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风波,如何面对历史正义?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涌入中国东北“开拓”,也就是“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几十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日本向东北移民旨在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造成日本人在东北的人口优势,使东北成为其进一步占领大陆的基地。
  
  近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引起了网民关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方正县,投资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建了两个碑,一个是“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另一个是“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方正县立碑纪念日本开拓团,引起公众的不满,不满的理由很简单:日本开拓团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一部分,他们名为开拓,实为殖民。
  显然,方正县没能做到正视历史,也没有考虑到国家民族情感,考虑到的只是现在能引进日本资本进入自己的市场,或成为日本开拓团后代的旅游目的地。这样的单面思维,必然引起国内学界与公众的强烈不满,如果当地政府考虑周全,不设这样的文字纪念碑,而让日本开拓牺牲者们的后人在当地设立一块巨石,作为“无字碑”,既可以安慰当年的亡灵,又可以让其后人寄托哀思,可能更为妥当。
  正当方正县有关方面无以面对公众言论指责之时,另一种力量超出网络与社会舆论界限,进入公众视野。8月2日,“湘军五百”等5名男子从北京出发,第二天到达该县,将“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涂污、砸毁。事发后,5男子与当地民警发生冲突,后被带到了方正县公安局接受讯问,但很快释放并让他们返京。
  面对这样的现状,方正县当局想过这样的结果没有?这样的事态,会不会制造出国际影响?
  面对中日过去的历史,我们总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一种是不尊重历史与民族情感,譬如将日本军旗缝成衣服穿在身上招摇过市,饭店让保安扮演日本军人站岗,甚至近日媒体曝出黄山市居然让旅客扮演鬼子,去抢“花姑娘”,以此招揽观光者,将沉痛的历史戏谑化,没有任何耻感。一些相声小品里,也是皇军八路地叫个不停,历史正义没有了,只有调笑与搞怪。另一些人呢,深陷于历史的过去,将过去的仇恨固化,中日之间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扯上过去的历史,将早已结束的战争,一直背在身上,时不时揭开伤疤,新仇旧恨搭在一起清算。
  在来自全国的汹涌批评潮下,8月5日晚,黑龙江省方正县政府连夜拆除了此前为日本所谓“开拓团”亡民建立的纪念碑,并将有关设施全部运走,立碑点只剩下了一个土坑。针对网上有关方正县委书记刘军被撤职的传闻,中国之声最新报道说,这纯属网上传言,刘军并没有因立碑事件去职。
  众所周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文化上都将“立碑”视为一种带有褒扬性质的纪念行动。一个地方政府,为日本“开拓团”立碑,这样的决策当初是谁提出,又是怎么通过的,经过了怎样的程序;如今做出拆除的依据又是什么,都该给公众一个交代。
  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日本开拓团立碑,还有媒体称其花1500万元为开拓团拍电视剧,这些钱显然都属于纳税人的血汗钱。纪念碑说建就建、说拆就拆,不仅浪费了70万元财政资金,还伤害了纳税人的知情权。从当初的贸然立碑,到如今的突然拆除,总有一个决策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相关官员是否应承担责任?
