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培根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语文学习也是如此。那么,要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造最佳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导语对一节课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重导语的设计,或从解题入手,或从作者介绍,或用设问呼告的形式,或巧设悬念,或猜一个谜语,或朗诵一段诗歌,或观看一个表演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联想,为学习新课创造良好的氛围。如我在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
“纪念一个人是为了忘却他,还是怀念他?”学生答:“怀念他。”教师说:“是的。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就是鲁迅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革命作家而写的怀念性文章。可鲁迅为什么在‘纪念’的前面说是‘为了忘却’呢?这不是矛盾吗?”此时,学生也顿生疑惑。教师略顿又说:“在这里,‘忘却’即‘搁置’之意,即先将由战友牺牲带来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烈士。因此,‘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
二、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好奇和疑问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心中渴望解决面临的疑团,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提问和鼓励学生质疑两方面多下功夫,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和问题,精心设问,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达到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境界的目的。
比如,在教授《秋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了“河”与“海”各自不同的景象,并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分析。学生建立了对“渺小”和“宏大”的初步认识后,进一步设置问题:
“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对气象宏大的海神若充满了钦佩之情。假如你是海神若,你会对河伯怎么说呢?请以海神若的身份,写一段话,答复河伯。”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回答得很积极、踊跃。有的写道:“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有的写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么多的回答中,更是有一个如黄钟大吕令人回味无穷:“河伯啊,我的气象和景观是比你大很多,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比我更大的是大洲,比大洲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还有宇宙,还有人们的心灵世界!”这个学生所写的,就一下把庄子的“宇宙无限论”的思想展示得淋漓尽致!多么高远深邃的见解,多么富于科学性的表述啊!可以说,这个学生的回答,等于替代了授课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还提升了全班同学的思想认识境界,也是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完美的总结。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加强课堂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辅助教学手段,它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运动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高效率地促进语文课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是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为了忘却的纪念》时,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一诗,再配上激越悲壮的音乐,辅以裴多菲的影像,让诗文、画面、音乐三者交汇成一支革命者的赞歌,学生能不对烈士产生无限的崇敬吗?能不对裴多菲及其作品发生兴趣吗?被感动的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进入真实感人的情境中能不产生独到的体悟吗?
再如讲《胡同文化》时,可把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等古老建筑配以京韵的乐曲《大碗茶》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深刻地品味老北京所蕴涵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从而产生一种深深的向往怀旧之情。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帮助解决课堂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在讲《窦娥冤》时,为了能让学生全面理解元杂剧这一文学常识,就把元杂剧的重点知识——剧本结构、音乐构成、戏剧角色和剧本内容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便能清晰地掌握。
本课的重点是“三桩誓愿”,是来进一步证明女主人公窦娥的冤深似海和强烈的反抗性格。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首先给学生观看电影《窦娥冤》(秦腔)片段,欣赏演员精彩的表演、激昂铿锵的卢腔、浑厚悲愤的音乐,来达到视、听上的理解;接着展示“三桩誓愿”的图片,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内容;再次,用幻灯给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三桩誓愿’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样本课的重点就非常清楚地解决了,学生也不会因戏剧的枯燥乏味而敬而远之。利用教学辅助手段,还可以利用课堂的最后时间,及时进行反馈,有效回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造最佳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导语对一节课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重导语的设计,或从解题入手,或从作者介绍,或用设问呼告的形式,或巧设悬念,或猜一个谜语,或朗诵一段诗歌,或观看一个表演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联想,为学习新课创造良好的氛围。如我在教学《为了忘却的记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
“纪念一个人是为了忘却他,还是怀念他?”学生答:“怀念他。”教师说:“是的。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就是鲁迅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五位革命作家而写的怀念性文章。可鲁迅为什么在‘纪念’的前面说是‘为了忘却’呢?这不是矛盾吗?”此时,学生也顿生疑惑。教师略顿又说:“在这里,‘忘却’即‘搁置’之意,即先将由战友牺牲带来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烈士。因此,‘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
二、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好奇和疑问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心中渴望解决面临的疑团,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提问和鼓励学生质疑两方面多下功夫,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和问题,精心设问,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达到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境界的目的。
比如,在教授《秋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找出了“河”与“海”各自不同的景象,并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分析。学生建立了对“渺小”和“宏大”的初步认识后,进一步设置问题:
“河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对气象宏大的海神若充满了钦佩之情。假如你是海神若,你会对河伯怎么说呢?请以海神若的身份,写一段话,答复河伯。”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回答得很积极、踊跃。有的写道:“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有的写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么多的回答中,更是有一个如黄钟大吕令人回味无穷:“河伯啊,我的气象和景观是比你大很多,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比我更大的是大洲,比大洲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还有宇宙,还有人们的心灵世界!”这个学生所写的,就一下把庄子的“宇宙无限论”的思想展示得淋漓尽致!多么高远深邃的见解,多么富于科学性的表述啊!可以说,这个学生的回答,等于替代了授课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还提升了全班同学的思想认识境界,也是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完美的总结。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加强课堂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辅助教学手段,它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运动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高效率地促进语文课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是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为了忘却的纪念》时,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一诗,再配上激越悲壮的音乐,辅以裴多菲的影像,让诗文、画面、音乐三者交汇成一支革命者的赞歌,学生能不对烈士产生无限的崇敬吗?能不对裴多菲及其作品发生兴趣吗?被感动的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进入真实感人的情境中能不产生独到的体悟吗?
再如讲《胡同文化》时,可把老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等古老建筑配以京韵的乐曲《大碗茶》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深刻地品味老北京所蕴涵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从而产生一种深深的向往怀旧之情。多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帮助解决课堂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在讲《窦娥冤》时,为了能让学生全面理解元杂剧这一文学常识,就把元杂剧的重点知识——剧本结构、音乐构成、戏剧角色和剧本内容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便能清晰地掌握。
本课的重点是“三桩誓愿”,是来进一步证明女主人公窦娥的冤深似海和强烈的反抗性格。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首先给学生观看电影《窦娥冤》(秦腔)片段,欣赏演员精彩的表演、激昂铿锵的卢腔、浑厚悲愤的音乐,来达到视、听上的理解;接着展示“三桩誓愿”的图片,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内容;再次,用幻灯给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三桩誓愿’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这样本课的重点就非常清楚地解决了,学生也不会因戏剧的枯燥乏味而敬而远之。利用教学辅助手段,还可以利用课堂的最后时间,及时进行反馈,有效回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总而言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