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54—01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
1. 心理方面的原因。一是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学生更容易感知计算粗略、笼统、不够具体。二是懒于动手,思想上不重视。三是注意力不集中。四是思维定势影响。五是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的计算题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的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不透彻,导致错误频出。二是不理解算理。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三是基本技能未形成。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等等。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教导,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措施
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认真对待每一道计算题,从而大大减少抄错题、懒于动手等等原因造成的错误。
2. 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让学生多做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以及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练习,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算理。认真分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38×99+38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38×99+38看成38×99+38×1就等于38×(99+1),也可以把38×99+38看作99个38加1个38得100个38就是38×100。实践证明,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4.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是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运算符号,并仔细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二是增强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也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质量。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及算式的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三是验算习惯。养成验算的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5. 精心设计计算练习。(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达到本阶段的计算要求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找准错误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对应的对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54—01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
1. 心理方面的原因。一是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学生更容易感知计算粗略、笼统、不够具体。二是懒于动手,思想上不重视。三是注意力不集中。四是思维定势影响。五是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的计算题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琐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的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不透彻,导致错误频出。二是不理解算理。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三是基本技能未形成。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等等。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教导,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措施
1.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认真对待每一道计算题,从而大大减少抄错题、懒于动手等等原因造成的错误。
2. 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让学生多做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以及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练习,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算理。认真分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38×99+38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38×99+38看成38×99+38×1就等于38×(99+1),也可以把38×99+38看作99个38加1个38得100个38就是38×100。实践证明,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4.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是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运算符号,并仔细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二是增强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也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质量。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及算式的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三是验算习惯。养成验算的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5. 精心设计计算练习。(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达到本阶段的计算要求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找准错误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对应的对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