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发展、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强化思想教育等方面的需要,教师应当通过三种途径强化教学优化与改进:一是听取英雄人物现身说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调查生活圈内亲朋好友,形象感知历史教学内容;三是运用校外课外活动资源,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现实生活;融合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发展规律以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影响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去看待、认识和了解世界,特别是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融合,这一方面的作用将会更为明显,本文主要针对将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意义及途径方面简要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的意义
1.历史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满足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其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新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镜子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中国过去的发展轨迹,对现在的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相对客观与正确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为理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健康地成长。
2.历史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满足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众所周知,历史课上起来单调无趣,一部分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仅仅机械重复教材内容,学生接受效果就很不理想,理解和记忆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有部分教师侧重于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教学,更使学生不胜其烦,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降低。将历史教学重点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实现讲授内容的形象化效果,更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历史教学与生活融合是强化思想教育的需要。当代高中生即将成为新时期各行各业建设中坚力量,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思想教育,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一代,历史学科也是承担思想教育任务的重要科目。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将相关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能够通过具体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尤其是结合近代历史的回顾和当代历史的研究,更是有利于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达到教育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融入现实生活的途径
一是听取英雄人物现身说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由于学生没有亲历过去不同历史时期,在主观上难以形象理解一些历史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英雄人物的现身说法来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如教学《解放战争》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影响力,备课组专门拜访了辖区内一位建国前老党员,同时也是曾经亲身经历和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同志,他回忆当年,详细描述了他和他的战友们是如何英勇奋战,国民党军队如何不堪一击的,将访问实况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课堂上予以播放,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形象程度,学生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再比如教学《祖国统一大业》时,笔者邀请了曾经在驻港部队服役、荣立二等功的同志,讲述了香港回归之后居民的欢迎盛况、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进步、港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绪等方面内容,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二是调查生活圈内亲朋好友,形象感知历史教学内容。其实,历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所感知的现实生活是有很多关联,教师应做足功课,深度挖掘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起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圈联系的纽带,促进历史学习成效的提升。如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抗战结束后这一段前,笔者进行了分析,学生生活圈子中上了年纪的人经历过这个年代,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统治区的昏暗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笔者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圈子中充分搜集信息,从身边的人入手,通过多种渠道,多方了解,同学们掌握了大量生动的信息,如物价早晚差别、钞票满天飞无物可购、以物易物交易等,这些素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熟悉的人亲身经历,更具生动性与形象性,是对教材内容最为鲜活和生动的诠释与补充,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抗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绝境的理解与掌握,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是运用校外与课外活动资源,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校外与课外活动资源也是巩固高中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阵地,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有效发掘这些因素和资源,强化学生分析研究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升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活动课组织时,笔者结合本地区发展状况,通过查阅资料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据和图片,分别是建国前、改革开放前、10年前的城市面貌、群众生活、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调查这些方面现在的发展状况。学生运用查资料、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课外调查活动,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展示。经过学生的努力,一组组对比数据和图像产生了震撼效果,人们的穿着打扮的变化,餐桌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腰包越来越鼓,经济总量呈几何等级翻番,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等。学生立足自己的生活范畴,从身边的变化入手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业绩,并趁势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艰难的跋涉,不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效果,同时强化了思想教育,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现实生活;融合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发展规律以及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影响和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去看待、认识和了解世界,特别是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融合,这一方面的作用将会更为明显,本文主要针对将高中历史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意义及途径方面简要分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融合的意义
1.历史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满足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其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新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有镜子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中国过去的发展轨迹,对现在的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相对客观与正确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为理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健康地成长。
2.历史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满足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众所周知,历史课上起来单调无趣,一部分教师如果照本宣科,仅仅机械重复教材内容,学生接受效果就很不理想,理解和记忆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有部分教师侧重于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教学,更使学生不胜其烦,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降低。将历史教学重点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实现讲授内容的形象化效果,更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历史教学与生活融合是强化思想教育的需要。当代高中生即将成为新时期各行各业建设中坚力量,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思想教育,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一代,历史学科也是承担思想教育任务的重要科目。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将相关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能够通过具体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规律,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尤其是结合近代历史的回顾和当代历史的研究,更是有利于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达到教育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融入现实生活的途径
一是听取英雄人物现身说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由于学生没有亲历过去不同历史时期,在主观上难以形象理解一些历史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英雄人物的现身说法来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如教学《解放战争》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影响力,备课组专门拜访了辖区内一位建国前老党员,同时也是曾经亲身经历和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同志,他回忆当年,详细描述了他和他的战友们是如何英勇奋战,国民党军队如何不堪一击的,将访问实况制作成视频课件,在课堂上予以播放,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形象程度,学生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再比如教学《祖国统一大业》时,笔者邀请了曾经在驻港部队服役、荣立二等功的同志,讲述了香港回归之后居民的欢迎盛况、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进步、港人的自豪感和爱国情绪等方面内容,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二是调查生活圈内亲朋好友,形象感知历史教学内容。其实,历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所感知的现实生活是有很多关联,教师应做足功课,深度挖掘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起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圈联系的纽带,促进历史学习成效的提升。如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抗战结束后这一段前,笔者进行了分析,学生生活圈子中上了年纪的人经历过这个年代,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统治区的昏暗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笔者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圈子中充分搜集信息,从身边的人入手,通过多种渠道,多方了解,同学们掌握了大量生动的信息,如物价早晚差别、钞票满天飞无物可购、以物易物交易等,这些素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熟悉的人亲身经历,更具生动性与形象性,是对教材内容最为鲜活和生动的诠释与补充,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抗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绝境的理解与掌握,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是运用校外与课外活动资源,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校外与课外活动资源也是巩固高中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阵地,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有效发掘这些因素和资源,强化学生分析研究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升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活动课组织时,笔者结合本地区发展状况,通过查阅资料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据和图片,分别是建国前、改革开放前、10年前的城市面貌、群众生活、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调查这些方面现在的发展状况。学生运用查资料、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课外调查活动,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展示。经过学生的努力,一组组对比数据和图像产生了震撼效果,人们的穿着打扮的变化,餐桌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腰包越来越鼓,经济总量呈几何等级翻番,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等。学生立足自己的生活范畴,从身边的变化入手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业绩,并趁势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艰难的跋涉,不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效果,同时强化了思想教育,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