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吻支架与单支架治疗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采用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治疗,探讨两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对吻支架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支架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分支血管残余狭窄大于50%发生率、术后一年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和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发生率、术后一年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吻支架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虽近期疗效与单支架术差异不大,但远期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更优。
  [关键词]对吻支架;单支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的狭窄症状毗邻或累及到重要分支血管的开口。对于分叉病变临床常采用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常用支架种类繁多,单支架、T型支架、Crush支架等在临床均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临床疗效相差不大。对吻支架作为近年的新型支架技术,临床对其应用疗效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为探讨采用对吻支架术及单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现选取8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8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患者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通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具有临床代表性。入选80例患者包括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2岁,平均(58.6±6.2)岁。体重指数在21~26kg/㎡之间,平均体重指数为(24.05±2.63)kg/㎡。随机数字法将入选8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史、相关疾病等基础身体状况以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入选均为主支直径>2.5cm、主支狭窄>70%、分支狭窄>50%的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2)入选患者年龄>18岁且<75岁;(3)排除存在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4)排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患者;(5)排除左心室射血分数≤30%或者心功能分级为四级的患者;(6)入选患者对治疗相关药物以及药物洗脱支架无过敏征象;(7)人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联用3d。术后阿司匹林100m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mg/d,口服1年。对照组患者在药物口服基础上给予单支架术治疗。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处主支以及分支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导丝引导下,在主支以及其中一分支内放入支架,并将另一分支血管开口覆盖。球囊支架扩张使其与血管直径吻合,最终在分叉处进行对吻扩张。观察组患者在药物口服基础上给予对吻支架术治疗。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主支以及分支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分别在两分支血管内放入支架,回撤支架使其近端处于主支血管内,且两支架近端齐平并覆盖分叉病变。释放支架后行对吻扩张。
  1.4观察指标
  (1)手术治疗情况;(2)术后即刻以及随访1年冠状动脉造影情况;(3)围手术期以及术后1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主支血管平均支架长度以及主支血管平均支架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以及随访1年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比较
  术后即刻造影,观察组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造影,观察组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以及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以及术后1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以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多以治疗后主支血管以及分支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3级、主支血管残余狭窄<30%、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并且治疗后无血栓形成以及明显的动脉夹层分离为治疗成功标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局部病变特征是临床选择病变介入治疗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对于真性分叉病变本文选用对吻支架以及单支架治疗均可。
  对吻支架是近年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支架技术。应用对吻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其可最大程度上减少斑块的挤压移行,有效降低残余狭窄的程度,从而减少治疗后病变部位再狭窄的发生。同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诱发置入支架内的血栓形成,对吻支架悬于血管腔内,未与血管壁紧密贴合。但血液流速较快,加之在治疗前后均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抗凝治疗,可有效缓解支架内血栓的发生。
  本研究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采用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入选患者均为在我院随机选取,均具有临床代表性。通过两种支架术治疗对比可知,对吻支架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和赵鹏的研究结果相近。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差异不大,仅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发生率观察组较优。在术后1年冠状动脉造影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者分支血管TIMI血流3级和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发生率以及靶病变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两种支架术式治疗的近期疗效差异较小,但对吻支架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应将其在临床加以推广,以造福更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在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63例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和尿β2-微球蛋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全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药效起效时间、意识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给予镇痛药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评价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术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全麻气管插管后术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58例在我院进行手术、全身麻醉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实验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脉用药,实验组使用氧气(5-6L)驱动小容量喷雾器用T型管接麻醉回路的吸气螺纹管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对比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1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7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氟伐他汀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a)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强化饮食营养管理、个性化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治疗、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营养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及遵医行为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经颅多普勒监测在预防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微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1例,术中使用经颅多普勒监测,了解手术前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动脉峰值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并统计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情况,总结术中发生可疑微栓塞声像改变特征。结果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及搏动指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中出现可疑微栓塞者11例,经对症处理后,术毕未出现脑梗塞等低灌注表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骀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门诊收治的错骀伴牙列缺损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给予治疗前全面系统的检查,通过x线检查,口腔检查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烤瓷牙修复方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切除胭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切除胭窝囊肿32例(均为单侧胭窝囊肿)患者,左膝11例和右膝21例,术前均行膝关节MRI检查,观察膝关节内病变及囊肿范围。术中处理膝关节腔内病变后,刨削切除囊壁,所有操作均在关节镜下进行。术后采用Rauschning和Lindgren标准来评价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10个月,无复发病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患者血清VEGF、TGF-β1、IGF-I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CPFE、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以及肺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PFE患者为A组,共34例纳入研究,IPF患者为B组,共有78例患者纳入研究,肺气肿患者为C组,共43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各组血清VEGF、TGF-β1、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