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理念的引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我始终把“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己任,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的发展。我们把学校发展理念总结为“132”,即:1个发扬,3个树立,2个实现。1个发扬是发扬“博爱、平和、自强”的学校精神;3个树立是树立学校的核心理念、教育理念、办学理念;2个实现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共六方面内容:
  一、培育和发扬“博爱、平和、自强”的学校精神
  大家“置身于一所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总能感到一种奔涌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唤起激发学校师生崇高情感和进取心的东西就是学校精神。”(王生《论如何培育学校精神》),在学校精神的培育和发扬过程中,我们对学校精神进行了定位:“博爱是一种情怀,平和是一种心态,自强是一种精神。”
  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博爱二字是出自《说苑·君道》上的“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对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教师的博爱首先表现为一种价值观,即平等的对待并热爱每一名学生;其次表现为亲身实践的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这些发自内心的真诚、自然流露的真情,便是教师工作的博爱情怀。
  平和是踏踏实实地做事、坦坦荡荡地做人,坚持做人的原则。平和的心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平和的心态能使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教育的本质,使我们保持教育的理性和清醒,使教育回归本来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学生智力上的障碍,其成长必然是缓慢的,但缓慢不等于停滞,我们需要学会等待,以平和之心接纳并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自强是指自己努力向上,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在自信基础上形成的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对于特殊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缺陷,往往付出几倍的努力也达不到正常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更需要具有自强精神。
  二、树立和坚持“爱生”的核心理念
  学校核心理念是学校办学的价值标准与原则,它是确立学校办学思想并影响学校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特殊教育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把核心理念确定为“爱生”。
  “爱生”即爱学生。“爱学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爱生”还是我校“爱的教育”和“生存教育”的代称。
  “爱的教育”是通过爱让学生学会爱的教育。其理念是:“培养爱的情感,提高爱的能力,讲究爱的艺术,实施爱的行为。”对教师而言,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才能产生施爱的强烈愿望;只有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较高的教育教学艺术,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而言,要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我们从“有爱、能爱、会爱、施爱”四个环节着手教给学生学会爱,让学生具备爱的能力。其实施策略是:尊重、关爱、支持、引导、自主。
  “生存教育”是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其理念是:“为了生存,基于生存,通过生存,学会生存。”为了生存是指教育目的,基于生存是指课程内容,通过生存是指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学会生存是指教育结果。其实施策略是:适合化、生活化、综合化、个别化、活动化、多元化。
  爱的教育是生存教育的方法,生存教育是爱的教育的途径,两者相互补充,浑圆一体。对待特殊学生,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与他们相处,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关注需要的爱才是有价值的爱。实践证明,学生最根本的需要是康复的需要、学会生存的需要。我们从学生独立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生存教育”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让学生适应生活,学会生存。
  三、树立和坚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个别需要,编制和开发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课程内容,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实施个别化的教育,实现个体的最佳发展。
  1.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包含以下含义:
  第一,从差异出发的儿童观认为,每个儿童有不同特征,不能把“特征”当“特殊”,并且无限放大。之于特殊学生而言,残疾只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我们要把每一个特殊学生看作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尊重并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从内心关爱他们,用行动给他们提供支持和引导,最终实现他们的发展。
  第二,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教育的前提。由于智力上的障碍,使得特殊学生的发展必然是缓慢的,但缓慢不等于停滞,日夜成长的莊稼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学会等待学生成长,依据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特殊学生存在身心障碍的同时,往往会有优势能力或潜能的存在。“关闭一扇门,打开一个窗”,我们要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的天赋所在,在为学生提供缺陷补偿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优势能力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2.课程观:凡是生活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教育内容;凡是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课堂;凡是生活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的课程才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应该是适合的、有用的、学生喜欢的,我们坚持“开放式大生活教育”的课程观,即:“凡是生活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教育内容;凡是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课堂;凡是生活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上,我们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为目标,制订了学校的《生存教育课程框架》,把课程整合为三大领域:一是康复领域,重视学生的缺陷补偿教育;二是基础领域,重视学生生存能力培养;三是发展领域,重视学生优势发展和潜能开发。其中在基础领域的课程建设中,我们把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统整为八大能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自理能力、家政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劳动技能、艺术休闲能力;
  在资源建设上,注重开发并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建起了学校的“课程超市”,为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提供了方便;
  在课程设计上,直接指向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发展设计课程,为每一个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
  在课程实施上,以适合化为前提,实现教学设计综合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个别化,学习方式活动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提倡“在生活中学生活,在社会中学社会,在劳动中学劳动,在自然中学自然”;
  在课堂形态上,建构“生活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活动的课堂、游戏的课堂、自然的课堂、快乐的课堂”。
  3.教学观:为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教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怀每一名学生最佳发展的可能,正视并尊重学生的缺陷和差异,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与潜能,把“为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教”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让不同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让所有学生都充满发展的希望,享受成长的喜悦。
