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在中小学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农村中小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在创设校园诚信文化氛围的基础上,笔者以创新方式方法、落实日常细节、完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诚信教育;农村中小学生;诚信意识
2019年2月,经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由笔者主持申报的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被列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编号:19PTYB064)。笔者和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为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中小学生诚信意识。
一、促进学生诚信意识提升的准备工作
结合本校实际,课题组有步骤、有计划地做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利用校舍重建的机会,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氛围。诚信文化体现在了学校的教学楼外墙、楼梯、教室里以及围墙上,使学生經常接触诚信文化,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二,开展问卷调查,撰写分析报告。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从家长、教师和学生等层面多角度精心设计题目,在本校及兄弟农村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并分组认真细致地分析,将得出的结论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第三,与政教部门衔接,出台以“创建洁净校园,提升诚信素养”为主题的《茶亭学校2019年校园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方案》。
第四,开展“文明研学,贴近自然,做诚信好少年”主题研学活动,使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学会践诺守信。
第五,举行“诚信考试,有你有我”全体学生签名仪式,并将“诚信参考”这一理念贯穿每次考试中。
第六,编写校本教材《诚信课堂》,该教材由小学低年级版(拼音)、小学高年级版和初中版三个版本组成,这是一套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教材。
二、三个“抓手”促进学生诚信意识提升的具体措施
随着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校园的诚信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的诚信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笔者认为在后一阶段还需要从抓方式方法的创新、抓日常细节的落实、抓评价机制的完善健全三个方面为“抓手”,把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做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氛围是诚信教育的前提
除了整个校园的室外宣传氛围,还可以将氛围渲染延伸至室内,如班级文化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内容都可以围绕诚信创作。又如制订班级诚信道德基本范畴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等。学校创办了“诚信驿站”,在其中增设了“诚信榜”,对每学年获评的“诚信之星”张榜表扬。
(二)教学渗透是诚信教育的关键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得最多。因此,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诚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诚信的典范。为人师表,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该体现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以诚信的典范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
把诚信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把诚信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秉持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精神。如考试不仅要认真作答,要诚实,更要倡导“诚信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学生要学做正直人,养成良好品质,树立诚信观念,明辨是非。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人为掩盖错误,是一种坏习惯,这不仅影响个人进步,还会酿成大错。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三)活动评价是诚信教育的保证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还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在生活现实中感悟诚信。对学生诚信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借助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到诚信。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了诚信的重要性,他们从中吸取了教训,提高了诚信素养。下学期笔者将建立“诚信驿站”,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
在参与活动中体验诚信。学生的诚信行为必须以诚信品德作为行动指南,要使学生的诚信道德认识变为行动指南,一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许多是明知不对而为之的,如考试舞弊、说谎等,他们存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教师不知道,同学未发现,对自己说下不为例。而当他获得一次“成功”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师应赏罚分明,及时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在道德评价中强化诚信。道德评价是指运用已有的或正在掌握的道德准则或道德概念,对别人或自己的作为、品质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为了提升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教师应当进行道德评价示范,对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发生的典型道德事件,做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如有拾金不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在广播、宣传窗上表扬。下学期本校将设几个实验班,对每个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如独立完成作业、考试、同学间交流等诚信状况。每学期组织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中,把诚信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课题研究之路漫长而艰辛,作为课题新人,笔者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执着地走在这条道路上,不踌躇、不放弃。
关键词:诚信教育;农村中小学生;诚信意识
2019年2月,经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由笔者主持申报的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被列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编号:19PTYB064)。笔者和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为农村中小学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中小学生诚信意识。
一、促进学生诚信意识提升的准备工作
结合本校实际,课题组有步骤、有计划地做了一系列工作。
第一,利用校舍重建的机会,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氛围。诚信文化体现在了学校的教学楼外墙、楼梯、教室里以及围墙上,使学生經常接触诚信文化,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二,开展问卷调查,撰写分析报告。为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从家长、教师和学生等层面多角度精心设计题目,在本校及兄弟农村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并分组认真细致地分析,将得出的结论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
第三,与政教部门衔接,出台以“创建洁净校园,提升诚信素养”为主题的《茶亭学校2019年校园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方案》。
第四,开展“文明研学,贴近自然,做诚信好少年”主题研学活动,使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学会践诺守信。
第五,举行“诚信考试,有你有我”全体学生签名仪式,并将“诚信参考”这一理念贯穿每次考试中。
第六,编写校本教材《诚信课堂》,该教材由小学低年级版(拼音)、小学高年级版和初中版三个版本组成,这是一套涵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教材。
二、三个“抓手”促进学生诚信意识提升的具体措施
随着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校园的诚信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的诚信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笔者认为在后一阶段还需要从抓方式方法的创新、抓日常细节的落实、抓评价机制的完善健全三个方面为“抓手”,把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做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氛围是诚信教育的前提
除了整个校园的室外宣传氛围,还可以将氛围渲染延伸至室内,如班级文化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内容都可以围绕诚信创作。又如制订班级诚信道德基本范畴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等。学校创办了“诚信驿站”,在其中增设了“诚信榜”,对每学年获评的“诚信之星”张榜表扬。
(二)教学渗透是诚信教育的关键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得最多。因此,抓住时机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诚信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诚信的典范。为人师表,是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应该体现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以诚信的典范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
把诚信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把诚信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秉持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精神。如考试不仅要认真作答,要诚实,更要倡导“诚信从我做起,坚决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学生要学做正直人,养成良好品质,树立诚信观念,明辨是非。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人为掩盖错误,是一种坏习惯,这不仅影响个人进步,还会酿成大错。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三)活动评价是诚信教育的保证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还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扩大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在生活现实中感悟诚信。对学生诚信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借助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到诚信。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了诚信的重要性,他们从中吸取了教训,提高了诚信素养。下学期笔者将建立“诚信驿站”,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
在参与活动中体验诚信。学生的诚信行为必须以诚信品德作为行动指南,要使学生的诚信道德认识变为行动指南,一部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许多是明知不对而为之的,如考试舞弊、说谎等,他们存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教师不知道,同学未发现,对自己说下不为例。而当他获得一次“成功”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师应赏罚分明,及时为学生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在道德评价中强化诚信。道德评价是指运用已有的或正在掌握的道德准则或道德概念,对别人或自己的作为、品质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为了提升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教师应当进行道德评价示范,对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发生的典型道德事件,做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如有拾金不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口头表扬或在广播、宣传窗上表扬。下学期本校将设几个实验班,对每个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如独立完成作业、考试、同学间交流等诚信状况。每学期组织对学生的品行评价中,把诚信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课题研究之路漫长而艰辛,作为课题新人,笔者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执着地走在这条道路上,不踌躇、不放弃。