  面对各界的质疑和批评,方正县相关官员至今未给出详细解释,只说是“由于网友砸碑,造成石碑受损,要对石碑进行处理”。对事件原委不够坦诚,更没有明确的认错和道歉,似乎无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无视基本的历史常识,无视国家工作人员理性、谨慎行政的基本原则。如果仅仅一拆了之,保不准下次又在其他地方再发生类似现象。
  其实,方正县立碑事件,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合法解决问题。五位网友出于义愤,就直接坐上火车,用民间的方式实现自己心中的正义,但任何不经过法律而自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可能是违法的。即便是当年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也是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予以审判。审判会不会出现不公正,会不会因为证据不足而错释战争罪犯,有可能,法律要保证的是法律的尊严与正义过程,其次才是终极正义。如果任何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个人义愤去行动,这个世界不会好起来的,法律也会形同虚设。
  破损的开拓者纪念碑,又成为新的历史文物,矗立在那里,我建议将它封存起来,不要毁弃掉,也永不修复,十年二十年后,当人们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去看看,看看属于过去的历史,还有属于当代的历史。我们保护文物,是为了反思历史,提升理性,而不是为了复活仇恨,这一点,我们需要形成共识。而作为守土有责的方正县委、县政府,执政之失,行为之错,则需立即反醒,立即纠正。
其他文献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大德,令他“三月不知肉味”    商汤灭掉夏桀以后,命令首辅伊尹创作乐舞,好歌颂自己将荒淫无度
期刊
乐羊是战国名将,那时的战国就像欧洲的甲级联赛,乐羊就在魏国效力,他的老板是魏文侯。有一次,魏文侯派他出征中山国。经过三年苦战,乐羊终于啃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回国后,他心安理得地向老板请功。  魏文侯一边笑呵呵地安抚自己的爱将,一边不慌不忙地让人抬出一口木箱,一直抬到了乐羊面前。可是乐羊发现里面并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绫罗绸缎,而是满满一箱奏折。可是每一封奏折都可以让这位笑傲疆场的统帅汗流浃背,因为这
期刊
上世纪,胡适与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曾有过一场关于禅宗的争论。胡适不相信佛教的生命价值,他认为科学昌明之后,宗教都是胡说八道。而铃木大拙既是一个现代学者,也是一个禅师,他讲道,禅学不立文字,更多的要依靠个人的真心体会。    领悟禅宗的第一步是怀疑  禅宗的宗旨归结起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不立文学,教外别传,以心传心,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禅宗里,真正的佛法精神是直指心性,即直接指往我们的本心。佛
期刊
杨信与曹翰的相同点太多了,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结局相似。他们都是军前小卒出身,都在后周任过牙校之类的低级军官,都随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南征北战,都因战功卓著而成为高级将领,都实现了高位善终,甚至连他们在波谲云诡的权力角逐中自保的方式都有些相似,一个使的是“诈”,一个卖的是“乖”。   杨信一生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不过,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都能做到惯看秋月春风般的自信与沉着,至少杨信不
期刊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相较于其他常用汉字而言,贪字的出现很晚。在出土的文字材料中,我们最早只能从战国时期的楚简上发现
期刊
杨信与曹翰的相同点太多了,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结局相似。他们都是军前小卒出身,都在后周任过牙校之类的低级军官,都随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南征北战,都因战功卓著而成为高级将领,都实现了高位善终,甚至连他们在波谲云诡的权力角逐中自保的方式都有些相似,一个使的是“诈”,一个卖的是“乖”。   杨信一生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不过,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都能做到惯看秋月春风般的自信与沉着,至少杨信不
期刊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无论为义为情,妆扮对于“士”或“女”却是再重要不过。黄帝“重衣裳而治天下”,衣裳是开化和文明的标志,更是身份的象征。“三分相貌,七分打扮”,衣冠楚楚者符合礼仪,自然容易获取他人的好感。  汉服指中国汉族主流的穿着,或指汉朝时形成的服装规范,总而言之,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汉文化的正统着装。与汉服对应的是胡服,指其他民族的衣服,西服也可归于此类。汉服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先秦时
期刊
有一天,释迦牟尼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听说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之后,他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该怎么办呢?  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  船夫说:“很浅而已,差不多到膝盖。”  那个人听了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
期刊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为了梦想,日夜运转不息。“快、快、再快一些!”如此的催促声似乎已成为人们内心不得不面对的声音。自大工业时代以来,对速度的崇拜推动着快文化成为一种霸权,使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一场新的提
期刊
历史的多样变化和人类的浓厚人情味,使得随着历史的演进,各类纪念活动越来越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是一个靠本国历史而高傲立足于世的国度。中国人对历史的怀念与敬重,远超他邦。“文革”之后,中国人对历史的敬重程度不减,却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怀念过往的具体形式。2011年的中国,有几项尤其重大的纪念活动。  到底该如何纪念才最有意义与价值,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可以先以个人为例。凡举大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