也称不上游戏教学。
游戏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实现教学目标是游戏的目的,把教学融入游戏中,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形式,传授知识的载体。游戏的过程设置、每个环节的进展、游戏的规则制定,甚至语言的组织方式,都要时刻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指导,在保证游戏教育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3]。
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指导游戏。
很多幼儿教师,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不正确,认为游戏是幼儿参与的,自己只负责“观战”,实行“放羊式”管理,其实不然,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也应该是游戏的参与者。在与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享受游戏的乐趣、遵守游戏的秩序,必要的时候,对幼儿的游戏给予恰当的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与教师的互动、情感的连接、对知识传授者的信任。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更有意义。
游戏的设置要联系幼儿实际
游戏要人性化
游戏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针对不同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这种差异化的方式,与幼儿自身特点更加符合,可消除幼儿在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方面的不适,既保护了幼儿的心理,又发挥了他们性格的长处。比如,对于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的幼儿,可多安排一些繪画、积木、阅读等方面的游戏;对于性格活泼、喜欢运动的幼儿,可多设计一些闯关、竞技、探险等方面的游戏。在幼儿适合的环境里,他们会锻炼自己的长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4]。
游戏要生活化
游戏生活化,是指游戏要贴近生活,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吸取借鉴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让幼儿对游戏有一种熟悉但又新鲜的感觉,增加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比如,在设计游戏时,将游戏角色的设定,用幼儿经常看的动画片,如《葫芦娃》、《黑猫警长》中的角色来安排,基于幼儿对动画的亲切感,会自然地被带到游戏中,能提高幼儿对游戏参与的热情。再比如,在教育幼儿要孝敬老人的道理时,可以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一个家庭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设计一个过生日分蛋糕的场景,让扮演孩子的幼儿做出分蛋糕的表演,看其他“家庭成员”如何应对。
结束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目前幼儿园教学的主要途径。在游戏教学中,要发挥幼儿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幼儿园在游戏场所的设置、游戏设施配备上要到位,在游戏设置上要科学合理,使游戏不仅流于形式,而且要具有教育意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游戏设置上,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使游戏更加人性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陆春琴.幼儿园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163-163.
[2]陆春琴.幼儿园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1):163-163.
[3]王万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81-82.
[4]胡化梅.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现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