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已胜利闭幕了。新一届党中央向我们教育工作者发出指令性要求:“要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这“三进”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教育战线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指南。
“三进”对教材内容的改革,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起到导航指向的作用。“三进”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而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高昂的斗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和科学发展的精神状态,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培养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划时代的号角,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脚踏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一行动纲领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教材,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的脑海中。让每节课,每位学生的头脑都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成才的希望,闪烁着奋进的光芒,描绘着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则是这基石的奠基人,自然肩负着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用十七大精神指导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使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呢?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政治教师,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好自己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打铁先得自身硬,教师首先要学好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弄清十七大报告的三大特点和十一个新提法,用十七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武装好自己,做到八个深刻领会(即深刻领会十七大主题;十六大以来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党建工程)。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好本职工作。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根据,拓宽教材内容,增加乡土知识
一方面,要依据十七大精神整合教材内容,既要突出创新又要重视民生,让学生通过整合后的教材感知党的“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和“重视民生,细致入微”的精神。将知识面拓宽,加深。可采用事例、图表、故事、数字等方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关系民生利益的重要举措。如:港、澳回归,一国两制,和平发展,教育公平,医疗保险,新农合疗,三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减免学费,退耕还林,提高低保,人民安居乐业,居民消费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等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学校学生实际,形成具有地方特点,针对性强的教材。师生共同深入社会调查,就地取材,把当地群众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政治状况和社会地位状况的一手材料穿成串,编成小事例,小故事,绘成小图表,小图画,选编成乡土知识,充实在教材中。
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主战场。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主渠道,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瞄准切入点,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把十六大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确保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展示给学生。同时,还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亮相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经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得到的事实和所见所闻,通过平台交流给同学。使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们经过老师的讲授,以及近距离的社会生活的接触,加深了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树立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全方位的转变学生思想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使十七大精神进学生头脑,首先要造就一个具有十七大精神氛围的育人环境。学校要从室内到室外,从宿舍、灶房到操场都要有一个新环境,更新为十七大内容的标语、板报、横条幅、照片、图片、文化长廊,大型标语牌等,要醒目、具体,具有人文气息,时代感觉。其次,举办报告会、朗诵会、展览会、辨论会、看图片、看影片、设立读报栏,广播宣传站。还可利用班会、校会、座谈会、中学生团校、党课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十七大精神的传播,熏陶和教育,使学生心明眼亮,脑海里充满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比向往。再次,开门办学,走出请进相结合,加强活动课的实践,请模范人物进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和英雄模范人物进行面对面的座谈、访问和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动力和营养智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城乡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阐明建设小康社会是必由之路,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机遇大于挑战。让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用十七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郝新民,陕西大荔县埝桥初级中学
郝丽君,陕西大荔县仁厚里学校
“三进”对教材内容的改革,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起到导航指向的作用。“三进”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而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高昂的斗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和科学发展的精神状态,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培养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划时代的号角,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脚踏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一行动纲领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教材,每一堂课,每一名学生的脑海中。让每节课,每位学生的头脑都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成才的希望,闪烁着奋进的光芒,描绘着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则是这基石的奠基人,自然肩负着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用十七大精神指导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使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呢?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政治教师,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好自己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打铁先得自身硬,教师首先要学好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弄清十七大报告的三大特点和十一个新提法,用十七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武装好自己,做到八个深刻领会(即深刻领会十七大主题;十六大以来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党建工程)。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好本职工作。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根据,拓宽教材内容,增加乡土知识
一方面,要依据十七大精神整合教材内容,既要突出创新又要重视民生,让学生通过整合后的教材感知党的“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和“重视民生,细致入微”的精神。将知识面拓宽,加深。可采用事例、图表、故事、数字等方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关系民生利益的重要举措。如:港、澳回归,一国两制,和平发展,教育公平,医疗保险,新农合疗,三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减免学费,退耕还林,提高低保,人民安居乐业,居民消费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等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学校学生实际,形成具有地方特点,针对性强的教材。师生共同深入社会调查,就地取材,把当地群众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政治状况和社会地位状况的一手材料穿成串,编成小事例,小故事,绘成小图表,小图画,选编成乡土知识,充实在教材中。
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主战场。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主渠道,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瞄准切入点,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把十六大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确保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展示给学生。同时,还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亮相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经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得到的事实和所见所闻,通过平台交流给同学。使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生们经过老师的讲授,以及近距离的社会生活的接触,加深了对改革开放的深刻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树立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全方位的转变学生思想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使十七大精神进学生头脑,首先要造就一个具有十七大精神氛围的育人环境。学校要从室内到室外,从宿舍、灶房到操场都要有一个新环境,更新为十七大内容的标语、板报、横条幅、照片、图片、文化长廊,大型标语牌等,要醒目、具体,具有人文气息,时代感觉。其次,举办报告会、朗诵会、展览会、辨论会、看图片、看影片、设立读报栏,广播宣传站。还可利用班会、校会、座谈会、中学生团校、党课等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十七大精神的传播,熏陶和教育,使学生心明眼亮,脑海里充满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比向往。再次,开门办学,走出请进相结合,加强活动课的实践,请模范人物进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和英雄模范人物进行面对面的座谈、访问和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动力和营养智慧,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城乡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阐明建设小康社会是必由之路,奋斗目标,进一步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机遇大于挑战。让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用十七大精神占领校园阵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郝新民,陕西大荔县埝桥初级中学
郝丽君,陕西大荔县仁厚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