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时期是人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如何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高校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科学规律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于普通人民还是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都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尤其是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当前大学生道德的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西安一大学生撞人捅人”等事件,2011年的“旅日留学生机场刺母”事件。虽然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是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是社会中未来的精英,是祖国的中流砥柱,所以,这些个别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在社会上影响很深。我们必须对这些现象予以反思,看看我们当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是否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哪些问题,怎么样纠正这些问题。否则,势必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一、历史上的道德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讲明白道德起源和道德发展的科学合理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根据,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道德教育的教育性,才能认真实践道德教育的内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分析清楚历史上道德观所共有的科学规律。
这一部分里首先分析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它们虽然其具体内容不同:儒家道德观主要表现为以义利观和忠孝观为代表的整体主义,以及仁义和中庸;道家主张个体主义的价值观,人应该遵从本性,在“道”的变动中珍惜生命、保全生命;佛家主张通过对五善十诫和四摄六度的修心和修行,达到涅槃。但是其内容的来源遵循的是一个共同的科学规律,即遵从客观规律:儒家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以自然为根据来对社会和个体提出道德要求;道家的“道”就是自然的本然状态,应该效法自然,遵从自然本性,达到自由的理想人格状态;佛家认为人类像四季轮回的自然一样,也是在不断轮回的过程中演进的,因此主张“善因善果”“恶因恶果”。
其次分析了达尔文、斯宾塞、克鲁泡特金、威尔逊、道金斯和大卫·洛耶等西方进化伦理学家的道德观。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道德起源于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受到宗教、习俗等文化的影响。斯宾塞等进化论理学家分别从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种内互助、生态学和遗传学等不同的角度,在科学的层面上研究人类道德的起源及其进化。
再次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的道德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人类历史规律,在新时代结合先进科学理论、优秀民族传统、最新时代要求,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最新发展,引领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体现了道德发展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二、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和大学环境文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道德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认识清楚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和大学环境文化。
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主观能动性和政治文化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千年以来,随着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他们追求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批判性思维,主动的积极的从报纸、网络、电视等多渠道搜集信息,然后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判断和得出结论,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分析了未完成性与信息化时代。人类和其它物种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它物种从一出生开始,其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就是已经完成的,之后的进化仅仅是体质上的进化,而人类在出生的时候,不具有完善的适用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身体器官,只能靠智慧在不断地文化继承和创造中进化。因此,人类处于一种未完成性状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未完成性在完成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如何处理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再次分析了功利性与市场经济。无论从生物学意义上,还是从社会学意义上,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层面上,对功利性的追求都不是人类的唯一追求和最高追求。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状况都是非常好的,顺应了国家整体和人类道德发展的潮流,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以自身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重视个人利益,忽视了家庭和国家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功利性,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短期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体和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发展。
三、结论
通过对历史上道德观的分析,我们看到,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方,存在着不同的道德观,道德具有相对性,受特定时空下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道德中的有些东西是超越时空而永恒存在的,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道德原则。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和大学环境文化的分析,我们看到,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接受新的思想道德知识的过程,对新时期的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考虑到新时期的环境特点,新时期的大学生在人格成长中有着对科学教育的强烈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掌握掌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的科学本质特征,遵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在道德教育中的注重科学教育的作用和讲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田甲乐.社会制度与科学知识[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张陟遥、周敏.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4]陈亚军.普世伦理:后验性及其原因[J].《哲学研究》,2009(8).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科学规律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于普通人民还是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都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尤其是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当前大学生道德的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西安一大学生撞人捅人”等事件,2011年的“旅日留学生机场刺母”事件。虽然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是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是社会中未来的精英,是祖国的中流砥柱,所以,这些个别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在社会上影响很深。我们必须对这些现象予以反思,看看我们当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是否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哪些问题,怎么样纠正这些问题。否则,势必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一、历史上的道德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讲明白道德起源和道德发展的科学合理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根据,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道德教育的教育性,才能认真实践道德教育的内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分析清楚历史上道德观所共有的科学规律。
这一部分里首先分析了儒释道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它们虽然其具体内容不同:儒家道德观主要表现为以义利观和忠孝观为代表的整体主义,以及仁义和中庸;道家主张个体主义的价值观,人应该遵从本性,在“道”的变动中珍惜生命、保全生命;佛家主张通过对五善十诫和四摄六度的修心和修行,达到涅槃。但是其内容的来源遵循的是一个共同的科学规律,即遵从客观规律:儒家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以自然为根据来对社会和个体提出道德要求;道家的“道”就是自然的本然状态,应该效法自然,遵从自然本性,达到自由的理想人格状态;佛家认为人类像四季轮回的自然一样,也是在不断轮回的过程中演进的,因此主张“善因善果”“恶因恶果”。
其次分析了达尔文、斯宾塞、克鲁泡特金、威尔逊、道金斯和大卫·洛耶等西方进化伦理学家的道德观。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道德起源于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受到宗教、习俗等文化的影响。斯宾塞等进化论理学家分别从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种内互助、生态学和遗传学等不同的角度,在科学的层面上研究人类道德的起源及其进化。
再次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的道德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人类历史规律,在新时代结合先进科学理论、优秀民族传统、最新时代要求,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最新发展,引领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体现了道德发展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二、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和大学环境文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道德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认识清楚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和大学环境文化。
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主观能动性和政治文化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千年以来,随着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他们追求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批判性思维,主动的积极的从报纸、网络、电视等多渠道搜集信息,然后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判断和得出结论,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分析了未完成性与信息化时代。人类和其它物种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它物种从一出生开始,其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就是已经完成的,之后的进化仅仅是体质上的进化,而人类在出生的时候,不具有完善的适用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身体器官,只能靠智慧在不断地文化继承和创造中进化。因此,人类处于一种未完成性状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未完成性在完成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如何处理铺天盖地的大量信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再次分析了功利性与市场经济。无论从生物学意义上,还是从社会学意义上,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层面上,对功利性的追求都不是人类的唯一追求和最高追求。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状况都是非常好的,顺应了国家整体和人类道德发展的潮流,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以自身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重视个人利益,忽视了家庭和国家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功利性,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短期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体和国家与民族的共同发展。
三、结论
通过对历史上道德观的分析,我们看到,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方,存在着不同的道德观,道德具有相对性,受特定时空下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道德中的有些东西是超越时空而永恒存在的,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道德原则。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和大学环境文化的分析,我们看到,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接受新的思想道德知识的过程,对新时期的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考虑到新时期的环境特点,新时期的大学生在人格成长中有着对科学教育的强烈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掌握掌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的科学本质特征,遵从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在道德教育中的注重科学教育的作用和讲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田甲乐.社会制度与科学知识[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张陟遥、周敏.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4]陈亚军.普世伦理:后验性及其原因[J].《哲学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