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障学生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在接受、反馈和使用信息方面,能力表现较弱。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本人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积累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智障学生;小学语文;生活教学;实施对策
智障学生的生活经验浅薄,想象力不丰富、不清楚、不准确,知觉反应慢、观察记忆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低、语言发展缓慢、注意力不集中、视野狭窄、动作协调性差、个性差异大。但喜欢看彩色图片,听音乐,乐于关注自己的生活,对熟悉的人和事物非常感兴趣,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受有限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所表达出的往往是简单、零散和不规则的语言。为了引导智障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我们需要将与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积累和理解语言,提高语言能力。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的联系。
一、引导智障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语文,扩充校本教材
在智障学生阅读的时候,为了提高识字乐趣,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词汇,我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食物包裝纸、学习用品、街道标志创设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知识,同时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好习惯。
以《好吃的水果》为例,水果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见到和吃到的一种植物,与学生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水果种类丰富多彩,是教材内容无法进行全部展示的。基于此,我在组织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回归生活,将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以图片的形式带入到课堂上,以此打破教材的限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的图片展示下,学生会通过视觉作用,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水果的兴趣。接着,我鼓励学生们就自身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有什么特点,味道如何、颜色如何,吃起来有什么感觉等,从而驱动学生开口说。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对水果的探究兴趣,之后我引导他们回归教材,在阅读文本中,充实对水果的认知,实现语言的积累。
二、引导智障学生学会迁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过去,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情感的培养;局限于教材内容讲解,忽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联系;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但是,教师们没有进行教学反思,检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丢失”了原本需要的东西。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如果仅仅靠阅读和记忆,是无法使学生自己消化的,在生活中充分灵活地运用,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体验生活情境的过程中,传递、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在学以致用中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中秋节》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结合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了欢度中秋的画面,在热闹的氛围中,下课铃敲响了。学生们对中秋节还意犹未尽。立足于此,我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中秋节,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家中,做一个小记者,向自己的家人提问: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要如何度过中秋节?如此学习任务的设计,不仅将学生们从课堂和教材中解放出来了,驱使着学生们走进生活,还使学生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主动地开口说,在与家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对中秋节认知的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三、组织智障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新课改的实施,提倡提高智障学生的审美情趣、品质修养,使他们在教学活动参与中逐步全面提高语言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基于此教学目标,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努力建立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在操场上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在玩乐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同时,建立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提升思想认知水平。
以《好学生》为例,在组织了该内容教学之后,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学生能被称作是好学生。基于文本中给出的内容,结合本校对好学生的界定,我精心地设计了“我是环保小卫士”“我是文明小标兵”等活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们在多样的活动体验中,增强道德认知,实现健康发展。
总之,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是有限的,但在生活中蕴含的语言知识是无限的。对此,在组织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们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自主性的发挥下,真正感觉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积累语言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明超.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66-67.
[2]靳献锐.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进行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8(09):64-65.
关键词:智障学生;小学语文;生活教学;实施对策
智障学生的生活经验浅薄,想象力不丰富、不清楚、不准确,知觉反应慢、观察记忆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低、语言发展缓慢、注意力不集中、视野狭窄、动作协调性差、个性差异大。但喜欢看彩色图片,听音乐,乐于关注自己的生活,对熟悉的人和事物非常感兴趣,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受有限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所表达出的往往是简单、零散和不规则的语言。为了引导智障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我们需要将与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积累和理解语言,提高语言能力。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的联系。
一、引导智障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语文,扩充校本教材
在智障学生阅读的时候,为了提高识字乐趣,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词汇,我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食物包裝纸、学习用品、街道标志创设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知识,同时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好习惯。
以《好吃的水果》为例,水果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见到和吃到的一种植物,与学生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水果种类丰富多彩,是教材内容无法进行全部展示的。基于此,我在组织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回归生活,将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以图片的形式带入到课堂上,以此打破教材的限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的图片展示下,学生会通过视觉作用,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水果的兴趣。接着,我鼓励学生们就自身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有什么特点,味道如何、颜色如何,吃起来有什么感觉等,从而驱动学生开口说。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建立对水果的探究兴趣,之后我引导他们回归教材,在阅读文本中,充实对水果的认知,实现语言的积累。
二、引导智障学生学会迁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过去,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情感的培养;局限于教材内容讲解,忽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联系;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但是,教师们没有进行教学反思,检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丢失”了原本需要的东西。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如果仅仅靠阅读和记忆,是无法使学生自己消化的,在生活中充分灵活地运用,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我在组织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体验生活情境的过程中,传递、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在学以致用中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中秋节》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结合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了欢度中秋的画面,在热闹的氛围中,下课铃敲响了。学生们对中秋节还意犹未尽。立足于此,我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中秋节,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家中,做一个小记者,向自己的家人提问: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要如何度过中秋节?如此学习任务的设计,不仅将学生们从课堂和教材中解放出来了,驱使着学生们走进生活,还使学生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主动地开口说,在与家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对中秋节认知的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三、组织智障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新课改的实施,提倡提高智障学生的审美情趣、品质修养,使他们在教学活动参与中逐步全面提高语言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基于此教学目标,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努力建立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在操场上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在玩乐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同时,建立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提升思想认知水平。
以《好学生》为例,在组织了该内容教学之后,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学生能被称作是好学生。基于文本中给出的内容,结合本校对好学生的界定,我精心地设计了“我是环保小卫士”“我是文明小标兵”等活动,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们在多样的活动体验中,增强道德认知,实现健康发展。
总之,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是有限的,但在生活中蕴含的语言知识是无限的。对此,在组织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应该把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们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自主性的发挥下,真正感觉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积累语言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明超.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66-67.
[2]靳献锐.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进行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8(0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