  四、树立和坚持“用爱托起学生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核心理念的遵循,学校核心理念是“爱生”,我们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义为“用爱托起学生幸福人生”,示意为以爱学生为基点,使学生获得享受人生幸福的能力,也就是通过“爱的教育”,实现“生存教育”的目标,即:通过“尊重、关爱、支持、引导、自主”的教育策略,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生活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和良好习惯,从本质上改善他们的生命状态和生存质量,让他们尽可能的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进而实现生命价值的平等与尊严,使其过上有意义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1.校风:爱无差等,自强合作
  对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营造一种富有博爱情怀的公正、公平的人际环境;培养学生自强精神、合作意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基于学校的这种价值取向,在学校文化的建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爱无差等,自强合作”的校风。
  2.教风:爱有诚心,细且耐心,严要贴心,教有恒心
  “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成就好教师,特别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没有这“四心”,便不能做好教育,“以诚相待,严格要求,贴心致爱”是我校“四心”建设的基本要求。
  3.校训:我能行
  “我能行”是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体现,以此为校训,时刻提醒着我们师生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五、实现“创建校园有大美,教師有大爱,学生有自信的康教乐园,使学校成为自立者的摇篮”的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就是把学校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制订学校的发展目标。
  1.学校层面
  校园有大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人文的育人氛围,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的社会环境;
  把学校建成康教乐园:坚持康教、医教结合原则,提高育人质量,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健康成长的乐园;
  使学校成为自立者的摇篮:学校的使命是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实现自立打好基础。
  2.教师层面
  教师有大爱:让每一位教师都富有爱的情感,具备爱的能力,懂得爱的艺术,实施爱的行为。
  3.学生层面
  学生有自信:使每一名学生都充满自信,富有自强精神。
  六、实现“独立生活,融入社会”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根据特殊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我们把培养目标释义为:“培养具有美好心灵、良好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富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适应并融入主流社会的新时代小公民。”培养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品行、品格和品质。
  1.品行:具有美好心灵,养成良好习惯;
  2.品格:具有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品质:具有自我服务能力,能独立生活,能适应并融入主流社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在不断往前发展,科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新时代赋予了新思想和新要求,新形势下数学教育临着新的挑战。高中数学教学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势在必行,而逻辑推理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薄弱,本文旨在根据学生存在的现象,通过侧重概念、定理的推理来强化基础,提高兴趣,发现规律,达到从条件到结论的推证过程,及时反思,已达
【内容摘要】对中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是将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学生,还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及行为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能够完成体育活动中既定动作的心理素养和身体条件,这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工程,要想落实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时间,体育教师还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技巧。对学生体育能力及行为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学生当下发展,还能让学生的未来发展受益。本文立足当下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实现对中学生体育能力及行
【内容摘要】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老师需要注重教学思路的调整与提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将丰富多元的学科教学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框架及体系之中,在引导、鼓励学生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既掌握这一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又能够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性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的高中教育发展飞快,学校以及社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由于学生害怕回答不上教师提问的问题,所以在课前会认真复习,准备教师提问问题,督促了学生学习,也让教师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  【关键词】数学教学 提问技巧 有效课堂  学生学习數学与学生在生活中的生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内容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变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初中生在学校当中接触最为频繁的就是同学和班主任,而班主任作为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开展初中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担任初中班主任多年,在初中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班主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初中生  初中生承受着中考的压力,课业负担非常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而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初中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而语文作为一个人文类大科目,是其他人文科目的基础,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出发点,来探讨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价值以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语文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必修科目,是所有人文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更为显著。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合理的融入信息技术,实现了化学实验教学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充分结合,在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科学整合,应从硬件设施、教学理念、教师水平以及具体应用形式等不同角度出发,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初
【内容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初中作为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更加重视对单词、短语以及句型使用方法的教学,缺乏文章的整体阅读意识,导致很多初中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缺乏对行文结构和写作思维的提炼能力,严重影响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提升。基于思维导图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用,本文将着重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生活,从容面对高考,同时也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笔者是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与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在信息应接不暇的当代社会,部分中学生满足于“微信朋友圈”等短、平、快的文字传播。加之学业负担颇重,阅读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咀嚼文字的“深阅读”能力下降。此时,中国传统的“评点法”可以发挥巨大的效用。“评点法”启发学生在反复涵咏体味的基础上,圈点精彩之处,评论文法之妙,对浮光掠影的“浅阅读”能起到纠偏作用。本文试图对阅读教学中评点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阐释“想象法”“联想法”“比较法”“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